陈钊成;陈必达;张卫芳;张建芳;吴峰
目的:分析肺大疱患者自发性气胸复发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4-02间收治的48例经CT证实存在肺大疱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首次发病确诊后均卧床休息,常规给予吸氧、止咳等基础治疗,合并肺部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肺压缩面积<20%者5例,气胸均自行吸收;肺压缩面积>20%者4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仍有9例经以上治疗效果不佳,行手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4年8月,随访时间均在半年以上。共有14例患者气胸复发,气胸的复发率为29.2%。其中6例为1次复发,4例为2次复发,3例为3次复发,1例为4次复发。复发的患者中,终有2例接受胸腔镜手术,1例行开胸手术。认为肺大疱患者自发性气胸复发率高,气胸发作胸闷症状多见,各种合并存在的肺内外基础病,是气胸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对复发性气胸患者,正确评估患者手术耐受能力,及时外科手术处理,可降低自发性气胸发生或复发的概率,也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乔子奇;王洪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筛查遵医行为中意义。方法选取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家长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多元化健康教育,于3个月后对家属ROP筛查的遵医程度进行观察。同时记录2组早产儿研究时段内诊断出ROP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干预后在ROP筛查遵医程度上有显著差别( P<0.05),而且观察组能更及时的诊断出ROP的发生,避免病情因诊断不及出现恶化。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早产儿家长对ROP筛查的遵医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杨帮梅;谢德权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合并地中海贫血(地贫)对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影响及益髓生血颗粒的保护作用。方法对38例NHL合并地贫患者与38例NHL未合并地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第1疗程CHOP方案时化疗过程中的血红蛋白( Hb)水平并进行比较。对38例NHL合并地贫者在接受第2疗程CHOP化疗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9例同时应用益髓生血颗粒;对照组单纯接受化疗,观察Hb水平变化。结果合并地贫的NHL患者接受CHOP化疗后平均Hb下降为(8.6±5.2) g/L,与未合并地贫组(5.8±4.4) 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合并地贫的NHL患者在接受第2疗程CHOP方案化疗时,若治疗组Hb平均下降(2.2±2.3)g/L,对照组为平均下降(4.5±4.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8)。结论南方地区NHL合并地贫患者并不少见,在接受化疗时贫血更为严重,化疗时使用益髓生血颗粒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孔祥敬;陈永升;周亚丽;尹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结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合格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并运用柏拉图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肠道清洁度的主要原因有:服药后活动,饮食准备,便秘史和饮水量等方面。设立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然后对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肠道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肠道准备合格率从活动前的83.3%提高至活动后的9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结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合格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徐岩;刘丹;谭刘婷;陈伟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实施育龄妇女孕前风险评估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免费孕前筛查的650例育龄妇女为干预组,进行孕前风险评估;随机抽取650例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且未进行孕前风险评估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观察对象优生知识知晓情况、孕期营养指导、叶酸服用及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等。结果干预组对象优生知识知晓率、孕期营养指导率、叶酸服用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4.6‰(3/6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孕前风险评估可有效识别出育龄妇女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率。
作者:张国荣;张红;肖桂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05~2014-12间在我院确诊的6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的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FeNO浓度以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同时评定FeNO情况与哮喘控制测试( ACT)的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人群的FeNO浓度明显低于观察组FeNO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同时,健康对照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也明显少于观察组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5),且通过测定FeNO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诊断时患者的阳性率依次是95.38%、81.54%。同时,哮喘患者的FeNO情况和ACT的评分之间呈现负相关,(r=-0.33,P<0.05)。结论 FeNO检测能够有效地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诊断。
作者:陈钊成;陈必达;张卫芳;张建芳;吴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10~2014-10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对其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观察病变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后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炎症、炎性假瘤、支气管异物吸入、纤毛不动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81.58%、2.63%、15.79%、5.26%,各类病变发生率比较,P<0.05。肺炎链球菌、洛菲氏不动杆菌、酵母样真菌检出率分别为13.16%、7.89%、2.63%,各种菌类检出率比较, P>0.05。患儿术中均存在血氧饱和度降低,行面罩加压给氧后均全部恢复至95%以上,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作者:莫校棋;苏宝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在工作时间抑制排尿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保障护士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福州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注册护士10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以及中文版女性排尿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并研究抑制排尿行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护士抑制排尿行为的发生率为81%,工龄、职称、文化程度和不同科室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制排尿行为的发生与工作强度、人员接替及卫生条件有关( P<0.01)。结论护士抑制排尿行为发生率高,与工作强度、人员接替及卫生条件等因素有关,应积极采取措施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作者:曾明珠;徐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本文从耳科学基础研究、耳科学临床研究进展及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许轶;任飞;周慧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肺癌的病理类型、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并研究肺癌病理分型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210例肺癌患者的病理情况等资料。结果210例肺癌患者中鳞癌92例,腺癌56例,小细胞癌29例,肺泡细胞癌16例,大细胞癌9例,其他类型癌症共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以咳嗽、咳痰、胸闷、气喘为主,咯血、胸痛、头疼及无力等为次。210例肺癌患者中男患者共156例,占74.29%,女54例,占25.71%,平均发病年龄(43±4)岁;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容易导致肺癌的发生,本文中吸烟患者占到89.52%。结论肺癌极大地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了解注重肺癌的病理分型、症状及其与不良生活习惯等问题并积极进行预防,对肺癌的确诊及及时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许丽萍;郑海燕;孙翠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经阴道瘘修补同时在输尿管放置D-J管的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阴道瘘的效果。方法选择6例输尿管阴道瘘患者,明确诊断,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除1例患者行开放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外,5例患者手术成功,随访1~2年,效果满意,无复发。结论对输尿管阴道瘘患者采取阴道瘘修补同时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的手术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李明;张万峰;王洪杰;杨振涛;王百峰;王贵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母乳、部分母乳和人工3种不同喂养方法对<6月龄婴儿功能性便秘的影响,为<6月龄婴儿在喂养方法方面预防功能性便秘提供有意义的依据。方法选择同时期<6月龄婴儿因便秘就诊儿科门诊,严格按病例组纳入标准的病例250例和无便秘健康体检并严格按对照组纳入标准的婴儿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6月龄病例组母乳喂养率18%,对照组母乳喂养率61%;<6月龄病例组人工喂养率54%,对照组人工喂养率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6月龄婴儿功能性便秘,提倡母乳喂养。
作者:杨东茹;倪明;谢桂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开放性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妇科接受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包括睡眠、疼痛、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护理。结果观察组中发生腹胀、恶心、呕吐、伤口渗血的人数比对照组少,术后排气排便所需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潘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山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2009-01~2014-01间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者,共计25000例,回顾性分析结肠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本组对象中共发现大肠息肉2563例(10.25%),大肠息肉2978枚。其中,术前结肠镜检出2287例,大肠息肉结肠镜检出率为76.80%;结肠镜息肉检出率随年龄递增而升高,本组对象中炎性息肉较多,比重为49.09%,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50岁);腺瘤性息肉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年龄>50岁),绒毛状腺瘤更易引起癌变;息肉<1 cm不易发生癌变,但随着息肉增大,癌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结论中山地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为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年龄>50岁及大肠息肉病史者普及结肠镜检查与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刘智尚;彭侠彪;阮巍山;刘倩怡;陈剑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NK细胞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6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48例,对照组为20例,观察组行淋巴主动免疫治疗,对照组予常规保胎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及妊娠结果。结果治疗前检测CD3/CD16+CD5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经淋巴主动免疫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CD3/CD16+CD56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妊娠成功率(妊娠至12周)66.7%,显著高于对照组25.0%;观察组流产率(妊娠12周内流产)14.6%与对照组55.0%比较显著较低,两组治疗一年内未成功妊娠率比较,观察组18.8%较对照组20.0%稍低,差异不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通过监测NK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可有效指导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可改善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和坤;梁宝珠;黄显文;冯经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低剂量CT在胆系结石诊断中的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临床拟诊胆系结石的患者进行扫描,以体重指数( BMI)为依据分成四组(每组25例患者):A 组(80 kV,100 mA)、B 组(100 kV,80 mA)、C组(110 kV,80 mA)、D组(130 kV,150~200 mA),其中D组为传统常规扫描对照组。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大密度投影(MIP Thin)及容积重建(VR)4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并对每一种重建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 C组(110 kV,80 mA)、D组(130 kV,150~200 mA)的4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准确率为100%,而A组的准确率分别为90%、96%、80%、78%;B组的准确率分别为98%、100%、92%、80%;且C组和D组能够提供更完整的影像资料。结论16层螺旋低剂量CT扫描是一种敏感、安全的胆系结石(高密度结石及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质量可以达到临床诊断水平。110 kV,80 mA的条件能够满足诊断需要。
作者:张宝明;朱元正;高利红;周海波;郑耀麒;吴灿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以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策略对老年重大手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行重大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评分3~4级。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监测CVP(中央静脉压)指导补液。研究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PiCCO模块连接,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CVP、CI、ITBVI、EVLWI,准确评估患者容量状况,以CI 3.0~5.0 L/min/m2, ITBVI 800~1000 mL/m2,EV-LWI 3.0~7.0 mL/kg为参考值,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术中根据CI、ITBVI、EVLWI动态变化调整补液,监测患者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ScvO2)、乳酸、肾功能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休克改善情况及呼吸机撤除时间,以及急性肺水肿发生率、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死亡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组织灌注改善,休克改善明显好转,尿量明显增加(P<0.05),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P<0.05),血乳酸浓度明显降低(P<0.05),急性肺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以CI、ITBVI、EVLWI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有效优化老年重大手术患者的心脏前负荷,提高心输出量,保证微循环灌注,维持机体氧供需平衡,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率。
作者:林燕金;韩全国;刘永宏;王智钧;杜秀珍;叶嘉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芬太尼、丙泊酚和脂肪乳、芬太尼、丙泊酚在无痛输卵管结扎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级、自愿要求行无痛输卵管结扎术的40例经产妇,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 A组)和对照组( B组)。 A组采用氟比洛芬酯、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B组采用脂肪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注射麻醉。分别观察并记录受术者一般资料;术后1h、术后4h、术后8 h的静息时和咳嗽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情况,进行疼痛强度记录。比较两组情况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A组和B组受术者比较,A组术后镇痛效果静息时和咳嗽时都优于B组,随访满意度高。结论氟比洛芬酯应用于无痛输卵管结扎术后维持镇痛效果好。
作者:徐俊;倪少纯;陈梓航;陈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胎儿脐带绕颈与胎儿宫内缺氧及出生窒息的关系,指导临床正确处理和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保障母婴安全。方法对2012-01~2013-09间我院入院分娩,后一次B超检查诊断头位胎儿脐带绕颈的孕产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胎儿脐带绕颈发生率为19.01%;绕颈1周占胎儿脐带绕颈的73.94%;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远比无绕颈高;胎儿脐带绕颈周数与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呈正相关;胎儿脐带绕颈三周及以上,剖宫产、胎儿、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胎儿脐带绕颈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孕妇掌握自我监护,分娩时加强监测,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根据脐带绕颈和临床情况,适时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对确诊胎儿脐带绕颈3周及以上者应放宽剖宫产指征,是降低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和新生儿窒息的保障。
作者:庞正钰;杨妹;黄蓉;林怡;吴秋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11~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不同失血病因,比较其病情轻重程度、日龄、是否为早产儿等情况。结果胎-母输血、新生儿颅内出血、胎胎输血综合征、新生儿出血症所致的出血性贫血的患儿所占比例较高,其中重度贫血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轻中度贫血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胎-母输血、新生儿出血症、胎儿-胎盘输血及前置胎盘所致的新生儿贫血中,<3 d的新生儿所占比例明显多于3~7 d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所有发生新生儿失血性贫血的患儿中,足月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早产儿,以新生儿出血症为病因的患儿早产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失血性贫血以胎-母输血、新生儿颅内出血、胎胎输血综合征、新生儿出血症等疾病为主要病因,重度贫血的患儿所占比例较高,要引起重视,尤其是<3d的新生儿,其发生新生儿早期失血性贫血的比率更大,同时要注意足月儿与早产儿发生早期失血性贫血的病因有所差别。
作者:曹清勇;陈坤东;潘开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