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克唑替尼的疗效

黄孝宇;陈晓磊;郭蕊馨

关键词: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 临床病理特征, 克唑替尼
摘要:目的 探究肺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ALK)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克唑替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ALK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34例克唑替尼一线治疗,26例二线治疗.观察ALK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克唑替尼的临床疗效.结果 ALK患者中肺癌TNM分期ⅡA、ⅢA期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显示所有患者病理标本中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ALK蛋白强颗粒状着色;HE染色结果显示实体型26例伴黏蛋白分泌为主,20例腺泡样为主;30例患者肿瘤组织伴有黏液分泌,19例伴有筛状结构,11例伴有印戒细胞.克唑替尼一线治疗与二线治疗的总缓解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以Ⅰ、Ⅱ级为主.结论 ALK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独特,实体型以常见伴黏蛋白分泌、腺泡样为主,组织学形态以筛状结构、印戒细胞为主,经克唑替尼治疗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DWI与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23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别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多普勒超声以及CT技术方法来鉴别诊断患者的颈部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三者诊断效能.结果 用DWI技术检测出534枚淋巴结,其中179枚淋巴结为良性,355枚为恶性,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1.69%、68.10%、77.15%;用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出643枚淋巴结,其中220枚淋巴结为良性,423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94.56%、80.45%、89.74%;用CT技术检测出552枚淋巴结,其中188枚淋巴结为良性,364枚为恶性,其诊断敏感率、特异率、准确率分别为82.69%、73.94%、79.71%.多普勒超声检测出643枚淋巴结,数量多,且检测出小病灶直径小,检测效果明显优于DWI和CT(P <0.05),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效果优于DWI和CT,而DWI和CT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熊瑜琦;蒋莉莉;康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常用调强照射技术剂量学比较

    目的 评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三种常用调强照射技术的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为术后临床佳治疗计划的选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左侧2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经CT扫描后将图像传至Pinnacle3 9.6治疗计划系统中并由同一医生进行靶区勾画.针对每例患者靶区分别设计临床常用的IMRT6野计划、IMRT7野计划和VMAT 3种调强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3种调强照射方法的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体积和靶区适形指数及剂量不均匀性指数.结果 ①VMAT靶区PTV的Dmean较6F、7F小,VMAT的靶区适形度高,7F次之,6F差.3种计划靶区均匀性指数无差异.②VMAT心脏小受量要稍大于6F、7F;但心脏大受量及平均剂量三者间无差异.VMAT心脏V30+V40等高剂量受照体积明显小于6F、7F,而低剂量V5~V20三者间无明显差异.③患肺大剂量、小剂量及平均剂量三者并无明显差别.6F左肺中高剂量照射体积V15、V20、V30、V40、V50较VMAT明显高.7F左肺的中高剂量照射体积V15 、V20 、V30也显著高于VMAT,但在其余体积处两者无明显差别.6F与7F 2种计划差异不明显.④6F右肺平均剂量Dmean明显低于7F和VMAT,但低剂量区域V5 、V10等处三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⑤右侧乳腺的Dmean、V5、V10等处三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固定野放疗6F与7F相比,VMAT计划在满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和均匀性临床要求的同时还可以更好的降低肺组织和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和照射体积进而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实际临床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谢琛;张怀文;洪潮;胡海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阿帕替尼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了4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患者每日1次,每次850 mg;肺癌和肝癌患者每日1次,每次750 mg;子宫内膜癌、乳腺癌、食管癌、肠癌患者每日1次,每次500 mg.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以将药量降低500 mg或者是250 mg.用药2个月以后评估近期疗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无完全缓解患者,3例部分缓解,进展26例,稳定17例,缓解率6.52%,疾病控制率43.48%.服用阿帕替尼在6个月以上的患者,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1个月,持续服用阿帕替尼在6个月以下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4个月,二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中以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出血、乏力、恶心为常见,其中发生率高的为高血压.结论 阿帕替尼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作者:周艳;芦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对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83例肺癌并发院内感染的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诊断为肺癌接受治疗并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300例,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建议.结果 年龄,吸烟史,基础营养状况,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侵袭性操作,放疗或化疗,手术,住院时间等都是引发肺癌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对肺癌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系统解析,合理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安娜;李晓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早期宫颈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状态的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200例宫颈腺癌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PR.结果 宫颈腺癌在不同病理亚型、绝经前后、FIGO分期、术后病理危险因素方面ER、PR同时阴性率均高于同时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早期宫颈腺癌术后的患者,进行ER、PR检测,可以为术后提供激素替代治疗提供依据,但激素替代治疗是否会对宫颈腺癌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仍需进一步随访及研究.

    作者:涂云霞;邓颖辉;熊丹;潘玫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开展微创切除术与低剂量放疗联合应用对早期喉癌治疗的价值

    目的 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联合低剂量放疗用于早期喉癌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喉癌患者共52例,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联合低剂量放疗)和对照组(常规开喉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黏膜恢复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黏膜恢复情况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及复发率(3.85%)较对照组(19.23%、15.38%)低;观察组声音质量Ⅰ、Ⅱ级率(96.15%)较对照组(88.46%)高;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微创手术联合低剂量放疗能提高早期喉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复发,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何武斌;赵兴泉;徐鑫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肾透明细胞瘤临床病理资料合并文献分析

    我科2015年收治1例肾透明细胞瘤,现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35岁;因右侧卵巢肿瘤术后复查发现右肾占位性包块半年余,拟“右肾占位性包块”,于2015年12月3日收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因第二次剖腹产术中发现右侧卵巢有占位,术中给予钳夹组织病检,病理检查提示右侧卵巢恶性肿瘤,于剖腹产术后4天再次行右侧卵巢肿瘤根治术,近5年来多次复查,半年前再次复查,发现右肾占位性包块,无腹胀、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等症状,且包块体积较小,未给予特殊处理,2个月前再次行双肾CT,提示右肾占位性包块,体积明显增大,需行手术治疗,但因不慎摔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则先于我院行股骨颈骨折切开内固定术,术后恢复可,自起病来精神可,食纳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作者:黄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荧光素钠引导手术切除脑恶性胶质瘤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引导手术切除脑恶性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脑恶性胶质瘤患者6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用荧光素钠引导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显微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切除情况,功能区切除患者术前术后卡氏评分(KPS)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随访3~12个月.结果 观察组整体情况全切率(83.33%)较对照组(60.00%)高,肺功能区及功能区全切率(90.91%、62.50%)均较对照组(9.09%、37.50%)高;观察组功能区切除患者术前术后KPS分差值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复发率(16.67%)均低于对照组(53.00%、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常规显微镜下脑恶性胶质瘤切除术相比,增加荧光素钠引导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全切率,促进功能区切除患者术后功能状态,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能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

    作者:王国堰;崔芝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和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和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以单独G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比较2组的疗效、肾功能指标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Scr和BUN水平高于且GFR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2组Scr、BUN和C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INF-γ水平和INF-γ/IL-4高于且IL-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NF-γ水平和INF-γ/IL-4高于且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较好,可调节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纠正Th1/Th2失衡,并且不会明显增加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值得临床参考.

    作者:薛辉;阚炳华;朱宏财;高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缺氧相关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缺氧相关因子Glut-1与HIF-1α及p-Akt在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表达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活检或手术标本66例,选取同期接受治疗60例声带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PI3K、Glut-1、p-Akt及HIF-1α在癌症和声带息肉内表达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因素.结果 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中Glut-1阳性表达率为81.82%(54/66),声带息肉组织共阳性表达率为6.67% (4/60);HIF-1α表达率为54.44%(36/66),声带息肉表达率为0;PI3K阳性表达率为45.45%(30/66),声带息肉表达率为0;p-Akt表达率为36.36%(24/66),声带息肉表达率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984、9.387、12.063、11.338,P<0.05);66例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3年生存率36.3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患者间生存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颈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PI3K、Glut-1、p-Akt及HIF-1α表现为高表达,其生存情况和发生远处转移有联系.

    作者:张燃;张金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雷公藤内脂醇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增殖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脂醇作用于去势抵抗前列腺癌PC3细胞后对其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PC3细胞培养后,分别用浓度为5、10、20、40、80、160 nmol/L的雷公藤内脂醇培养液作用于PC3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的变化;用ELISA法检测VEGF的含量.结果 用含有雷公藤内脂醇的培养液培养PC3细胞后,细胞的贴壁功能慢慢减退,PC3细胞出现细胞膜皱缩、染色质浓缩、核膜核仁消失、核固缩、出现空泡等现象.随着雷公藤内酯醇剂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对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P<0.05),雷公藤内脂醇对PC3细胞的凋亡呈现出时间与浓度的依赖性.含量为10、20、40 nmol/L浓度的雷公藤内脂醇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含量分别为(415.24±22.73)%、(323.57±28.26)%、(251.67±32.61)%,与对照组(465.48±30.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内脂醇作用于PC3细胞后可以下调肿瘤细胞VEGF的含量,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增殖.

    作者:宋振国;赵鹏程;邵庆平;王素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侵袭性胸腺瘤CT表现及分析

    目的 探讨侵袭性胸腺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胸腺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21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并对比非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21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91.3%、阳性预测值为90.5%和阴性预测值为95.5%.侵袭组与非侵袭组患者的胸腺瘤在形态、钙化、囊性变或中心坏死、纵隔脂肪线、均匀增强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诊断侵袭性胸腺瘤具有操作简便、诊断时间短、可靠性高等优点,且根据CT表现可以有效鉴别侵袭性胸腺瘤与非侵袭性胸腺瘤,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作者:席建平;马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清CA19-9、CA15-3、CEA、NES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A19-9、CA15-3、CEA、NES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研究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的空腹血清CA19-9、CA15-3、CEA、NES水平,并与对照组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作对比,并比较肺癌不同病理分期血清CA19-9、CA15-3、CEA、NES水平情况,以及分析其联合检测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术后3个月血清CA19-9、CA15-3、CEA、NES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其术后3个月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CA19-9、CA15-3、CEA、NES水平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水平(P<0.05);检测血清CA19-9、CA15-3、CEA、NES早期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53.33% (32/60)、68.33%(41/60)、78.33% (47/60)、75.00%(45/60),特异性分别为88.33%(53/60)、91.67% (55/60)、86.67%(52/60)、90.00%(54/60).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67%(52/60)、93.33%(56/60).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CA19-9、CA15-3、CEA、NES水平升高,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其诊断价值,可作为肺癌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张海生;徐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方案对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晚期HCC患者,其中45例以奥沙利铂碘化油乳剂行TACE者为对照组,51例以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碘化油乳剂行TACE者为研究组.随访至2017年4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无病进展生存期.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无病进展生存期的中位时间为178.4 d(95%CI:101 ~231 d),对照组为94.9 d(95% CI:42 ~114 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行TACE可明显延长晚期HCC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疗效较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温娟;王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不同调强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材料病例随机选取15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放疗患者.设备: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AS CT模拟机,美国Med-Tee 250型乳腺托架,飞利浦Pinnacle 9.8放疗计划系统.1.2方法CT定位:患者采用乳腺托架固定,双手上举平躺于乳腺托架,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下,使用CT模拟机行CT扫描.CT扫描范围:下颌角至对侧乳腺下缘皱褶下5 cm,扫描层厚5 mm,获取CT图像后,通过网络将CT图像传输至飞利浦Pinnacle放疗计划系统.

    作者:洪潮;胡海芹;袁星星;陈心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骨髓穿刺,并进行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 .结果 6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球蛋白增加和正色素性贫血,骨髓细胞形态学结果主要表现为异常浆细胞增生,且出现质的改变.流式细胞学检测CD45表达异常(55例阴性、5例部分阳性);CD19的阴性表达率为100.00%;CD38以及CD138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0%.免疫组化检测Kappa阳性43例,CD138阳性表达率为100.00%,lambda阳性16例.流式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的阳性诊断符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形态学检查骨髓瘤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流式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P<0.05).结论 形态学、流式细胞术以及免疫组化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将三者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阳性诊断率和疗效监测.

    作者:王慧;高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128排螺旋CT诊断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128排螺旋CT诊断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价值.方法 对60例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门脉完全栓塞32例,不完全栓塞28例,分别占总数的53.3%、46.7%,完全栓塞患者胆丛、胆总管周围侧支循环开放率[56.3% (18/32)、78.1% (25/32)],均显著高于不完全栓塞患者[17.9%(5/28),35.7%(10/28)](P<0.05);门脉栓塞患者胆丛、胆总管周围侧支循环开放率[40.0%(24/60)、56.7% (34/60)]均显著高于门脉高压患者(0、0)(P<0.05);胆总管周围侧支循环开放34例患者中,在侧支血管断面分布方面,左前象限13例,右前象限34例,左后象限4例,右后象限8例,分别占总数的38.2%、100.0%、11.8%、23.5%;动脉期扫描26例患者中,有动-门脉瘘11例,占总数的42.3%.结论 128排螺旋CT诊断肝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杨润红;马霞霞;白利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胸椎转移癌调强放疗布野方案及脊髓保护边界不同勾画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胸椎转移癌调强放疗布野方案及脊髓保护边界不同勾画情况.方法 选取行调强放疗的胸椎转移患者120例,使用6MV-X射线进行照射,处方剂量是50 Gy,每次2 Gy,每例患者做六个治疗计划,都使用5、7、9野等分布野,脊髓的保护区边界是椎管内壁(f2)与脊髓硬脊膜(f1);对比不同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情况,PTV适形度的指数(CI),脊髓0%体积的平均及大剂量情况.结果 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的不同画法PTV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PTV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不同画法PTV适形度的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PTV适形度的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的不同画法脊髓0%体积的平均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脊髓0%体积的平均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保护区两个边界不同画法脊髓0%体积的大剂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布野方式内脊髓0%体积的大剂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及9野方案优于5野方案,可使脊髓的大受量下降,脊髓安全性更高;调强放疗脊髓保护区边界的不同勾画可统一,使主观差异性降低.

    作者:刘海军;王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3.0T动态增强MRI联合CT扫描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3.0T动态增强MRI联合CT扫描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良恶性骨肿瘤67例,均接受核磁共振扫描、CT扫描等检查,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 67例骨肿瘤患者,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有42例为良性骨肿瘤,25例恶性骨肿瘤.增强MRI联合CT扫描对良性和恶性骨肿瘤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5.24%和96.00%,明显高于CT扫描和增强MRI(P <0.05),而增强MRI对良性和恶性骨肿瘤诊断准确性略高于CT扫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联合CT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扫描和增强MRI(P <0.05);而阳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增强MRI联合CT扫描可提高良恶性骨肿瘤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骨肿瘤的诊断治疗.

    作者:成旭鸿;张鑫;赵效杰;郭瑞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1例,按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30)、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组(观察组,n=31).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PONV评分,补救镇痛率及术后0、3、6、12、24 h VAS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ONV评分、补救镇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24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0、3、6、12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7%)显著高于观察组(22.58%)(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胸神经阻滞可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徐志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