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奥洛克超导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付珍红;彭甫圣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奥洛克, 超导, 射频消融, 子宫肌瘤
摘要: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DEX)应用于奥洛克超导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行奥洛克超导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术前20 min予DEX负荷剂量0.8 μg/kg,再以0.2 μg/(kg·h)的速度静脉滴注至术毕,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麻醉满意度,咪达唑仑、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术中HR、BP、RR、SpO2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需加咪达唑仑的患者例数及平均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需加芬太尼(P>0.05),但观察组平均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心动过速、呼吸抑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X应用于奥洛克超导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减少咪达唑仑及芬太尼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0例肝肿瘤患者,观察肝肿瘤病灶造影前后的良恶性情况,并对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增强及消退开始时间进行记录.结果 造影前后肝肿瘤病灶良恶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透明细胞癌、高分化癌造影增强和消退开始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肿瘤血流灌注特点具有更强的检测能力,可显著提高小肝癌的诊断率,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柏树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同步放化疗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对其采用15MV X线外放射治疗联合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同步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博来霉素+顺铂方案、顺铂单药、多西他赛+顺铂、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观察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率.结果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其年龄、有无合并症、临床分期、分型均无相关性(P>0.05),与放疗方式、化疗方案、治疗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化疗周期数无相关性(P>0.05);放疗方式、化疗方案、治疗时间均是中晚期宫颈癌发生骨髓抑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放疗方式、化疗方案、治疗时间均是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全盆+四野+腔内放疗,同步选择低毒性的化疗药物,进行较短时间的治疗,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吴建华;梁国华;凌志琴;朱雅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化疗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改善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化疗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改善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中期直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都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治疗组术后给予化疗,观察2组的预后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为主,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A199含量为(18.32±16.06) U/ml和(46.58±16.44)U/m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4.90±12.24) U/ml和(75.38±11.05) U/ml(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EA含量为(10.09±15.77)ng/ml和(22.95±13.84) ng/m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5.21±l0.21)ng/ml和(35.78±13.06)ng/ml (P <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8.24±12.84)分和(64.20±11.7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98,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2015年9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27.63 ±2.13个月)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1.23±1.98个月)都明显高于对照组(21.94±2.89个月和18.81 ±2.11个月)(P<0.05).结论 化疗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抑制血清CA199及CEA的表达,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了生存时间.

    作者:卜智斌;王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分析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选取行宫颈病变筛查的540例已婚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阴道镜及宫颈HPV检测.结果 阴道镜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为75.00%,而HPV对宫颈相关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为70.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中的灵敏度(93.43%)以及准确率(59.26%)都优于H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和HPV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为99.53%,显著高于阴道镜(93.43%)和HPV(85.45%)单独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HPV检测,但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诊断率,临床诊断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作者:刘韵;兰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肿瘤标志物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哮喘合并肺癌的患者60岁以上占71.4% (30/42),中位生存期约14.0个月,女性发病年龄要早于男性,哮喘合并肺癌组的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到47.6%以及23.8%,女性哮喘患者较男性患腺癌风险大.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较单纯哮喘患者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晚期肿瘤标志物水平要高于早期,尤其是CA125及CEA差异显著(P<0.05).CEA和CYFRA 21-1与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和-0.438.结论 哮喘合并肺癌好发于老年患者,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比例较高,肿瘤标志物在哮喘合并肺癌患者的诊断、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生存期方面有一定价值,可以作为长期监测指标.

    作者:曾辉;雷伟;黄建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脊柱转移瘤的DR、CT、MRI影像学方法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DR、CT、MRI在诊断脊柱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95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分别采用DR、CT、MRI 3种方法进行检查.对比3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压缩椎骨节数、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等指标,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①MRI检查临床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DR、CT,且DR检查诊断敏感性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受累骨节数和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均高于CT及DR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T、MRI检查压缩椎骨节数均高于DR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T和MRI检查在诊断压缩椎骨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成像速度快但早期极易漏诊,可作为脊柱转移瘤的初步筛查工具;CT对骨密度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楚显示椎体内部及附件的细微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范围、碎骨片移位及椎管受累情况,但对脊柱整体的检查较为受限,误诊率较高;MRI能够对骨髓早期变化做出诊断,且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在疑似脊柱转移瘤时可首选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胡晓云;庄振燕;周和平;李小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PARCL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PARCL1表达与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54例肝癌患者的术后石蜡切片标本、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石蜡切片组织中SPARCL1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肝癌组织中SPARCL1的水平具有差异;SPARCL1表达下调与门脉癌栓、病理分化差、TNM分期晚和BCLC分期晚等恶性指标显著相关;SPARCL1表达下调的肝癌患者其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40.6个月 vs118.7个月,P=0.002).结论 SPARCL1在肝癌中表达下调,提示肝癌患者的预后不良.

    作者:欧阳晗月;乐勇;张永法;郭荣平;石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yberKnife等中心及非等中心立体定向治疗计划质量及效率评价

    目的 探讨并评价CyberKnife (CK)系统利用等中心和非等中心两种计划模式立体定向治疗计划(SRT)的剂量学特性及差异.方法 将18例肿瘤患者分为A、B两组:A为小体积组即肿瘤大小在3 cm以下;B为大体积组即肿瘤大小在3 cm以上.每组9例患者计划分别给予同一处方剂量条件40 Gy/SF.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以等中心和非等中心两种布野方式立体定向治疗技术设计相应的计划,通过其靶区适形指数(CI)、非均匀指数(HI)、梯度指数(GI)和危及器官等剂量学参数,分析评估SRT计划优化质量及实施效率,从而实现评价两种治疗模式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等中心组计划执行的平均治疗时间(P =0.002)及机器MUs(P <0.001)明显优于非等中心组;CI均值(A:P =0.027;B:P=0.007)和GI均值(A:P <0.001;B:P <0.001)分别小于非等中心组;HI均值则略高于非等中心组(A:P =0.029;B:P<0.001);A组平均剂量归一值(P=0.011)等中心组优于非等中心组,而B组(P =0.012)等中心组低于非等中心组.结论 等中心治疗模式在治疗时间、MU数及GI上均优于非等中心,在CI和HI上略低于非等中心模式.小体积肿瘤可考虑等中心治疗模式,而大体积肿瘤则宜用非等中心治疗模式;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病例给予研究.

    作者:朴俊杰;徐寿平;王金媛;曲宝林;段学章;巩汉顺;徐慧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22例NASH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NASH组和HC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问卷调查,观察2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观察HCC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 HCC的发生和肝炎家族史、肝癌家族史、不洁饮水、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酗酒、HBV-DNA阳性、HBeAg阳性有关系.经分析后,选择肝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长期酗酒、HBV-DNA阳性、HBeAg阳性作为HC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肝癌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糖尿病、长期酗酒、HBV-DNA阳性、HBeAg阳性是HCC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芳成;谢春燕;左永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影响宫颈癌放疗疗效的因素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86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宫颈癌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6例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接受放疗.患者年龄31~90岁,平均56.4岁;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其中Ⅰ期2例,Ⅱ期106例,Ⅲ期67例,Ⅳ期11例;病理类型:鳞癌167例,腺癌18例,腺鳞癌1例;影像学检查:肿瘤>4 cm者102例,≤4cm者84例;实验室结果:血红蛋白≥120 g/L者165例,<120g/L者21例.

    作者:郭英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诊TACE介入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急诊TACE介入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肝癌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59天.24例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11例患者行保守治疗.24例患者接受TACE达到止血效果,无并发症.TACE治疗患者30天的生存率83.3%.TACE破裂肝癌患者30天的存活率与Child-Pugh分级、血红蛋白水平、肌酸酐水平、TACE法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接受TACE[比值比(OR),0.076;P=0.020],或有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患者(OR,0.626;P=0.011),生存率越高.在TACE组,30天存活率与较高的血红蛋白水平独立相关(OR,0.609;P =0.036).结论 TACE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且能延长肝癌破裂患者30天的生存期.

    作者:陈玉祥;李庆中;李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动态增强MRI与CT肝灌注成像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动态增强MRI与CT肝灌注成像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诊断方法对肝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及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肝癌诊断正确率的差异.结果 DCE-MRI检出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558,CTPI检出结果与病理结果的Kappa值为0.501,二者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大小肝癌的诊断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与CTPI在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相当,可以替代使用.

    作者:拉海阿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等术后指标,分析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临床时间及术后疼痛强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VEGF对大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大肠癌的相关因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三种组织内淋巴管和血管中VEGF的表达.结果 基因芯片筛选结果显示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2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呈高表达,与正常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时其淋巴管和血管内均增高(相比于正常组时),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1和P<0.05),在癌旁组织中VEGF呈低表达(相比于癌组织)时相对癌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均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1和P<0.05).结论 VEGF可以通过调节淋巴内皮细胞进行促进大肠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王益;张晶;刘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单药每周化学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单药每周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三维适形放疗及联合紫杉醇单药化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局控率、转移率与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P<0.05),但2组患者2年局控率、转移率以及1年与2年的生存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血液毒性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每周紫杉醇单药化疗能够有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有效改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不良反应较高.

    作者:王晓阳;吴国武;刘建华;蒋振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STAT4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分析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肝细胞癌(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154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HCC为肝癌组,135例性别及年龄匹配的HBsAg阳性患者为非肝癌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STAT4 rs7574865位点的基因型,并经测序分析验证.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HCC易感风险的关系.结果 STAT4 rs7574865位点3种基因型TT、GT、和GG型在肝癌组的分布频率分别是5.8% (9/154)、37.0% (57/154)和57.1% (88/154),在非肝癌组分别是8.9%(12/135)、43.7% (59/135)和47.4% (64/135).各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TT基因型作参照,携带rs7574865 GG型的个体HCC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33,95% CI=0.729~4.611,P=0.221).结论 STAT4 rs7574865多态性位点可能与中国人群HBV感染相关HCC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潘明洁;刘懿;周乙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ERCC1基因多态与铂类联合方案治疗肺鳞癌患者疗效的关系

    目的 研究ERCC1基因C8092A及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与肺鳞癌患者铂类联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ase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对80例接受铂类联合方案治疗的肺鳞癌患者的ERCC1基因C8092A及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多态性与铂类治疗肺鳞癌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C8092A、第118位密码子野生型患者铂类化疗有效率与非野生型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别(54.5% vs 36.2%,P=0.13,37.0% vs 43.4%,P=0.58),C8092A、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联合分析结果显示:ERCC1两个位点同为CC基因型患者疗效与其他基因型患者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8092A、第118位密码子野生型患者与非野生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个月vs 5个月,P =0.34,5个月vs 5个月,P=0.49).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 C8092A多态性(HR=0.910,P=0.733)、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HR=1.101,P=0.707)均不是肺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CC1 C8092A、第l18位密码子多态性与肺鳞癌患者铂类联合治疗疗效可能无相关性.ERCC1 C8092A、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与中位PFS也无显著相关.

    作者:陈金鸣;孟晓晖;魏霞;万会平;姚伟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防治措施

    目的 统计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治疗方案、用药方式等详细资料,对患者用药种类和用药产生的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在具有明显疗效的患者的用药方式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防治措施.结果 在药品类别和不良反应类型中,在以消化系统中不良反应多,如呕吐等,结合患者用药疗效我们也给出具体的用药防治措施.结论 临床运用抗肿瘤药物应及时且应注意搭配使用,这样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黎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miR-29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的预测研究

    目的 观察miR-29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的预测.方法 收集卵巢癌患者组织样本22例和妇科活检为正常的样本22例,在提取RNA后进行RNA纯度检测,进而检测miR-29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在卵巢癌细胞中稳定转入高表达miR-296的质粒,miRNA芯片进行靶基因检测.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miR-296高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卵巢癌细胞系中,当高表达miR-296时,microRNA143和microRNA215在转染组中高表达,microRNA96、microRNA551b、microRNA502-3p低表达.结论 miR-296在卵巢癌中高表达,且其潜在的靶基因有可能作为临床卵巢癌诊断的标志.

    作者:权效珍;兰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Ⅱ期结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07例Ⅱ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发病年龄> 60岁、术前CEA水平>50ng/ml和肿瘤浸润深度T4.把没有任何一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定义为低危组,有一个或更多危险因素的患者被定义为高危组.高危组与低危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分别为(79.04±1.51)个月和(96.65±3.14)个月,P=0.017],高危组风险比[hazard ratio(HR)]较低危组明显升高[3.201(95% CI为1.161 ~ 8.83);P =0.025].结论 详细的病史采集、术前全面的检查以及准确的病理分期对于Ⅱ期结肠癌的预后分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智冉;刘彦龙;杨艳梅;唐洁冰;陶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