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付华;麻宁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内皮素抑制剂灌注对乙型肝病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方法经组织学或临床诊断确诊为乙型肝病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捏皮塑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的观察组和单纯TACE的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相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液AFP水平、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以及肝外转移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CT灌注参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疗效、血液AFP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上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肝动脉灌注值(ALP)、血流量(BP)、肝脏灌注指数(HPI)参数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内皮素抑制剂治疗乙型肝病病毒相关肝细胞癌,在术后CT灌注参数变化以及术后1年肝外转移发生率上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方法。
作者:俞洁;李毅;何建设;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癌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癌伴有颈淋巴结异常患者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活检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对于甲状腺癌转移情况整体准确率为91.8%。按照病理类型分类,该方法对于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准确率高(100%),各分型患者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肿瘤分期分类,该方法对于T1、T2、T3及T4期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90.0%、85.2%及85.7%,T2~T4期患者诊断率均显著高于T1期患者。全部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甲状腺癌治疗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晓晖;华玺;丁鹏;任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每年有528000新诊断病例和266000死亡病例[1],20%~30%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后未控或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及预后取决于病变程度、初次治疗方式和复发病灶的形式及特点[3]。放疗可用于初次手术治疗后的盆腔局部复发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复发。根治性放疗后的患者治疗手段有限,可行手术治疗,即盆腔廓清术。但由于放疗引起的纤维化等,手术难度大,术中风险高,很难使手术达到真正的根治,因此术前应严格筛选患者。本文对盆腔廓清术在复发性宫颈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患者的术前筛选、手术适应证的演变及手术技术的革新和进展。
作者:徐颖娟;刘心;娄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和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3.53%。 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结果显示,病理分级(P=0.001)、T分期(P=0.021)、临床分期(P=0.007)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P=0.001)与T分期(P=0.003)是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N分期和病理分级对于喉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喉癌患者的死亡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相关。
作者:陈付华;麻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腰硬膜联合治疗重症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癌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腰硬膜联合治疗,以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先行蛛网膜下隙注射,再行硬膜外镇痛;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镇痛。比较2组患者镇痛效果包括治疗前、用药后30 min、持续性、暴发性VAS评分以及总体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用药后30 min、持续性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暴发性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腰硬膜联合治疗重症癌痛可有效降低暴发痛VAS评分,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期胆囊癌的诊断方法及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76例早期胆囊癌患者,通过整理相关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采取单纯胆囊切除术中Ⅰ期患者24例,Ⅱ期患者21例;采取胆囊癌标准根治术中Ⅰ期患者5例,Ⅱ期患者14例;采取胆囊癌扩大根治术中Ⅰ期患者2例,Ⅱ期患者1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死亡情况。1年生存率为100.00%,3年生存率为75.00%,5年存活率为44.74%。手术方式、Nevin分期、肿瘤所在位置、分化程度、黄疸为影响早期胆囊癌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早期胆囊癌患者不同的病理分期以及实际的侵犯范围,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及时发现、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其预后、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作者:宋平辉;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分析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GP方案化疗,同时使用参麦注射液;对照组仅采用GP方案化疗。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于治疗前后抽取入组研究对象空腹血,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60.3%、疾病控制率达到87.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实验组IgA、IgG、IgM、CD3、CD4、CD4/CD8升高,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较治疗前有所降低,CD4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治疗后2组间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够明显增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嵘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D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Ki67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新鲜胃癌组织标本5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DX2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的CDX2、Ki67的表达水平升高( P<0.05);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有相关性(P<0.05),且分化不好、浸润深度T3-4、有淋巴结转移,分期较晚的胃癌组织,CDX2表达较低,Ki67表达较高,两者可能与胃癌的增殖分化有关,但两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P>0.05)。结论 CDX2、Ki67在胃癌中高度表达,对于分析胃癌的恶性程度并判断预后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秋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给予术前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2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差异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重、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总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CD4水平、CD8水平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胃痛、食欲不振、恶心、进食哽咽、腹胀、黑便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化疗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水平,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涂铭;李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赛分别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培美曲塞同步放化疗,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对2组患者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考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9%,对照组总有效为68.1%;观察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5.1±2.9)个月,对照组平均疾病进展时间(4.9±3.2)个月。2组患者近期疗效与疾病进展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87.2%,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脱发情况发生率分别为52.1%、35.4%及39.4%,对照组患者分别为68.1%、63.8%及70.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血小板减少程度比较,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赛分别同步放化疗对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较好,且培美曲塞同步放化疗毒副作用较少,安全性高,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春东;于秀芹;赖永新;孙大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与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残留、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分别为(83.9±11.7) ml、(90.3±12.2)%、(85.9±12.1)%,与对照组[(351.2±42.8) ml、(53.7±7.4)%、(41.9±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残留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明显优于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健强;薛婷婷;马剑;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恩施地区宫颈癌患者的分子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9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survivin、p27、CD44v6、MMP-2、TIMP-2的蛋白表达情况和mRNA表达量与预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4.7%。患者survivin、MMP-2、CD44v6表达量与预后情况之间呈现负相关性(P<0.05), TIMP-2蛋白和mRNA表达量与预后效果呈正相关(P<0.05);p27表达量与预后效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恩施地区宫颈癌患者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其主要分子病理特点体现在survivin、MMP-2、TIMP-2、CD44v6的表达。
作者:樊孝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35例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3例仅行钼靶X线检查,39例给予联合检查。结果108例乳腺癌患者中,59例左乳、49例右乳,均为单侧发病,平均直径(2.7±0.4)cm;病理类型:2例导管内癌、106例浸润性非特殊癌。与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相比,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增高,漏诊率显著降低,P<0.05;与钼靶X线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异常血管征或血流信号、腋窝淋巴结肿大方面的诊断率均明显提高,但对微小钙化的诊断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各有优势,但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发挥互补作用,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率。
作者:朱玉胜;徐桂影;陶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EPOCH方案和CHOP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32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16例采用EPOCH方案化疗:依托泊苷50 mg/m2 d1~4、吡柔比星10 mg/m2 d1~4、长春地辛1 mg/d d1~4、环磷酰胺750 mg/m2 d5、强地松60 mg/m2 d1~5。16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750 mg/m2 d1、吡柔比星45 mg/m2 d1、长春地辛4 mg/d d1、强的松60 mg/m2 d1~5。每3周左右完成1个化疗周期,共进行6~8个化疗周期,比较2种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至2016年1月,2组患者完全缓解效率分别为56.3%和31.3%,总有效率分别为81.3%和62.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5个月和21.8个月。结论 EPOCH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较CHOP方案具有显著的优势。
作者:郭智;陈惠仁;楼金星;何学鹏;杨凯;陈鹏;刘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与肝嗜铬细胞瘤的B超影像学特点及差异性。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3例、肝嗜铬细胞瘤患者3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分析B超声图像特征,以病理检查为标准,比较原发性肝癌与肝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差异及诊断率。结果 B超检查出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肝嗜铬细胞癌患者26例,检出率分别为83.7%、70.3%,两者比较,χ2=8.121,P<0.05;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和肝嗜铬细胞癌的检出符合率比较χ2=7.583,P<0.05,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嗜铬肿瘤。结论虽然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高于肝嗜铬细胞瘤,但是B超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多项影像学检查手段及临床病史等资料进行综合诊断,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吕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姑息性旁路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治疗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手术方式随机抽取122例,分为根治性手术组试验组(62例)和姑息性旁路手术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及随访中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和输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4.2%)明显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0.2)年和(0.6±0.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高龄壶腹周围癌各有利弊,临床上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作者:毛艳平;王卫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5-Fu联合醒脑静干预对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髓鞘相关抑制因子Ephrin-B3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 n=15)进行5-氟尿嘧啶(5-Fu)鞘内化疗,治疗组患者(n=15)进行5-Fu鞘内化疗+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发生部位、血β-HCG)、Ephrin-B3的mRNA水平及Ephrin-B3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Ephrin-B3的mRNA水平和Ephrin-B3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5-Fu联合醒脑静干预能明显降低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髓鞘相关抑制因子Ephrin-B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
作者:廖学武;罗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endothelial cell speci molecule-1, ESM-1)是近年来发现的内皮细胞的特异性因子,是影响多种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之一[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ESM-1在胃癌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晖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腹腔镜手术)50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48例,比较2组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输血率、术后使用杜冷丁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5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5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使用杜冷丁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陈求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采用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恶性淋巴瘤,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分为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组,观察比较其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生存率。结果序贯组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序贯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率均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CR序贯CTX治疗恶性淋巴瘤,能够降低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江;徐飞;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