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学武;罗丹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导航技术在深部神经胶质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为深部神经胶质瘤且具有手术指征的30例,且这30例患者均应用了彩色超声多普勒导航技术,术前对患者进行了MRI和CT检查定位,进行开颅,暴露出硬脑膜后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深部神经胶质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大小及周围血供情况,选择佳的手术入路,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放置明胶引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路径,并实时监控、评估病灶切除情况,术后行头颅MRI和CT检查,与术前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估疗效,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未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导航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全切率。结果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的超声显像具有不同的特征,采用术中超声导航的30例患者的病变均能够准确定位,术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导航,可以明显缩短深部神经胶质瘤的手术时间及提高全切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导航可以显著缩短深部神经胶质瘤显微手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并且可以做到实时监控,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
作者:戴兴;魏剑波;晏子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帕洛诺司琼预防恶心呕吐,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行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帕洛诺司琼和昂丹司琼止吐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发生急性、延迟性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帕洛诺司琼组急性恶心发生率为57.5%、急性呕吐32.5%,昂丹司琼组急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2.5%、3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洛诺司琼组延迟性恶心、延迟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0.0%、62.5%,昂丹司琼组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87.5%、80.0%,帕洛诺司琼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恶心、呕吐的消化道反应外,2组患者均出现头晕、口干、头痛、乏力、低热、便秘、焦虑、腹泻等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帕洛诺司琼,能够预防放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恶心呕吐,尤其是能够有效控制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芸;韦燕;龚建忠;陈彦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T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变化、近期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组Karnofsky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Karnofsky评分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63.41%)显著高于对照组(35.90%)(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CD8+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TP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魏荣富;金茂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从体外水平研究桧木醇(hinokitio1)的抗肾癌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桧木醇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检测桧木醇对人肾癌786-O细胞Caspase-3剪切体、LC3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3-MA验证其抗癌作用与自噬作用的关系。结果桧木醇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 途径对细胞凋亡进行诱导。同时桧木醇可以对肾癌786-O细胞进行诱导自噬发生,使LC3蛋白的表达量出现显著上调,而P62蛋白表达则显著下调。结论桧木醇能够显著抑制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而且可以通过过度激活细胞自噬促进肾癌细胞凋亡。
作者:崔龙;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植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收治的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2例与治疗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治疗组给予经内镜植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一次性完成手术,两组术后14天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含量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14天治疗组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4天内的急性胰腺炎、出血、胆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随访3个月与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5.8%,对照组分别为83.3%和75.0%,治疗组随访3个月与6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内镜植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癌性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高,能有效发挥减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张娜;李志霞;肖慧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Ⅲ~Ⅳ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化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后躯体功能和情绪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能够有效提高顺铂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减少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彭一;林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癌治疗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癌伴有颈淋巴结异常患者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活检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对于甲状腺癌转移情况整体准确率为91.8%。按照病理类型分类,该方法对于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准确率高(100%),各分型患者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照肿瘤分期分类,该方法对于T1、T2、T3及T4期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90.0%、85.2%及85.7%,T2~T4期患者诊断率均显著高于T1期患者。全部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淋巴结穿刺活检对甲状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甲状腺癌治疗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晓晖;华玺;丁鹏;任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辐射促细胞转染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Mdr1反义寡核苷酸(ASON)逆转肿瘤细胞SW1990/Fu的耐药效果。方法应用RT-PCR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2种不同的转染方法对SW1990/Fu细胞的Mdr1-mRNA及其表达产物P-糖蛋白( P-gp)的调控情况。结果反转录RT-PCR和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联合辐射的阳性脂质体介导ASON组的SW1990/Fu细胞Mdr1-mRNA的表达水平及细胞膜糖蛋白( P-gp)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反义寡核苷酸(ASON)组(P<0.01)。结论辐射促转染的Mdr1ASON联合磁性载药微球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耐药逆转作用。
作者:赵会庚;权广前;潘耀振;尹家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分析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试验组采用胸乳腔镜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评分较好,尤其7~10分患者比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N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于临床。
作者:李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和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3.53%。 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结果显示,病理分级(P=0.001)、T分期(P=0.021)、临床分期(P=0.007)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P=0.001)与T分期(P=0.003)是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N分期和病理分级对于喉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喉癌患者的死亡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相关。
作者:陈付华;麻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域5( HMGN5)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共75例,同期取20例肺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法检测HMGN5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MGN5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肺癌组HMGN5基因转录mRNA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肺癌组织中HMGN5基因mRNA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肺癌组织中HMGN5基因mRNA呈高水平表达,并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呈显著有关;提示HMGN5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林韬;王红;李利坤;刘爱军;赵永生;刘悦;王志强;李兴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RAS蛋白( KRAS,NRAS,和HRAS)属GTPases蛋白超家族一员,可作为分子开关激动下游RAF蛋白激酶( BRAF,CRAF,和ARAF)。而RAF蛋白激酶中重要的底物是MAPK/ERK激酶(MEK1,MEK2)。 MEK激酶只有一个主要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因此,使用磷酸化的ERK激酶则可鉴别小分子药物是否能抑制RAS/RAF/MEK/ERK通路的信号传导[1]。激活ERK激酶可在转录因子调控下,控制细胞周期进展、分化、蛋白质合成、代谢、细胞存活、细胞迁移、入侵和衰老,甚至ERK激酶的激活可以使正常细胞获得许多肿瘤细胞的特征[2]。因此,靶向RAS信号通路治疗是战胜肿瘤的重要途径。
作者:何勤思;钟军;郑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内皮素抑制剂灌注对乙型肝病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方法经组织学或临床诊断确诊为乙型肝病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捏皮塑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的观察组和单纯TACE的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相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液AFP水平、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以及肝外转移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CT灌注参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疗效、血液AFP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上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肝动脉灌注值(ALP)、血流量(BP)、肝脏灌注指数(HPI)参数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内皮素抑制剂治疗乙型肝病病毒相关肝细胞癌,在术后CT灌注参数变化以及术后1年肝外转移发生率上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方法。
作者:俞洁;李毅;何建设;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右丙亚胺单药与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对阿霉素所致相关性心脏毒性的影响,并对比其疗效。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组(右丙亚胺单药,61例)、联合用药组(联合应用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75例)与对照组(不予用药处理,30例)。3组患者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的化疗方案。对照组化疗前不予用药处理;单药组化疗前30 min给予注射用右丙亚胺,按与阿霉素剂量比20∶1确定右丙亚胺剂量;联合用药组在化疗前同时给予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15 ml,右丙亚胺用法用量同单药组。结果经4个化疗周期,(1)心脏毒性发生率方面:对照组53.3%,显著高于单药组(29.51%)、联合用药组(8.0%),P<0.05;单药组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2)心电图方面:3组病例在化疗开始前心电图均无异常改变。化疗过程中右丙亚胺单药组心电图异常者9例(14.75%)、联合用药组7例(9.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例(73.3%);联合用药组的心电图异常比例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3)CK、CK-MB、TnI方面:单药组与对照组化疗后较本组化疗前显著上升(P<0.05);联合用药组化疗后CK、TnI较本组化疗前显著上升(P<0.05),CK-MB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化疗前3组差异不显著(P>0.05)。化疗后单药组、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4)超声心动图参数LVIDD、LVISD、A/E、LVEF、FS方面:单药组与对照组化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联合用药组化疗后较本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前3患者各超声心动图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以及毒性程度,维持正常的心电图、心肌酶以及心功能变化,从而增强恶性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耐受能力、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国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5-Fu联合醒脑静干预对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髓鞘相关抑制因子Ephrin-B3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 n=15)进行5-氟尿嘧啶(5-Fu)鞘内化疗,治疗组患者(n=15)进行5-Fu鞘内化疗+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发生部位、血β-HCG)、Ephrin-B3的mRNA水平及Ephrin-B3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Ephrin-B3的mRNA水平和Ephrin-B3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5-Fu联合醒脑静干预能明显降低绒毛癌致急性脑出血髓鞘相关抑制因子Ephrin-B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
作者:廖学武;罗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在恶性肿瘤中占到7%~10%[1],据相关报道[2],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有效率可达70%~90%,并且能够明显增加保乳手术机会。晚期乳腺癌患者采取新辅助化疗能够降低分期,同时提高手术切除率。本研究主要观察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术后存活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静;冯小勇;唐保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骨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其与患者使用的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恶性骨肿瘤的患者102例,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并于治疗间歇期进行跟踪随访,调查其生存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组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在骨科恶性肿瘤患者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面对应对与SCL-90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除躯体化、敌对、恐怖外,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均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P<0.05);回避应对方式与除躯体化、强迫、抑郁外的总分及其他各项因子均呈一定的负相关(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除偏执、精神病性外的其他各因素均呈一定的正相关( P<0.05)。评分PIHS<45分的患者的SCL-90总分及大部分因子(除了躯体化因子)明显低于PIHS>45分的患者(P<0.05)。与PIHS>45分的患者相比,PIHS<45分的患者面对、回避应对得分明显更高,屈服应对评分明显更低( P<0.05)。结论骨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且与采用消极应对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负面情绪及消极应对共同作用,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进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病情恢复。
作者:黄飞;王显勋;罗小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体外灭活再植保肢术与人工假体置换术在肢体恶性骨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需要手术治疗的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体外灭活再植保肢术,对照组进行人工假体置换术。采用Enneking评分评估术后优良率,采用Karnofsky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另外,观察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优良率为82.86%,对照组术后优良率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Karnofsky评分为(58.26±21.65),对照组术后Karnofsky 评分为(47.77±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11.43%、5.7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14.29%、8.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灭活再植保肢术治疗肢体恶性骨肿瘤优良率明显高于人工假体置换术,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而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唐久阳;吴元成;胡益雄;赖俊成;王清华;胡广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收集500例宫颈癌患者,并对其进行生存质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quality of life core questionaire,QLQ—C30)。结果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分别为文化水平、收入水平、职业状态、就医费用来源、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手段以及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结论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患者给予积极的社会支持,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蔡颖;赵健;张顺仓;李东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芪珍胶囊对乳腺癌化疗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医嘱接受化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芪珍胶囊。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WBC和PLT指标高于对照组,但均属正常范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CD3+、CD4+、CD4+/CD8+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珍胶囊具有活血解毒、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能够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
作者:唐鹏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