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内镜植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张娜;李志霞;肖慧杰

关键词:结直肠癌, 梗阻, 内镜, 自膨式金属支架,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植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癌性梗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收治的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2例与治疗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治疗组给予经内镜植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一次性完成手术,两组术后14天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含量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14天治疗组的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4天内的急性胰腺炎、出血、胆漏、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随访3个月与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5.8%,对照组分别为83.3%和75.0%,治疗组随访3个月与6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内镜植入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癌性梗阻的手术成功率高,能有效发挥减黄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鼻咽癌放疗引起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分析

    我们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现对其优势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朱中成;魏志江;王明;高新;张明云;韩立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垂体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垂体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与观察组(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肿瘤残留、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肿瘤体积缩小程度及内分泌激素下降比例分别为(83.9±11.7) ml、(90.3±12.2)%、(85.9±12.1)%,与对照组[(351.2±42.8) ml、(53.7±7.4)%、(41.9±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残留率(4.4%)明显低于对照组(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明显优于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因此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魏健强;薛婷婷;马剑;李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76例早期胆囊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胆囊癌的诊断方法及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76例早期胆囊癌患者,通过整理相关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结果采取单纯胆囊切除术中Ⅰ期患者24例,Ⅱ期患者21例;采取胆囊癌标准根治术中Ⅰ期患者5例,Ⅱ期患者14例;采取胆囊癌扩大根治术中Ⅰ期患者2例,Ⅱ期患者10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死亡情况。1年生存率为100.00%,3年生存率为75.00%,5年存活率为44.74%。手术方式、Nevin分期、肿瘤所在位置、分化程度、黄疸为影响早期胆囊癌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早期胆囊癌患者不同的病理分期以及实际的侵犯范围,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及时发现、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其预后、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作者:宋平辉;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行近端胃癌术式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术式的疗效,探讨临床治疗胃癌的佳手术方式。方法将58例胃癌患者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临床医生建议,分为观察组(腹腔镜下近端胃癌根治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术),每组各29例。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比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天数少,首次排气和进食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CD4+T细胞比例、CD4+/CD8+T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但CD8+T细胞比例并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术式可降低术中出血量,且可以完全清扫淋巴结,对免疫系统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应在临床使用中大范围推广。

    作者:司义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与传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4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试验组采用胸乳腔镜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评分较好,尤其7~10分患者比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N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乳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于临床。

    作者:李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急性肿瘤患者右丙亚胺单药与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对阿霉素所致相关性心脏毒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右丙亚胺单药与联合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对阿霉素所致相关性心脏毒性的影响,并对比其疗效。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组(右丙亚胺单药,61例)、联合用药组(联合应用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75例)与对照组(不予用药处理,30例)。3组患者均采用含蒽环类药物阿霉素的化疗方案。对照组化疗前不予用药处理;单药组化疗前30 min给予注射用右丙亚胺,按与阿霉素剂量比20∶1确定右丙亚胺剂量;联合用药组在化疗前同时给予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15 ml,右丙亚胺用法用量同单药组。结果经4个化疗周期,(1)心脏毒性发生率方面:对照组53.3%,显著高于单药组(29.51%)、联合用药组(8.0%),P<0.05;单药组显著高于联合用药组,P<0.05。(2)心电图方面:3组病例在化疗开始前心电图均无异常改变。化疗过程中右丙亚胺单药组心电图异常者9例(14.75%)、联合用药组7例(9.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例(73.3%);联合用药组的心电图异常比例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3)CK、CK-MB、TnI方面:单药组与对照组化疗后较本组化疗前显著上升(P<0.05);联合用药组化疗后CK、TnI较本组化疗前显著上升(P<0.05),CK-MB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化疗前3组差异不显著(P>0.05)。化疗后单药组、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4)超声心动图参数LVIDD、LVISD、A/E、LVEF、FS方面:单药组与对照组化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联合用药组化疗后较本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前3患者各超声心动图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对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以及毒性程度,维持正常的心电图、心肌酶以及心功能变化,从而增强恶性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耐受能力、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国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靶向RAS信号通路的抗肿瘤药物治疗

    RAS蛋白( KRAS,NRAS,和HRAS)属GTPases蛋白超家族一员,可作为分子开关激动下游RAF蛋白激酶( BRAF,CRAF,和ARAF)。而RAF蛋白激酶中重要的底物是MAPK/ERK激酶(MEK1,MEK2)。 MEK激酶只有一个主要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因此,使用磷酸化的ERK激酶则可鉴别小分子药物是否能抑制RAS/RAF/MEK/ERK通路的信号传导[1]。激活ERK激酶可在转录因子调控下,控制细胞周期进展、分化、蛋白质合成、代谢、细胞存活、细胞迁移、入侵和衰老,甚至ERK激酶的激活可以使正常细胞获得许多肿瘤细胞的特征[2]。因此,靶向RAS信号通路治疗是战胜肿瘤的重要途径。

    作者:何勤思;钟军;郑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腹腔镜手术)50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48例,比较2组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输血率、术后使用杜冷丁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5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5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使用杜冷丁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陈求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舒芬太尼腰硬膜联合治疗重症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腰硬膜联合治疗重症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癌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腰硬膜联合治疗,以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先行蛛网膜下隙注射,再行硬膜外镇痛;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镇痛。比较2组患者镇痛效果包括治疗前、用药后30 min、持续性、暴发性VAS评分以及总体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用药后30 min、持续性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暴发性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腰硬膜联合治疗重症癌痛可有效降低暴发痛VAS评分,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和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有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3.53%。 Logistic回归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侧数,结果显示,病理分级(P=0.001)、T分期(P=0.021)、临床分期(P=0.007)是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淋巴结转移(P=0.001)与T分期(P=0.003)是喉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N分期和病理分级对于喉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晚期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有关,喉癌患者的死亡因素与淋巴结转移和T分期相关。

    作者:陈付华;麻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桧木醇对肾癌786-O 细胞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从体外水平研究桧木醇(hinokitio1)的抗肾癌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桧木醇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检测桧木醇对人肾癌786-O细胞Caspase-3剪切体、LC3和P6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以3-MA验证其抗癌作用与自噬作用的关系。结果桧木醇对肾癌786-O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 途径对细胞凋亡进行诱导。同时桧木醇可以对肾癌786-O细胞进行诱导自噬发生,使LC3蛋白的表达量出现显著上调,而P62蛋白表达则显著下调。结论桧木醇能够显著抑制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而且可以通过过度激活细胞自噬促进肾癌细胞凋亡。

    作者:崔龙;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不同手术路径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采用不同手术路径的疗效。方法收集子宫肌瘤患者共120例,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经阴道组和经腹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炎症应激指标、负面情绪、躯体症状以及机体功能。结果手术情况: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阴道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经腹部组。炎症应激反应:经阴道组肾上腺素、IL-1、去甲肾上腺素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经腹部组。患者的负面情绪:经阴道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NRS评分均显著低于经腹部组。躯体症状:经阴道组的恐怖症状评分、躯体化评分、强迫症状评分、敌对症状评分、偏执症状评分、人际敏感评分、精神症状评分均低于经腹部组。机体功能:经阴道组在术后3、6、9、12个月时,患者的ODI评分均低于经腹部组。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缓解负面情绪、改善躯体症状和机体功能,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王晓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伴胃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伴胃黏膜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胃镜及黏膜下活检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63例,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同时行碳14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分别比较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与自噬因子LC3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伴胃癌前病变与自噬因子LC3 B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度。结果自噬因子LC3B mRNA高表达与HP检出率呈正相关;自噬因子LC3B mRNA高表达与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结论自噬因子LC3B mRNA高表达与HP感染及消化性溃疡伴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孔繁静;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序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恶性淋巴瘤,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分为长春新碱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组、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组,观察比较其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生存率。结果序贯组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序贯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有效率均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半年、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CR序贯CTX治疗恶性淋巴瘤,能够降低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加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江;徐飞;赵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姑息性旁路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治疗围手术期观察

    目的:评价姑息性旁路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治疗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高龄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根据手术方式随机抽取122例,分为根治性手术组试验组(62例)和姑息性旁路手术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及随访中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3年、5年的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和输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4.2%)明显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0.2)年和(0.6±0.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手术和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高龄壶腹周围癌各有利弊,临床上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选择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

    作者:毛艳平;王卫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研究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5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60.00%)与对照组有效率(4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5,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线肺炎、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74~4.667,P<0.05);血清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17.501~24.094,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治疗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胜照杰;孙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多种手段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射频消融联合肺动脉灌注栓塞,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水乙醇化学消融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57.8%,实验组患者有效率为80.8%,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的存活率分别为93.3%、82.2%和42.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和无水乙醇化学消融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雷尚芳;鲍升娟;陈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8例晚期胃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亚叶酸钙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化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可评价肿瘤进展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可评价肿瘤进展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能够有效提高近期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也不会对可评价肿瘤进展时间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何敬波;雷琳;袁佳;刘晖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帕洛诺司琼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防治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帕洛诺司琼预防恶心呕吐,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行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帕洛诺司琼和昂丹司琼止吐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发生急性、延迟性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帕洛诺司琼组急性恶心发生率为57.5%、急性呕吐32.5%,昂丹司琼组急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62.5%、3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洛诺司琼组延迟性恶心、延迟性呕吐发生率分别为80.0%、62.5%,昂丹司琼组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87.5%、80.0%,帕洛诺司琼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恶心、呕吐的消化道反应外,2组患者均出现头晕、口干、头痛、乏力、低热、便秘、焦虑、腹泻等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帕洛诺司琼,能够预防放化疗引起的急性及延迟性恶心呕吐,尤其是能够有效控制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芸;韦燕;龚建忠;陈彦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伊立替康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RR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Ⅲ~Ⅳ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化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化疗后躯体功能和情绪功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立替康能够有效提高顺铂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减少化疗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彭一;林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