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慧
目的:观察血清CA125对上皮性卵巢癌及输卵管癌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方法选取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肿瘤减灭术,分别检测上皮性卵巢癌和输卵管癌患者化疗前及各个化疗疗程结束时CA125水平;根据6个化疗疗程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下降程度将150例患者分为四个组:A组下降≥75%,B组下降51%~75%,C组下降25%~50%,D组下降<25%,观察各组患者近期疗效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化疗后两种疾病患者的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CA125水平高于输卵管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32,P<0.05),四组患者的CA125水平与近期疗效相关(γ=0.386,P<0.05)。各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四组患者CA125水平与远期疗效也有相关性(γ=0.372,P<0.05)。结论 CA125不仅可以作为评价化疗疗效的指标,也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汤继英;陈萍;蔡晓军;潘东风;李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微创介入方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射频消融RFA)对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肝癌患者( Child-Pugh分级A级或B组):20例行TACE治疗( TACE组),26例行RFA( RFA组)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51个月,平均15个月。首次CT检查发现RFA组17例(66.7%)肿瘤血管完全断流,TACE组11例(56.9%)肿瘤血管完全断流(P=0.0065)。肝功能损害为主要的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中位生存率RFA组为70.4%, TACE组为41.7%,P=0.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RFA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67.1%和30.5%.;TACE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9%、46.2%和16.4%。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较高的局部缓解作用,效果优于肝动脉栓塞化疗方案。
作者:官敏华;李欣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 PLC)手术治疗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PLC患者186例,随访患者生存率,统计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18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5个月;随访生存时间8~9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1.2个月;患者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4%、68.4%及38.7%;患者1年、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5.5%、32.6%及20.5%。肝硬化、肿瘤大小≥5 cm、术前甲胎蛋白水平>400 ng/mL、甲胎蛋白术前术后变化、血管侵犯、辅助治疗方式及PLC家族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肝硬化、血管侵犯及甲胎蛋白术前术后变化是影响PLC患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PLC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综合考虑,对于高危患者应定期随访,及早诊断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钢;赵利锋;雷达;杨彦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和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03年6月前收治的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2003年6月后收治的4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4.1%,高于对照组的57.5%(χ2=7.259);研究组术中平均输血量为(389.2±210.3) ml,低于对照组的(1058.4+386.2) ml;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6+18.8)min,高于对照组的(50.4+12.2)min;研究组症状改善42例(95.5%),高于对照组的31例(77.5%),两组在肿瘤全切除率、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症状改善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功能区矢状窦镰旁脑膜瘤,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沙林;黎军;郑成;姜德华;孙建新;王博;安刚;杨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依托泊苷胶囊维持化疗对小细胞肺癌( SCLC)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SCLC患者经EP方案化疗(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完全缓解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口服依托泊苷胶囊每天75 mg/m2,1~10天,休息2周,直至疾病进展;对照组停药观察,定期复查;出现复发或转移时再采用EP方案或其他二线或挽救方案化疗和(或)放疗。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5个月和4个月(P<0.01)。1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和80.00%(P>0.05);2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和20.00%(P<0.05)。第12个月生存者KPS评分≥60分分别占96.15%和87.50%(P>0.05);第18个月生存者KPS评分≥60分分别占76.90%和66.70%(P<0.05)。结论口服依托泊苷胶囊维持化疗可延长小细胞肺癌患者的DFS及2年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会爽;沈立杰;陈文玲;王力军;霍俊杰;李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加速康复方案)与对照组(n=50)(采用传统治疗方案)。通过观察2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并通过检测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7天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措施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5);术后第7天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较传统治疗方案好,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山;谷电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采用microRNA( miRNA)基因芯片分析在胶质母细胞瘤( GBM)患者血浆中表达的miRNA,寻找GBM血液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方法分别收集22例GBM患者和8例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试剂盒提取总RNA,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检测GBM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浆中miRNA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与GBM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miRNA表达谱分析发现在GBM差异表达的miRNA共19个,其中上调3个,下调16个。生存分析显示,miR-30c-2-3p高表达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 P=0.016)。结论通过基因芯片的方法发现了在GBM患者血浆中19个差异表达的miRNA。 miR-30c-2-3p的高表达与GBM的不良相关,可能是潜在的GBM预后预测分子标记物。
作者:汪志强;王辉云;邓美玲;吴少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脑膜瘤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研究适合脑膜瘤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后复发的160例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总结影响手术后再复发的非手术因素和手术因素。结果年龄、术前是否发生癫痫、术前KPS评分与脑膜瘤患者术后的复发无相关性,性别、肿瘤形状、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以及是否初发是影响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P<0.05);对脑膜瘤术后患者复发的手术因素分析看出院手术治疗方式(单纯手术、γ刀、手术+放疗、手术+γ刀)与手术切除程度( SimpsonⅠ级、Ⅱ级、Ⅲ级)是影响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的手术因素(P<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病理类型、手术治疗方式、肿瘤直径、手术切除程度、是否初发、肿瘤形状以及性别是影响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重视影响术后复发的手术因素,对于提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志平;黄小山;祝刚;晏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94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采用介入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84%,显著低于观察组(6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介入方案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供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减少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水平;吴光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钼靶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疾病普查中的诊断准确率。方法2010年至2012年对某地区进行乳腺癌筛查共587例,有临床表现、物理检查发现阳性体征,超声检查有征象的患者126例。针对126例患者做了进一步钼靶检查,同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钼靶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钼靶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钼靶检查影像学差异。结果126例乳腺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89例,恶性37例。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钼靶检查的准确率为92.1%,敏感性为86.5%,特异性为94.4%;良、恶性病变除局部是否致密及有无结构紊乱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他钼靶X线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韩钊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BCC患者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ALA-PDT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咪喹莫特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等跟踪随访记录。结果 ALA-PDT联合咪喹莫特治疗BCC后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高于试验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1年后,对照组复发5例(15.63%),试验组2例复发(6.06%),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美容效果优秀、良好及良好以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美容效果差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不良反应。结论 ALA-PDT联合咪喹莫特作为治疗BCC一种新治疗技术,兼顾了疗效和美容的效果,且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刘秀英;钱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预后效果以及影响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局部复发情况、远处转移情况以及5年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40例患者5例死亡,均为肿瘤相关性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64个月,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9例,3年生存率为99.17%,5年生存率为97.92%。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组织学分级、切缘状态以及术后有无放疗均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P<0.05);组织学分级及术后有无放疗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手术复发率和转移率低,远期生存率高,但需注意保证切缘阴性,术后进行辅助放疗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任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组织超声声像图变化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乳腺肿瘤住院手术的患者68例,对比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变化。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超声表现中的形态、边界、包膜、纵横比、内部回声、后方衰减、微小钙化、腋窝淋巴结、血流Adler分级方面的比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下脂肪组织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吴淑霞;孙占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 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联合化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4个疗程的诺维苯+顺铂( NP)化疗方案。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 A组患者采用自体过继DC /CIK细胞回输2次,每次30天;B组患者DC/CIK细胞回输2次,同时每30天接受免疫治疗2次以上。评价2组间药物不良反应、疾病进展时间( TTP)和总生存率( OS)。结果1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80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21.7%和15.0%。 A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7%、13.3%和6.7%;B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3%、30.0%和23.3%。2组间总生存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7)。相比于A组,B组患者的TTP显著延长,TTP中位数从6.2个月(95%CI,5.35~9.24)提高到7.3个月(95%CI,5.45~6.95;P=0.034),且可耐受化学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而A组多见化疗引起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成明;晏军;王琳;付霞;魏丽;彭万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治疗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 GGT)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总共有150例中期HCC患者连续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总生存( OS)用Kaplan-Meier法进行了评估。根据治疗前GGT值,Log-rank对数秩方法评估显著差异。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用于预后因素的研究。结果中位随访期为18.7个月。正常GGT的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1.6%和38.5%,高GGT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8.8%和16.9%( P=0.002)。高GGT患者的肿瘤偏大,甲胎蛋白( AFP)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偏高,高GGT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0.009),其他预后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和腹腔积液。此外,在小肝癌和正常AFP亚组的血清GGT也与患者OS相关(P=0.013和0.041)。结论 GGT水平是预测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GGT和AFP的联合能更好预测TACE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磊;何昌霞;丁德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检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 ECD浓度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西门子化学发光仪检测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 ECD水平,并采用同期的58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56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同时对8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HER-2表达的检测。结果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 ECD水平及阳性率分别为(15.56±6.79) ng/ml、19.05%,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6.21±3.21)ng/ml、0.00%,及健康体检者的(5.13±2.25)ng/ml、0.00%,P均<0.05。34例组织HER-2表达阳性的可手术乳腺癌中有14例血清HER-2/neu阳性,阳性符合率为41.2%;50例组织HER-2表达阴性的可手术乳腺癌中有48例血清HER-2/neu阴性,阴性符合率为96.0%;血清HER-2/neu水平与组织HER-2表达状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406,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血清HER-2/neu浓度与组织HER-2表达水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乳腺癌患者在系统治疗期间,可通过化学发光法动态监测患者血清HER-2/neu ECD水平,可弥补组织HER-2检测的不足,在乳腺癌随访、疗效监测尤其是用Herceptin治疗后的疗效监测中发挥其独到作用。
作者:周爱清;陈志军;孙正魁;黄传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新辅助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 PCR组)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非PCR组)。采用单因素和回归分析法评估肿瘤和治疗相关变量。结果11.4%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T和N分期,肛缘距离,化疗方案和手术时间间隔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大小与完全缓解相关。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小肿瘤和临床N分期为临床预测PCR的独立因子。结论小肿瘤和临床N分期为临床预测PCR的独立因子,其他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自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的放化疗方法治疗Ⅲ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Ⅲ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组1和组2。组1采用同步放化疗,组2采用序贯放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组1中32例患者,CR 6例,PR 17例,SD 4例,PD 5例,RR 71.9%;组2中32例患者,CR 4例,PR 16例,SD 6例,PD 6例,RR 62.5%。经统计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中,4例患者血小板轻度下降,5例恶心呕吐,7例白细胞下降;组2中,8例患者血小板轻度下降,19例恶心呕吐,21例白细胞下降。经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和白细胞轻度下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食管癌患者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希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危险因素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60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与1725例非肿瘤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比较引发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在性别、年龄、年份、原发病灶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患者与对照组在基础疾病、结直肠癌家族史、胆囊切除手术史、阑尾切除术史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阑尾切除术史均可能为诱发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为诱发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高危发病人群为男性,发病年龄集中于中老年人群,原发病灶部位主要位于直肠,病理类型多为管状腺癌,糖尿病和结直肠癌家族史为诱发结直肠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郭金萍;朱琳;苏银霞;王雪莲;玛依热热夏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纯常规外照射放疗对初治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110例行常规放疗的原发鼻咽癌患者进行单纯常规外照射放疗,评价临床效果,并随访病例。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5年存活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10例鼻咽癌患者经照射放疗后,显效75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治疗有效率为92.7%。5年内死亡47例,存活63例,5年总生存率为57.3%。对疗效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颅神经受侵、颅底受侵、放疗剂量及PS评分与鼻咽癌的放疗预后呈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T分期、N分期与是否出现颅底受侵可作为鼻咽癌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采用单纯常规外照射放疗治疗鼻咽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年龄、T、N分期以及是否出现颅底受侵为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包德强;吴畅;李泳彗;朱佑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