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英;周轶群
目的:比较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阴道镜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LEEP术诊治及阴道镜多点活检110例CIN Ⅰ患者,所有对象术前取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乳头瘤状病毒( HPV)检查及液基薄层细胞学( TCT)检测,探讨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结果与年龄、分娩方式等一般情况和HPV检测及TCT分类的关联性。结果110例CIN 患者 LEEP术后诊断为宫颈黏膜慢性炎(NILM)67例,CINⅠ27例,CINⅡ13例,CINⅢ2例,宫颈早期微浸润癌1例。②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分级与TCT分类呈正相关(r=0.254,P=0.007)。 TCT检查NILM 23例, LEEP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NILM 15例(65.2%);TCT检查为ASCUS 50例,LEEP术后病理检查为NILM 37例(74.0%),CINⅠ10例(20.0%),CIN Ⅱ2例(4.0%), CIN Ⅲ及以上1例(2.0%)。③LEEP术后病理分级与患者年龄、分娩方式及术前HPV感染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查结果,在CIN患者的治疗中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琦;胡昌华;倪铭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对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临床分析和随访资料进行研究,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均为45例。将复发及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的含量。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组的CEA及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CEA与CA19-9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对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作为术后胃癌复发的诊断指标。
作者:朱蕾;丁显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胸部肿瘤累及上腔静脉并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预后极差,自然生存时间仅3个月左右。文献报道,采用联合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积极治疗这类重症病例可获得较好疗效[1-3]。我院从2005年开始采用人造血管置换上腔静脉技术成功治疗4例胸部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匡裕康;蔡锦根;王东升;黄建;何枝生;朱剑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5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将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开胸手术)23例和观察组(全胸腔镜)27例,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手术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而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降低,术后PaO2、DLCO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更少(P<0.05)。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永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以介入性超声引导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介入性超声引导技术治疗8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统计一次性治疗囊肿的情况,并对患者复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80例患者中有71例得到有效治疗,有9例患者出现复发,占11.25%。手术过程中有15例患者出现了血压升高、腹痛等不良反应,对手术的正常进行影响不大。结论介入性超声引导治疗囊肿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英;周轶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增强鉴别对胃肠道上皮内瘤和早期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8例接受手术和CT鉴别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 CT鉴别结果均为肿瘤部位,胃壁的厚度,肿瘤的扩展,N1和N2淋巴结受累情况。比较螺旋CT鉴别和病理诊断结果。结果螺旋CT鉴别正确分期为20例(71.4%)。12例患者(42.9%)胃壁厚度<2 cm,其中10例(83.3%)浆膜受累,其余2例患者胃壁厚度分别为0.5和1.0 cm。16例(57.1%)患者胃壁厚度>2 cm,且均有浆膜受累。 CT评估胰腺侵入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73.9%和78.6%。螺旋CT评估浆膜受累有(无)邻近器官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达到96.2%,100.0%和96.4%。螺旋CT评估病理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3.1%、50.0%和71.4%。结论螺旋CT是胃癌术前分期和早期胃癌诊断的优选技术。
作者:梁远仲;罗家滨;普福顺;吴晶晶;舒毅;张自生;吴丽霞;罗金勇;彭义;王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6例作为实验组,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组织中 MMP-2、MMP-9的表达。结果实验组 MMP-2阳性率73.26%, MMP-9阳性率69.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型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MP-2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翔;吴曙辉;陆宝华;袁杰;耿春华;曾小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肠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肛门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术后1个月采用肛肠测压仪测定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并且评估患者肛门功能;随后,统计分析肛肠动力学指标和肛门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超低位前切除手术后直肠癌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容量、顺应性以及肛门抑制反射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肛管直肠静息压(P=0.001、γs =0.493)、直肠大耐受容量(P=0.008、γs =0.426)、直肠顺应性(P=0.001、γs =0.536)与肛门功能呈显著性正相关;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大收缩压与肛门功能不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示直肠癌患者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变化与肛肠动力学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呈正相关关系,且术后均显著下降。
作者:赵耀;韩笑;唐晓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Akt2、HER2蛋白表达情况及HER2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将9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行胃镜检查的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粘膜组织中的Akt2、HER2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两组Akt2、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病理学指标与HER2的关系。结果胃癌组Akt2、HER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51例(56.67%)、19例(21.11%),与健康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中,Akt2、HER2均为阳性表达的患者有17例,均为阴性表达的患者有37例,Akt2表达阳性而HER2阴性的患者有34例,HER2表达阳性而Akt2阴性的患者有2例。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HER2与Akt2表达具有相关性(γ=0.342,P=0.001<0.05)。 HER2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Akt2、HER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且HER2表达与病理学指标相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阿娜尔古丽·阿布都热合曼;迪丽努尔·阿西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点,探讨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到2014年超声检查发现的1226例甲状腺结节,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比较良恶性结节的结节数目、前后径与横径比( AP/TR)、边缘、钙化类型、性质、回声、结节内及结节周边血流等超声特点。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中,单发结节、AP/TR≥1、低回声、微小钙化、边缘不规整、结节内少或富含血流等超声影像特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若结节为单发结节、AP/TR≥1、实性结节、边缘不规整、低回声、微小钙化、结节内少或富含血流时,则恶性结节发生的风险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显示AP/TR≥l、实性结节、边缘不规整、低回声、微小钙化为恶性结节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回声(P=0.016,OR=7.685)、微小钙化(P=0.005,OR=7.515)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结论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超声特点可提高对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罗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联合吗啡对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镇痛和鞘内注射吗啡镇痛。观察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鞘内单纯注射吗啡(P<0.05),便秘、呕吐、恶心和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单纯吗啡(P<0.05),但嗜睡发生率高于单纯吗啡(P<0.05)。结论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吗啡可以有效减少吗啡用量,增强吗啡镇痛效果,减轻吗啡镇痛耐受作用,是临床用药的一种选择。
作者:刘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小细胞肺癌( SCLC)占所有肺癌的13%~25%,临床上因其进展迅速、早期播散、对放化疗敏感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30年前就将其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相区分[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是一种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异常增殖并浸润各组织脏器的造血系统克隆性疾病。临床上起病多急骤,有发热、中至重度贫血、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等表现[2]。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诱发急性白血病的病例罕有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诱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秋莲;汤志谋;付春凤;万勇;刘梦;张水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多脏器联合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26例患者均进行了入侵或粘附周围器官或组织结构的结直肠癌联合切除术。比较了腹腔镜式和开放式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效果。结果腹腔镜式和开放式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分别进行了60例和66例。6.7%的腹腔镜手术患者转换为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271 min和227 min),但是平均失血量明显减少(分别为40 ml和205 ml)。2组间的原发性肿瘤R0切除率(分别为95.0%和98.5%)、淋巴结切除数(均为18个)、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和24%)不相上下。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13.5天和18天)。结论腹腔镜多脏器联合切除术对于治疗入侵或粘附周围器官的结直肠癌安全可行。
作者:刘义武;龙运志;杨国栋;周洁;徐勇士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测微小RNA miR-2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在体内外研究miR-224 ASO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定量分析120例乳腺癌组织及对癌旁组织中miR-224的表达;通过miR-224ASO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中 miR-224的表达,采用 MTT、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技术及体内实验观察 miR-224ASO对MCF-7细胞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在120例乳腺癌病例中,63.33%(76/120)的乳腺癌组织miR-224表达明显高于对癌旁组织(P=0.00);与对照组miR-224的表达量(0.50±0.07)相比,miR-224ASO可以显著降低miR-224的表达(0.09±0.01)(P=0.00);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224 ASO后,24 h、48 h和96 h MCF-7细胞的存活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R-224ASO组克隆形成率[(5.33±0.74)%]较对照组[(33.33±8.38)%]显著降低(P=0.00);体内研究进一步证实miR-224ASO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生长较对照慢(P=0.01),肿瘤的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miR-224ASO组(15.68±1.46)较对照组(3.36±0.88)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P=0.02);另外,降低miR-224的表达水平发现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P=0.00)。结论 miR-22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降低miR-224的表达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 miR-224有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表达调控的新靶点。
作者:骆萍;石冬梅;邱杨;钟晓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IN Ⅲ级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实施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对照组(53例)实施冷刀锥切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后病理符合情况、切缘阳性率以及治疗效果,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的术前病理结果一致情况、低于术前病理级别、阴性率、浸润癌情况以及切缘阳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治愈率、残留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 Ⅲ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HIF-1α和c-MET受体与胃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及胃癌组织6r65的关系,为判断胃癌的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和74例癌旁胃组织(距癌灶2-5 cm)中HIF-1α、c-MET受体及CD34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HIF-1α及c-Me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分期有关(P<0.05),而c-Met受体表达受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分期的影响(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与c-Met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γ=0.365,P<0.05);HIF-1α及c-Met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 P<0.05);生存分析显示,HIF-1α或c-Met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HIF-1α与c-Met表达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胃癌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判定指标。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c-Met的表达,诱导胃癌微环境中血管的生成而促进胃癌的转移。
作者:苏会玲;苏红慧;张培新;蔺强;陈坤;刘风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及其相应核受体在肿瘤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45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之前的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评估。对比组由结节病患者( BBS,n=15),过敏性肺炎(HP,n=8)和健康受试者(n=15)组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除IL-29水平及受体水平高于结节病组外,IL-27、IL-31、IL-33及其受体水平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29和IL-31水平及其受体组间无差异。各组血清IL-27和IL-29及受体水平显著高于各组BALF中的水平,但BBS组、HP组和健康对照组的BALF中IL-31水平高于血清水平。非小细胞肺癌ⅢB期患者血清IL-29水平及受体水平高于Ⅳ期患者。化疗后部分缓解( PR)患者的肺泡灌洗液IL-27水平显著高于病情稳定( SD)患者,然而,SD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29水平高于疾病进展( PD)患者。结论检验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L-27、IL-29水平能够预测癌症患者疾病进展情况。
作者:崔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常用固定五野静态调强、七野静态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三者之间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后将图像传送至Pinnacle39.6放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每例患者均采用3种不同射野方式进行计划设计,分别为5野IMRT计划、7野IMRT计划、RapidArc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次。比较分析3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机器跳数和照射时间。结果3种调强技术靶区适形度无明显差异,均匀性和靶区的平均剂量RapidArc略高于IMRT(P<0.05);小肠和膀胱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7野IMRT技术和5野IMRT技术无明显差异;左、右股骨头7野IMRT技术略好于5野IMRT技术,RapidArc技术好于IMRT技术。结论在宫颈癌术后放疗中,3种调强计划肿瘤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均能较好的满足临床要求,但RapidArc技术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要优于IMRT技术,且RapidArc技术同时还具有机器跳数少,治疗时间短的优势,可大幅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体位变化导致靶区吸收剂量的误差。
作者:洪潮;陈小丹;张怀文;胡海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从而选择佳治疗方案以改善其预后。方法90例大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2组患者生存及复发例数。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1.2±26.5) min、(26.4±5.8) ml、(26.1±8.7) h、(9.8±3.9)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71.5±29.7) min、(148.6±16.5) ml、(37.8±7.6) h、(14.9±6.4)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腔并发症和切口并发症者分别为3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2.2%,明显低于对照组[12例、7例,26.7%、15.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血清指标与术前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各项血清指标与术前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血清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相比,应用腹腔镜辅助大肠癌根治术治疗大肠癌患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郭剑;周淑卿;李杰;陈渊;郑少鹏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