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明;张克勤;李涛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从我科住院患者中选取的8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灌注不同剂量的甘露聚糖肽,并进行对比。结果胸腔注入甘露聚糖肽20 mg、40 mg、60 m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7%、73.3%、80.6%,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血性胸腔积液胸腔注入甘露聚糖肽疗效比血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轻重与甘露聚糖肽的剂量无关,患者耐受较好。结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注入较高剂量的甘露聚糖肽较低剂量疗效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世伟;刘军校;高计林;杨璞;李反念;豆瑞刚;张静;王瑜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 SRT )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大分割剂量低分次放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放射生物剂量为DT 60 Gy,同期配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10次。结果近期局部有效率为90.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7%(102/128)、53.1%(68/128)和46.1%(59/128);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AFP及CA199水平变化显著( P<0.05);治疗3个月后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显著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0.01)。结论立体定向低分次放射治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并减少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是治疗失去手术指征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姚晖;龚金兰;李莉;王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4%、61.54%、36.54%。52例初治进展期胃癌患者行4个疗程的化疗,p-ATM阳性表达患者治疗有效率高。生存分析结果提示:p-ATM、p21低表达及p-p53高表达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表达水平与其化疗疗效有关。
作者:洪成雨;郑建;李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 HL)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78例HL均采用多柔吡星、博莱霉素、长春碱、氮烯咪胺( ABVD)方案进行一线化疗。结果全组78例HL男性50例,女性28例,年龄5~72岁,中位年龄29岁,69例(88.5%)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受侵犯。化疗联合放疗后CR 66例(84.6%).49例Ⅰ、Ⅱ期患者中,44例(89.8%)CR,29例Ⅲ、Ⅳ期患者中22例(75.9%)CR。中位随访时间91.5个月(3.2~161.1个月),全组患者中7例复发,11例死于肿瘤进展或复发。全组患者5年无失败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6.3%和87.9%。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5年无失败生存率分别为83.0%和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6%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HL以男性多见,颈部淋巴结侵犯常见,ABVD方案联合放疗治疗HL治愈率高,Ⅰ、Ⅱ期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Ⅲ、Ⅳ期患者。
作者:付晓红;陈碧君;马萍;叶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实用癌症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asp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VEGF-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大肠癌组织中Maspin及VEGF-C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97例大肠癌组织中,Maspin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0.05)。 Maspin蛋白的低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Duke's分期相关(P<0.05)。虽然淋巴结转移组的Maspin 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其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水平( P=0.059)。而VEGF-C蛋白过表达则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状态相关( P<0.05)。 Maspin与VEFG-C的表达呈负相关(γ=-0.237,P=0.019)。结论大肠癌中Maspin的低表达和VEGF-C的过表达均与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于判断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吴国武;廖志东;黎佳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含人烯醇化酶1(ENO1)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方法从人癌细胞中提取总RNA合成cDNA, PCR扩增目的基因ENO1,用sal1和BamH1双酶切ENO1及pbabe质粒,然后用连接酶将ENO1插入pbabe中,后将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E.coli DH 5α大肠杆菌,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 DNA 测序。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ENO1-pBABE-Puro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的序列完全一致,克隆的目的基因已经正确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中。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ENO1目的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进一步观察ENO1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做好准备。
作者:李海红;王秋香;王海琳;刘会玲;祝秉东;王千千;朱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保乳手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其中肿瘤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63例,肿瘤扩大切除术13例。术后均辅助放、化疗,部分同时行内分泌治疗。结果经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89%。随访24~60个月,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死亡1例,与同期仿根治术比较根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保乳手术疗效确切,与仿根治术比较,美容效果好,患者生活质量高,是应提倡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李献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内分泌药物去势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被推荐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1]。诺雷德(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和康士得(比卡鲁胺)是目前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常见的用药搭配[2],但两药合用引起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多,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参芪扶正注射液是从传统中药黄芪、党参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具有补中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2010年2月-2013年1月,我们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放弃去势手术的前列腺癌高龄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绢;寇光;邱元芝;彭乐;陈发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激素受体ER、P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MaxVin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患者新辅助化疗前、新辅助化疗后ER、PR表达情况。结果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前与化疗后检测结果完全相同:5例不表达ER,8例ER +,12例ER ++,7例ER +++;6例不表达PR,7例PR +,12例PR ++,7例PR +++。同时ER、PR阳性表达具有良好一致性,32例患者中ER、PR阳性表达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激素受体ER、PR表达结果完全一致,新辅助化疗安全可行。
作者:赵波涛;罗庆丰;高玟;黄传生;涂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药物的选用原则,除高效和安全外,药物治疗的费用问题(经济因素)也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和合理用药的一个方面。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10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温晓甦;韩爱玲;胡梁南;喻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肺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分4组:空白对照组,单照组,联合治疗组,单药组,每组各8只裸鼠;采用腹腔注射的给药方法,恩度用药浓度为2 mg/kg;采用6 MV-X线照射,单次照射15 Gy;每两天测量移植瘤长径( A)、垂直径( B)以及瘤的高度( C),记录荷瘤裸鼠体重及进食、活动情况的变化,通过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延缓天数等,利用增敏系数( EF)评价恩度放射增敏效果。结果从肿瘤生长曲线来看,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单药组、单放组、联合治疗组肿瘤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联合治疗组较其他组更明显。联合治疗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增敏系数(EF)为1.9>1.0。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明显抑制了肺腺癌肿瘤的生长,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放疗具有放射增敏效应。
作者:张蓓蓓;高春玲;程小峰;王笑良;陈玉强;吴晓安;章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法国Sebia HYDRASYS全自动电泳仪,对32例MM患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测定和免疫固定电泳测定。应用美国Beckman 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仪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血、尿轻链测定。采用手工硝酸法进行尿本周氏蛋白测定。结果32例多发性骨髓瘤中IgG型14例(43.75%),IgA型9例(28.13%),IgM型1例(3.13%),轻链型2例(6.25%)。所有类型中κ链13例(40.63%),λ链11例(34.38%),尿本周氏蛋白阳性18例(56.25%)。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蛋白阳性率为96.9%。结论 MM患者以IgG型、IgA型比例高,轻链类型中κ链比例稍高于λ链,尿本周氏蛋白阳性者多于尿本周氏蛋白阴性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对MM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红;吴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20排CT血管成像( 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共行267次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前均先行320排CT三期扫描及CTA重建,观察肿瘤影像表现及腹腔干和供瘤动脉的起源走行和变异情况,并与DSA比较。结果门静脉癌栓CTA发现41例,DSA发现30例(P<0.05);CTA显示肝总动脉和肝左、右动脉的起源解剖变异率分别为13.6%、10.7%和14.6%,供瘤动脉3级分支以前单处弯曲度<60°有12例,连续2处或2处以上弯曲<90°16例,与DSA显示结果一致;共插管267次,成功超选插管栓塞率99.6%。结论320排CTA是1种快捷无创的三维、四维血管造影术,能为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并能准确显示供血动脉解剖特点,对介入治疗具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作者:邱国钦;刘昌华;陈玉强;曾英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与喉罩麻醉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采用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拔管操作时间,麻醉期间各时间段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变化,以及苏醒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置入、摘除喉罩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插管后心率、血压均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喉罩后心率、血压均较为稳定;同一时间段观察组的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误吸,观察组恢复期躁动及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全麻采用喉罩通气,对心率、血压的影响较小,麻醉苏醒期短,并发症少。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肝脏肿瘤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34例)和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组(27例)。治疗后行DSA、CT、超声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 AFP)测定。结果单纯TACE组肿瘤有效率、AFP下降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52.9%、38.2%和48.4%,TACE+RFA联合组分别为85.2%、59.3%和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RFA较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好,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宇;周文蓉;张晓敏;何建军;李富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DF、NP、TP方案化疗鼻咽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 A组初治( A1组)予DF( DDP 20 mg/m2,第1~5天;5-FU 0.5 g/m2,第1~5天)化疗,有效者( CR/PR)共3~4个周期。复治( A2组):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NP( NVB 25 mg/m2,第1、8天;DDP 30 mg/m2,第2~4天)方案化疗2周期;既往曾DF化疗者予NP化疗2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TP( PTX 175 mg/m2,第1天,DDP 30 mg/m2,第2~4天)方案2周期。 B组初治( B1组)予DF化疗,有效者( CR/PR)共3~4个周期。复治( B2组):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TP方案2周期;既往曾DF化疗者TP方案化疗2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NP方案化疗2周期。均每21天为1个周期。结果 DF、TP初治者2组有效率相近,白细胞、血红蛋白毒性,无显著差异,P值>0.05;NP、TP方案对曾DF方案化疗者有效率42.5%、45.0%,NP、TP方案化疗无效者互换方案化疗有效率低于10.0%;TP方案初治中位进展期5.3个月。结论 NP、TP方案二线使用更有优势。
作者:陈卓明;严浩林;黄羽;苏贞栋;苏中华;谭莉萍;阙丽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 EMT )是由连接紧密、不能运动的上皮细胞向连接疏松、具有迁移活动的间质组织转化的过程[1],即上皮细胞间的游离面-基底面极性和细胞间紧密连接、黏附连接的丧失,紧接着间质表型标志物呈现表达,细胞的播散特性和能动性获得增加,细胞向间质表型转化[2]。但EMT是可逆的,即间质上皮转化( 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MET对发生EMT的肿瘤细胞转移至新位点定居并长期增殖具有重要意义[3]。 EMT 有三型[4-6]:Ⅰ型EMT与着床、胚胎形成和器官发育有关;Ⅱ型EMT与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关;Ⅲ型EMT发生与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因其基因方面倾向于克隆生长和局部肿瘤的发展,癌细胞发生EMT后增强了向远处侵袭和扩散的能力,迁移到远处脏器后,癌细胞又通过MET在转移部位形成新的病灶[4]。目前大量文献[7-11]表明肝细胞恶性生长发展到肝癌,癌细胞从肝细胞肝癌脱落并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时均发生了 EMT。但是目前对EMT的相关信号通路及特异性标志物尚缺乏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研究肝癌及相关病变中发生EMT的意义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的进展,从分子水平理解EMT的发生与通路机制的作用,寻找肝癌发生及复发转移的预测标记和干预治疗靶点,为研究和治疗肝癌发生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汤志杰;张茂娜(综述);陈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联合替吉奥(S-1)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5例晚期胃癌均采用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以上),d1;替吉奥胶囊80 mg/( m2.d),分2次(早、晚餐后)口服, d1~14;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结果35例患者,CR 0例(0),PR 17例(48.57%),SD 12例(34.29%),PD 6例(17.14%),总有效率为48.57%,疾病控制率为82.8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且相对安全。
作者:阮新建;张书霞;贾得前;宋飞翔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