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晓甦;韩爱玲;胡梁南;喻娟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与喉罩麻醉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全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采用喉罩置入或气管插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拔管操作时间,麻醉期间各时间段的心率(HR)、血压(SBP/DBP)变化,以及苏醒后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置入、摘除喉罩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插管后心率、血压均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置入喉罩后心率、血压均较为稳定;同一时间段观察组的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误吸,观察组恢复期躁动及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全麻采用喉罩通气,对心率、血压的影响较小,麻醉苏醒期短,并发症少。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权威数据表明,2008年全球仍有738000名患者死于胃癌,在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第二位[1-2]。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治疗手段,然而,超过2/3的患者在诊断胃癌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而实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仍有70%以上出现复发或转移[3]。目前,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而有关胃癌化疗的大型研究绝大多数关注在一线治疗[4-6]。一线化疗无效或疾病进展的患者部分需要接受二线治疗,据报道,15%~40.8%的患者接受了二线化疗[7-8]。
作者:张慧卿(综述);何波;万以叶(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脏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诊断的肝脏转移性黑色素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果3例患者临床上以腹胀为主要表现,5例均无皮肤先天性色痣,2例谷丙转氨酶ALT升高,3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肿瘤标记物值均正常。3例腹部CT检查:动脉期:1例病变无增强,2例明显强化;2例腹部核磁检查:1例肝实质可见长T1长T2结节影,1例肝实质散在多个团块状及结节状短T1稍长T2信号。结论肝脏转移性黑色素瘤临床上以肝病相关表现为主,不一定并存皮肤黑色素痣,腹部影像学表现多样,提示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肝脏穿刺病理检查能够确定诊断。
作者:曹瑞珍;王春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20排CT血管成像( 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共行267次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前均先行320排CT三期扫描及CTA重建,观察肿瘤影像表现及腹腔干和供瘤动脉的起源走行和变异情况,并与DSA比较。结果门静脉癌栓CTA发现41例,DSA发现30例(P<0.05);CTA显示肝总动脉和肝左、右动脉的起源解剖变异率分别为13.6%、10.7%和14.6%,供瘤动脉3级分支以前单处弯曲度<60°有12例,连续2处或2处以上弯曲<90°16例,与DSA显示结果一致;共插管267次,成功超选插管栓塞率99.6%。结论320排CTA是1种快捷无创的三维、四维血管造影术,能为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并能准确显示供血动脉解剖特点,对介入治疗具有积极地指导作用。
作者:邱国钦;刘昌华;陈玉强;曾英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肺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分4组:空白对照组,单照组,联合治疗组,单药组,每组各8只裸鼠;采用腹腔注射的给药方法,恩度用药浓度为2 mg/kg;采用6 MV-X线照射,单次照射15 Gy;每两天测量移植瘤长径( A)、垂直径( B)以及瘤的高度( C),记录荷瘤裸鼠体重及进食、活动情况的变化,通过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延缓天数等,利用增敏系数( EF)评价恩度放射增敏效果。结果从肿瘤生长曲线来看,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单药组、单放组、联合治疗组肿瘤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联合治疗组较其他组更明显。联合治疗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增敏系数(EF)为1.9>1.0。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明显抑制了肺腺癌肿瘤的生长,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放疗具有放射增敏效应。
作者:张蓓蓓;高春玲;程小峰;王笑良;陈玉强;吴晓安;章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OXA)联合替吉奥(S-1)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5例晚期胃癌均采用化疗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以上),d1;替吉奥胶囊80 mg/( m2.d),分2次(早、晚餐后)口服, d1~14;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结果35例患者,CR 0例(0),PR 17例(48.57%),SD 12例(34.29%),PD 6例(17.14%),总有效率为48.57%,疾病控制率为82.86%。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且相对安全。
作者:阮新建;张书霞;贾得前;宋飞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肝脏肿瘤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34例)和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组(27例)。治疗后行DSA、CT、超声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 AFP)测定。结果单纯TACE组肿瘤有效率、AFP下降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52.9%、38.2%和48.4%,TACE+RFA联合组分别为85.2%、59.3%和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RFA较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好,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宇;周文蓉;张晓敏;何建军;李富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hMAM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4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患者血清hMAM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hMAM表达与临床病理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hMAM mRNA阳性表达占6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P<0.05。化疗1周、2周后 PR组的hMAM表达指数显著低于SD+PD组,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hMAM阳性表达与TNN分期及ER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结论血清hMAM能作为诊断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预后的相关指标。
作者:徐海声;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范。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1/103),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6%(13/10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24/103)。结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多与操作不熟练、解剖层次不清晰有关。随着操作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并发症会逐渐减少。
作者:陈海明;陈福佳;王金重;郭永学;林群护;胡学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肿瘤的生长、转移受到多因素的调节,其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质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CXCL12)是趋化因子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其在肿瘤生长、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但既往研究认为SDF-1是通过其唯一受体CXCR4发挥作用的。但近年来发现SDF-1还有另一受体CX-CR7,并且CXCR7与SDF-1的亲和性远高于CXCR4。 CXCR7的发现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SDF-1的作用机制。目前已有大量关于CXCR7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研究发现, CXCR7在肿瘤组织中普遍表达,并且在促进肿瘤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肿瘤中,CXCR7表现出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不尽一致,表明 CXCR7的作用机制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将综述近年来关于CXCR7在肿瘤生长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为肿瘤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一个参考。
作者:吴晓邡;戴小珍(综述);姜鹤群(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不同吸入氧浓度( FiO2)和呼气末正压( PEEP)对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全麻患者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腹腔镜下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分为4组,每组27例:第1组给予FiO2(100%的纯氧)和0 mmHg的PEEP;第2组给予FiO2(100%的纯氧)和7.0 mmHg的PEEP;第3组给予FiO2(50%的纯氧)和0 mmHg的PEEP;第4组给予FiO2(50%的纯氧)和7.0 mmHg的PEEP,均在即时(T1)和30 min(T2)和60 min(T3)三个时间点时分别检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P(a-ET)CO2。结果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T1时1、2、3、4组间PaCO2、和P(a-ET) CO2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1组与2组比较、3组与4组比较、1组与3组比较、2组与4组比较PaCO2和P(a-ET)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O2浓度较高时,同时一定要相应提高PEEP,则可以有效降低P(a-ET) CO2;PEEP较低时,同时一定要降低FiO2浓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P(a-ET) CO2。
作者:王瑚;曹奕;华晓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4%、61.54%、36.54%。52例初治进展期胃癌患者行4个疗程的化疗,p-ATM阳性表达患者治疗有效率高。生存分析结果提示:p-ATM、p21低表达及p-p53高表达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表达水平与其化疗疗效有关。
作者:洪成雨;郑建;李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相关物质、糖类抗原12-5对在妇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4例妇科恶性肿瘤、100例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及100例健康女性,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Ca125、TAM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相比,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和TAM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Ca125和TAM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37.4%、44.1%,特异度分别为91.0%、92.5%。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7%、84.0%。结论血清TAM、Ca125的检测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尤其是卵巢癌的检出率。
作者:程晓晓;程艳峰;敖梅红;涂开家;魏晚霞;李隆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后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化疗的观察组和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的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不良反应及肿瘤内分泌指标。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化疗后2周(81.1±9.5)、4周(84.8±10.4)、8周(90.3±12.9)、12周(95.2±13.8),sFlt-1水平(178.3±23.1),平均生存时间[(32.7±6.5)月]、2年生存率(66.7%)、3年生存率(4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20.0%)、VEGF水平(63.2±9.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化疗能够改善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东升;吴光兴;唐丽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 )及全自动图像细胞法(ICM)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非尿路上皮癌和4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尿液采用全自动图像细胞法及FISH、进行尿细胞学检查。另对确诊的45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及10例排除膀胱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行流式细胞VEGF及VEGFR检测。结果 FISH的敏感性显著高于ICM的敏感性(P<0.05)和常规尿细胞学的敏感性(P<0.05),同时ICM敏感性也显著高于常规尿细胞学的敏感性(P<0.05);ICM、FISH和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与患者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 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高于ICM和尿细胞学检查。 VEGF、VEGFR定量分析可作为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估方法之一。
作者:顾沈阳;俞俊杰;刘亚东;王业华;杜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胃癌术前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A实验组、B对照组,每组45例。A实验组:第1~14天给予卡培他滨2500 mg/m2口服,分早晚各1次;同时在第1天时给予奥沙利铂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外周静脉滴注2 h。每3周重复1次,连续使用2个疗程。化疗结束后术前复查评估化疗效果。在新辅助化疗结束后2~4周行胃癌根治术治疗。 B对照组:患者在确诊后2周内进行胃癌根治术治疗。2组均行D2式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A实验组4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6.7%),部分缓解(PR)25例(55.6%),稳定(SD)14例(31.1%),进展(PD)3例(6.7%);化疗不良反应主要是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溃疡和外周神经炎。 A实验组术后复发率为13.3%(6/45),生存率44.4%(20/45),中位生存期为26.7个月;B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33.3%(15/45),生存率为17.7%(8/45),中位生存期为15.9个月。2组在复发率和生存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χ2=7.465,P=0.006)。结论中晚期胃癌术前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中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陈浮;朱海杭;王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法国Sebia HYDRASYS全自动电泳仪,对32例MM患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测定和免疫固定电泳测定。应用美国Beckman 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仪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血、尿轻链测定。采用手工硝酸法进行尿本周氏蛋白测定。结果32例多发性骨髓瘤中IgG型14例(43.75%),IgA型9例(28.13%),IgM型1例(3.13%),轻链型2例(6.25%)。所有类型中κ链13例(40.63%),λ链11例(34.38%),尿本周氏蛋白阳性18例(56.25%)。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蛋白阳性率为96.9%。结论 MM患者以IgG型、IgA型比例高,轻链类型中κ链比例稍高于λ链,尿本周氏蛋白阳性者多于尿本周氏蛋白阴性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对MM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红;吴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癌患者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采用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治疗4次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纳入本次研究。观察首次TACE术后肝功能变化,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变化,并分析多次TACE对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结果①42例Child-Pugh A级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TACE术后1周均出现 ALB降低,TBiL、DBiL、AST、ALT升高,但在术后1个月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01)。②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9~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1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7%、39.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假包膜、TNM分期、肿瘤大小、是否有门静脉癌栓、Child-Pugh 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与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将有意义的因素置入Cox模型,根据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排列,对预后生存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Child-Pugh分级、碘油沉积分型、门静脉癌栓。结论肿瘤因素是影响肝功能较好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但对于治疗前肝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应合理制定TACE治疗方案,避免多次治疗引起的损伤。
作者:刘金明;张克勤;李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 EMT )是由连接紧密、不能运动的上皮细胞向连接疏松、具有迁移活动的间质组织转化的过程[1],即上皮细胞间的游离面-基底面极性和细胞间紧密连接、黏附连接的丧失,紧接着间质表型标志物呈现表达,细胞的播散特性和能动性获得增加,细胞向间质表型转化[2]。但EMT是可逆的,即间质上皮转化( 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MET对发生EMT的肿瘤细胞转移至新位点定居并长期增殖具有重要意义[3]。 EMT 有三型[4-6]:Ⅰ型EMT与着床、胚胎形成和器官发育有关;Ⅱ型EMT与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有关;Ⅲ型EMT发生与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因其基因方面倾向于克隆生长和局部肿瘤的发展,癌细胞发生EMT后增强了向远处侵袭和扩散的能力,迁移到远处脏器后,癌细胞又通过MET在转移部位形成新的病灶[4]。目前大量文献[7-11]表明肝细胞恶性生长发展到肝癌,癌细胞从肝细胞肝癌脱落并获得迁移和侵袭能力时均发生了 EMT。但是目前对EMT的相关信号通路及特异性标志物尚缺乏研究。本文综述近年来研究肝癌及相关病变中发生EMT的意义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的进展,从分子水平理解EMT的发生与通路机制的作用,寻找肝癌发生及复发转移的预测标记和干预治疗靶点,为研究和治疗肝癌发生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汤志杰;张茂娜(综述);陈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