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晖;龚金兰;李莉;王芸
药物的选用原则,除高效和安全外,药物治疗的费用问题(经济因素)也是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和合理用药的一个方面。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10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数据,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温晓甦;韩爱玲;胡梁南;喻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XCL12-CXCR4轴在胃癌腹腔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有腹腔转移及无腹腔转移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CXCR4的表达情况,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分析CXCL12-CXCR4轴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在有腹腔转移的胃癌中, CXCR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腹腔转移的胃癌(72.41% vs 38.23%,P<0.05);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中,CXCL12能促进胃癌细胞的迁移。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为(52.80±6.69)个细胞,对照组为(27.80±8.23)个细胞,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XCL12-CXCR4轴在胃癌腹腔转移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评估胃癌腹腔转移的1个观测指标。
作者:峗淑莉;冯起校;刘振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权威数据表明,2008年全球仍有738000名患者死于胃癌,在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第二位[1-2]。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治疗手段,然而,超过2/3的患者在诊断胃癌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而实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中,仍有70%以上出现复发或转移[3]。目前,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而有关胃癌化疗的大型研究绝大多数关注在一线治疗[4-6]。一线化疗无效或疾病进展的患者部分需要接受二线治疗,据报道,15%~40.8%的患者接受了二线化疗[7-8]。
作者:张慧卿(综述);何波;万以叶(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MSXIO4.64制定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子野权重优化时迭代次数的选择对计划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鼻咽癌放疗病例,采用CMSXIO4.64制定调强放疗计划。在SWO 过程中,调整迭代次数形成不同计划,在不影响临床靶区剂量要求的前提下,比较其子野数,机器跳数及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结果对同一个患者在一定范围内的选择迭代次数进行SWO,形成的不同计划之间相比较,总机器跳数和子野数变化不明显。同时脑干、脊髓和腮腺的受照剂量基本没变化。结论在使用CMSXIO4.64制定鼻咽癌的调强放疗计划过程中,适当的缩减迭代次数进行SWO,能在不增加机器跳数、子野数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条件下,缩短计划的优化时间,提高物理师的工作效率。
作者:庄建发;管凯;田华斌;陈大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需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并对2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3+、CD4+、CD4+/CD8+、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 <0.05),而 CD8+无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营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 CD3+、CD4+、CD4+/CD8+、NK 各免疫细胞活性分别为(35.6±4.2)%、(42.2±3.0)%、(1.7±0.3)%、(27.3±5.3)%,接近于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的临床结局较好,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卫;周铃;孙浩;陈刚;陈利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 )及全自动图像细胞法(ICM)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非尿路上皮癌和4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尿液采用全自动图像细胞法及FISH、进行尿细胞学检查。另对确诊的45例膀胱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及10例排除膀胱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行流式细胞VEGF及VEGFR检测。结果 FISH的敏感性显著高于ICM的敏感性(P<0.05)和常规尿细胞学的敏感性(P<0.05),同时ICM敏感性也显著高于常规尿细胞学的敏感性(P<0.05);ICM、FISH和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与患者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 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高于ICM和尿细胞学检查。 VEGF、VEGFR定量分析可作为膀胱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估方法之一。
作者:顾沈阳;俞俊杰;刘亚东;王业华;杜拥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聚糖肽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从我科住院患者中选取的8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灌注不同剂量的甘露聚糖肽,并进行对比。结果胸腔注入甘露聚糖肽20 mg、40 mg、60 m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7%、73.3%、80.6%,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血性胸腔积液胸腔注入甘露聚糖肽疗效比血性胸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轻重与甘露聚糖肽的剂量无关,患者耐受较好。结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注入较高剂量的甘露聚糖肽较低剂量疗效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刘世伟;刘军校;高计林;杨璞;李反念;豆瑞刚;张静;王瑜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 MM)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法国Sebia HYDRASYS全自动电泳仪,对32例MM患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测定和免疫固定电泳测定。应用美国Beckman Immage 800特定蛋白分析仪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血、尿轻链测定。采用手工硝酸法进行尿本周氏蛋白测定。结果32例多发性骨髓瘤中IgG型14例(43.75%),IgA型9例(28.13%),IgM型1例(3.13%),轻链型2例(6.25%)。所有类型中κ链13例(40.63%),λ链11例(34.38%),尿本周氏蛋白阳性18例(56.25%)。免疫固定电泳检测M蛋白阳性率为96.9%。结论 MM患者以IgG型、IgA型比例高,轻链类型中κ链比例稍高于λ链,尿本周氏蛋白阳性者多于尿本周氏蛋白阴性患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对MM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红;吴亚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DF、NP、TP方案化疗鼻咽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 A组初治( A1组)予DF( DDP 20 mg/m2,第1~5天;5-FU 0.5 g/m2,第1~5天)化疗,有效者( CR/PR)共3~4个周期。复治( A2组):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NP( NVB 25 mg/m2,第1、8天;DDP 30 mg/m2,第2~4天)方案化疗2周期;既往曾DF化疗者予NP化疗2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TP( PTX 175 mg/m2,第1天,DDP 30 mg/m2,第2~4天)方案2周期。 B组初治( B1组)予DF化疗,有效者( CR/PR)共3~4个周期。复治( B2组):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TP方案2周期;既往曾DF化疗者TP方案化疗2周期,化疗2周期未达PR改用NP方案化疗2周期。均每21天为1个周期。结果 DF、TP初治者2组有效率相近,白细胞、血红蛋白毒性,无显著差异,P值>0.05;NP、TP方案对曾DF方案化疗者有效率42.5%、45.0%,NP、TP方案化疗无效者互换方案化疗有效率低于10.0%;TP方案初治中位进展期5.3个月。结论 NP、TP方案二线使用更有优势。
作者:陈卓明;严浩林;黄羽;苏贞栋;苏中华;谭莉萍;阙丽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脏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诊断的肝脏转移性黑色素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结果3例患者临床上以腹胀为主要表现,5例均无皮肤先天性色痣,2例谷丙转氨酶ALT升高,3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肿瘤标记物值均正常。3例腹部CT检查:动脉期:1例病变无增强,2例明显强化;2例腹部核磁检查:1例肝实质可见长T1长T2结节影,1例肝实质散在多个团块状及结节状短T1稍长T2信号。结论肝脏转移性黑色素瘤临床上以肝病相关表现为主,不一定并存皮肤黑色素痣,腹部影像学表现多样,提示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肝脏穿刺病理检查能够确定诊断。
作者:曹瑞珍;王春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肝脏肿瘤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34例)和TACE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组(27例)。治疗后行DSA、CT、超声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 AFP)测定。结果单纯TACE组肿瘤有效率、AFP下降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52.9%、38.2%和48.4%,TACE+RFA联合组分别为85.2%、59.3%和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RFA较单纯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好,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宇;周文蓉;张晓敏;何建军;李富秀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对肝癌患者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科采用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治疗4次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6例纳入本次研究。观察首次TACE术后肝功能变化,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变化,并分析多次TACE对肝硬化分级及预后的影响。结果①42例Child-Pugh A级与14例Child-Pugh B级患者TACE术后1周均出现 ALB降低,TBiL、DBiL、AST、ALT升高,但在术后1个月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多次TACE术后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T分级较术前显著升高( P<0.001)。②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9~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1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7%、39.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有无假包膜、TNM分期、肿瘤大小、是否有门静脉癌栓、Child-Pugh 分级、肿瘤碘油沉积情况与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将有意义的因素置入Cox模型,根据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排列,对预后生存有影响的因素分别为Child-Pugh分级、碘油沉积分型、门静脉癌栓。结论肿瘤因素是影响肝功能较好患者的主要预后因素,但对于治疗前肝功能损害较重的患者,应合理制定TACE治疗方案,避免多次治疗引起的损伤。
作者:刘金明;张克勤;李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基底节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经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其内含有卵黄囊瘤(55%)及生殖细胞瘤(25%);另见成熟型畸胎瘤(20%),其内可见正常脑组织及节细胞胶质瘤成分。结论基底节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非常罕见,病理诊断依据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应广泛取材以免误诊、漏诊,肿瘤预后不良。
作者:雷军;姚丽青;池彬;吴在增;齐兴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肺腺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分4组:空白对照组,单照组,联合治疗组,单药组,每组各8只裸鼠;采用腹腔注射的给药方法,恩度用药浓度为2 mg/kg;采用6 MV-X线照射,单次照射15 Gy;每两天测量移植瘤长径( A)、垂直径( B)以及瘤的高度( C),记录荷瘤裸鼠体重及进食、活动情况的变化,通过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延缓天数等,利用增敏系数( EF)评价恩度放射增敏效果。结果从肿瘤生长曲线来看,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单药组、单放组、联合治疗组肿瘤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联合治疗组较其他组更明显。联合治疗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增敏系数(EF)为1.9>1.0。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射治疗明显抑制了肺腺癌肿瘤的生长,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放疗具有放射增敏效应。
作者:张蓓蓓;高春玲;程小峰;王笑良;陈玉强;吴晓安;章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腹腔积液的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各种恶性肿瘤并发腹腔积液患者156例,同期经腹腔积液检查为良性腹腔积液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通过比较分析恶性肿瘤并发腹腔积液的特点。结果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出现浮肿、发热症状的可能性较低,出现移动性浊音体征的可能性高,与良性腹腔积液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恶性腹腔积液组和结核性腹腔积液组LDH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腹腔积液组,恶性腹腔积液组和肝硬化腹腔积液组ADA水平明显低于结核性腹腔积液组(P<0.05);恶性腹腔积液组CEA、AFP、CA199水平显著高于结核性腹腔积液组和肝硬化腹腔积液组(P<0.05)。156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治疗后CR 3例,PR 50例,有效率为34.0%;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结论恶性肿瘤并发腹腔积液患者较少出现浮肿、发热症状,ADA水平偏低,CEA、AFP、CA199水平偏高,采用中医药联合灌注化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陈天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005年4月由中国抗癌协会发起和美国癌症协会提供技术支持的“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正式在中国启动,我院先后普查数量达到17515人次。2009年7月我们曾对2005年5月-2009年5月的普查数据进行了1次分析和报道[1],现对2009年5月-2012年5月间普查对象的不同年龄、职业的乳腺疾病发病情况,普查分级与病理结果关系,乳腺癌高危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1次初步分析。
作者:熊美玲;吴毓东;孙正魁;张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不同吸入氧浓度( FiO2)和呼气末正压( PEEP)对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全麻患者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P(a-ET)CO2]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腹腔镜下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分为4组,每组27例:第1组给予FiO2(100%的纯氧)和0 mmHg的PEEP;第2组给予FiO2(100%的纯氧)和7.0 mmHg的PEEP;第3组给予FiO2(50%的纯氧)和0 mmHg的PEEP;第4组给予FiO2(50%的纯氧)和7.0 mmHg的PEEP,均在即时(T1)和30 min(T2)和60 min(T3)三个时间点时分别检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P(a-ET)CO2。结果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T1时1、2、3、4组间PaCO2、和P(a-ET) CO2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和T3时,1组与2组比较、3组与4组比较、1组与3组比较、2组与4组比较PaCO2和P(a-ET)C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O2浓度较高时,同时一定要相应提高PEEP,则可以有效降低P(a-ET) CO2;PEEP较低时,同时一定要降低FiO2浓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P(a-ET) CO2。
作者:王瑚;曹奕;华晓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 HL)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78例HL均采用多柔吡星、博莱霉素、长春碱、氮烯咪胺( ABVD)方案进行一线化疗。结果全组78例HL男性50例,女性28例,年龄5~72岁,中位年龄29岁,69例(88.5%)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受侵犯。化疗联合放疗后CR 66例(84.6%).49例Ⅰ、Ⅱ期患者中,44例(89.8%)CR,29例Ⅲ、Ⅳ期患者中22例(75.9%)CR。中位随访时间91.5个月(3.2~161.1个月),全组患者中7例复发,11例死于肿瘤进展或复发。全组患者5年无失败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6.3%和87.9%。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5年无失败生存率分别为83.0%和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6%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HL以男性多见,颈部淋巴结侵犯常见,ABVD方案联合放疗治疗HL治愈率高,Ⅰ、Ⅱ期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Ⅲ、Ⅳ期患者。
作者:付晓红;陈碧君;马萍;叶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54%、61.54%、36.54%。52例初治进展期胃癌患者行4个疗程的化疗,p-ATM阳性表达患者治疗有效率高。生存分析结果提示:p-ATM、p21低表达及p-p53高表达是进展期胃癌患者化疗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进展期胃癌组织中p-ATM、p-p53及p21表达水平与其化疗疗效有关。
作者:洪成雨;郑建;李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后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化疗的观察组和吉西他滨联合紫杉醇化疗的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不良反应及肿瘤内分泌指标。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化疗后2周(81.1±9.5)、4周(84.8±10.4)、8周(90.3±12.9)、12周(95.2±13.8),sFlt-1水平(178.3±23.1),平均生存时间[(32.7±6.5)月]、2年生存率(66.7%)、3年生存率(4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20.0%)、VEGF水平(63.2±9.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胶囊化疗能够改善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东升;吴光兴;唐丽珠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