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萍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血清癌胚抗原(CEA)和CYFRA21-1水平变化。方法检测30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 SVCS)患者的血浆D-D及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以同期30例未合并SVCS的局限期肺癌患者作为参照。合并SVCS的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放疗(采用6MV-X线,总剂量61.6 Gy),同步联合化疗( EP或TP方案,21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第1个周期化疗与放疗同步)。放化疗结束2周后评估疗效。结果合并SVCS的肺癌患者血D-D及CEA和CYFRA21-1水平较未合并SVCS者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血D-D及CEA和CYFRA21-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肺癌合并SVCS患者血D-D及CEA和CYFRA21-1水平的动态检测,对其临床疗效评估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马旭辉;戴新国;李霞;翟立广;高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预后的独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68例患者化疗后生存时间为5~7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1%、40.2%、2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KPS评分、化疗药物、化疗周期及化疗效果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KPS评分及化疗效果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临床分期、KPS评分及化疗疗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汪华;张云;耿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鼻咽癌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营养干预组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给予营养干预,而对照组则按照临床常规方式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放化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放化疗前、后营养学指标的变化。结论营养干预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4.4%;在不良反应方面,营养干预组Ⅲ和Ⅳ级口腔黏膜损害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8和0.012。放化疗结束时,营养干预组的营养学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干预能够保证鼻咽癌患者对放化疗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娟;徐海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09例鼻咽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3%、74.3%、和45.0%。鼻咽癌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治疗死亡和肿瘤恶病质,其次为远处转移和肺部感染。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合并其他疾病和原发病灶的大小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合并其他疾病和原发病灶T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姚行齐;杨长亮;阳光;杨岳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治疗Ⅰa1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灶残余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的30例Ⅰa1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接受广泛或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20例Ⅰa1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术后病灶残余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锥切组宫旁浸润比例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患者的病变残留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患者(P<0.05);高危HPV感染患者的病变残留率明显高于高危HPV阴性患者(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切缘情况、是否高危HPV感染是直接影响术后病灶残留的因素。结论宫颈锥切术治疗Ⅰa1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病灶残余风险较高,手术方式应根据高危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作者:尚艳梅;高娜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四肢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四肢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182例骨肉瘤患者位于肱骨16例(8.8%),桡骨1例(0.5%),股骨者109例(59.9%),胫骨48例(26.4%),腓骨8例(4.4%);其中行保肢手术92例(50.5%),截肢手术90例(49.5%),规范化疗81例(44.5%),未规范化疗101例(55.5%);18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4~62个月,3年生存率为5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肺部转移、手术方式、化疗是否规范及Enneking分期与3年生存率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化疗是否规范及肺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可延长四肢骨肉瘤患者生存期,充分切除肿瘤可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喻紫晨;肖兢;徐海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70例99节椎体,其中31例患者共52节椎体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39例患者共47节椎体是由肿瘤转移引起的,比较两者MRI检查中椎体形态,椎体信号,椎体后缘,椎弓根,MRI增强后表现的差异,分析2种椎体病变的特征性表现。结果骨质疏松患者MRI下椎体形态多为楔形、凹陷形,骨转移瘤患者多为倒楔形,其次为扁平形;2组患者MRI下椎体形态及信号具有显著差异(P<0.01)。2组患者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破坏,椎管内软组织影以及MRI增强后强化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骨质疏松和骨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MRI检查具有相应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诊断及临床鉴别。
作者:王松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原发性骨淋巴瘤( primary lymphoma of bone ,PLB)在临床上非常少见[1],是骨骼系统或周围软组织浸润的淋巴瘤[2]。 PLB的发病率为所有恶性骨肿瘤的7%[3],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骨骼原发性恶性肿瘤的5%。由于病发部位、病期和并发症的不同,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症状多样,病程的发展、预后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且影像表现多样,与其他骨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甄别非常不易,术前误诊率十分高。但是,原发性骨淋巴瘤对放疗和化疗敏感,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其5年的生存率在80%左右。所以,PLB的早期影像学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在PLB影像学诊断上,X线、CT、MRI、同位素、PET-CT均有应用,本文将对与PLB相关的影像学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影;叶春涛(综述);嵇鸣(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9例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并研究其与患者预后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患者化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贫血患者客观有效率显著低于非贫血患者(P<0.05),但2年生存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CEA异常升高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近期疗效相关,但与2年生存率无关。
作者:魏成明;晏军;王琳;欧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2种不同化疗方案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晚期胃癌患者75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与希罗达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95%、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神经毒性、乏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与希罗达联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
作者:王会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局部浸润和全身转移。虽然外科手术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切除率为15%~20%[1-2]。即使已经接受手术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也短,局部及区域复发率亦高达60%[3]。如果胰腺癌的局部控制率能提高,胰腺癌的总生存率就随之提高。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无论是手术可切除胰腺癌,或术后局部及区域复发,还是手术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放射治疗的价值均得以体现。放射治疗已成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作者:纵春美(综述);张建宇(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骨肉瘤患者共5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及对照组,对比2组疗效,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综合治疗组复发或转移率(17.1%)显著低于对照组(42.9%),P<0.05。2组患者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nneking分期为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能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Enneking分期为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黄飞;王显勋;罗小江;徐海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腔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整理212例口腔癌患者的基本信息,针对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嗜好、所处区域、病理和临床分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吸烟者患口腔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3.301倍;饮酒者患病几率是不饮酒者的3.501倍;年龄大于55岁者患病率是年龄小于55岁者的5.104倍。结论吸烟、饮酒和老年是口腔癌发病高危因素。
作者:刘宇;罗治彬;王彝;邓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目的分析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等临床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22例患者肿瘤全切除( Simpson Ⅰ、Ⅱ级),10例患者肿瘤未全切除。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 cm、岩斜型、质地软、未侵犯海绵窦及脑干的全切除率高(P<0.05)。平均随访(25.6±10.7)个月,患者KPS评分高低受肿瘤部位、质地、是否侵犯海绵窦或脑干的影响较大(P<0.05)。结论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直径、肿瘤质地、侵犯部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选择,避免术中损伤过大,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鲁军体;张力;黄宽明;黄敏;涂汉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胸段食管癌患者共121例,分析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因素。结果本组121例患者中,有54例存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时需注意。
作者:张安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及腋窝淋巴结清扫及检测个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乳腺癌手术并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腋窝淋巴结阳性和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90.7%,5年无瘤生存率为86.7%,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2.6%,5年无瘤生存率为64.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淋巴结阳性数目,淋巴结清扫个数,HER-2状态是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HER-2是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HER-2状态是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增加淋巴结检测个数可改善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
作者:朱亚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和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患者骨髓转移瘤和非骨髓转移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LDH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骨髓转移组LDH和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非骨髓转移组高(P<0.01)。 LDH和D-二聚体水平骨髓转移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骨髓转移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LDH和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实体瘤患者骨髓浸润与否及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蒋凤莲;施为建;鞠文东;周巧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TPF方案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9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3例患者进行TPF方案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 TPF组),另26例患者行PF方案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治疗( PF组),2组均进行2个疗程治疗。治疗完成1周后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治疗完成12周后评价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①TPF组出现52例次不良反应,Ⅰ~Ⅱ级34例(65.38%)、Ⅲ~Ⅳ级18例(34.62%);PF组出现34例次不良反应,Ⅰ~Ⅱ级28例(82.35%)、Ⅲ~Ⅳ级6例(17.65%)。 TPF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次数、Ⅲ~Ⅳ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PF 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TPF 组 CR (82.61%)高于 PF 组(69.23%),且差异明显(P<0.05),PF组SD(15.38%)明显高于TPF组(4.35%)(P<0.05)。其他各项组间差异并不明显(P>0.05)。结论 TPF方案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接受。
作者:吴金通;彭俊英;吴陈宾;丁纪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7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手术或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术后立即给予肠内滴注自配营养液,B组术后肛门排气再肠内滴注自配营养液,C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三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住院期间营养费用等。结果三组患者术后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腹泻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均未出现肠梗阻和胃肠道出血;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营养费A组与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全胃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不但能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肛门排气排便,而且能明显减少患者住院期间营养费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彭法才;刘烈文;方慧瑾;方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BRT)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2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早期NSCLC初治患者入组。 SBRT方式:剂量为4.5~6 Gy/次,每天1次,每周5次,共8~12次,总剂量DT48~56 Gy,以50%~70%等剂量线作为处方剂量线包括90%PTV。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率100%,治疗3~6个月后,肿瘤完全缓解率80.8%,部分缓解率17.3%,总有效率98.1%。1、2、3年疾病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96.1%、94.2%。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0%、92.3%、82.7%。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9.6%,无Ⅱ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结论采取SBRT治疗早期NSCLC的1、2、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疾病相关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张淑莲;马武;景文江;杨晓君;范志刚;王金凤;马军;齐宝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