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放疗、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唐勇军;余建军;冯慧萍

关键词:前列腺癌, 高强度聚焦超声
摘要: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联合放疗、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对38例已行放疗、睾丸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进行HIFU治疗。结果15例(3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降至正常,20例(52%) PSA下降,2例(10%)仅症状缓解,有效率达92%。前列腺体积也明显缩小。结论 HIFU联合放疗、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为前列腺癌提供了1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申捷对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研究

    目的:探讨申捷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放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方案;治疗组采用放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申捷方案。申捷每天10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两组均于放疗前及放疗后2个月行颅脑MRI、MRS检查,,并测定NAA/Cr和Cho/Cr值。结果对照组放疗后双颞叶NAA/Cr明显下降(t=2.389,P=0.022),治疗组无明显下降(t=0.065,P=0.949);而对照组Cho/Cr放疗后明显升高(t=2.355,P=0.031),治疗组无明显升高(t=1.371,P=0.178)。结论申捷在脑放射性损伤早期阶段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作者:周开甲;张鸣;刘伯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SG/Mfn2和 PCNA 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增殖抑制基因( HSG)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CNA和HSG的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阴性,而HSG蛋白表达水平相对较高;高级别胶质瘤中PCN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组( P<0.05),而HSG蛋白表达水平则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胶质瘤组织中PCNA高表达及HSG蛋白低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密切相关。

    作者:罗卫;刘晓燕;方永军;张统帅;胡珍渊;张毅;王更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4-1 BBL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淋巴瘤组织中4-1BBL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淋巴瘤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采用不同抗体量化测定其CD20、4-1BBL N端和4-1BBL C端表达情况;并且应用Image-Pro Plus软件计算各病例的IOD值。结果霍奇金病( HD)患者中CD20抗原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N端和C端4-1BBL表达水平并无显著相关性,不同患者4-1BBL转变为s4-1BBL的比率不同;通过测定IOD值发现大多数s4-1BBL是通过MMP直接切割导致的;少部分s4-1BBL是直接表达出来转运到细胞外的。结论不同淋巴瘤患者4-1 BBL的表达水平不同、S4-1 BBL的产生机制也不同,针对不同患者应提供不同的免疫治疗策略。

    作者:姜文国;张树平;董秀红;杨茗;亢泽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保乳手术疗效及其患者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生存质量评估。方法1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56例患者行保乳手术,63例患者行标准根治术,6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结果保乳手术组具有住院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与根治术组(标准根治术组+改良根治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001);三组患者生存率、远处转移、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术组患者心理因子、躯体因子、精神因子和社会支持因子四个方面均显著优于标准根治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P<0.05);术后乳房外观及美容效果保乳术组与标准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近期疗效较满意,严格把握相关手术指征、规范切除和术后放化疗等是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庞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宫颈筛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评估HPV检测、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普查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第1组筛查结果按HR-HPV检测结果判断;第2组筛查结果按LCT检查结果判断;第3组筛查结果按LCT检查阳性者,再按HR-HPV序列检测结果判断;第4组筛查结果按LCT联合HPV平行检测结果判断。分析4种筛查方案的价值。结果宫颈细胞学阳性率为11.3%(267/2352),HPV的感染率为17.6%(413/2352)。4种筛查方法敏感度分别为79.9%、84.2%、59.8%、92.7%。第3组筛查方法ROC线下面积与其他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T联合HPV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早期浸润癌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贺;刘富荣;李萍;高红容;王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配,采用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的为实验组,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和不良发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2.4%和51.6%,P=0.365。实验组的呕吐和神经毒性、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某些毒副作用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刘卓;徐丽贤;潘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腺苷钴胺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奥沙利铂是治疗消化道肿瘤基本的化疗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根据国内外报道奥沙利铂急性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为85%~96%[1-2],表现为冷刺激诱发或加剧肢体末端或口周区感觉障碍,咽喉部感觉麻木、紧缩感等;慢性神经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上下肢麻木,末梢神经减退或感觉缺失等,严重者甚至可影响肢体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我们利用腺苷钴胺治疗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邬晓敏;徐永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Livin 和 PTEN 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livin和PTEN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vsion法,检测62例喉癌组织和18例癌旁喉组织(癌旁1.0~2.0 cm正常喉组织)中livin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基因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72.58%),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或呈低表达。 PTEN则反之,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59.70%。结论 livin基因表达或PTEN基因缺失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方名;王文忠;李东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应用

    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除原发脑肿瘤)均可以引起胸腔积液。在成人胸腔积液中,我国报告25%~30%为癌性胸腔积液,国外报告为25%~53%[1]。因此其良恶性的鉴别至关重要,而鉴别的关键在于胸腔积液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浸润在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多种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2]。除此之外,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相关的因子检测在胸腔积液临床诊疗中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胸腔积液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肿瘤细胞的数量较少,为胸腔积液良恶性的鉴别带来了困难,同时胸腔积液中各种相关成分的临床意义有待阐明。

    作者:马雪曼;张培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 n=20例)采用希罗达1250 mg/m2,每天2次口服,连用14天。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对照组( n=20例)采用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入,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65.0%,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脱发和消化道毒性。对照组有效率(CR+PR)为45.0%,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发热、肌痛、关节痛等。2组有效率和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确切,优于单一多西紫杉醇治疗,且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紫杉类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方案。

    作者:燕平;艾淑颖;李志玖;何清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病变( 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5例宫颈癌,90例CIN (其中CIN Ⅰ30例,CINⅡ30例,CINⅢ30例),3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组为6.7%(2/30)、CIN组为70.0%(63/90),宫颈癌组为100.0%(65/65)。 P16蛋白在CIN和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16蛋白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魏璇;张一兵;杜雪;马雪梅;杜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8例ⅠB2-ⅡB 期根治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新辅助化疗组(动脉组)、静脉新辅助化疗组(静脉组),并比较2组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肿瘤消退有效率动脉组为86.0%,静脉组为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在手术所花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动脉组出血量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在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的发生率方面动脉组也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动脉组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近期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并且消化道反应小、骨髓抑制发生率低。

    作者:刘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目的:探讨长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发生肝胆管癌变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长期预后情况。方法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498例,其中经过术前腹部彩超、CT或MRI、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及术中手术切除病理显示为肝胆管癌变者37例(7.4%),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随访。结果①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变组较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患者的年龄大[(55.2±13.6)VS.(35.2±17.4),P=0.032],临床症状如右上腹隐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及皮肤、巩膜黄染病史较多(62.2%VS.24.3%,P=0.042),结石病程较长[(9.4±4.1)VS.(5.8±3.2)年,P=0.047],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较长(56.7%VS.18.0%,P<0.01);②与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相比,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变组患者术前检查的外周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较高(59.5%VS.33.8%,P=0.042),HBsAg(+)及AFP(+)例数较多(21.6%VS.12.8%,P=0.045),彩超提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较多(18.9%VS.8.9%,P<0.01);③与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相比,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变组患者术中探查发现肝内占位病变直径>5 cm的较多(73.0% VS.19.1%,P<0.01),行内镜下逆行胆汁内引流及内支架植入术者较少(13.5%VS.89.8%,P<0.01),行开腹手术者较多(86.5%VS.10.2%,P<0.01),行肝切除术者较多(48.6% VS.0.4%,P<0.01),围手术期死亡者较多(16.2% VS.0.7%,P<0.01),1、3、5年远期生存率均较低(P<0.05)。结论临床中需要高度警惕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发生胆管癌变的可能,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定期复查。肝切除术是目前较为彻底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癌变的1种有效的手术,可提高部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李鹏飞;白光文;谢俊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TCD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60例分析

    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们对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PTCD(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术,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军;何均;周存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清窄带成像内镜及色素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高清窄带成像内镜( NBI)及色素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结肠镜检出大肠息肉86枚,应用高清窄带内镜观察其黏膜表面毛细血管形态(CP)和色素内镜观察腺管开口类型(PP),预测息肉的类型,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清窄带成像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78.8%,准确度为80.2%,阳性预测值为86.0%,阴性预测值为72.2%。色素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84.8%及准确度为83.7%,阳性预测率为89.8%,阴性预测率为75.7%。两者对大肠肿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清窄带成像内镜及色素内镜,均能高度准确预测大肠肿瘤的病理类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辉;田字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肢体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肢体骨肉瘤并发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54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给予相关治疗,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情况及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骨肉瘤合并病理骨折发生率为20.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局部复发等3项进行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 P=0.001)、局部复发(P=0.001)为肢体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肿瘤体积较大、有局部复发的骨肉瘤患者较容易合并病理性骨折,且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肖兢;喻紫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术后10年生存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后的生存因素。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癌Ⅰb~Ⅱa期根治术后生存10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各因素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对各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COX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3年以上生存率达92%(155/169),5年以上生存率达82%(139/169)、10年以上生存率达74%(126/169)。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细胞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术后是否行辅助治疗(P<0.05);而肿瘤大体分型对生存率无显著影响(P>0.05),术后放疗、化疗及孕激素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的前提,早期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蔡昱;翟建军;段仙芝;何川;战媛;崔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手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疗效观察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常见的类型,也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附件包块。腹腔镜下手术为内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腹腔镜术后联合孕三烯酮或亮贝瑞林预防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复发,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对比了孕三烯酮与亮贝瑞林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巩固治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会玲;李明锦;王梅;王海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索拉非尼联合顺铂抑制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顺铂对肺癌 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毒性作用。方法将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索拉非尼组、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给予处理。观察各组裸鼠肿瘤大体形态,测定裸鼠体重、肿瘤大小,计算瘤重、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T2(治疗后肿瘤增长至治疗前瘤体积2倍所需的时间)和肿瘤生长延迟时间( TGD),记录动物死亡率。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索拉非尼及顺铂单药组。治疗后第30天联合用药组瘤重小于对照组及索拉非尼和顺铂单药组( P<0.01)。死亡率均未超过20%,治疗后体重减轻亦未超过20%。溶剂对照组、顺铂组、索拉非尼组及联合用药组各死亡1只。各组未出现CR,其中索拉非尼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PR各1例。索拉非尼单药组和顺铂单药组TGD分别为8.53天和9.72天,联合用药组的TGD达16.73天。结论索拉非尼及顺铂单药对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增强抗肿瘤效应。两药联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郑航;崔彦芝;陈逢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阿霉素化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阿霉素相关心脏毒性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用生脉和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心脏超声、cTnI。结果化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53.33%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nI值分别为(0.394±0.054) ng/ml和(0.158±0.035) n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后治疗组LVEF值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具有良好的预防和减轻阿霉素所致急性心脏毒性作用。

    作者:陈大可;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