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刘富荣;李萍;高红容;王霞
目的:探讨保肛手术在老年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76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保肛组和Miles组,各38例。观察2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期生存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远期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肛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4.21%,明显高于Miles组的60.53%(P<0.05)。结论保肛手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可保留患者正常排便形式,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病变( CIN)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5例宫颈癌,90例CIN (其中CIN Ⅰ30例,CINⅡ30例,CINⅢ30例),3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组织组为6.7%(2/30)、CIN组为70.0%(63/90),宫颈癌组为100.0%(65/65)。 P16蛋白在CIN和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16蛋白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魏璇;张一兵;杜雪;马雪梅;杜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由3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65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 Meta分析显示热疗联合放化疗与单纯放化疗比较,可以明显改善有效率P<0.00001)、局部肿瘤完全消退率( P<0.00001)、1年无瘤生存率( P<0.00001),降低治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P=0.02),具有统计学差异;但3年生存率(P=0.19)、治疗后胃肠反应发生率(P=0.1)、膀胱反应发生率(P=0.08)、直肠反应发生率(P=0.2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在近期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方面较单纯放化疗有优势,不增加不良反应且可以降低治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但在长期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晓珊;陈琳;梁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联合奈达铂(nedaplatin,NDP)方案一线和二线治疗晚期(Ⅲb和Ⅳ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82例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6例患者,一线采用培美曲塞( PEM )联合奈达铂化疗; B组46例患者,为一线治疗进展后患者,方案同上。所有患者化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有效率( RR)、疾病控制率( DCR)、疾病进展时间( TTP)、1年生存率;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8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1.22%),部分缓解17例(20.73%),稳定25例(30.49%),进展39例(47.56%),总有效率为21.95%,疾病控制率52.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10.3个月,1年生存率为76.59%。 A组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方案是治疗晚期非鳞癌NSCLC安全有效的一线和二线化疗方案之一,可推广使用。
作者:朱方;徐瀚峰;郑勤;张全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97例,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法。自制随访调查表,采用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和医院门诊复查的方式分析患者预后状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宫颈癌患者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5%、80.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2.552,95%CI=1.195~5.449)、临床分期(OR=6.855,95%CI=2.132~13.047)、病理类型(OR=4.450,95%CI=1.479~9.390)、淋巴结转移( OR=5.562,95%CI=1.657~11.677)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权衡患者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郑晓霞;李琼珍;李玲;胥琳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Ⅱ( CAⅡ)在胃肠道间质瘤( 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4例GIST组织中CAⅡ的表达情况。结果 GIST组织中CAⅡ表达阳性率为66.7%(36/54),CAⅡ表达与肿瘤大小、原发部位及危险度分级有关(P<0.01)。结论 CA Ⅱ表达可能与GIST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林慧;张冲冲;陈佳菁;康锶鹏;陈远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罹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2组患者在进行一般基础性治疗外,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每日2次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60 mg;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每日分3次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270 m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日、临床观察指标改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指标改善(咳嗽咳痰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发热消失、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CRP和痰IL-8及TNF-α水平)变化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易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子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边界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212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A组(电子染色内镜组)及B组(普通内镜组),每组106例,对比2组胃镜检测效果。结果电子染色内镜与普通内镜检测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染色内镜检测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P<0.05。结论在电子染色内镜指导下进行活检,可以提高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夏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清窄带成像内镜( NBI)及色素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结肠镜检出大肠息肉86枚,应用高清窄带内镜观察其黏膜表面毛细血管形态(CP)和色素内镜观察腺管开口类型(PP),预测息肉的类型,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清窄带成像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78.8%,准确度为80.2%,阳性预测值为86.0%,阴性预测值为72.2%。色素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84.8%及准确度为83.7%,阳性预测率为89.8%,阴性预测率为75.7%。两者对大肠肿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清窄带成像内镜及色素内镜,均能高度准确预测大肠肿瘤的病理类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辉;田字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甲氨喋呤治疗绒毛膜细胞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鞘内注射甲氨喋呤联合静脉化学治疗绒毛膜细胞癌脑转移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鞘内注射甲氨喋呤治疗绒毛膜细胞癌脑转移客观缓解率为88.9%,5年生存率为44.4%,不良反应轻。结论鞘内注射甲氨喋呤治疗绒毛膜细胞癌颅内转移安全、有效。
作者:邱家玲;武立菊;陈小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阿霉素相关心脏毒性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用生脉和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心脏超声、cTnI。结果化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53.33%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nI值分别为(0.394±0.054) ng/ml和(0.158±0.035) n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后治疗组LVEF值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具有良好的预防和减轻阿霉素所致急性心脏毒性作用。
作者:陈大可;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生存质量评估。方法1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56例患者行保乳手术,63例患者行标准根治术,6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结果保乳手术组具有住院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与根治术组(标准根治术组+改良根治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001);三组患者生存率、远处转移、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术组患者心理因子、躯体因子、精神因子和社会支持因子四个方面均显著优于标准根治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P<0.05);术后乳房外观及美容效果保乳术组与标准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近期疗效较满意,严格把握相关手术指征、规范切除和术后放化疗等是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庞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TSLC1和CD10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SLC1和CD105的表达,RT-PCR检测TSLClmR-NA的表达。结果 TSLC1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P<0.05),CD105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P<0.05),食管癌组织中的MVD值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MVD值(P<0.05);RT-PCR检测显示TSLCl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相对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 P<0.05);TSLC1的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CD105的阳性表达率与是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结论 TSLC1和CD105表达与食管癌存在相关性,有可能作为食管癌诊断、进展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作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林称意;原野;罗卫民;郭家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配,采用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的为实验组,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和不良发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2.4%和51.6%,P=0.365。实验组的呕吐和神经毒性、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某些毒副作用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刘卓;徐丽贤;潘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肢体骨肉瘤并发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54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给予相关治疗,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情况及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骨肉瘤合并病理骨折发生率为20.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局部复发等3项进行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 P=0.001)、局部复发(P=0.001)为肢体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肿瘤体积较大、有局部复发的骨肉瘤患者较容易合并病理性骨折,且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肖兢;喻紫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绒毛膜上皮癌是较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但是在颅内却十分罕见,现将2011年7月份诊治的1例原发性颅内绒毛膜上皮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汉忠;李振丰;舒清明;王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HPV检测、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普查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第1组筛查结果按HR-HPV检测结果判断;第2组筛查结果按LCT检查结果判断;第3组筛查结果按LCT检查阳性者,再按HR-HPV序列检测结果判断;第4组筛查结果按LCT联合HPV平行检测结果判断。分析4种筛查方案的价值。结果宫颈细胞学阳性率为11.3%(267/2352),HPV的感染率为17.6%(413/2352)。4种筛查方法敏感度分别为79.9%、84.2%、59.8%、92.7%。第3组筛查方法ROC线下面积与其他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T联合HPV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早期浸润癌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贺;刘富荣;李萍;高红容;王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同期放化疗组28例放疗同期应用多西他赛(75 mg/m2· d1)+奈达铂(25 mg/m2· d1-3)化疗,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放疗期间化疗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化疗2个周期。单纯放疗组28例,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 X线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DT60~66 Gy/6~6.5周。结果同期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近期疗效CR分别为28.57%和21.43%( P<0.05)。同期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66.67%、45.83%和62.50%、37.50%、25.00%(P<0.05),同期放化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同期放化组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叶金辉;赵可雷;胡国林;梁卫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livin和PTEN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vsion法,检测62例喉癌组织和18例癌旁喉组织(癌旁1.0~2.0 cm正常喉组织)中livin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基因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72.58%),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或呈低表达。 PTEN则反之,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59.70%。结论 livin基因表达或PTEN基因缺失表达,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黄方名;王文忠;李东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8例ⅠB2-ⅡB 期根治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新辅助化疗组(动脉组)、静脉新辅助化疗组(静脉组),并比较2组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肿瘤消退有效率动脉组为86.0%,静脉组为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在手术所花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动脉组出血量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在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的发生率方面动脉组也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动脉组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近期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并且消化道反应小、骨髓抑制发生率低。
作者:刘翼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