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乳手术疗效及其患者生存质量评估

庞钊

关键词: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放化疗, 老年
摘要: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生存质量评估。方法1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56例患者行保乳手术,63例患者行标准根治术,6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结果保乳手术组具有住院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与根治术组(标准根治术组+改良根治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001);三组患者生存率、远处转移、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术组患者心理因子、躯体因子、精神因子和社会支持因子四个方面均显著优于标准根治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P<0.05);术后乳房外观及美容效果保乳术组与标准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近期疗效较满意,严格把握相关手术指征、规范切除和术后放化疗等是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申捷对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研究

    目的:探讨申捷在早期放射性脑损伤防治中的作用。方法将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放疗+肾上腺皮质激素方案;治疗组采用放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申捷方案。申捷每天10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两组均于放疗前及放疗后2个月行颅脑MRI、MRS检查,,并测定NAA/Cr和Cho/Cr值。结果对照组放疗后双颞叶NAA/Cr明显下降(t=2.389,P=0.022),治疗组无明显下降(t=0.065,P=0.949);而对照组Cho/Cr放疗后明显升高(t=2.355,P=0.031),治疗组无明显升高(t=1.371,P=0.178)。结论申捷在脑放射性损伤早期阶段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作者:周开甲;张鸣;刘伯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途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18例ⅠB2-ⅡB 期根治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新辅助化疗组(动脉组)、静脉新辅助化疗组(静脉组),并比较2组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肿瘤消退有效率动脉组为86.0%,静脉组为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和静脉组在手术所花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动脉组出血量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在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的发生率方面动脉组也明显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动脉组明显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化疗近期效果明显优于静脉化疗,并且消化道反应小、骨髓抑制发生率低。

    作者:刘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罹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2组患者在进行一般基础性治疗外,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每日2次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60 mg;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每日分3次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270 mg。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日、临床观察指标改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临床观察指标改善(咳嗽咳痰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发热消失、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CRP和痰IL-8及TNF-α水平)变化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易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原发性颅内绒毛膜上皮癌1例报告

    绒毛膜上皮癌是较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但是在颅内却十分罕见,现将2011年7月份诊治的1例原发性颅内绒毛膜上皮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汉忠;李振丰;舒清明;王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腺苷钴胺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奥沙利铂是治疗消化道肿瘤基本的化疗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根据国内外报道奥沙利铂急性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为85%~96%[1-2],表现为冷刺激诱发或加剧肢体末端或口周区感觉障碍,咽喉部感觉麻木、紧缩感等;慢性神经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上下肢麻木,末梢神经减退或感觉缺失等,严重者甚至可影响肢体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我们利用腺苷钴胺治疗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邬晓敏;徐永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同期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同期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用单纯的化疗方案,实验组则采用术后同期放化疗治疗方案。观察2组术后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5年,观察2组患者5年内的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2年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3年以上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达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5)。复发情况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后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毒性,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及血液毒性,但2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同期放化疗效果较单纯化疗更有利于提高5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俞倩;陈中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分子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低位居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90%[1],其中腺癌约占38%[2],已超过鳞癌成为常见的病理类型。迄今为止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根治方式是外科手术,然而约3/4患者初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因此,含铂两药化疗是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其仅能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率下降26%~32%,5年生存率<1%[3]。

    作者:赵睿(综述);常小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6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同期放化疗组28例放疗同期应用多西他赛(75 mg/m2· d1)+奈达铂(25 mg/m2· d1-3)化疗,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放疗期间化疗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化疗2个周期。单纯放疗组28例,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 X线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DT60~66 Gy/6~6.5周。结果同期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近期疗效CR分别为28.57%和21.43%( P<0.05)。同期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66.67%、45.83%和62.50%、37.50%、25.00%(P<0.05),同期放化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同期放化组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叶金辉;赵可雷;胡国林;梁卫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Ⅲb期及Ⅳ期肺腺癌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 PP组)30例,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对照组( GP组)30例,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0.0%和26.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和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3.3%(4/30)和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3%(1/30),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6.7%(2/30),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发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3/30),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且耐受性好。

    作者:邓颖;胡洪林;杨兰;潘海霞;朱学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应用

    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除原发脑肿瘤)均可以引起胸腔积液。在成人胸腔积液中,我国报告25%~30%为癌性胸腔积液,国外报告为25%~53%[1]。因此其良恶性的鉴别至关重要,而鉴别的关键在于胸腔积液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浸润在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多种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2]。除此之外,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相关的因子检测在胸腔积液临床诊疗中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胸腔积液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肿瘤细胞的数量较少,为胸腔积液良恶性的鉴别带来了困难,同时胸腔积液中各种相关成分的临床意义有待阐明。

    作者:马雪曼;张培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卵巢 Wolffian 附件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卵巢Wolffian附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Wolffian附件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 EnVision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左侧卵巢肿块组织11 cm,镜检:肿瘤细胞呈小管状、筛状结构或弥漫实体片状,细胞呈多边形或短梭形。免疫组化结果示:CK18、vimentin、WTl、CD99、Inhibin-α及calretenin、Melan-A阳性、EMA、ER、PR等阴性。结论 Wolffian附件瘤是一罕见且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须与其他妇科肿瘤鉴别。

    作者:张晓娟;杨其昌;朱燕;沈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同宫颈筛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评估HPV检测、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普查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HPV检测。第1组筛查结果按HR-HPV检测结果判断;第2组筛查结果按LCT检查结果判断;第3组筛查结果按LCT检查阳性者,再按HR-HPV序列检测结果判断;第4组筛查结果按LCT联合HPV平行检测结果判断。分析4种筛查方案的价值。结果宫颈细胞学阳性率为11.3%(267/2352),HPV的感染率为17.6%(413/2352)。4种筛查方法敏感度分别为79.9%、84.2%、59.8%、92.7%。第3组筛查方法ROC线下面积与其他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T联合HPV检测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早期浸润癌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贺;刘富荣;李萍;高红容;王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术后10年生存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后的生存因素。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癌Ⅰb~Ⅱa期根治术后生存10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各因素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对各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COX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3年以上生存率达92%(155/169),5年以上生存率达82%(139/169)、10年以上生存率达74%(126/169)。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是细胞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术后是否行辅助治疗(P<0.05);而肿瘤大体分型对生存率无显著影响(P>0.05),术后放疗、化疗及孕激素治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的前提,早期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提高患者术后10年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蔡昱;翟建军;段仙芝;何川;战媛;崔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阿霉素化疗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阿霉素相关心脏毒性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加用生脉和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心脏超声、cTnI。结果化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53.33%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nI值分别为(0.394±0.054) ng/ml和(0.158±0.035) n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后治疗组LVEF值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具有良好的预防和减轻阿霉素所致急性心脏毒性作用。

    作者:陈大可;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 n=20例)采用希罗达1250 mg/m2,每天2次口服,连用14天。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对照组( n=20例)采用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滴入,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有效率(CR+PR)为65.0%,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脱发和消化道毒性。对照组有效率(CR+PR)为45.0%,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毒性、发热、肌痛、关节痛等。2组有效率和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罗达联合多西紫杉醇作为二线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确切,优于单一多西紫杉醇治疗,且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紫杉类或蒽环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方案。

    作者:燕平;艾淑颖;李志玖;何清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A125、ADA、CEA、CRP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的糖链抗原125(CA125)、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和C反应蛋白( CRP)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良性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恶性组。用免疫比浊法、酶比色法和电化学荧光法检测2组患者胸腔积液中CA125、ADA、CEA、CRP的浓度。结果良性组的ADA和CRP浓度均显著高于恶性组(P<0.001),而其CEA与CA125则显著低于恶性组(P<0.001)。在良性组中,ADA和CRP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EA和CA12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诊断特异性方面4个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恶性组中,ADA、CRP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EA和CA125,CEA、CA125、ADA的诊断特异性均高于CRP,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CRP联合ADA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9.0%;CRP、ADA、CEA联合CA12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到97.4%,92.9%。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CEA 联合CA125的敏感性为71.2%、86.7%, CA125、CEA、CRP、AD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提高到94.0%、95.5%。结论 CA125、ADA、CEA、CR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刘妍丽;韩丹;陆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4-1 BBL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淋巴瘤组织中4-1BBL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淋巴瘤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采用不同抗体量化测定其CD20、4-1BBL N端和4-1BBL C端表达情况;并且应用Image-Pro Plus软件计算各病例的IOD值。结果霍奇金病( HD)患者中CD20抗原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患者;N端和C端4-1BBL表达水平并无显著相关性,不同患者4-1BBL转变为s4-1BBL的比率不同;通过测定IOD值发现大多数s4-1BBL是通过MMP直接切割导致的;少部分s4-1BBL是直接表达出来转运到细胞外的。结论不同淋巴瘤患者4-1 BBL的表达水平不同、S4-1 BBL的产生机制也不同,针对不同患者应提供不同的免疫治疗策略。

    作者:姜文国;张树平;董秀红;杨茗;亢泽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PTEN、P27对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PTEN、P27在HER2阳性乳腺癌含蒽环类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含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曲妥珠单抗新辅助靶向治疗患者除外)2个疗程以上、化疗后可手术的113例女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原发灶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PTEN、P27的表达情况,分析分子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13例接受含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临床部分缓解66例(58.4%),病理完全缓解14例(12.4%),疾病稳定30例(26.5%),疾病进展3例(2.7%)。 PTEN、P27的阳性率分别为62.8%、70.8%, PTEN与P27共表达率44.2%。多因素分析提示PTEN与P27共表达为HER2阳性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OR=3.411,95%CI=1.212~9.597,P=0.020)。结论 PTEN与P27共表达可以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蒽环类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指标,但其预后意义还有待长期随访及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

    作者:陈天文;陶霖玉;梁亚男;王开昕;张好云;王红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肢体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肢体骨肉瘤并发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54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给予相关治疗,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情况及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骨肉瘤合并病理骨折发生率为20.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局部复发等3项进行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 P=0.001)、局部复发(P=0.001)为肢体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肿瘤体积较大、有局部复发的骨肉瘤患者较容易合并病理性骨折,且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肖兢;喻紫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放疗、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联合放疗、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对38例已行放疗、睾丸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进行HIFU治疗。结果15例(3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降至正常,20例(52%) PSA下降,2例(10%)仅症状缓解,有效率达92%。前列腺体积也明显缩小。结论 HIFU联合放疗、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为前列腺癌提供了1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唐勇军;余建军;冯慧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