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内胆管结石伴肝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李鹏飞;白光文;谢俊华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癌, 肝切除术, 临床特征,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发生肝胆管癌变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长期预后情况。方法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498例,其中经过术前腹部彩超、CT或MRI、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及术中手术切除病理显示为肝胆管癌变者37例(7.4%),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随访。结果①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变组较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患者的年龄大[(55.2±13.6)VS.(35.2±17.4),P=0.032],临床症状如右上腹隐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及皮肤、巩膜黄染病史较多(62.2%VS.24.3%,P=0.042),结石病程较长[(9.4±4.1)VS.(5.8±3.2)年,P=0.047],既往有胆道手术史较长(56.7%VS.18.0%,P<0.01);②与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相比,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变组患者术前检查的外周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较高(59.5%VS.33.8%,P=0.042),HBsAg(+)及AFP(+)例数较多(21.6%VS.12.8%,P=0.045),彩超提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较多(18.9%VS.8.9%,P<0.01);③与单纯肝内胆管结石组相比,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癌变组患者术中探查发现肝内占位病变直径>5 cm的较多(73.0% VS.19.1%,P<0.01),行内镜下逆行胆汁内引流及内支架植入术者较少(13.5%VS.89.8%,P<0.01),行开腹手术者较多(86.5%VS.10.2%,P<0.01),行肝切除术者较多(48.6% VS.0.4%,P<0.01),围手术期死亡者较多(16.2% VS.0.7%,P<0.01),1、3、5年远期生存率均较低(P<0.05)。结论临床中需要高度警惕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发生胆管癌变的可能,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特征,定期复查。肝切除术是目前较为彻底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合并癌变的1种有效的手术,可提高部分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癌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97例,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确定治疗方法。自制随访调查表,采用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和医院门诊复查的方式分析患者预后状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宫颈癌患者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5%、80.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与5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2.552,95%CI=1.195~5.449)、临床分期(OR=6.855,95%CI=2.132~13.047)、病理类型(OR=4.450,95%CI=1.479~9.390)、淋巴结转移( OR=5.562,95%CI=1.657~11.677)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权衡患者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郑晓霞;李琼珍;李玲;胥琳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同期放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同期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胃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采用单纯的化疗方案,实验组则采用术后同期放化疗治疗方案。观察2组术后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5年,观察2组患者5年内的生存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患者2年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者3年以上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达7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5)。复发情况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后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毒性,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及血液毒性,但2组患者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大致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采取同期放化疗效果较单纯化疗更有利于提高5年生存率,降低复发率,且不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俞倩;陈中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保乳手术疗效及其患者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生存质量评估。方法1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56例患者行保乳手术,63例患者行标准根治术,61例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结果保乳手术组具有住院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与根治术组(标准根治术组+改良根治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001);三组患者生存率、远处转移、术后复发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术组患者心理因子、躯体因子、精神因子和社会支持因子四个方面均显著优于标准根治术组和改良根治术组患者(P<0.05);术后乳房外观及美容效果保乳术组与标准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近期疗效较满意,严格把握相关手术指征、规范切除和术后放化疗等是保乳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庞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NBI及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NBI及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2例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内镜、NBI及碘染色检查。结果 NBI和碘染色的病变轮廓清晰度基本相同;NBI对低级别黏膜病变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碘染色;NBI和碘染色分级于低级别黏膜病变均主要为Ⅱ、Ⅲ级,高级别黏膜病变主要为Ⅰ级。结论 NBI可清晰显示早期食管癌的毛细血管结构形态,有机结合NBI技术与碘染色技术可更为有效地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王用兵;龙庆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索拉非尼联合顺铂抑制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顺铂对肺癌 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毒性作用。方法将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索拉非尼组、顺铂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给予处理。观察各组裸鼠肿瘤大体形态,测定裸鼠体重、肿瘤大小,计算瘤重、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T2(治疗后肿瘤增长至治疗前瘤体积2倍所需的时间)和肿瘤生长延迟时间( TGD),记录动物死亡率。结果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索拉非尼及顺铂单药组。治疗后第30天联合用药组瘤重小于对照组及索拉非尼和顺铂单药组( P<0.01)。死亡率均未超过20%,治疗后体重减轻亦未超过20%。溶剂对照组、顺铂组、索拉非尼组及联合用药组各死亡1只。各组未出现CR,其中索拉非尼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PR各1例。索拉非尼单药组和顺铂单药组TGD分别为8.53天和9.72天,联合用药组的TGD达16.73天。结论索拉非尼及顺铂单药对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均有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增强抗肿瘤效应。两药联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郑航;崔彦芝;陈逢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Ⅲb期及Ⅳ期肺腺癌6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 PP组)30例,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对照组( GP组)30例,采用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每3周为1个化疗周期。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0.0%和26.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7%和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13.3%(4/30)和4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3%(1/30),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6.7%(2/30),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发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0%(3/30),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且耐受性好。

    作者:邓颖;胡洪林;杨兰;潘海霞;朱学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卵巢 Wolffian 附件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卵巢Wolffian附件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Wolffian附件瘤进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 EnVision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左侧卵巢肿块组织11 cm,镜检:肿瘤细胞呈小管状、筛状结构或弥漫实体片状,细胞呈多边形或短梭形。免疫组化结果示:CK18、vimentin、WTl、CD99、Inhibin-α及calretenin、Melan-A阳性、EMA、ER、PR等阴性。结论 Wolffian附件瘤是一罕见且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须与其他妇科肿瘤鉴别。

    作者:张晓娟;杨其昌;朱燕;沈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TSLC1和 CD105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SLC1和CD105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食管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SLC1和CD105的表达,RT-PCR检测TSLClmR-NA的表达。结果 TSLC1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P<0.05),CD105在食管癌组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率(P<0.05),食管癌组织中的MVD值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MVD值(P<0.05);RT-PCR检测显示TSLCl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相对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 P<0.05);TSLC1的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CD105的阳性表达率与是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结论 TSLC1和CD105表达与食管癌存在相关性,有可能作为食管癌诊断、进展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作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林称意;原野;罗卫民;郭家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HSG/Mfn2和 PCNA 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增殖抑制基因( HSG)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及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CNA和HSG的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阴性,而HSG蛋白表达水平相对较高;高级别胶质瘤中PCN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级别组( P<0.05),而HSG蛋白表达水平则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胶质瘤组织中PCNA高表达及HSG蛋白低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密切相关。

    作者:罗卫;刘晓燕;方永军;张统帅;胡珍渊;张毅;王更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肢体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肢体骨肉瘤并发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54例肢体骨肉瘤患者,给予相关治疗,分析骨肉瘤患者预后情况及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骨肉瘤合并病理骨折发生率为20.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及局部复发等3项进行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 P=0.001)、局部复发(P=0.001)为肢体骨肉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肿瘤体积较大、有局部复发的骨肉瘤患者较容易合并病理性骨折,且预后相对较差。

    作者:肖兢;喻紫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清窄带成像内镜及色素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高清窄带成像内镜( NBI)及色素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结肠镜检出大肠息肉86枚,应用高清窄带内镜观察其黏膜表面毛细血管形态(CP)和色素内镜观察腺管开口类型(PP),预测息肉的类型,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清窄带成像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78.8%,准确度为80.2%,阳性预测值为86.0%,阴性预测值为72.2%。色素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3.0%,特异度为84.8%及准确度为83.7%,阳性预测率为89.8%,阴性预测率为75.7%。两者对大肠肿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高清窄带成像内镜及色素内镜,均能高度准确预测大肠肿瘤的病理类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辉;田字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A125、ADA、CEA、CRP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的糖链抗原125(CA125)、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和C反应蛋白( CRP)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良性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恶性组。用免疫比浊法、酶比色法和电化学荧光法检测2组患者胸腔积液中CA125、ADA、CEA、CRP的浓度。结果良性组的ADA和CRP浓度均显著高于恶性组(P<0.001),而其CEA与CA125则显著低于恶性组(P<0.001)。在良性组中,ADA和CRP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EA和CA125,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诊断特异性方面4个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恶性组中,ADA、CRP的诊断敏感性高于CEA和CA125,CEA、CA125、ADA的诊断特异性均高于CRP,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良性胸腔积液的诊断,CRP联合ADA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9.0%;CRP、ADA、CEA联合CA125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到97.4%,92.9%。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CEA 联合CA125的敏感性为71.2%、86.7%, CA125、CEA、CRP、AD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提高到94.0%、95.5%。结论 CA125、ADA、CEA、CR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刘妍丽;韩丹;陆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配,采用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的为实验组,顺铂联合依托泊苷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和不良发应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2.4%和51.6%,P=0.365。实验组的呕吐和神经毒性、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奈达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某些毒副作用较轻,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刘卓;徐丽贤;潘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分子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低位居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90%[1],其中腺癌约占38%[2],已超过鳞癌成为常见的病理类型。迄今为止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根治方式是外科手术,然而约3/4患者初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因此,含铂两药化疗是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其仅能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率下降26%~32%,5年生存率<1%[3]。

    作者:赵睿(综述);常小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 Meta分析

    目的:评价热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由3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65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 Meta分析显示热疗联合放化疗与单纯放化疗比较,可以明显改善有效率P<0.00001)、局部肿瘤完全消退率( P<0.00001)、1年无瘤生存率( P<0.00001),降低治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P=0.02),具有统计学差异;但3年生存率(P=0.19)、治疗后胃肠反应发生率(P=0.1)、膀胱反应发生率(P=0.08)、直肠反应发生率(P=0.2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在近期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方面较单纯放化疗有优势,不增加不良反应且可以降低治疗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但在长期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晓珊;陈琳;梁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腺苷钴胺治疗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奥沙利铂是治疗消化道肿瘤基本的化疗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根据国内外报道奥沙利铂急性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为85%~96%[1-2],表现为冷刺激诱发或加剧肢体末端或口周区感觉障碍,咽喉部感觉麻木、紧缩感等;慢性神经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上下肢麻木,末梢神经减退或感觉缺失等,严重者甚至可影响肢体功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我们利用腺苷钴胺治疗奥沙利铂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晓;邬晓敏;徐永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原发性颅内绒毛膜上皮癌1例报告

    绒毛膜上皮癌是较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但是在颅内却十分罕见,现将2011年7月份诊治的1例原发性颅内绒毛膜上皮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汉忠;李振丰;舒清明;王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放疗、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联合放疗、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对38例已行放疗、睾丸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进行HIFU治疗。结果15例(3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降至正常,20例(52%) PSA下降,2例(10%)仅症状缓解,有效率达92%。前列腺体积也明显缩小。结论 HIFU联合放疗、睾丸去势治疗前列腺癌,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为前列腺癌提供了1种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唐勇军;余建军;冯慧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电子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边界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电子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边界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212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A组(电子染色内镜组)及B组(普通内镜组),每组106例,对比2组胃镜检测效果。结果电子染色内镜与普通内镜检测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染色内镜检测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P<0.05。结论在电子染色内镜指导下进行活检,可以提高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作者:夏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恶性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应用

    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除原发脑肿瘤)均可以引起胸腔积液。在成人胸腔积液中,我国报告25%~30%为癌性胸腔积液,国外报告为25%~53%[1]。因此其良恶性的鉴别至关重要,而鉴别的关键在于胸腔积液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浸润在恶性胸腔积液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多种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2]。除此之外,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相关的因子检测在胸腔积液临床诊疗中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胸腔积液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肿瘤细胞的数量较少,为胸腔积液良恶性的鉴别带来了困难,同时胸腔积液中各种相关成分的临床意义有待阐明。

    作者:马雪曼;张培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