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红飞;梁春霞;赵小玲;曾越灿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Endostar )和长春瑞滨( Vinorelbine )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人肺腺癌裸鼠转移瘤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单照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长春瑞滨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联合照射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照射组。采用6MV-X线进行照射。照射剂量为10 Gy。隔日测量移植瘤的大径及垂直径。计算肿瘤体积及延缓天数等。获得增敏系数( EF)。利用增敏系数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给药第1天照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EF值为1.1。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联合治疗的增敏系数为0.1;第7天照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的EF值为2。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和长春瑞滨联合治疗的增敏系数为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长春瑞滨均不具有放射增敏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程小峰;张蓓蓓;高春玲;叶性景;张雅雅;丁园;章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高龄胃癌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因素。方法对72例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28%。术前合并症、手术方法及肿瘤分期、大小、部位均是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了解高龄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毓彬;刘胜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吻合口位置对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吻合口位置距肛缘的距离将患者分为3组:A组距离≤3.0 cm,B组距离>3.0~5.0 cm,C组距离>5.0 cm。选择60例非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改变。结果肛管缩榨压、平均静息压及大静息压,术后3个月A组、B组及C组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比术后3个月显著提高(P<0.05);术后1年B组及C组各项指标接近术前(P>0.05),但A组平均静息压及大静息压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A组、B组及C组Wexner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吻合口位置与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关系密切,肛缘距离吻合口位置超过5 cm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为理想。
作者:邓海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肿瘤学引文分析来源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国内统一刊号CN 36-1101/R,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30。自2014年起,本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页码也由112页增至128页。改扩版后的《实用癌症杂志》稿件容量大幅增加,印刷装帧更加精美,为此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我们将本着“繁荣肿瘤学术,助您成功成才”的职业精神,真诚地为广大的作者和读者服务。同时欢迎各医疗卫生单位、科研院(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及个人订阅本刊,本刊的邮发代号为44-37,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按订价汇款至本刊编辑部订阅。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电话:0791-88329442,邮编330029。另外,我部尚有2013年及以前的部分卷期杂志,需要者可与我部联系购买。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肺癌中常见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很多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法。铂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引起DNA损伤而发挥其抗肿瘤疗效,其引起的DNA损伤主要由核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通路修复,该途径的DNA修复能力与铂类药物的疗效及预后关系密切[1]。本研究探讨了在晚期NSCLC中ERCC1基因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寇光;刘震天;张智;梅竹君;王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CD3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体内血清含量与原发性肝癌的关联性。方法选取160例肝癌患者和1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对CD31基因Leu125Val、Asn563Ser和Gly670Ar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并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D31含量。结果肝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CD31基因Asn563Ser和Gly670Arg多态性差异不明显(χ2=0.387,P>0.05),而Leu125Val 多态性差异显著(χ2=10.875,P<0.05)。Val等位基因携带者患肝癌的风险是Leu等位基因的1.457倍(OR=1.457,95%CI:1.187~2.186,P=0.001);携带Val等位基因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CD31含量比没有携带的患者要高很多(χ2=10.534,P<0.05)。结合基因型分析表明,CD31基因Leu125Val、Asn563Ser和Gly670Arg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明显的连锁不平衡,同健康体检者相比, Val-Ser-Arg单倍型携带者罹患肝癌的风险较高(OR=1.487,95%CI:1.092-2.038,P=0.011)。结论 CD31基因的Leu125Val多态性及Val-Ser-Arg单倍型与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关联,其中Val等位基因有极大的可能是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Val基因型的患者可能会由于CD31基因在体内高度表达而增加罹患肝癌的可能性。
作者:方日;谢金龙;王小文;颜娇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传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等待时间观察组为(27.9±6.5)天,对照组为(58.3±13.2)天;术后放化疗观察组20例(40.0%),对照组18例(36.0%);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4.0%,对照组为56.0%。在术前平均等待时间、术后放化疗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周疗方案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高龄患者108例,根据病理临床分期确定手术类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84个月随访,描绘患者的总体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08例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3年生存率为86.1%,总体5年生存率为74.1%。单因素分析发现,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χ2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肌层浸润深度( OR=1.828,95%CI=1.054~3.170)、病理组织学分级( OR=3.264,95%CI=1.574~6.767)、组织学类型(OR=2.282,95%CI=1.226~4.247)、淋巴结转移(OR=1.696,95%CI=1.152~2.495)是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肌层浸润深、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低、非子宫内膜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
作者:许盛芳;辉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2周后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化疗后2周病灶体积缩小明显,其中完全缓解(CR)8.33%(4/48)、部分缓解(PR)75.00%(36/48)、稳定(SD)16.67%(8/48)、进展(PD)0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手术前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终提高疗效。
作者:袁晓雁;王晓东;韩玉新;李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其血清标本中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 AFP)、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等项目进行检测,并随机抽取同期无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109例作为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的增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相关性( 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的升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着一定相关性,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彭红飞;梁春霞;赵小玲;曾越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胸外科患者术前双腔气管导管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听诊法定位插管,随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精确定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准确定位所需的时间以及术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一次成功率、导管准确定位所需时间、SpO2下降情况、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患者术前双腔气管导管定位具有重要价值,它能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降低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蓉丹;江莉;姚东;郑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肠癌并发肠梗阻一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31例大肠癌并发肠梗阻行一期手术治疗,其中接受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共18例,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共8例,直肠癌Melis术共5例。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5年,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直肠 Melis 术3年生存率(94.44%、100.00%)明显高于右半结肠Ⅰ期吻合术;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5年生存率(94.44%)明显高于直肠Melis术和直肠Melis术。治疗后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8.37±7.12)、(59.54±5.32)、(58.83±2.45)、(85.12±8.43);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肠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结论一期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大肠癌并发肠梗阻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蔺兵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镇静深度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术中保持BIS值50~59,A组)和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术中保持BIS值40~49,B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及气管导管拔管后1,6,12和24 h的MMSE评分。结果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和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A 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与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A 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认知水平恢复的时间明显延后。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且麻醉程度越深对其认知功能影响越大。
作者:郭键;陈玉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族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62例家族性胃癌患者及88例散发性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家族性胃癌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散发性胃癌患者相比,家族性胃癌患者确诊年龄较早及早期患者比例多(P<0.05);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5.2%和48.9%(P>0.05)。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TNM分期、远处转移、年龄、根治性切除是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根治性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家族性胃癌与散发性胃癌临床特点不同,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根治性切除是家族性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卢文华;程明;马亚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P53及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4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食管癌旁组织中VEGF、P53及Ki-67表达。结果VEGF蛋白、P53及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90.7%、88.4%、100.0%,而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及不表达,2组比较P均<0.01;VEGF、P53及Ki-67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研究发现VEGF、P53及Ki-67表达强弱与癌组织分化程度(γ=0.945、0.963、0.986,P均<0.05)呈正相关。结论 VEGF、P53及Ki-6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其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刘汉忠;杨继洲;肖兰;何慧华;王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发生Roux-en-Y滞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51例获得随访,其中8例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2例出现单纯的恶心、呕吐;3例出现腹痛、腹胀,进食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腹痛、腹胀同时伴恶心、呕吐。7例证实为Roux-en-Y滞留综合征,1例为肿瘤复发。术后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病率为13.7%(7/51),7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结论 Roux-en-Y滞留综合征的发生与Roux肠袢的长度及是否全胃切除有关,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剂及低剂量红霉素可预防其发生。
作者:张水龙;侯霞;毕小刚;张燕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3例采用索拉非尼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查末次随访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同时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及NK值显著上升,但CD8+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前患者平均Karnofsky评分为(65.5±2.4)分,治疗后升至(79.8±5.2)分,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以手足皮肤反应、口腔炎和腹泻为明显,发生率分别为44.7%、40.8%及45.6%;随访6个月时共发现11例患者死亡,随访1年时共发现17例患者死亡,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9.3%及83.5%。结论索拉非尼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无法实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孙恒;韩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5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切除指征,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位置,分期,同期放化疗,化疗周期,放疗总剂量,MLD以及V5、V20对RP的影响。结果25例患者(29.4%)出现RP。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合并COPD、放疗前化疗周期、同期放化疗、MLD、V5、V20与放射性肺炎有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放疗前合并COPD、放疗前化疗周期、同期放化疗、V20以及MLD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应考虑患者的临床、个体因素,设定合理的放疗参数,从而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冯志俊;吴朝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开胸组与胸腔镜组,2组分别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及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1年无瘤生存率、手术效果、术后炎症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的改变。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1年无瘤生存率为97.5%,开胸组为97.8%(P>0.05)。与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术后7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降低(P<0.05),而IgG及IgM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开胸手术相当,但前者机体炎症反应轻、免疫功能恢复快。
作者:周瑜;谭群友;傅勇;黄涛;赵云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的对照组,观察术中相关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 CRP )、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术后恢复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缘与病灶的距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1.6±13.9)ml、CRP(15.7±6.3)mg/L、CEA(6.2±1.4)ng/ml、CE72-4(9.5±3.2)U/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3±0.6)d、术后进食时间(3.8±1.1)d、镇痛药使用次数(4.2±0.7)、总住院时间(10.6±2.4)d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8.4±3.2)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有效进行淋巴结清扫、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胃癌有效、安全的方式。
作者:尹作文;喻军;王永;刘立;刘军辉;赵永灵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