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键;陈玉花
目的:观察SiRNA沉默TRPC1基因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效果。方法 TRPC1-SiRNA基因用特殊物质标记后,找出适宜的转染浓度和时间,按照适宜浓度和时间,培养空白对照组和转染试剂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以及转染试剂对照组的A549细胞增殖时间,通过侵袭实验观察3组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TRPC1-SiRNA基因转染A549细胞48 h和100 mmol/L浓度下转染速率快,因此两个对照组的时间和浓度也设定为48 h和100 mmol/L。 TRPC1-SiRNA基因转染A549细胞增殖时间明显短于未转染组和转染试剂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RPC1-SiRNA基因转染A549细胞侵袭实验中穿膜细胞数实验组明显少于未转染组和转染试剂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iRNA沉默TRPC1基因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降低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
作者:金丹;吴明勇;刘建刚;袁淑芬;陈晓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或紫杉醇联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对经组织学确诊为ⅢA或ⅢB期肺腺癌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培美曲塞[500 mg/(m2· d)]治疗,共2个周期;对照组采用紫杉醇(50 mg/m2)治疗,每周1次,共6~7个周期。化疗同时给予三维适形放疗(3DCRT),处方剂量为60~70 Gy,6~7周完成。结果有效率(CR+PR)实验组为76.7%(23/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下降、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Ⅰ-Ⅳ度),其中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6.7%,高于实验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塞或紫杉醇结合同期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老年肺腺癌近期疗效良好,但培美曲塞进行化疗的不良反应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玲;王风琴;袁桂平;骆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的对照组,观察术中相关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 CRP )、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术后恢复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缘与病灶的距离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1.6±13.9)ml、CRP(15.7±6.3)mg/L、CEA(6.2±1.4)ng/ml、CE72-4(9.5±3.2)U/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3.3±0.6)d、术后进食时间(3.8±1.1)d、镇痛药使用次数(4.2±0.7)、总住院时间(10.6±2.4)d明显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8.4±3.2)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有效进行淋巴结清扫、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是治疗胃癌有效、安全的方式。
作者:尹作文;喻军;王永;刘立;刘军辉;赵永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2周后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化疗后2周病灶体积缩小明显,其中完全缓解(CR)8.33%(4/48)、部分缓解(PR)75.00%(36/48)、稳定(SD)16.67%(8/48)、进展(PD)0例。结论宫颈癌根治手术前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终提高疗效。
作者:袁晓雁;王晓东;韩玉新;李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乳腺疾病发病情况,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率,保护女性身体健康。方法对接受筛查的女性均进行乳腺彩超检查,彩超检查可疑或阳性者进行钼靶线检查,对钼靶线检查结果阳性者和可疑者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获得后诊断。结果乳腺癌筛查过程中,2009年检出乳腺癌1例,2011年检出2例,2013年检出3例。2009年到2013年乳腺癌发病呈现递增趋势,彩超筛查阳性检出率46.15/10万。结论实施乳腺癌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乳腺癌和其他乳腺疾病患者,切实保证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保芹;薛立芳;王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长期以来,卵巢癌的治疗模式是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中医药等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卵巢癌的治疗是当前肿瘤妇科医生攻克的重点、难点。现就近年来卵巢癌Hedge-hog通路做一综述。
作者:刘静波(综述);马玲(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肿瘤术后患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原因。方法278例肿瘤术后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并对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78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的感染率为12.2%;对发生VAP的34例患者取其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共培养出病原微生物6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8株(69.6%),革兰氏阳性菌12株(17.4%)以及真菌9株(13.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呼吸机的管理不妥当35.3%,患者呼吸道不通畅29.4%。结论肿瘤术后患者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呼吸机的管理不妥当以及患者呼吸道不通畅。
作者:苏龙;常文利;高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及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给予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的对照组,观察化疗后肿瘤缓解情况、分期情况以及肿瘤内分泌指标。结果化疗后,观察组缓解有效率(56.52%)、疾病控制率(78.26%)、肿瘤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EGFA、VEGFB以及VEGFC的mRNA水平(62.4±8.4、44.8±6.2、57.2±6.2)pg/ml、蛋白水平(82.3±11.2、77.9±9.5、52.3±7.3)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有助于提高缓解率和降低肿瘤分期,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容榕;林琳;周泽强;刘爱学;冯天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将258例食管癌患者,按照经左胸(Sweet)、上腹右胸(Ivor-Lewis)、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及腔镜辅助等手术方式分为4组,分别比较4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异同。结果手术时间以腔镜组长,经左胸组手术时间短;经左胸和经上腹右胸手术组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少于经三切口和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中下纵膈、腹腔淋巴结清扫数量4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左胸、上腹右胸、三切口及腔镜手术4组患者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4%、3.23%、10.17%、2.78%,以三切口组高;而腔镜组声音嘶哑发生率为4.17%,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膈疝、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4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三切口手术对淋巴结的清扫更加彻底,但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也相对较高,而腔镜手术有创伤小、术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越性。
作者:胡红军;张立国;王振华;郭喜喜;耿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25、癌胚抗原(CE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2例乳腺癌患者和4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比较2组患者及乳腺癌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3种肿瘤标志物含量和阳性率,并比较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与单项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癌组血清CA15-3、CA125及CEA水平和阳性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乳腺癌Ⅲ~Ⅳ期患者血清CA15-3、CA125及CEA水平和阳性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任何一种单项检测;联合检测提高了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阳性率,Ⅰ~Ⅱ期患者提高幅度较大;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乳腺癌患者单项检测的敏感性、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稍降低。结论 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可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苑欢;魏荣兴;邱群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高龄患者108例,根据病理临床分期确定手术类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84个月随访,描绘患者的总体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08例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3年生存率为86.1%,总体5年生存率为74.1%。单因素分析发现,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χ2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肌层浸润深度( OR=1.828,95%CI=1.054~3.170)、病理组织学分级( OR=3.264,95%CI=1.574~6.767)、组织学类型(OR=2.282,95%CI=1.226~4.247)、淋巴结转移(OR=1.696,95%CI=1.152~2.495)是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结论肌层浸润深、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低、非子宫内膜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的高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
作者:许盛芳;辉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和肿瘤组织HE4和CA125水平对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术前及术后卵巢癌组( A组)、卵巢良性肿瘤组( B组)及其他卵巢疾病组( C组)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及卵巢组织中HE4和CA125含量。1年后测定卵巢癌患者的血清HE4和CA125水平。综合分析各统计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组癌组织HE4和CA125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B组瘤组织和C组组织。 A组术前血清HE4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术前CA125水平高于C组(P<0.01)。术前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术后HE4和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P<0.01)。出院后1年卵巢癌组复发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患者(P<0.05)。血清HE4联合CA125检测对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任何一项单独检测。结论联合检测组织和血清中的HE4和CA125可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芝琴;许剑;陈茵;陶丽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贲门癌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发生Roux-en-Y滞留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51例获得随访,其中8例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2例出现单纯的恶心、呕吐;3例出现腹痛、腹胀,进食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腹痛、腹胀同时伴恶心、呕吐。7例证实为Roux-en-Y滞留综合征,1例为肿瘤复发。术后Roux-en-Y滞留综合征发病率为13.7%(7/51),7例患者均行保守治疗。结论 Roux-en-Y滞留综合征的发生与Roux肠袢的长度及是否全胃切除有关,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剂及低剂量红霉素可预防其发生。
作者:张水龙;侯霞;毕小刚;张燕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替吉奥与卡培他滨分别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n=21)和对照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n=20),分析比较2组的客观有效率( ORR)、疾病控制率( DCR)、中位进展期( mTT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ORR、DCR和mTTP比较,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实验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与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是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较好选择。
作者:汪金云;邓文霞;王跃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5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切除指征,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位置,分期,同期放化疗,化疗周期,放疗总剂量,MLD以及V5、V20对RP的影响。结果25例患者(29.4%)出现RP。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合并COPD、放疗前化疗周期、同期放化疗、MLD、V5、V20与放射性肺炎有关(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放疗前合并COPD、放疗前化疗周期、同期放化疗、V20以及MLD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应考虑患者的临床、个体因素,设定合理的放疗参数,从而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冯志俊;吴朝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肺癌中常见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很多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目前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主要方法。铂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引起DNA损伤而发挥其抗肿瘤疗效,其引起的DNA损伤主要由核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通路修复,该途径的DNA修复能力与铂类药物的疗效及预后关系密切[1]。本研究探讨了在晚期NSCLC中ERCC1基因多态性与含铂类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寇光;刘震天;张智;梅竹君;王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3例采用索拉非尼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检查末次随访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同时观察其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及NK值显著上升,但CD8+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前患者平均Karnofsky评分为(65.5±2.4)分,治疗后升至(79.8±5.2)分,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以手足皮肤反应、口腔炎和腹泻为明显,发生率分别为44.7%、40.8%及45.6%;随访6个月时共发现11例患者死亡,随访1年时共发现17例患者死亡,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9.3%及83.5%。结论索拉非尼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无法实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孙恒;韩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1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其血清标本中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 AFP)、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等项目进行检测,并随机抽取同期无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109例作为对照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的增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相关性( P<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的升高与结直肠癌肝转移有着一定相关性,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
作者:彭红飞;梁春霞;赵小玲;曾越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镇静深度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术中保持BIS值50~59,A组)和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术中保持BIS值40~49,B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情况及气管导管拔管后1,6,12和24 h的MMSE评分。结果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和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A 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较深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与较浅静吸复合麻醉组(A 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认知水平恢复的时间明显延后。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且麻醉程度越深对其认知功能影响越大。
作者:郭键;陈玉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非小细胞肺癌高龄患者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开胸组与胸腔镜组,2组分别行开胸肺叶切除术及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1年无瘤生存率、手术效果、术后炎症因子及免疫学指标的改变。结果胸腔镜组与开胸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1年无瘤生存率为97.5%,开胸组为97.8%(P>0.05)。与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术后7 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降低(P<0.05),而IgG及IgM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高龄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开胸手术相当,但前者机体炎症反应轻、免疫功能恢复快。
作者:周瑜;谭群友;傅勇;黄涛;赵云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