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芝亮;季冰;龙燕芬
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98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组)49例和观察组(电视胸腔镜手术组)49例,然后将2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FACT-L量表、VAS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不同分期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及4周的FACT-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VAS评分结果也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情况均好于传统开胸手术,对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晓栋;乔军选;许卫民;魏秀波;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与术前放疗对宫颈癌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的观察组以及仅给予新辅助化疗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肿瘤分期、肿瘤内分泌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远期预后、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肿瘤分期好于对照组,VEGF含量(68.2±10.5)以及术后部复发(8.89%)、远处转移(6.67%)、恶心呕吐(11.11%)、神经毒性(22.22%)、肝功能损害(11.11%)、肾功能损害(13.33%)均低于对照组;sVEGFR-1含量(198.3±28.1)、手术时间(81.3±13.2)min、术中出血量(46.2±8.9)ml、术后引流量(31.9±7.4)ml、5年存活率(93.33%)、躯体功能(73.45±8.24)、心理功能(58.42±6.28)、社会功能(56.84±6.14)、总体生存质量(82.08±6.65)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前放疗能够有效地降低肿瘤分期、减弱肿瘤浸润能力、防止术后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郭芝亮;季冰;龙燕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调强放疗肿瘤退缩的规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调强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肿瘤影像学资料,比较外照射前、照射至中位剂量达32 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后6个月内患者实体肿瘤体积( gross tumor volume ,GTV)变化情况,以及放疗前半程、放疗后半程和放疗全程体积退缩率( volume re-duction rate,VRR)。结果患者外照射前GTV范围为(5.49~110.39)ml,平均值为(32.78±5.33)ml,照射至中位剂量32 Gy时GTV范围为(4.89~80.15)ml,平均值为(23.56±3.40)ml,放疗结束时GTV范围为(4.47~78.88)ml,平均值为(21.57±3.06)ml,放疗后6个月GTV范围为(5.06~32.96)ml,平均值为(15.89±2.28)ml。患者放疗前半程VRR范围为-0.040~0.622,平均值为(0.193±0.032),放疗后半程VRR 范围为-0.414~0.311,平均值为(0.050±0.030),放疗全程VRR范围为-0.267~0.695,平均值为(0.225±0.046);放疗前半程患者VRR明显高于后半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肿瘤体积不断缩退,缩退过程主要集中于放疗前半程,放疗师需及时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调整靶区及放射剂量,保证在靶区高剂量照射的同时降低周围组织受量。
作者:唐华燕;唐朝晖;黄洪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术后临床疗效,共5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经鼻蝶37例,分期经鼻蝶3例,经颅5例,联合入路5例。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15例。结果术后症状改善12例,缓解8例,未愈6例。术后辅助治疗15例。复发17例,复发率34%,复发患者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36.1个月。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是否予以辅助治疗以及是否有肿瘤包绕颈内动脉与预后明显相关。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经鼻蝶入路可以成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术后辅助治疗能够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
作者:周世军;易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采用人肾上腺皮质癌细胞株SW-13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皮下,记录成瘤潜伏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对移植瘤进行组织病理学鉴定。结果采用SW-13细胞皮下接种方式建立移植瘤的模型成瘤百分率为95%,成瘤平均潜伏期为(18±1.2) d,移植瘤体积倍增时间为(10±1.8)d天,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形态与人肾上腺皮质腺癌相似。结论成功建立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文清;肖戈;吴义高;黄福;王尉;胡卫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力尔凡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3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24 h内,给予羟基喜树碱或吡柔比星;治疗组(66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灌注力尔凡,随访2年,观察总复发率、平均复发时间等。结果治疗组2年复发率(21.6%vs 33.3%,P<0.011)及G3分级复发的风险(38.4%vs 75.0%,P=0.036)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但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力尔凡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χ2=5.655,P=0.017)。不良反应主要为血尿和膀胱炎。结论力尔凡有助于降低非肌层膀胱癌的复发率,延长复发时间及患者生存周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L-2及IFN-γ表达有关。
作者:孙凯;张奇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87例接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NSCLC患者,通过观察临床因素(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肺部分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KPS评分,剂量学指标:全肺、患肺、健肺V5、V10、V20、V30,平均肺剂量、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射野数目、处方剂量)与发生≥1~<3级、≥3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以及全肺V5、V10、V20、V30与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的相关性,判断V5、V10是否为放射性肺炎的诱发因素。结果结果显示,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肺部分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KPS评分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全肺 V5、V10、患肺 V5、V10、V30、健肺 V10、全肺 V20、V30、患肺V20、健肺 V5、V20、V30、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射野数目与患者≥1~<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显著相关( P<0.05)。全肺V5、V20、患肺V20、V30、健肺V5、V10、V20、平均肺剂量、大体肿瘤体积、全肺V30、健肺V30与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全肺V5、V10与57例发生≥1~<3级放射性肺炎患者的GTV、PTV 均呈正相关性(γ=0.755、0.655、0.573、0.351,P<0.01)。全肺V20、V30与29例发生≥3级放射性肺炎患者的GTV、PTV 均呈正相关(γ=0.822、0.751、0.710、0.804,P<0.01)。结论 V5、V10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后≥1级放射性肺炎的诱发因素。
作者:钟琼;邓江华;曾爱群;肖震宇;吴仁瑞;钟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检测40例胶质细胞瘤标本和40例非瘤脑组织中IL-24、VEGF 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胶质瘤及非瘤脑组织的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IL-24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显著负相关(γ=-0.416,P<0.05)。 VEGF 表达与胶质细胞瘤病理组织学的分级呈显著正相关(γ=0.524,P<0.05)。 IL-24和 VEGF 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 MVD 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4、VEGF 与肿瘤血管生成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其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光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 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 syndromes ,PN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癌合并PN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PNS可以表现为感觉、运动及意识状态等多方面功能障碍,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可无异常。结论 PNS极为罕见,临床表现复杂,提高认识有利于早期诊断。
作者:王英南;吴忱思;张瑞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对小肠淋巴瘤与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效果。方法对纳入的58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检查;比较其肿瘤所在部位,CT平扫、增强扫描CT值,三维重建供血动脉发现情况。结果67.9%的小肠淋巴瘤位于回肠,60.0%的小肠间质瘤位于空肠;小肠间质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强化程度均显著高于淋巴瘤;三维重建显示仅有2例(7.1%)小肠淋巴瘤肿瘤发现供血动脉,而小肠间质瘤有28例(93.3%)可明确肿瘤的供血来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可有效诊断和鉴别诊断小肠淋巴瘤和小肠间质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辉;林卓茂;黄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检测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4例宫颈癌患者,采集液基细胞标本后,进行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检测,并与宫颈活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8例患者显示TCT阳性合并HPV感染,其中LSIL显示HPV阳性40例(29.0%),HSIL显示HPV阳性10例(7.2%),AS-CUS显示HPV阳性80例(58.0%),SCC显示HPV阳性8例(5.8%)。42例HPV高危型,阳性率为30.4%。不同类型标本HPV高危型感染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TCT和HPV均为(-)时,则未发生高度病变。 HPV阳性和TCT异常同时存在时,≥CINⅠ的检出率为34.8%。仅TCT异常而HPV(-)时,检出率为47.8%。结论高危型HPV基因分型检测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极具价值的宫颈癌早期筛查方法,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查更可靠。
作者:颜萍;龚旭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肺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资料,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腺癌及鳞癌患者PER、PE、TTP及B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癌分化程度减低,PER、PE和BV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癌分化程度减低,TTP值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鳞癌Ⅰ型TDC曲线3例,Ⅱ型10例;腺癌Ⅰ型13例,Ⅱ型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反映不同病理组织类型肺癌的分化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唐汉军;姚尉;张晓林;李春晴;苏理飞;覃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吉西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各20例,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不良反应低剂量组脱发、白细胞下降、肾功能损害、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 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低剂量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治疗后的(P<0.05)。结论低剂量吉西他滨方案与常规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当,而低剂量方案具有不良反应轻,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小的优势。
作者:沈静侠;王立东;崔庆贵;吴学队;王淑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桥本甲状腺炎( 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将54例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20例单纯HT患者及20例单纯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作为HT组和恶性肿瘤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观察组、HT组及恶性肿瘤组PCNA增殖指数分别为(58.2±11.9)%、(1.9±0.7)%及(2.4±1.1)%,观察组PCNA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观察组p53、CK19、CD45(LCA)、CD20及CD3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Ki-67阳性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T3、T4、FT3、FT4及TSH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2±6.6)个月。结论肉眼、镜检发现异常的甲状腺标本,应按照其PCNA、p53、T3、T4、FT3、FT4及TSH水平的变化确定病变类型,为早期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杨泳;张家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5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3例,给予多西他赛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胶囊口服,第1~14天,每21天为1周期。对照组42例,口服替吉奥,第1~14天,每21天为1周期。2组治疗2周期后评价化疗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与总生存时间。结果85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组有效率51.1%,对照组有效率33.3%( P=0.018);研究组中位总生存期12.0个月(95%CI 9.6~14.4),对照组8.2个月(95%CI 7.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贫血、血小板下降、白细胞减少、脱发,患者均可耐受,无中断治疗者。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高,毒副作用可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强;欧阳杜红;王丽;陈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化疗后18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中有10例患者化疗后合并真菌性败血症,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发生率为5.5%,中位年龄40.3岁(16~78岁),原发疾病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噬血细胞综合征各1例。从化疗至出现真菌败血症的时间为7~32 d,平均为17.9 d。病原菌全部为念珠菌,包括白色念珠菌5例、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各2例、近平滑念珠菌1例,根据药敏试验全部病例均应用伏立康唑注射液(4 mg/kg,2次/天)治疗,8例治愈,2例因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时间为7~35 d,平均16.5 d,总有效率为80%。结论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可合并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死亡率较高,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作者:梁晓麓;郭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的联系。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术后常规行病理组织学检测;观察患者超声检查征象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在形态、毛刺、微小钙化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分化型组,低分化型组在形态、血流方面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征象对于病理组织学类型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罗丽芳;郑小红;邓劲瑶;易运莲;朱丽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癌微创手术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所选53例肺癌患者均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进行肺癌切除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微创手术行肺癌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3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18.87%。单因素分析显示,肺癌微创手术后发生并发症与年龄、FEV1%、吸烟指数、合并冠心病与糖尿病有关,而与其他合并症、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性别无关。经Logistic多因素筛选后分析,70岁以上、FEV1%≤60%、合并冠心病为肺癌微创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70岁以上、FEV1%≤60%、合并冠心病的肺癌患者,在微创手术后好发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内应对上述患者进行危险评估并提供积极的干预。
作者:耿耿;陈荣林;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卡铂新辅助动脉化疗联合瘤内注射力尔凡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8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卡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向肿瘤体内注射力尔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Ⅱb期~Ⅳa期总有效率为84.5%,对照组为64.3%,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胃肠反应、脱发、神经毒性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但发热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7.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肿瘤转移率分别为1.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b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7.0%,对照组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75.8%,对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Ⅳa期患者存活5年2个月,对照组Ⅳa期患者存活期均低于4年。结论卡铂新辅助化疗联合瘤内注射力尔凡治疗晚期宫颈癌,可明显提高化疗的有效率,提高手术切除率,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及肿瘤转移率,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EA、CA199、CA724、CA242、CA125、CA50对胰腺癌、结肠癌、胃癌、胆囊癌等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及EIA法,检测648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CEA、CA199、CA724、CA242、CA125、CA50水平。结果治疗前46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肿瘤标志物总阳性检出率为76.66%,高于良性肿瘤患者的39.23%。治疗后235例肿瘤标志物假阳性检出患者肿瘤复发率,高于肿瘤标志物阴性检出患者的31.2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A、CA199、CA724、CA242、CA125、CA50在恶性肿瘤中检出率较高,并对判断假阳性检出患者复发有一定意义。
作者:朱剑峰;李志辉;朱红静;王姗姗;赵自立;孔维慧;侯龙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