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吴雪卿;黄建平;庞惠芳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治疗老年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6例行PVP治疗的老年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压缩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评估法( VAS)评分、生活质量,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 d、3个月及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 VAS评分开始显著下降(P<0.05);术后3个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治疗无效患者的VAS评分依次升高(P<0.05)。术后6个月患者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简表)显示躯体功能、机体疼痛、活力及总健康状况维度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中8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脊髓受压、肺栓塞及骨水泥毒副作用。结论 PVP治疗老年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压缩骨折疗效确切,止痛效果及安全性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任志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分析尾状叶肝细胞癌和非尾状叶肝细胞癌的手术疗效。方法比较分析83例尾状叶肝细胞癌与83例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的一般病理特征、手术方式、肝炎类型、术后复发转移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尾状叶肝癌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非尾状叶肝癌患者长(198.4 min和127.9 min),术中出血量较多(726.7 ml和341.5 ml),血管阻断时间较长(29.8 min和21.3 min),术后总复发率较高(55.4%和37.3%),并发症发生率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18.1%和15.7%),1~5年生存率尾状叶肝癌患者均低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结论尾状叶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的疗效不理想。
作者:苏瑛;龚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肝胆外科就诊的100例患者,经肝胆彩色B超初筛均确定为肝脏中、小型占位病变。所有病例分别进行肝脏增强CT及MRI影像学检查,且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以后者为金标准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肝脏增强CT检查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系数Kappa值为0.329,MRI与病理检查的Kappa值为0.709(Kappa值越高,说明一致性越好)(P<0.05);在各项诊断效能指标的对比中,MRI的准确度(91.0%)、灵敏度(93.7%)及阴性预测值(77.3%)均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共同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60例,CT诊断阳性而MRI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2例,CT诊断阴性而MRI诊断为阳性的病例为9例,两者共同诊断为阴性的病例为17例,配对卡方检验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肝癌的检出率与准确度均高于肝脏增强CT,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项昆;赵鹤亮;张亚杰;郑昌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血清淀粉样蛋白( SAA )水平与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室方法,分别检测155例恶性肿瘤患者和69例健康体验者血清淀粉样蛋白( SAA)、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和血小板(PLT)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凝血系统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肿瘤组老年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水平高于青壮年患者(P<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SA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青壮年恶性肿瘤患者(P<0.05),青壮年恶性肿瘤患者SA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转移组SAA、Fib、D-D、PLT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恶性肿瘤未转移组SAA、Fib、D-D、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及肿瘤病人转移组中SAA水平与各项凝血指标呈正相关性。结论 SAA水平显著增高提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胡玲;苏雷;冯佳;杨久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76例,分为观察组(近期放疗有效)和对照组(近期放疗无效),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放疗前、后血清肿瘤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结果176例患者放疗有效率为58.0%,观察组放疗前血清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分别为(33.65±5.41)ng/ml、(19.44±3.14)ng/ml、(16.87±2.74)ng/ml、(46.81±5.49)U/ml,放疗后各项标志物水平分别为(25.13±4.65)ng/ml、(12.35±4.18)ng/ml、(11.77±3.04)ng/ml、(39.67±4.63)U/ml,均明显低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放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AR21-1、SCC、CA125水平分别为(46.87±5.93)ng/ml、(28.63±10.82)ng/ml、(26.46±8.68)ng/ml、(68.16±7.38)U/ml,放疗后各项标志物水平分别为(52.17±5.49)ng/ml、(46.72±11.75)ng/ml、(38.74±63.48)ng/ml、(87.34±8.16)U/ml,均明显高于放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疗前各项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放疗后标志物水平降低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放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5,P<0.05)。结论肿瘤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AR21-1、SCC、CA125的水平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疗效具有评估价值。
作者:阿合力·那斯肉拉;巴尔夏古丽·扎比胡拉;穆朝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术后规范辅助治疗对Ⅱ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Ⅱ期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把术后接受规范辅助治疗的分为实验组,未接受的分为对照组,然后通过比较生存率来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8例患者中仅有21例(30.88%)患者接受了术后规范辅助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3%和78.72%,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和59.5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影响Ⅱ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还包括月经有无、HER-2状态( P<0.05)。结论术后规范辅助治疗能改善Ⅱ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秋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2 cm乳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常规超声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39例患者共45个小乳腺病灶进行检查并比较2种方法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特异性为75.00%,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01);两者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高于两者单独应用时(Z=5.213,P<0.001;Z=4.986,P<0.001)。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特异性较高,与常规超声检查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梁丽;张建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浆循环DNA载量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eal time-PCR的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确诊前及确诊后血浆循环DNA载量。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循环DNA载量确诊后[(63.1±16.3) ng/ml]显著高于确诊前(P<0.01),确诊前6个月的血清循环DNA载量[(28.3±12.7) ng/ml]显著高于确诊前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的血浆DNA载量[(79.3±13.7)ng/ml]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52.1±12.5)ng/ml](P<0.01)。结论 Real time-PCR检测血浆循环DNA,有可能成为原发性肝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一个新的临床标准。
作者:郭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2,MCM2)基因和蛋白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半定量检测在54例乳腺癌组织、12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CM2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MCM2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乳腺组织、良性和恶性乳腺肿瘤组织中MCM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呈逐渐增高趋势。 MCM2 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不同TNM分期和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组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间MCM2表达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CM2可以用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的高低,可能为乳腺癌的未来基因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潜在分子靶点和理论依据。
作者:程甜甜;杨贤子;骆志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p21WAF1/CIP1是由细胞增殖抑制基因WAF1(wide type p53 ac-tivated factor 1)编码的21kDa的蛋白,属于Cip/Kip家族。作为1种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s)抑制剂,p21WAF1/CIP1与肿瘤的分化、浸润深度、增生和转移有关,具有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和预后的价值[1-4],与肿瘤化疗耐药机制的产生密切相关。
作者:李秋华(综述);钟军;郑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支撑喉镜下通过CO2激光微创手术治疗早期喉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能。方法回顾分析40例曾接受CO2激光微创手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术后疗效和复发情况等。结果患者总的喉功能保留率为92.50%(37/40)。术后随访约5年,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还存活,1例因无法联系而失访,3例患者已死亡。36例存活患者中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5.00%(6/40),而这其中前联合受累的患者的复发率为16.67%(2/12)。复发患者均经过不同方式的再次治疗。结论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微创手术对早期喉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梓轩;赵之栋;黄红星;余文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诊断结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及结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经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并行病理检查的2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结肠镜下癌变部位、大小、数目及病理类型,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及息肉部位、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与癌变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患者结肠息肉癌变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肠息肉癌变与年龄、息肉部位、直径大小、数目、形态、病理类型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息肉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直径>2.0 cm、多发、病理类型为腺瘤性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性是发生癌变的高危因素。结论结肠镜在诊断结肠息肉癌变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应密切随访,及时切除,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周海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CA125阴性上皮性卵巢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8例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中血清CA125、CA199、CA724、AFP、HCG-β、TAM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CE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A125表达水平。结果在CA125免疫组织化学CA125阴性卵巢癌中,Ⅱ型(P=0.04)及Ⅲ-Ⅳ期(P<0.01)患者比例降低。复发病例中,CA125敏感性为66.7%(12/18),曲线下面积为0.81。CA199、CE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CA125对肿瘤复发的预测效率。联合检测CA724、AFP、β-HCG、TAM不能提高预测价值。结论血清CA125阴性卵巢上皮癌的随访,应结合CA12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CA125阳性患者可联合检测CA125、CA199、CEA等肿瘤标记物。
作者:周碧芳;邓斐;周学惠;梁志超;成道福;陈小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320排CT支持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 PLC)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45例患者术前先行320排CT检查,观察肿瘤影像表现及其供瘤动脉的起源走行和变异情况,并通过血管重建模型上的模拟训练,拟定插管及栓塞方案后行TACE;对照组45例经16排CT检查观察肿瘤影像表现后行TACE;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8.9%)高于对照组(46.7%),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7.8%、86.7%、57.8%,高于对照组的(88.9%、68.9%和40.0%)(P<0.05)。结论320排CT可快速准确地评估PLC肿瘤及供血情况,在其支持下行TACE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刘昌华;邱国钦;许丽贞;罗鹏飞;陈玉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探究同步热放化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3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同步热放化疗组、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51例。通过肿瘤完全消退率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同步热放化疗组、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局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是65.8%、41.2%和19.1%,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疗联合放化疗治疗Ⅱb~Ⅲb期宫颈癌能促进局部肿瘤消退,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该治疗方式安全可耐受。
作者:刘湘冬;王小文;谢金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LIMK1表达和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将68例结肠癌、17例上皮内瘤变及31例正常结肠组织共116例结肠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标本中LIMK1的表达水平。结果LIMK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织。 LIMK1表达与结肠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LIMK1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结肠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标志。
作者:王晓英;屈昌民;梁淑文;李连勇;宫淑娟;翟静妤;王宝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不同病理因素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5例患者1年无瘤生存170例(91.89%),3年无瘤生存151例(81.62%),5年无瘤生存144例(77.8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核分裂数、ki-67指数均为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无瘤生存率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和核分裂数是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核分裂数、ki-67指数均为影响胃肠道间质瘤无瘤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其中肿瘤位置和核分裂数为独立因素。
作者:李艳;郭婧熙;肖文华;吴汉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应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一线化疗疾病获得控制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单药维持化疗直至疾病进展,具体给药方案:100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持续给药,每3周重复。结果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共完成维持化疗124个周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6.8个月(2.9~19.0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和白细胞减少,但均可耐受。结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同时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彭小波;王梅;王薇;吴梅红;王雅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FCM检测66例初治AML患者诱导化疗前后各亚型髓系抗原阳性表达情况。结果初诊时66例AML患者髓系抗原阳性总表达率为(19.98±11.98)%,M2亚型和髓系抗原MPO阳性表达率高;诱导化疗结束时46例缓解、20例未缓解。髓系抗原缓解组阳性总表达率为(10.50±10.49)%,未缓解组阳性总表达率为(16.80±17.39)%,2组MPO阳性表达率高。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患者髓系抗原总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髓系抗原总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未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9种髓系抗体检测AML患者MRD临床效果满意,能够为指导化疗方案调整和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何正梅;陶善东;邓媛;于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与术后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组和改良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组,以进行单纯手术的100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组治疗后患者的总有效率(87.00%)明显高于改良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7.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2.00%)明显低于单纯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49.00%),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改良FOLFOX6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较改良FOLFOX6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显著,围术期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韩龙才;韩娜;闫金银;贾纯亮;张磊;刘远廷;李景武;赵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