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洲;易善红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我们采用唑来膦酸联合甲羟孕酮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为Ⅳ期,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同时经过ECT(骨扫描)、MRI 、CT或X线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骨转移,并且伴有中度或以上骨痛.60例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35~67岁,中位年龄54.8岁;肺癌30例,前列腺癌10例,乳腺癌20例.剔除标准:①治疗前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②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栓病史;③接受肠内、外高营养治疗(包括输血及蛋白类生物制剂);④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异常.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罗丽华;冉瑞智;罗流芳;幸茂辉;张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少见部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分子分型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9例发生在脑、支气管、牙龈等少见部位的ALCL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ALCL的少见部位为脑、支气管、牙龈等处,以男性多见,分子分型以ALK+多见,形态学多为普通型,ALK+与ALK-形态学相似,瘤细胞均强表达CD30,LCA、Galectin-3、CD43、细胞毒相关抗原多为阳性.ALK+者6例表达EMA,瘤细胞6例表达CD2、CD4、CD45RO,CD5、CD7阴性,CD8、CD3常阴性;ALK-者瘤细胞表达CD3、CD2、CD4、CD5,CD8、EMA阴性;EBV阳性1例;7例Ki-67指数>80%.结论 ALCL发生在脑、支气管、牙龈等部位罕见,组织学上需与多种肿瘤鉴别,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
作者:雷军;姚丽青;吴在增;齐兴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共表达人CD40L和IL-2的5/F35嵌合型腺病毒载体(Ad5/F35 CD40L-IL-2),对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的感染效率及感染后对Mo-DC表型及IL-12产生的影响.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总RNA,应用RT-PCR方法克隆CD40L和IL-2,构建Ad5/F35 CD40L-IL-2腺病毒载体.分离和培养人Mo-DC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嵌合型腺病毒载体对Mo-DC的感染效率、CD40L基因表达及感染前后Mo-DC表型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Mo-DC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和IL-12的含量.结果 成功克隆CD40L和IL-2基因并构建成5/F35嵌合型腺病毒载体.Ad5/F35嵌合型腺病毒载体能高效感染Mo-DC,感染效率可达75%以上,Ad5/F35 CD40L-IL-2感染Mo-DC能有效地表达CD40L和分泌IL-2.感染前Mo-DC中CD80、CD86、CD40和HLA-DR呈一定水平表达,而CD83表达水平较低,感染24 h后,CD80、CD86、CD40和HLA-DR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特别是CD83.感染不同时间点测定Mo-DC上清IL-12水平,上清中IL-12水平升高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Ad5/F35 CD40L-IL-2能高效感染人Mo-DC并表达相应的基因产物,促进Mo-DC成熟和刺激IL-12的分泌.
作者:张璇;张玉萍;谭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胃癌根治术后的复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者的复发类型、时间及其原发性胃癌的病理类型,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 75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中,腹腔内复发者68例,占90.7%,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腹腔淋巴结转移者38例,占55.9%;残胃及吻合口复发者13例,占19.1%;肝脏转移者7例,占10.3%.浆膜有无浸润、淋巴结阳性枚数、TNM分期均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均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而术后7~8周的化疗则是胃癌根治术后2年内复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相对准确的TNM分期、胃癌根治术后规范的术后化疗、加强术后2年内的随访,是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赵丹;龚光伟;李胜文;杨坤;郑威强;魏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8例肾上腺皮质癌及20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情况.结果 肾上腺皮质癌中E-cadherin的表达率(42.9%)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95.0%)和肾上腺皮质腺瘤(90.0%),肾上腺皮质癌中vimentin的表达率(85.7%)高于正常肾上腺组织(45.0%)和肾上腺皮质腺瘤(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上腺皮质癌发生浸润转移的组织E-cadherin表达较未发生浸润转移的组织低(P<0.05),而vimentin的表达则高于未发生浸润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上腺皮质癌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呈负相关(γ=-0.812,P<0.01).结论 E-cadherin及vimentin参与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表明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发展中有EMT发生,检测E-cadherin及vimentin在肾上腺皮质癌中的表达情况可为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徐文清;胡卫列;肖戈;黄福;吴浩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卵巢癌家族史是卵巢癌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家族性卵巢癌(familial ovarian cancer syndromes,FOCS)约占所有卵巢癌的1%,占家族中有任何卵巢癌病史患者的3%[1],其临床与遗传学特征已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我们现将同一家族姐妹3例卵巢癌报告如下.
作者:戴红春;安云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病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73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 (PN)组(23例)、早期肠内营养(EEN)组(32例)及对照组(18例).均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8天称体重,于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不同营养方法支持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天、8天检测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并观察各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营养支持平均费用.结果 术后第8天3组患者体重均较术前下降,其中对照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而EEN组和PN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两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和PN组患者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8天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PN组和对照组;EEN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低于PN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周绍荣;焦兰农;姚建根;毛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HMGA2蛋白在肝胆管细胞癌及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肝胆管细胞癌及3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HMGA2蛋白表达,并分别与20例正常胆管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肝胆管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胆管组织中HMGA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 (22/30)及15.0%(3/20).HMGA2表达水平肝胆管细胞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1);肝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HMGA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 (13/30)及10.0%(2/20).肝细胞癌中HMGA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HMGA2蛋白表达水平肝胆管细胞癌组织高于肝细胞癌组织,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HMGA2在肝胆管细胞癌及肝细胞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提示HMGA2可能作为肝胆管细胞癌及肝细胞癌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同时HMGA2可能在肝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袁波;沈杰;凌建新;周玉坤;蔡珍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含全身照射(TBI) 预处理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含TBI预处理方案的allo-HSCT治疗20例难治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阿糖胞苷、氟达拉滨及TBI等,全身照射采用6MV-X照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预防采用经典环孢菌素A(CSA) 和氨甲蝶呤(MTX)及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CD25单克隆抗体,移植后观察并发症和患者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植入证据检测证实100%为完全供者造血.TBI后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腮腺肿胀等症状,无1例发生间质性肺炎.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36个月),共8例发生GVHD,死亡2例;因感染死亡2例、复发死亡6例,其余10例患者仍无病生存,2年无病生存率为50%.结论 含全身照射方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白血病是1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作为挽救治疗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点点;郭智;冯超英;路娜;王雅棣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血管生成、炎症和应激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MAPKs通路主要包括以下4种类型: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和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BMK1/ERK5).其中JNK与细胞应激和细胞凋亡关系密切,其功能主要是介导前凋亡信号、生长抑制信号和炎症反应.p38除有JNK作用外,也可诱导抗凋亡、增生和细胞生存信号的作用,能抑制p38MAPK活性,在TNF-刺激的人中性粒细胞IL-8超氧阴离子趋化剂诱导的化学趋化性过程中,几乎有完全制止作用[1].ERK与细胞增殖具有相关性,能调节细胞生长、生存,同时具备促进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BMK1/ERK5可能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等关系密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MAPKs与多种恶性肿瘤有关[2],现将MAPKs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鲁明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3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脉滴注30 min,第1,8天;卡培他滨2 50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休息1周,每3周重复1次.治疗2个周期以上,对其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全组36例共完成148个周期的治疗,中位数4周期,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RR)为58.3%,其中CR 3例,PR 18例,SD 8例,PD 7例.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手足综合征(HFS),部分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其毒副作用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莫军扬;张敏敏;覃舒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DC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及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初治、21例放疗后复发和18例放疗后纤维化鼻咽癌患者的ADC图,并测量病灶、对侧肌肉、鼻腔黏膜的ADC值,比较ADC值.结果 初治鼻咽癌及放疗后复发鼻咽癌者ADC图均呈低信号,放疗后纤维化鼻咽癌者ADC图呈混杂信号;初治鼻咽癌者平均ADC值为(0.678±0.132) ×10-3mm2/s,95%可信区间为(0.602-0.711)×10-3mm2/s;放疗后复发鼻咽癌平均ADC值为(0.693±0.181)×10-3mm2/s,其95%可信区间为(0.611-0.753)×10-3mm2/s;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平均ADC值为(1.139±0.172)×10-3mm2/s,其95%可信区间为(1.137-1.196)×10-3mm2/s;对侧肌肉的平均ADC值为(1.129±0.170)×10-3mm2/s;鼻腔粘膜的平均ADC值为(1.901±0.055)×10-3mm2/s;初治鼻咽癌与复发病灶两者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放疗后局部复发和纤维化两者ADC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DC值对鼻咽癌放疗后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具有显著意义.
作者:钟贻洪;李金高;钟俊远;郭小青;雷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丙戊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VPA作用后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强,S 期细胞比例减小,G1期细胞增比例增大,联合放疗组效果较单纯组更为显著;MTT实验结果显示VPA作用SGC-7901细胞24、48、72 h后IC50分别为19.83、3.67 、2.75 mmol/L.结论 丙戊酸钠联合放疗可诱导SGC-7901细胞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
作者:陈秀萍;楚建军;王忠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BRAFV600E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BRAFV600E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RAFV600E突变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46% vs 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RAFV600E突变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BRAFV600E异常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机制之一,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BRAFV600E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1项重要预测指标.
作者:濮亚斌;李刚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奈达铂联合紫杉醇与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作为首选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对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远期生存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1%(P<0.05).观察组患者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1.11%、55.56%,高于对照组的55.56%、31.11%(P<0.05).此外,2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不适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紫杉醇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不良反应较少,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慧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s)为一组异质性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T细胞淋巴瘤的侵袭性更强,在临床上常表现皮肤、脾脏、骨髓等结外器官受侵.多数PTCLs的治疗效果比B细胞淋巴瘤差,5年生存率在30%左右,总体预后较差[1].目前尚无佳治疗方案.我院自2007年始采用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ECTOP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泉芳;朱世为;廖东;黄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神经上皮(N-E)钙黏素蛋白转换对预测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膀胱癌组织N-钙黏素蛋白、E-钙黏素蛋白的表达及N-E钙黏素蛋白转换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N-钙黏素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4.00%,较术前N-钙黏素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E-钙黏素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为64.00%,较术前E-钙黏素蛋白的阴性率明显升高;且N-E钙黏素蛋白转换率为26.00%,较术前N-E钙黏素蛋白转换率明显降低.N-钙黏素蛋白的表达阳性率、E-钙黏素蛋白阴性表达及N-E钙黏素蛋白转换与肿瘤低分化、高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术后6个月、1年、3年后N-E钙黏素蛋白转换患者肿瘤复发率分别16.67%、33.33%、66.67%,均明显高于N-E钙黏素蛋白未转换患者,且术后1年、3年后生存率较N-E钙黏素蛋白未转换组低.N-E钙黏素蛋白转换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平均间隔时间及肿瘤相关总生存期明显短于N-E钙黏素蛋白未转换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E钙黏素蛋白转换是影响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复发间隔时间及总生存期的重要因素,是预测膀胱癌术后生存状况的有效生化指标.
作者:黄灿洲;易善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VM和MMP-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31免疫组织化学和PAS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VM和MP-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VM和MMP-2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VM阳性率为23.5%(23/98),MMP-2表达阳性率为73.5%(72/98).VM和MMP-2表达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均有相关性,且均呈正相关(P<0.001,γ=0.487;P=0.004,γ=0.281).结论 VM存在于恶性程度高的前列腺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可以促进VM的形成.MMP-2的表达和VM的形成提示患者预后差.
作者:金松;安蜀昆;汪建平;李松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IPNs)的检出率、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例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记录其IPNs检出、转移情况,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 IPNs检出率为23.0%,转移率为4.0%.IPNs转移患者肿瘤原发灶较大,肿瘤位于中央者较多,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临床分期较晚,分子分型以HER2+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央区原发肿瘤灶较大、腋窝淋巴结较大、Ⅱb期以上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应清扫IPNs并单独送病理检查,有助于术后合理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及准确判断预后.
作者:范小庆;熊秋云;雷秋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羟孕酮对年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疗效.方法 1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63、32和20例.所有患者经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确诊,应用甲羟孕酮治疗3~6个月后,行诊刮送病理检查以评价其疗效,记录有生育要求患者妊娠情况.结果 115例患者经甲羟孕酮治疗后,109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4.7%,轻度、中度和重度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有效率分别为100.0%、93.7%和70.0%,轻度和中度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治疗后64例达临床妊娠,其中轻度患者42例,中度患者15例,重度患者7例,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妊娠率分别为73.6%、60.0%和53.8%,三组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采用甲羟孕酮保守治疗的效果好,不仅能够有效治疗疾病,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生育目的,但要注意密切随访预防复发.
作者:高祖标;吴妍;蔡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