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胸腔镜手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马春平;陆亚东;丁浩;顾涛

关键词:胸腔镜, 肺癌, 非小细胞, 淋巴结清扫
摘要: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5例早期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39例)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组,5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及预后情况.结果 VAT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VAMT组,住院时间略短于VAMT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VATS组淋巴结阳性例数、个数与VAM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VAMT组均略高于VATS组.两组1、3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VATS组生存率高于VAMT组,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2.57,P=0.034).结论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手术可彻底清扫纵隔淋巴结,并发症少,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支气管镜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自体荧光支气管镜(AFB)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和放射学检查后须行荧光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采用多种取材方法分别应用 AFB和白光支气管镜(WLB)检测,并对两者测定的诊断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 AFB 钳取活检、刷检和灌洗的100例患者,共同明确诊断63例,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75.0%.应用WLB钳取活检、刷检和灌洗的275例患者,共同明确诊断148例,灵敏度为61.4%,特异度为70.6%.应用AFB较应用WLB可以明显提高钳取、刷检、灌洗联合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FB在肺癌的分期和预后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WLB(P<0.05).结论 应用AFB通过钳取活检、刷检及灌洗多种取材联合应用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检出肺癌的灵敏度,表明AFB 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霞;杨志彦;李艳红;刘静;王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女性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又称盆底缺陷,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大时(如咳嗽、运动等)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状态.盆腔器官脱垂(POP)包括生殖道脱垂以及膀胱膨出,直肠膨出或直肠疝.生殖道脱垂包括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后壁脱垂.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32例要求保留子宫完整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于腹腔镜下行盆底修复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明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CD44、SOX2、OCT4、ALDH1在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CD44、SOX2、OCT4、ALDH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NSCLC 组织中CD133、CD44、SOX2、OCT4、ALDH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33、CD44、SOX2、OCT4、ALDH1在70 例NSCLC 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57%、98.57%、100.00%、100.00%、100.00%,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57%、67.14%、67.14%、31.43%、50.00%;NSCLC组织中CD44与SOX2共表达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8);70例NSCLC中CD44++SOX2++组合占38.57%(27/70),CD44++ALDH1++组合占34.29%(24/70),SOX2++ALDH1++组合占34.29%(24/70),CD133++SOX2++组合占31.43%(22/70),双强阳性NSCLC组织与非双强阳性NSCLC组织比较,病理分化程度方面均有差别,双强阳性NSCLC组织多为中、低分化,而非双强阳性NSCLC组织倾向高分化.上述4种双强阳性组织与非双强阳性组织在病理分化程度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2、0.0463、0.0463、0.003).结论 NSCLC组织中OCT4、CD44、SOX2、CD133、ALDH1表达阳性率高;CD44与SOX2存在共表达关系;双强阳性组合 CD44++SOX2++、CD44++ALDH1++、SOX2++ALDH1++、CD133++SOX2++,有可能对研究NSCLC干细胞标记物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梁洪享;钟竑;罗勇;黄燕;丁昭珩;丁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参姜胶囊对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参姜胶囊(SJ)抗肿瘤作用.方法 建立S180、H22荷瘤小鼠模型,建立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SJ 3个剂量组,测定各组抑瘤率;体外测定SJ对人癌细胞的IC50.结果 SJ 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肝癌H22的抑瘤率分别为50.34%、46.96%、18.92%.SJ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51.56%、42.91%、29.23%.CUR体外对人肺癌细胞LU-02、结肠癌细胞COL-05、乳腺癌细胞BRE-01的IC50<20 μg/ml.结论 SJ胶囊具有抗肿瘤作用.

    作者:李学庆;邹文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血管生成,是从现有的血管形成新的毛细血管,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1].当肿瘤大小超过1~2 mm3[2]时,血管生成就成为肿瘤进展必不可少的过程[3-7].Folkman等[2]首次提出,当肿瘤体积>1 mm3,肿瘤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氧以及代谢废料的运出必须通过形成新血管,只靠扩散作用是不行的.

    作者:张蓓蓓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抑制卵巢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产生的研究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抑制紫杉醇诱导卵巢癌细胞株A2780、skov3耐药性的产生.方法 紫杉醇诱导A2780、skov3过程中同时应用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诱导后各细胞亚株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情况;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各细胞亚株的IC50;以罗丹明 123(Rohdamin 123,Rh123) 作为荧光探针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细胞亚株胞内罗丹明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细胞亚株中P-gp含量.结果 诱导过程中应用米非司酮,使诱导后的A2780、skov3细胞株中P-gp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米非司酮可以抑制卵巢癌紫杉醇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史欣;叶连红;李东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治疗联合腹腔镜下根治术的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加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将26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2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全切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采用术前静脉介入化疗的PVB方案,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然后采用Cox法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32例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92.4%,不良反应少,经Log-rank检验:年龄、FIGO分期、肿瘤直径、术后淋巴结转移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而术前治疗模式、病理类型对患者预后无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年龄、肿瘤直径、术后淋巴结转移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根治术安全有效,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丽霞;郑娟娟;尚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对患者内膜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同时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患者同时患有子宫肌瘤.临床症状表现为痛经44例,表现为月经量过多46例,表现为子宫发生增大现象10例.100例患者中33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病变,43例患者为子宫内膜息肉病变,2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其他22例患者为正常子宫内膜.结论 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和子宫内膜病理特征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作者:辜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癌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随着患者Nevin分期的增加,中位生存时间缩短、1及3年生存率下降;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Nevin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是影响原发性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 对原发性胆囊癌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根治性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黄年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楼皂苷对兔眼角膜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目的 研究重楼总皂苷对兔眼角膜B16鼠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对18只大白兔兔眼角膜层间注射B16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分成3组,于第7、14、21、28天分别应用生理盐水、顺铂或重楼皂苷于角膜层间注射,每周1次,观察比较对B16细胞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 重楼皂苷和顺铂均能抑制兔眼角膜层间B16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9.12,P=0.000);重楼皂苷组与顺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966).结论 重楼皂苷对B16细胞兔眼角膜动物模型上显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兰海涛;曲超;刘显波;吴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MRCP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比较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CT影像对胆囊腺肌症(GB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GBA患者的MRCP和CT资料.结果 13例MRCP诊断为GBA;10例CT诊断为GBA,1例诊断为胆囊癌,1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1例漏诊.结论 MRCP对GBA的诊断价值优于CT.

    作者:付泉水;张波;蒋永明;王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经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并对2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CD3+、CD4+、CD4+/CD8+、NK各免疫细胞活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CD8+无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营养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CD3+、CD4+、CD4+/CD8+、NK各免疫细胞活性分别为(35.6±4.2)%、(42.2±3.0)%、(1.72±0.27)%、(27.3±5.3)%,接近于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的临床结局较好,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均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卫;周铃;孙浩;陈刚;陈利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yclinD1、p27及PTEN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CyclinD1、p27及PTEN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 将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正常口腔黏膜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CyclinD1、p27及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yclinD1、p27及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0%、82.00%、60.00%,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0.00%、100.00%,观察组CyclinD1、p27蛋白表达阳性率较对照组高,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则较对照组低;CyclinD1、p27及PTEN蛋白表达与口腔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组织分化程度越差,p27及PTEN蛋白表达水平越低,而CyclinD1表达水平越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clinD1、p27及PTEN蛋白表达与OSCC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分化程度差者p27及PTEN蛋白表达水平越低,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

    作者:杨丽丽;徐佳瑛;吴伟;祝桂祥;陈启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Ⅰ~Ⅱ期胆囊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38例行胆囊癌腹腔镜切除术作为观察组,38例行胆囊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术后3年生存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中2例(5.26%)发生并发症,对照组中15例(39.47%)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57.89%,其中Ⅰ期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77.78%,Ⅱ期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0.00%、40.00%;对照组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68.42%,其中Ⅰ期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均为100.00%,Ⅱ期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2.82%、45.40%,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6.32%,对照组复发率为10.5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胆囊癌根治术比较,创伤小,并发症少,且不影响患者预后,在严格掌握适应征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此术式.

    作者:王上忠;陈剑;马亚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龄胃癌患者根治术疗效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高龄胃癌患者根治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126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58例)和近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生存率,并对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远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和近端胃切除胃癌根治术组相比,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无明显差异,肿瘤未侵犯血管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远长于肿瘤侵犯血管者.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结论 影响高龄胃癌患者的独立性因素分别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术后化疗方案及淋巴结转移.

    作者:周宜中;许业传;史中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21和Survivin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21与Survivin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0例胃癌、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21与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p21表达阳性率在胃癌与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46.0%和77.5%(P<0.05),Survivin表达阳性率在胃癌与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56.0%和0%(P<0.05).p21蛋白阳性表达在分化程度越低、分期越高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显著降低(P<0.05);Survivin的表达在分化程度越低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显著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p21和Survivin 的表达呈负相关(γ=-0.475,P<0.05).结论 p21和Surviv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有关.P21和Survivin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仰丽丽;文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FASN靶向miRNA干扰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靶向FASN基因的miRNA表达质粒.方法 根据NCBI查询到的FASN 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靶向FASN的寡聚核苷酸序列,连接到pcDNA6.2-GW/EmGFP-miR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X197-1、2、3、4).重组质粒与脂质体2000共转染人骨肉瘤U2-OS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对FASN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质粒(X197-1、X197-2)转染U2-OS骨肉瘤细胞后荧光率高于50%.4种质粒均能抑制FASN表达,其中X197-1、X197-4抑制作用显著.结论 靶向FASN基因的miRNA质粒构建成功.

    作者:曾会龙;罗庆丰;刘志礼;詹名花;张志宏;陈文昭;龙新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IL-17、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分析

    目的 研究白介素-17(IL-17)与环氧化酶-2(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口腔扁平苔癣、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为研究对象,并将20例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COX-2的表达,分析IL-17、COX-2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黏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①对照组、扁平苔藓组和鳞癌组中IL-1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14/20)、95.0%(19/20)、100.0%(20/20),经比较,IL-17阳性表达率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IL-17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对照组中未见COX-2阳性表达,扁平苔藓组10例(50.0%)阳性表达,鳞癌组16例(80.0%)阳性表达,经比较发现,COX-2阳性表达率扁平苔藓组与鳞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鳞癌组高于扁平苔藓组(P<0.05).结论 IL-17与COX-2在口腔扁平苔藓以及鳞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可能通过改变局部微环境而影响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的进展.

    作者:徐佳瑛;杨丽丽;马超;陈启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雷替曲塞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L-OHP)与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情况,其中雷替曲塞+L-OHP组28例,具体为: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3周为1个周期.5-Fu+CF+L-OHP组30例,具体为: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375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3周为1个周期.结果 雷替曲塞+L-OHP组和5-Fu+CF+L-OH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8.6%和16.7%(P=0.277),临床收益率分别为71.4%和70.0% (P>0.0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8.4个月和6.9个月 (P=0.049).2组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神经病变、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及感染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较传统的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晶晶;郑勤;王立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全胸腔镜手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手术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5例早期NSCLC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39例)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组,5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及预后情况.结果 VAT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VAMT组,住院时间略短于VAMT组,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VATS组淋巴结阳性例数、个数与VAM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VAMT组均略高于VATS组.两组1、3年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VATS组生存率高于VAMT组,两组生存曲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χ2=2.57,P=0.034).结论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手术可彻底清扫纵隔淋巴结,并发症少,并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马春平;陆亚东;丁浩;顾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