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正国;潘德键;周锡建;周志华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6%,对照组为60.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感觉神经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口腔黏膜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18.4%、21.0%、50.0%、21.0%、31.6%、18.4%,对照组依次为57.9%、60.5%、73.7%、44.7%、52.6%、39.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PFS和OS依次为(5.5±1.2)、(10.5±2.2)个月,对照组依次为(3.5±1.2)、(8.3±2.3)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有效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卓恩挺;陈雪莲;王连臣;刘松平;符国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卵巢癌及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48例卵巢癌组织、35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及25例良性卵巢组织中OP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OP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含量(72.9%)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45.7%)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5.0%),并且随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OP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OPN表达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OPN在卵巢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展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陶潜;张晓娟;郑艳莉;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理类型以鳞癌和腺癌多见,预后极差,其自然病程仅6~8月,5年生存率5%~7%[1-2].一旦确诊70%~80%已属中晚期, 大部分已失去根治性切除机会,即使是分期很早的患者, 仍有近50%在5年内复发.目前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尤其是同步放化疗是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回生口服液为抗肿瘤中成药,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增强免疫细胞活性等作用.2010年1月-2011年3月我们将回生口服液用于30例适形放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玖;艾淑颖;周勇;何清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 将106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VAMT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①2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胸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随访18个月,2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VAMT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峰;彭晓;匡裕康;王东升;田卫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1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IC组),同时与同期行单纯放疗的102例(RT组)进行比较,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放疗前诱导化疗2个周期:DDP 20 mg/m2,d1-5;5-Fu 500 mg/m2,d1-5;21天为1个周期,同期化疗于放疗第1、4周进行;DDP 20 mg/m2,d1-3;5-Fu 500 mg/m2,d1-3.结果 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鼻咽肿瘤全消率分别为95.0%和83.3%(P<0.05);颈部淋巴结全消率分别为94.1%和82.3%(P<0.05);5年总生存率为72.3%和51.0%(P<0.05);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3%和 48.0%(P<0.05);局部复发率为17.8%和 33.3%(P<0.05);远处转移率为17.8%和 29.4%(P<0.05).结论 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可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肿瘤全消(CR)率、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DDP联合5-Fu的方案急性不良反应仍较重.
作者:梁锦辉;钟伟铭;雷章华;邓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前给予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FOLFOX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ⅢB期的临床疗效高,为68.8%,Ⅳ期低,为53.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1%(P<0.05).观察组患者在采用FOLFOX方案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为51.3%;其次为脱发和外周神经感觉障碍,均为48.7%.所有患者均未发生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FOLFOX新辅助化疗可进一步提高外科综合治疗效果,且不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高.
作者:还勇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以143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各项不良反应.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以老年人多见,多发生于用药24 h内.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及注射更易发生不良反应,抗肿瘤药造成的不良反应多,紫杉醇、奥沙利铂、氟尿嘧啶、高聚生及巴曲亭更容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联合用药中,单联及二联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中需加强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及监测.
作者:吴芳;王玮;张红果;羿凤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观察组)与开胸手术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种手术方式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CRP、TNF-α以及IL-6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2组患者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急性期反应低,疗效肯定,可作为常规治疗方式.
作者:陈建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ng-2、VEGF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及两者与胃癌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对6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癌周淋巴管阳性表达及胃癌组织中Ang-2、VEGF的阳性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的Ang-2、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和54.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Ang-2、VEGF表达与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Ang-2阳性表达组淋巴管密度平均为(15.32±3.25)个,显著高于阴性组的(12.65±2.51)个,P<0.05;而VEGF阳性表达组淋巴管密度平均为(15.06±3.17)个,显著高于阴性组的(12.48±2.49)个,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中Ang-2、VEGF能够促进癌周微淋巴管的生成,从而促进胃癌淋巴结转移.Ang-2、VEGF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管生成以及淋巴管转移的重要指标.
作者:施怡;李勇;陈石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DLBCL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例DLBCL患者中共有47例(78.33%)侵犯淋巴结,13例(21.67%)结外侵犯.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包括年龄、临床分期、PS分级、结外病灶数、血清LDH、近期疗效.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低中危组、高中危组及高危组,各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9%(12/17)、57.14%(12/21)、41.67%(5/12)、10.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DLBCL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单纯性放化疗或手术治疗患者.结论 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近期疗效、临床分期,采用多种方式联合治疗的方案能提高DLBCL患者临床治愈率.
作者:黄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以5-Fu为基础的化疗联合盆腔照射是Ⅱ期和(或)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标准治疗方案[1].艾迪注射液与放化疗起协同抗癌作用[2-4].为此,我们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林林;刘小红;丁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对肺部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内有肿瘤的患者38例,其中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2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CTperfusion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患者肿瘤的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以及血流量(BF).结果 在MTT与BF方面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S与BV方面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为良、恶性的肿瘤提供功能信息,有利于提高肺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华余强;方心华;刘国保;黎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48例,根据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及Campanacci分级,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行刮除植骨术32例,瘤段切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6例.结果 随访时间1~8年,平均4年,刮除植骨术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为9.4%,瘤段切除+关节置换术无复发者,复发率为0,术后满意度调查:优15例,良26例,差7例,总满意率为85.4%.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刮除植骨术,但其复发率高;瘤段切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复发率较低,但并发症较多.
作者:曹仲清;曾光;丁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子宫病灶切除术.13例术前彩超均提示子宫存在病变,其中8例(61.5%)术后病理提示为坏死组织,5例(38.5%)可见滋养细胞.8例无滋养细胞残留的患者中2例(25.0%)HCG阳性,5例术后病理可见滋养细胞患者中有4例(80.0%)HCG阳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虽以化疗为主,但手术治疗仍有重要价值.
作者:喻金梅;安云婷;邹美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目前主要是在CT引导下进行,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肺部肿瘤的报道较少.我们对21例肺部肿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RFA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赖全图;顾萍;陈卫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止血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未使用止血药组)和对照组(止血药组),每组40例.检测比较2组D-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血小板计数(PT)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术后D-D、t-PA、PAI-1的含量明显比术前增高,PT、APTT术后比术前延长,TT明显缩短,PLT含量减少;研究组D-D、t-PA、PAI-1、APTT低于对照组,TT、PLT高于对照组,组间效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LT外,其他指标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5.0%(10/40),高于研究组12.5%(5/40),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P=0.152).结论 结肠癌患者手术后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止血药会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后应考虑减少止血药的使用.
作者:李卫;周铃;孙浩;魏珂;余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CK19、CyclinD1、HBME-1、34βE12、TPO 、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6 例PTC、60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TA)中CK19、CyclinD1、HBME-1、34βE12、TPO 、galectin-3的表达情况.结果 CK19和galectin-3表达PTC组织与滤泡性腺瘤比较无明显差异;PTC 中CyclinD1、HBME-1、34βE1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02%、93.02%、90.69%,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PTC中TPO表达阳性率为2.33%,滤泡性腺瘤中其表达率为90.00%,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HBME-1、CyclinD1、34βE12和TPO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PTC的确诊率,而CK19、galectin-3对鉴别PTC和FTA意义不明确.
作者:林茂华;毛瑛玉;李婷;苏谦;郑建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7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第一侧为浸润性小叶癌为双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占同期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约4%,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占18%,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占82%.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治疗均应遵循普通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异时性双乳癌的总生存率(OS)高于同时性双乳癌.结论 单侧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度逐年增加,应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第二癌,提高双侧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作者:董赟;吴毓东;熊萍;戈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联合后腹腔镜在肾盂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28例肾盂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输尿管口袖状钬激光切除联合后腹腔镜下行肾、输尿管全段切除,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尿道距输尿管口约1 cm处以钬激光环形切透膀胱.应用腹腔镜建立腹膜后腔隙,行根治性肾切除并完全游离输尿管.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总时间为200~320 min,平均252 min,经尿道输尿管口袖状切除时间30~60 min,平均38 min,出血量为100~800 ml,平均282 ml.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3例术后出现原发部位以外的膀胱癌复发,余患者无穿刺点、切口及后腹膜腔种植、复发.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联合后腹腔镜治疗肾盂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完整,不增加肿瘤种植的风险,疗效满意.
作者:姚俊波;夏涛;程汉波;钱海洋;贾波;高瑞辉;邓思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直肠癌低位保肛局部复发病例17例,以吻合口及周围组织复发为主,复发原因有未能保证全系膜切除、肠管切除不足、侧方淋巴结清扫不足等.复发病例中再行Miles术6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75.0%(4例),3年生存率为33.3%(2例).结论 对低位保肛患者术前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判断,是减少局部复发的关键.
作者:孙宇;赵裕新;徐光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