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张陆;迟春华
目的 探讨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X线双对比食管造影检查,其中20例进行了CT检查.结果 35例患者中原发于颈段2例,胸食管上段4例,胸食管中段19例,胸食管下段10例.肿瘤大体类型及X线表现多数为髓质型及蕈伞型.病变范围大多数较长.≥5 cm 22例占63.2%.淋巴结、内脏转移多见,20例CT检查患者中,17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脏器转移.结论 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是高度恶性肿瘤,CT检查对淋巴结及内脏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联合临床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临床分期和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徐向红;赵玉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microRNA(miRNA)分子是近几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1],通常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自从1993年Lee[2]早发现参与调控线虫时序发育lin-4,随后又相继发现了let-7[3],至今已发现了数百种miRNA,他们广泛的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代谢以及个体发育和病毒感染等过程[4].另外,有部分特殊miR-NA表达可以起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5].
作者:罗庆丰;黄传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乳腺癌研究的进展,人们重新审视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相应的社会因素、价值观的改变,保留乳房治疗(breast-con-serving therapy,BCT)从兴起至今,已被西方多数医生和患者所接受.在我国,由于患者甚至部分医生对乳腺癌概念的偏颇认识以及医疗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BCT还未广泛开展.
作者:孟洁;宁连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脑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1%~44.6%,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分别在30~40岁和10~20岁[1],大多数呈膨胀性和浸润性生长,预后相对较差.Deorah等[2]报道,在所有胶质细胞瘤中占半数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1年生存率约为30%,5年生存率不足5%.大部分脑胶质瘤需要在手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本文就脑胶质瘤内科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徐军;李秀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Ki67表达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刺125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Ki67的表达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 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72.8%,VEGF、Ki6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8%和74.4%,VEGF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VEGF和Ki67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协同作用;Ki67及VEGF的表达与乳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建法;顾超;叶宣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检测90例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病变者和100名健康体检者1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CEA、CA125、FER、CA153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痛变组和对照组(P<0.01);良性病变组CEA、CA125、FER、CA15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CA199、NSE、CA242、HCG、AFP、f-PSA、PSA、HGH在三组间比较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与对照组的logistic回归方程P=1/1+e-(-1.29+2.25×CEA+3.12×CA125+10.59×CA153);ROC曲线中,CA125、CA153、CEA、FER联合检测的AUC大于各项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的AUC(P=0.000).结论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血清CA125、CA153、CEA、FER是乳腺癌辅助诊断的理想指标,其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CA199,NSE,CA242,HCG,AFP,f-PSA,PSA,HGH这些指标对乳腺癌诊断价值较低;作为1种统计手段,logistic回归可改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邱志远;许文林;奚艳;陈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kk lung cancer,NSCLC)患者确诊时2/3即为ⅢB~Ⅳ期,已失去手术机会.此时,首选的治疗为全身化疗[1].本文对晚期NSCLC患者应用紫杉醇(PTX)和健择(GEM)分别与顺铂(DDP)联合化疗,对比两者疗效和毒副反应,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统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鼻咽癌主要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常规放疗虽已取得较好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局部复发[1,2],且放疗毒性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3].为进一步改善放疗效果,我院自2003年3月始对初治鼻咽癌患者开展了三维适形放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新芊;李金高;龚晓昌;敖帆;万桂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术后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原发性肝癌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在TACE术前给予胸腺肽α11.6 mg,3次/周,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在TACE术前及TACE术后2周、4周后分别抽血检测.结果 TACE术后2周时两组CD3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4周时治疗组恢复到原先水平,而对照组仍持续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在4周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CD4/CD8和NK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腺肽α1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治疗前给药效果更佳.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虾蛄提取物对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测定该提取物对CNE1细胞的抑制作用;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进一步检测该提取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口虾蛄提取物可抑制CNE1细胞的生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口虾蛄提取物浓度的增高,G1期和G2/M期细胞所占的百分比逐渐降低,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逐渐增高(P<0.01).结论 口虾蛄提取物能够抑制鼻咽癌CNE1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引起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有关.
作者:陈锦;蔡康荣;黄培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KP2表达在直肠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78例直肠癌组织中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KP2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直径无关,与肿瘤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结论 SKP2表达阳性预示直肠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可作为预测直肠癌转移潜能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虞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肠减压,相关药物联合肠外营养支持(PN)的非手术措施,治疗完全性恶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8例晚期大肠癌所致的完全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胃肠减压,并以生长抑素、止吐药、止痛药及糖皮质激素药物为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PN)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KPS评分与梗阻症状及胃液引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18例患者中7例疗效良好,11例症状缓解明显,继续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采取胃肠减压,并以生长抑素、止吐药、止痛药及糖皮质激素药物为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PN)的非手术治疗,对大肠癌并恶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好,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毒副反应.
作者:沈焘;李云峰;蔡欣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汗孔癌是1种与汗腺导管有关的罕见的汗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皮肤肿瘤的0.005%[1],好发于老年人,发病高峰在60~70岁.临床形态多样,无特征性皮肤改变,好发于下肢、躯干、头部和上肢,在汗腺密集的部位,如手掌、脚掌反而少见,易误诊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当病变位于头部,存在多重复发、特别是颅内和脑内扩散的高度风险[2].2009年4月我院收治了1例头皮汗孔癌患者,现回顾头皮汗孔癌临床和解剖特征,讨论目前的治疗选择.
作者:桂琦;于世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1年~2008年我们收治21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景山;殷瑞忠;胡静君;柯文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转移是恶性肿瘤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影响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转移是宿主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1个复杂过程,受到不同基因组的控制.nm23基因首先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被发现,已经成为当今肿瘤转移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nm23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盛国民;杨湛;奎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R、PR、C-erbB-2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15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ER、PR、C-erbB-2检测,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家族史、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及预后患者的关系.结果 C-erbB-2表达阳性组患者具有年龄较小(P=0.001)、肿瘤体积较大(P=0.001)、组织学分级较差(P=0.002)、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P=0.001)、预后较差(P=0.001)等特点;ER,PR,C-erbB-2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也较差.结论 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水平可作为制定乳腺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张晟;刘鹏;只向成;孟洁;张敏;李春艳;张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与Co- Smad(Smad 4)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原位杂交法(ISH),检测41例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GFβ1、Smad 4蛋白、Smad 4 mRNA的表达,以5例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切除标本作为正常对照.比较HCC组与时照组及HCC癌旁中TGFβ1与Smad 4蛋白、Smad4 mRNA表达的差异,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TGFβ1呈阴性表达,Smad 4蛋白、Smad 4 mRNA均呈阳性表达;HCC组织中TGFβ1阳性表达率为78.0%(32/41),癌旁组织中为95.1%(39/4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Smad 4蛋白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8.8%(20/41),在癌旁组织中为78.0%(32/4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mad 4 m R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2%(21/41),在癌旁组织中为73.1%(30/4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肝组织比较,HCC组织中Smad 4蛋白和Smad 4 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P<0.05);Ⅰ、Ⅱ级HCC组织与Ⅲ、Ⅳ级HCC组织Smad 4 m RNA阳性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Ⅲ、Ⅳ级阳性表达率较Ⅰ、Ⅱ级降低;Smad 4蛋白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光密度及Smad 4 m RNA的阳性面积百分比癌旁组织均显著高于HCC组织(P均<0.05).HCC组织中Smad 4蛋白、Smad 4 m RNA表达与TGF-β1表达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TGFβ1过表达、Smad4表达缺失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程朋;曾维政;苏晓妹;孙伟张;谭艳;谭勇;张伶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取肺癌患者与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的血清标本进行实验,应用SELDI-TOF-MS技术及WCX2磁珠,检测各血清标本构建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应用Bio-marker Wizard和SPSS 13.0软件分析数据并建立诊断模型,并评价各诊断模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由分子量为4797、2768、3268(m/z)的差异蛋白峰组成的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模型Ⅰ,经验证诊断模型Ⅰ的判别准确率为91.3%(158/173),敏感性为89.2%(66/74),特异性为92.9%(92/99),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其敏感性高于CYF21-1、SCC、CEA的联合检测.由分子量为2768、3403、9498(m/z)的差异蛋白峰组成的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模型Ⅱ,其判别准确率为88%(44/50),敏感性为90.0%(18/20),经扩大样本量验证,其特异性为83.8%(83/99),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其敏感性高于SCC、CYF21-1及CEA的联合检测.分别对23例肺腺癌、51例肺鳞癌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后,筛选出差异大的4个标志蛋白,其分子量为3268、2768、3403,9498(m/z),分别组合成的诊断模型Ⅲ、Ⅳ,对肺腺癌及肺鳞癌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其敏感性高于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模型Ⅰ、Ⅱ分别时NSCLC、Ⅰ期NSCLC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其敏感性高于相关肺癌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差异蛋白3268、2768、3403、9498(m/z)对于肺腺癌或肺鳞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廖晓东;毛伟敏;郑智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6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化疗,多西他察40 mg/m2,第1、8天给药;顺铂20 mg/m2,第1~4天给药,每21天重复,共2~3个周期;常规放疗200 CGy/次/d,5 d/周,DT6 000~7 000 CGy.结果 完全缓解率为29.0%,部分缓解率为58.1%,总有效率87.1%.主要毒副反应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56.5%)、放射性肺炎(41.9%)、骨髓抑制(35.5%)和胃肠道反应(16.1%),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均能耐受.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配合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陈立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242(CA242)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长海医院肿瘤科于2004年9月~2005年9月期间收治的55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60例为对照组的健康人的血清进行CA125、CA15-3、CA242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三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除鼻咽癌、骨肉瘤及淋巴瘤以外,联合检测阳性率均大于50%.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125、CA15-3、CA242单独检测的阳性率(P<0.05);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125、CA15-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P<0.05);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A242、CA15-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P<0.05);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CA125、CA242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荷瘤转移组(77.08%)、荷瘤未转移组(60.05%)、手术后组(53.40%).结论 CA125、CA242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CA15-3的检测对于肿瘤的筛查并不能明显提高肿瘤的检出率,价值有限,但是对胆囊癌、乳腺癌、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为临床判定患者病情状态提供帮助.
作者:宋红伟;王雅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