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FO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35例的临床观察

王晓;唐晓玲;彭海民

关键词:大肠癌, 化学治疗, LFO方案
摘要: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采用国产奥沙利铂(艾恒)联合5FU/LV(5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组成LFO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35例,旨在观察LFO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报告如下.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前列腺癌后尿道梗阻治疗方法探讨

    自1999年6月至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26例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患者,分别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去势术,以及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suprapubic punctural cystostomy,SPC)+去势术,术后均予氟他胺抗雄激素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春;蒋民军;董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脆性组氨酸三联基因与妇科肿瘤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被发现.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肿瘤是1种基因性疾病,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协同作用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脆性组氨酸三联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是1996年被分离出来的1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它有异常改变.现就FHIT与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夏守国;彭芝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FAM及FAM辅加ATRA方案对胃癌术后患者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FAM及FAM辅加ATRA方案对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胃癌根治性手术(D2、D3)后患者随机分为FAM+ATRA组及FAM组.结果 FAM+ATRA组术后第1、2、3年的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6.1%,38.7%和67.7%;FAM组分别为25.8%,54.8%和74.2%.术后FAM+ATRA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4.2%和38.7%;FAM组分别为80.7%、61.3%和35.5%.2组术后第1、2年的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患者1、2年生存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术后第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和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FAM辅加ATRA治疗能有效提高胃癌术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1、2年生存率.

    作者:陈玉强;吴晓安;洪节约;崔殿龙;万幼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肿瘤抑制蛋白p33ING1b的研究进展

    Garkavtsev等[1]采用cDNA消减杂交法(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建立了1种从富含所需序列的cDNA文库中构建较简便GSEs(genetic suppressor elements)文库的方法,并结合体内选择技术(in vivo selection assay),成功地克隆了1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命名为ING1(inhibitor of growth 1).ING1基因包括3个外显子(1a、1b和2)和2个内含子,在3个不同位置启动子转录产生4种mRNA变异体并编码相应蛋白质:p47ING1a、p33ING1b、p27ING1b、p24ING1c.其中,p33ING1b是主要的翻译产物,与细胞生长、凋亡、衰老等过程有关[2].本文主要就p33ING1b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易火春;黄如欣;张忠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膀胱嗜铬细胞瘤2例报告

    1 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性,42岁,因排尿时突发头昏、头晕反复发作3个月,于1999年7月21日入院.入院体检:瘦长体形,排尿时或按压腹部时有阵发性高血压,高达180/105 mmHg,心率为86次/min.膀胱B超,CT检查显示肿块位于膀胱左侧壁,直径约2.5 cm,近球形并带蒂,基底较宽,有增强效应.

    作者:黄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根据世界范围内的统计,每年新发病例的80%来自发展中国家[1].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且近年来呈现地区增长及发病年龄提前的现象[2].

    作者:万磊;李隆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LFO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35例的临床观察

    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采用国产奥沙利铂(艾恒)联合5FU/LV(5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组成LFO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35例,旨在观察LFO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唐晓玲;彭海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患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RM)与改良根治术(MRM)对患侧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RM组140例,MRM组60例,手术后1个月测量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计算其相应的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结果 RM组术后1个月患侧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49.8%,外展67.8%,内旋6.9%;MRM组后肩关节功能损坏程度:屈曲20.6%,外展42.5%,内旋3.4%.结论 MRM组后患侧肩关节屈曲、外展、内旋功能损坏程度明显轻于RM组.

    作者:王炳高;袁新颜;贾爱玲;王守彪;马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2-甲基萘[2,3-b]呋喃-4,9-酮(FNQ3)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Fas受体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2-甲基萘[2,3-b]呋喃-4,9-酮(FNQ3)对A549细胞表面Fas受体表达和细胞凋亡的调节效应.方法给A549细胞投与FNQ3,从药物的浓度依赖性及投药的时间依赖性两方面来观察药物对A549细胞表面Fas受体表达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Fas mRNA,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表面的Fas受体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 A549细胞表面Fas受体表达和A549细胞Fas mRNA及细胞凋亡敏感度都随着药物浓度和投药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研究药物浓度依赖性时,FNQ3浓度为2.5 μg/ml时Fas mRNA产量相对较高,为75 000分子/μl;A549细胞表面Fas受体表达相对较多;细胞凋亡率达到37.26%(P<0.01).在研究药物时间依赖性时,FNQ3(0.5 μg/ml)投药时间为7天时,Fas mRNA产量相对较高,为150 000分子/μl;A549细胞表面Fas受体表达相对较多;细胞凋亡率30.45%(P<0.02).结论 FNQ3作为1种抗肿瘤药物能够诱导A549肿瘤细胞表面Fas受体表达,并上调由Fas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

    作者:杨萌;林江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HCPT/5-Fu+CF介入治疗晚期贲门癌62例疗效观察

    贲门癌早期诊断困难,且农村患者就诊时间较迟,发现时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近3年来,我院对62例晚期贲门癌患者进行介入性动脉灌注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学林;赵成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了解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方法 2例SPT分别作HE、PAS、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 2例SPT男性患者均有腹部包块及腹痛症状.术后均无复发.肿块体积较大,囊实性相间.镜下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形成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并可见退行性变、出血和泡沫细胞.免疫组化结果:2例AACT、ACT、CgA和Syn均为阳性,PR、ER、Ck和Ins均为阴性,1例Vim为阳性.结论胰腺SPT为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低度恶性肿瘤.

    作者:李卓明;刘保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胸部肿瘤术后阻塞性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996年11月~2004年3月,我们对50例胸部肿瘤术后急性阻塞性肺不张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11月~2004年3月,我中心收治954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行食管癌根治术576例,肺叶切除术272例,全肺切除106例.术后发生急性阻塞性肺不张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2.2岁.

    作者:周源;汪栋;张传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肿瘤疫苗热休克蛋白-多肽复合物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所具备的一系列免疫学功能如伴侣抗原肽、提呈和加工处理抗原肽及激活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等,使其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可充当强有力的分子佐剂[1,2].大量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分子量为70(HSP70)、90(HSP90)、96(GP96)的HSP家族与它们所携带的抗原肽在体内外组成热休克蛋白-多肽复合物(heat shock protein-peptide complexes,HSP-PCs),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3~6].目前,有关HSP-PCs在肿瘤免疫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正在不断深入,部分肿瘤已完成Ⅰ、Ⅱ期临床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HSP-PCs瘤苗在不同恶性肿瘤中进行临床应用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胡晨霞;王洪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PAI-1对鼻咽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尿激酶激活剂抑制剂-1(PAI-1)对鼻咽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以高低不同淋巴道转移能力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Z)及其克隆株(CNE-2Z-H5,CNE-2Z-H5-9)作为研究材料;应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方法检测PAI-1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PAI-1在3种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量;通过侵袭抑制实验观察PAI-1在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PAI-1在CNE-2Z、CNE-2Z-H5中均有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PAI-1在CNE-2Z-H5-9中无表达.抗PAI-1抗体对CNE-2Z-H5-9侵袭无影响.结论 PAI-1可能抑制鼻咽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潘国庆;金树珍;付红梅;边莉;唐慰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食管癌细胞系中MT-3基因CpG岛甲基化的意义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系中MT-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4种食管癌细胞系OE21,OE19,OE33和TE7,经重亚硫酸钠处理后,采用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COBR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前后,对其MT-3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及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种食管癌细胞系的MT-3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pG岛超甲基化.经5-aza-CdR处理后,超甲基化状态解除,mRNA的表达水平也较处理前明显提高(P=0.002).结论食管癌细胞系中MT-3基因CpG岛的超甲基化可抑制其mRNA表达.当其超甲基化解除后,MT-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也会相应升高.

    作者:田子强;刘俊峰;李勇;李保庆;王福顺;曹富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Ⅲ、Ⅳ期鼻咽癌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Ⅲ、Ⅳ期鼻咽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Ⅲ、Ⅳ期鼻咽癌患者86例,鳞癌82例,未分化癌4例.采用1992年全国鼻咽癌福州会议制定的鼻咽癌分期方案进行分期:Ⅲ期(T2N2M0 26例,T3N1~2M0 21例)47例,Ⅳ期(T3N3M0 23例,T4N1~3M0 16例)39例.先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36~42 Gy,再面颈分野,避开脊髓,鼻咽部继续放疗至66~76 Gy;对其中经鼻咽CT检查证实有肿瘤残存50例补充后装近距离放疗2~4次,近距离放疗总剂量为12~18 Gy;残存病灶位于颅底及海绵窦者8例,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射线头部治疗系统(伽玛刀)补充放射剂量7~9 Gy.放疗结束后2周,开始化疗,化疗药物为卡铂、5氟脲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共化疗1~3个疗程.结果按3个月统计缓解率(CR+PR)为86.1%.以放疗开始日计算生存期,肿瘤3年、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2.8%、39.5%,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43.0%.随访期内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对Ⅲ、Ⅳ期鼻咽癌采用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较满意.采用近距离放疗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伽玛刀)补充治疗,只要设计合理,就不会增高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康静波;聂青;李进让;张丽萍;李方明;杨平;郭红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术中组织印片法快速诊断212例分析

    目的探讨组织印片在术中快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将术中送检的212例新鲜标本,即刻切开,在不同病变切面上用载玻片轻轻触印,制成印片,快速HE染色,光镜下观察,报告诊断结果.所剩组织均做石蜡切片诊断作对照.结果 212例印片诊断与石蜡切片诊断比较,印片阳性(恶性肿瘤)57例(26.9%);阴性(非肿瘤性)146例(68.9%),印片诊断准确率95.8%(203/212).石蜡切片诊断阳性64例(30.2%),阴性148例(69.8%),准确率100.0%(212/212).用印片诊断阳性57例与石蜡切片诊断作类型比较,有38例完全相符,诊断符合率66.7%(38/57).7例误诊,误诊率仅为3.3%(7/212).3例定性准确但分类不符合,9例病变交界难定.结论组织印片诊断不同于一般涂片单纯细胞学诊断,而是细胞学与组织学相互结合观察的结果,有时可进行组织类型的诊断.在冷冻切片与快速石蜡切片同时作快速印片,可有效纠正部分误诊.

    作者:刘自光;雷伟华;刘丽萍;成卓梅;谭敏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鼻咽癌放疗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模拟定位方法

    在鼻咽癌的放疗中,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面颈联合野(面颈野)+双侧中下颈锁骨上下切线野(颈锁野)照射时两野间的衔接问题.一些学者[1~3]已验证了采用该照射技术两野间的剂量分布比较合理,并提出规范准确的定位摆位方法,是保证该照射技术精确实施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根据在定位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该照射技术的定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红;陈英海;杨月琴;邓涛;邹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癌根治术后胰漏8例临床分析

    胃癌根治术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手术,若癌肿局部浸润胰腺或术者操作不慎时,易发生医源性胰腺损伤导致胰漏等并发症.我院2002年6月~2004年5月年实施胃癌根治性切除术435例,8例(1.8%)发生胰漏,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邓小荣;彭贵祖;方铭;李涛;张江南;万仁华;邓钺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微血管密度(MVD)2项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癌旁和13例正常肺上皮组织VEGF、FVⅢ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对FVⅢ因子相关抗原标记的血管计数MVD.结果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值明显高于正常肺上皮组织和癌旁组织;肿瘤直径≥5.0 cm者MVD值明显高于直径<5.0 cm者;腺癌MVD值明显高于鳞癌;有远处器官转移的肺癌MVD值明显高于无远处器官转移者;Ⅳ期肺癌MVD值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者,Ⅲ期MVD明显高于Ⅰ期,MVD值随TNM分期增加有逐渐增高的趋势;VEGF表达阳性的肺癌MVD值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并且随着VEGF表达程度的加强,MVD值增加.结论血管生成与肺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肺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是肺癌血管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子之一;MVD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预测其发生发展的1项指标.

    作者:李宏云;贾宝辉;秦超;任红梅;刘培杰;余春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