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光;朱斌;张利平
目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基线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基础治疗2组相同.第1组34例入院后在基础治疗时,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共服用6个月;第2组34例,仅给予基础治疗,不给予调脂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复发性心绞痛)发生的影响.结果随访6个月,第1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9.4%;第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7.0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段连宝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甲珠、蜈蚣粉系祖传秘方,为一老中医临床行医50余年的经验方剂,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经3年的临床观察,效果显著,在临床推广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秀梅;林雪竹;邓成凤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本组50例食管癌术后7例并发吻合口瘘回顾性分析,探讨预防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和护理,术前给予充分准备,完善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合理的补液支持,供给充足的营养是必须的,术后保持必要的体位,及充分通畅的胃肠减压是预防吻合瘘的必要护理措施.结果本组50例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7例,经各种有效医疗护理5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完善术前及术后护理,能降低食管癌根治术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作者:何海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采用非手术治疗的36例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成功28例(77.7%),其余8例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因血液动力学指标不稳定或延迟性出血而中转手术,亦成功治愈.28例非手术治疗病人,术后3个月CT检查示脾损伤均已愈合.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原则下,外伤性脾破裂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液动力学指标不稳定或发生延迟性出血,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
作者:刘寒松;霍彦平;王中振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患者获得脑出血术后的有关知识,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使其出院后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护理.方法进行入院宣教及健康指导,使患者及家属掌握了脑出血的一些诱发因素和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提高了治疗效果及病人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是减少病人再出血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秀芹;李桂芝;刘秀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低体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管理的经验,防止和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36例低体重婴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应用期间及脱机后呼吸道管理的经验.结果136例患儿中治愈130例;死亡6例,死亡率4.4%;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9.6%.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14.8±7.5)h.结论由于低体重婴儿其病理生理的特殊性,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管理不同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同时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影响术后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邦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透明细胞癌是发生于肾脏的肿瘤,而发生于膀胱临床上较罕见.我科于2001~2004年分别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男,45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6 d入院,有不规则血块,无排尿困难.查体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血细胞3+,白细胞1+.
作者:秦军;刘志谦;张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实施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BA)的方法.方法34例RA患者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进行分期,按Lysholm标准评分[1].采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后,按Lysholm标准评分,判断手术疗效.结果所有随访患者Lysholm评分增加,以Ⅰ、Ⅱ期疗效显著.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方便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Ⅰ、Ⅱ期患者.
作者:闵红巍;孙鉴;杨彦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选自1999-09~2003-03收治的4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采用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综合组)23例,单独应用化疗治疗(对照组)26例.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和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对症治疗后缓解.疼痛缓解率综合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8.2%和76.9%.综合组总有效率(CR+PR)69.6%,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30.8%,2组近期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综合组和对照组的6个月和12个月年生存率分别为69.6%(16/23)、34.7%(8/23)和38.4%(10/26)、7.7%(2/26),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化疗.
作者:陈雪松;隋广杰;蔡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带有耐药质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大量存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1].用人工方法使R质粒从宿主菌中消除,使其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思路.本文用苍术提取液做消除剂对铜绿假单胞菌R质粒进行体外消除实验,结果如下.
作者:宋美英;曹延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皮肤软组织扩张是整形、美容外科的一项新技术,它在我国整形外科临床应用已有20年历史.它的扩张过程包括:手术植入扩张器和术后反复多次注水.用扩大出的多余皮肤软组织来完成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作者:程春玉;律冶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生物制剂口必健(OHC)对复发性口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72例复发性口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用OHC 15 mL含漱30 s,3次/d;对照组用0.05%普鲁卡因15 mL含漱30 s,3次/d.结果使用OHC后,各时点的疼痛强度差与普鲁卡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40 min后试验组的疼痛中度以上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另外,试验组的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OHC治疗复发性口疮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海光;朱斌;张利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995-04~2003-09,采用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34例.年龄5~62岁.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29.4%.33例随访3个月~12年.1年内缓解和改善率87.9%(29/33),1~3年缓解和改善率为88.5%(23/33),3年以上缓解和改善率为80.0%(4/5).随访结果表明,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效果满意.延迟拔除气管插管或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防治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有效措施.胸腺肿瘤已浸及包膜或有局限性恶变的患者术后放疗可以减少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王洪雷;刘绪军;于百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翼状胬肉是临床常见的外眼病,病因尚不清楚,常规手术后易复发,复发率高达20%~30%.我院眼科自2002年开始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术后效果良好,随诊复发率为3%.现将其方法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白英群;周红霞;王铁夫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本文作者治疗急性骨髓炎患者18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在7~71岁之间,平均15.6岁.致病原因,车祸伤8例,砸伤5例,挤压伤3例,摔伤2例,外伤性粉碎性骨折6例,长骨干骺端感染11例,坠落伤1例,并发肺炎2例,血源性感染17例,直接感染1例.
作者:白杰英;邹世忠;李微微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现就我院收治病人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散发性戊型肝炎均为本院2000~2004-05收治的住院病人,男50例,女8例.年龄大为62岁,小为22岁,平均为42.5岁.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者47例,无黄疸型肝炎发病者11例.
作者:方翠艳;梁宝英;王彦君;杨金枝;曲鹏;刘延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本文报告在迈瑞PC2000型监护仪监测下,使用美国道奇静脉推注泵在163例假体隆胸手术中施行靶控静脉复合麻醉的应用.证实靶控静脉复合麻醉(TCI)具有麻醉效果确切,深度容易控制,麻醉过程平稳,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该麻醉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崔云峰;张慧文;林楠;吴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雷诺氏综合征亦称雷诺氏病、雷诺氏现象.是原发或继发原因引起的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初中期表现为因情绪激动或寒冷刺激诱发四肢末端(主要手指)阵发性对称性间歇苍白,继而引起紫绀和潮红,伴麻木、疼痛,晚期可发生指、趾端溃疡,甚至坏死.我院风湿门诊自2000-02~2004-05应用加味阳和汤治疗雷诺氏综合征初中期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君;杜贤君;白朝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心肌保护灌注液需要降温后灌注到心脏进行心肌保护.以往采用的晶体灌注液,是将液体瓶置于冰箱降温,并且只能灌注晶体停跳液.大量晶体停跳液的灌注,增加血液稀释度,使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间质水肿,增加心脏直视手术的风险.
作者:夏新芬;唐玉荣;王玲弟;向桂玉;夏求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院从1997年以来,采用外照射治疗增生性瘢痕63例,通过临床复诊观察,病人瘢痕变平,质地变软,色泽接近正常皮肤,病人自我感觉痛痒症状明显消失或缓解,我们几年来通过病人反馈了解,经上述治疗的病人除4列有不同程度反复外,其他均得到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长福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