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张丽娟;张丽红

关键词:肺炎, 小儿, 护理
摘要:1 一般护理首先,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与生活环境,病室要安静,整洁、舒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室温在18℃~20℃之间,相对湿度为38%,避免对流空气,患儿被褥易轻、暖,衣服避免过多、过紧,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儿,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X线检查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乳腺的X线检查是目前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率的基本的影像检查方法.本文通过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阐明了乳腺X线检查的技术、检查方法、作用、乳腺疾病的介入治疗及新进展,数字化乳腺摄影因其成像质量的提高,在将来必将取代传统的乳腺的X线摄影.

    作者:姜洪;蔡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痔疮病人CO2激光治疗术后的护理

    我们自1998年用CO2激光治疗痔疮1178例,术后的护理质量与机体恢复和创面愈合有密切关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178例中,外痔479例,混合痔699例,病史1个月~20年,男性479例,女性636例.

    作者:陈惠娣;陈慧娟;何丽;郑玉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肿胀技术在脂肪抽吸术中的应用

    我科1998-01~1999-09采用肿胀技术对21例腰腹部局限性脂肪堆积者行脂肪抽吸术,达到了形体塑造的目的,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均为女性,年龄28~56岁.均为腰腹部局限性脂肪堆积,而四肢无明显肥胖者.术前测腹部围度:上腹围77~89cm,脐围75~92cm,下腹围90.5~106cm,术后3个月测上腹围减少3~7cm,脐围减小4~9cm,下腹围减少3~8cm,术后个别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皮肤瘀斑及凹凸不平现象,未见明显的血肿及血清肿,未发生皮肤坏死,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孟杰;张义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及防治

    本文就人工流产的综合反应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人工流产术后,轻者仅表现小腹坠痛、腰酸等局部反应,重者表现为头晕、胸闷、恶心、呕吐、面部苍白、四肢冰冷及心律不齐、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个别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心跳骤停.这是由于在施行人工流产术中,牵拉,扩张宫颈及宫壁受刺激,子宫收缩时,迷走神经兴奋释放过多化学介质,当乙酰胆碱作用于冠状动脉时,造成血管痉挛、心肌供血不足.故出现头晕、胸闷;当作用于周围血管时,引起血管扩张,循环血容量减少,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冷汗等休克表现.预防及处理方法:

    作者:张丽华;何艳;王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近期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及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对85例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住院患者43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另外42例患者因各种原因未接受PTCA治疗,而行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成功者做为溶栓组,未成功者作为对照组.从患者接受治疗前后LVEF值及运动耐量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静脉溶栓组及PTCA治疗组均可明显改善LVEF值,较保守治疗组的运动耐量亦有显著的提高.结论成功的静脉流量尤其是PTCA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有效.

    作者:杨泽斌;邢淑慧;谢晓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骨转移瘤X线诊断中的几个问题

    骨骼的继发性转移瘤其发病率较高.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ECT检查对其早期发现有独到的价值.CT、MRI则较难定性,但普通X线检查常可收到满意的效果,且就目前我国现阶段的医疗状况,应做为首选检查方法.现就有关骨转移瘤X线诊断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讨论.

    作者:张立法;由新峰;王京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应用阴式超声诊断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阴式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阴式超声检查异位妊娠患者78例,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式超声明确诊断异位妊娠72例,占92.3%,与手术中观察结果接近一致.结论阴式超声可用于临床上诊断各种类型的异位妊娠,其具有迅速、准确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首选检查.

    作者:邹红;马坚贞;毛旭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对脑血管疾病实施整体护理的评价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各环节系统化的模式,是先进的护理模式.本文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预防并发症,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病人行为和心态,促进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水平,密切护患关系.

    作者:赵春艳;张淑华;李恒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排石汤加综合疗法治疗上尿路结石100例

    1985年以来,我们选择性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及输尿管部泥沙样或/和孤立性小结石10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成年人,其中男68例,女32例.患者均因突发性腰、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或绞痛,向会阴部放散就诊,尿常规化验为镜下血尿,B型超声检查显示肾盂积水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扩张,报告为泥沙样或直径<1.0cm的小结石,X线腹部单片32例可见到结石阴影.肾功能正常.输尿管扩张及炎症在病例的选择上只做相对禁忌证.

    作者:李有才;米金生;李玉成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3例疗效观察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由DNA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本文应用阿昔洛韦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选经HSV抗原测定,配合脑CT[1],脑脊液生化及细胞学检查和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HSE患者23例住院治疗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18~46岁.伴意识障碍者8例,伴精神症状16例,伴癫痫发作7例,伴口唇皮肤粘膜疱疹5例.

    作者:吴晓学;李光伟;何文芬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卡托普利降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28例临床分析

    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可导致低蛋白血症、高度浮肿及肾功障碍,本文采用卡托普利治疗2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5~2000年期间,我院共收治肾病综合征患儿56例.其中,单纯性肾病39例,肾炎性肾病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年龄在4~13岁之间,平均年龄8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

    作者:谷艳丽;俞红;周兴武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绝经期后骨质疏松症及脊柱压缩性骨折(附180例疗效分析)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矿成份、骨基质等比例的减少,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并伴有周身疼痛、体态变形,易发生骨折.绝经期后的妇女,由于异常的骨吸收,骨量的不断下降,而产生骨质疏松症.Morgam指出妇女每10年可丧失原来骨量的10%,而男性为5%~7%,60岁以后妇女年龄每增加5岁,骨折发生率可增加一倍,发病部位一般先由脊柱开始进而影响四肢,我科收集骨质疏松症导致脊柱压缩性骨折180例,现就X线诊断及有关问题做以概要性分析报告.

    作者:朱宪军;凌淑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药物致敏与重症药疹的分析

    为分析重症药疹和致敏药种类间的关系,本文对1984年后国内公开发表的114例重症药疹进行分析.1 资料选择本文收集1984年以来全国公开发表的杂志中个例报道的重症药疹114例.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凡外用药、复方药、药疹临床分析、某药的药疹资料均未列入.

    作者:毕伟丽;郑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骨科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间的心理反馈特征及对策

    本文将1990~2000年收治的骨科手术病人中选择100例进行住院期间的心理反馈特征调查,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本组选自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骨科手术病人100例,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6~87岁,其中,16~35岁40例,36~55岁30例,56~82岁30例.民族:汉族94例,回族2例,朝鲜族3例,满族1例.

    作者:杨素英;杨敬慧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54例临床疗效观察

    近年来,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逐渐增多,本院1997-05~2000-01收治急性乙醇中毒患者96例,用纳洛酮治疗54例,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治疗组男46例,女8例,年龄为16~48岁;饮酒后2~5h就诊,平均2.8h.对照组男42例,女5例,年龄15~50岁;饮酒后2~7h就诊,平均2.8h,两组病情对照见表1.

    作者:张兴俊;赵慕菲;单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小鼠皮肤癌微血管分布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应用树脂胶灌注、血管铸型法对小鼠鳞状上皮癌的立体铸型、血管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材料和方法采用C57小鼠皮下注射鳞状上皮细胞癌7×105个细胞数注射于小鼠腹部皮下.10d后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生长为4mm×4mm×4mm~15mm×15mm×15mm.结果小鼠鳞状上皮癌微血管生长特点是走行紊乱,粗细不等,癌表面的血管呈直线或环行,深部的血管大量坏死、破裂、脱落、其中还有许多新生的尖而细的血管.结论血管铸型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有价值的血管形态学观察研究方法.

    作者:周大明;赵彦辉;周建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CT诊断腔隙性脑梗死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好发部位、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方法对经CT诊断的124例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多位于基底节、内囊、放射冠、侧脑室外侧,且纯运动或并感觉障碍的梗死面积较大;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加趋势,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冠心病、高血脂、高血粘度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有:50岁以上年龄人群(其中,男性>女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脂代谢异常及高血粘度.要达到预防腔隙性脑梗死,首先要控制上述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拜糖平治疗糖尿病50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是内科系统常见病,我院1999~2000年采用拜糖平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5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情况及治疗效果作一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5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大者68岁,年龄小者24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48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例.

    作者:李凤珊;刘红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宝光妇乐治疗IUD出血副反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宝光妇乐对宫内放置节育器后出血副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月经出血的第1d开始服药,每次2包,2次/d,连服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在治疗和治疗后的各90d内,患者出血量和出血天数明显减少,出血间隔明显延长,且疗效持久,可接受性好.

    作者:麻丽萍;边翠英;詹景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 深静脉穿刺技术在婴幼儿外科治疗中的应用(附44例报告)

    本文报告了深静脉穿刺技术在44例婴幼儿外科手术及治疗中的应用,其输血、输液、测CVP及静脉营养的功效不仅为手术和麻醉提供了方便,也为其生命维持提供了保障.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此项技术在穿刺点的选择和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着严格的要求.结论此项技术在婴幼儿外科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做到安全消毒、无菌操作和精心护理,便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狄;姜秋莎;房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