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丽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骨科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骨感染伴骨不连的经验,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1994~2000-05间共收治21例骨感染伴骨不连病例.全部病人均先行扩创术,去除内固定物,然后采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同时,创口根据每个病人局部感染轻重,血运好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有12例采用Ⅰ期闭合创口持续冲洗引流,5例采用转移肌皮瓣闭合创面,2例创口单纯Ⅰ期缝合,2例创口开放采用中药换药治疗.全部病例中,2例因感染复发2次手术后治愈,其余1次手术治愈.全部骨不连均在外固定条件下获得治愈.疗程短3个月,长18个月,平均7个月.
作者:王绍祥;王书林;于志国;付仲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作者于1997~1999年为64例基牙固位不良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弹性义齿的修复,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义齿固位好,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美观(无金属卡环),异物感小,患者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克佳;王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宝光妇乐对宫内放置节育器后出血副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月经出血的第1d开始服药,每次2包,2次/d,连服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在治疗和治疗后的各90d内,患者出血量和出血天数明显减少,出血间隔明显延长,且疗效持久,可接受性好.
作者:麻丽萍;边翠英;詹景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大多数病人手术治疗仍为首选.但是,手术中不恰当的操作同样也可以人为地造成医源性肿瘤细胞的播散和种植,从而导致手术后复发,影响病人生存期限.因此,术中的无瘤术愈来愈引起医生及手术室护士的重视.我院自1985年以来,因消化道肿瘤术后复发而行2次手术共54例(详见表1).
作者:曲家艳;刘伟;乔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抗生素是抗感染治疗的重要药物,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和普遍.正确、合理地应用能迅速控制炎症,治愈疾病,应用不当或滥用,则延误病情,甚至危害健康和生命.为使抗生素在治疗中充分发挥作用,减少不良反应,防止药源性疾病,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等,我们认为在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作者:于春明;杨承慧;唐政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 病例摘要患者:女,52岁.前胸闷、背酸、略感呼吸困难1年余.X线表现:正位片,左心膈角闭塞,左膈面不清,病变外侧缘不清.X线诊断:左心膈角心包脂肪垫.CT表现:左心膈角处,心脏前可见低密度影,CT值为-52Hu~-127Hu,边缘清楚,与心包界线清晰.CT诊断:纵隔脂肪瘤(图1、2).手术:行纵隔病变切除术.术中见大量脂肪组织,质软,其内未见其它组织.病理诊断:纵隔脂肪瘤.
作者:高英祥;汪洪艳;任宝峰;卢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应用树脂胶灌注、血管铸型法对小鼠鳞状上皮癌的立体铸型、血管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材料和方法采用C57小鼠皮下注射鳞状上皮细胞癌7×105个细胞数注射于小鼠腹部皮下.10d后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生长为4mm×4mm×4mm~15mm×15mm×15mm.结果小鼠鳞状上皮癌微血管生长特点是走行紊乱,粗细不等,癌表面的血管呈直线或环行,深部的血管大量坏死、破裂、脱落、其中还有许多新生的尖而细的血管.结论血管铸型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有价值的血管形态学观察研究方法.
作者:周大明;赵彦辉;周建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单纯性血尿是隐匿性肾小球肾炎一个临床类型,比较常见,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本文1990-06~2000-06,采用中医辨证施治6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清;田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简称甲低(CH),是由于新生儿血液中甲状腺素减少而引起的疾病.由于甲低在新生儿期临床上缺乏特异的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延误治疗,造成机体不可逆损害,导致智力障碍.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孩子将能健康成长.为此,甲低成为当前新生儿筛查主要疾病之一.当前筛查的实验指标主要是促甲状腺素定量(TSH),检测血中甲状腺类激素水平.
作者:段胜昔;刘晶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保持病人的生命争取佳预后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成功的处理.自现场急救开始到伤情基本稳定的整个过程,为胸部外伤的急性期.在此过程中,采取病情观察及时、有效、得当的护理,为临床治疗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以下病例,总结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人,男18例,女2例.年龄在13~50岁.①胸部伤:肋骨骨折20例,浮动胸壁3例,血气胸20例.②合并伤:其中,合并心脏外伤2例,多发多处肋骨骨折伴创伤性湿肺4例,并创伤性窒息2例.致伤原因:车祸4例,刀伤13例,矿井砸伤2例,牛顶伤1例.
作者:谷淑影;关嫦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超声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越来越广泛,主要由于超声具有安全、无痛苦、无创伤、直观、分辨率高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诊断范围的扩大及准确率的提高,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1 仪器条件中国生产的东大阿尔派NAS-1 000型色超声仪,探头频率3.5~5.0MHz.
作者:陈柏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瑞氏综合征是儿科少见的神经系统疾患之一,其病理特点是急性脑水肿和内脏脂肪变性,发生一系列代谢紊乱,造成糖元合成障碍和氧化代谢紊乱,而易发生低血糖,而此病人则出现高血糖,经过抢救和精心护理,病人转危为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任芳丽;刘英姬;田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本文应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对50例反复多次输注浓缩血小板(PC)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患者与献血者的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型试验,选择反应阴性者做为供者输注,取得良好效果,并与54例体内已有血小板抗体产生,但继续随机输注PC进行对比,二者有显著差异.
作者:王红;郭树俭;李晖;刘颖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无症状血尿病因复杂,而且当前的发病率高.现就74例无症状血尿的实验诊断及病因,分析如下.1 资料以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起病,不伴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共74例.男38岁,女36岁.平均年龄27岁.
作者:李秀伟;陈秀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氟芬合剂、羟丁酸钠、异丙酚分别联合氯胺酮在小儿脑室分流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45例ASAⅠ~Ⅱ级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氟芬合剂组(A组)、羟丁酸钠组(B组)和异丙酚组(C组),3组均复合氯胺酮.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和循环呼吸相关指标及麻醉恢复期睁眼和清醒时间.结果 3组麻醉有效率100%,显效率:A组93%、B组86.7%、C组100%;心率和收缩压:B组高于A、C两组(P<0.05);3组呼吸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氧饱和度:A组在诱导后5~10min内出现极显著差异(P<0.01);麻醉恢复期苏醒时间:C组明显短于A、B两组(P<0.01).结论经比较B、C两组均能安全用于小儿脑室分流术静脉麻醉.在稳定循环和术毕清醒时间方面,C组更优于B组.
作者:陈慈学;王谊生;谢春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者:男,48岁.因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2周,加重1d入院.该患者2周前无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胸闷,每次发作持续2~3min,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于2000-12-01晨起自觉心前区不适,未在意,于18∶00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剧烈胸痛,急来我院就诊.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Ⅱ、Ⅲ、avF呈弓背向上抬高达0.2mV,门诊以急性下壁心梗收入CCU病房.入院后给予吸氧、休息、抗凝、扩冠等治疗后疼痛缓解,查体:T:36.0℃,P:80次/min,R:18次/min,BP:17.3/10.7kPa,神清语利,自动体位,未见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心率8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于入院第2d夜间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全身紫绀、二便失禁、心音听不清,血压测不出,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肾上腺素1mg,利多卡因100mg静推,洛贝林及可拉明各1支静推,300J同步直流电除颤后,心电监护提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给予利多卡因2mg/min静点,10min后室性早搏消失,恢复自主呼吸,测BP:13.3/8.0kPa,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及正后壁心梗,患者神志不清,处于昏迷状态,给予甘露醇静点.静推速尿及地塞米松各1支,18h后清醒,此后经扩冠、营养脑细胞、补钾、镁、纠正酸中毒、抗感染、抗凝、吸氧等治疗后病情好转,无心绞痛发作,未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衰,病人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呈动态变化,病人于1个月后出院.
作者:白灵芝;铁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判定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指标.
作者:辛晓敏;宋晓红;关秀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自从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应用以来,病死率已降至1%[1],但仍有一部分病人由于种种原因而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病死率高,按照MSOF诊断标准[2],现将DKA并发MSOF 23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52~83岁,平均65.5岁.诱因:感染17例(上感3例,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4例,皮肤感染2例,胆道感染2例),停药2例,心肌梗死1例,诱因不明3例.2例发病前无糖尿病史,其余21例发病前糖尿病史5~40年,平均11年.2例为糖尿病Ⅰ型,其余为糖尿病Ⅱ型.
作者:胡珂;郑伟;许彩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癫痫是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引起的反应.脑电图检查可有癫痫放电的特异性异常波型.癫痫时病人的表现症状各异,其中抽搐是常见的症状.据报道,有以肢体疼痛和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癫痫病人.本文将报道1例临床上非常少见的以阵发性舌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癫痫病人脑电图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贾会良;王富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患者男,23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2h入院.查体: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20×109/L,腹部超声未见异常.诊断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可见阑尾中段有一直径1.0cm球形肿物,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质硬,其远端阑尾浆膜充血略有增粗,常规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肿物为神经鞘瘤并阑尾炎,术后7d拆线,痊愈出院.随访1年恢复良好.讨论:神经鞘瘤是神经鞘膜发生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全身各处周围神经,发生在腹腔内脏器少见,发生在阑尾罕见.本例由于神经鞘瘤膨胀性生长,压迫使阑尾腔不畅而致炎症.
作者:解俊志;张勇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