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凯江;赵鸣雁;高岩;王洪亮
我院自1998-12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至今,已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地完成了120例手术。现将该手术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燕明;柯彬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宫内带节育器妊娠中多数节育器已部分脱出,位于官颈管内,X线检查(站立位)发现宫内节育器接近耻骨联合上缘。若宫内节育器位于宫腔内,妊娠早期形态、位置可以正常。随着子宫增大,宫内节育器受宫内胎囊推挤,可向上、下或左、右移动,宫内节育器偏于一侧,远离中心垂直线,X线显影可高达上腹部或靠近骨盆壁,并随宫内节育器附着子宫壁的部位,而形态不同。1 临床资料
作者:郭泽勋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在四肢大面积撕脱伤中,以交通事故、石场作业、机械作业造成大面积撕脱伤为常见,如处理不当,伤残率很高。我院1992~1999-03共收治四肢大面积( 超过85cm以上)皮肤撕脱伤共28例,除皮肤软组织缺损外,多数病例伴有肌肉、肌腱、血管、神经、骨与关节损伤与缺损、临床治疗较为困难。我们采取早期修复保留肢体,收到良好的效果。故将治疗体会,报告如
作者:文彦春;付宏哲;田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近年来,我院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蝮蛇抗栓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雨青;谢文杰;邢兆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溶栓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1996年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梗30例,报告如下。
作者:单鸿波;赵慕菲;张兴俊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为明确端粒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活性,探索端粒酶活化在子宫内膜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以PCR为基础的端粒重复扩增法(TRAP)对57例子宫内膜癌及1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Ⅰ期、Ⅱ期、Ⅲ期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的端粒酶活性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4%(17/23)、85%(17/20)、86%(12/14)及9%(1/11)。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结论:端粒酶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上有望成为行之有效的新的靶目标。
作者:胡云;张亚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于终止妊娠具有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采用其终止12~16周妊娠者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冯艳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CT机作为大型医疗设备正在逐步普及,已成为安全、迅速、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尤其在脊椎检查方面的应用已日趋广泛。由于腰骶部椎管病人的增多及各院对腰骶部椎管检查方法不同,主张也各不一样。为此,我们结合正常人体解剖标本的观察,对腰骶部的CT检查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提高扫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宋胜男;陈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性病变给肠管带来的影响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置于肠系膜上动脉处用药。结果:4例肠系膜上动脉部分血栓, 3例畅通,1例在8h内重复1次插管治疗后畅通,1例肠系膜上动脉痉挛,经插管治疗后剧烈腹痛消失,1个月后复发再次重复上述治疗未复发。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经2次插管治疗缓解。结论:目前肠系膜血管性肠缺血治疗上较为困难,应用介入方法治疗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玉林;于雷;王兴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观察证明,中频交流电药物透入的能力和半导体激光相似。笔者从19 98-02~08治疗颈椎病病人中选出典型病例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中频电药物透入治疗配合半导体激光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98%,单纯半导体激光治疗50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性。结论:中频交流电药物透入配合半导体激光组疗效较好。
作者:刘丕珊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病例介绍 例1:男性18岁,间歇性反复发作性头痛恶心,呕吐1年余。头痛以闷胀痛、为喷射性呕吐,呕吐胃内容物,颈强、双下肢无力。查体:意识清、双侧视乳头水肿、水平眼震、左侧外展受限、双上肢轻度共济失调、指鼻试验阳性、双下肢肌力Ⅳ、肌张力不高。临床拟诊为颅内肿痛。CT示后颅窝中部高密度阴影边缘清楚、无包膜、CT质74Hu。增强病灶呈均匀强化,CT值84Hu,第四脑室受压变形,双侧脑室扩大,诊断为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并梗阻性脑积水。经北京某医院进行开颅手术,术中探查见小脑蚓部加宽,小脑表面与枕大池脊液黄色,切开蚓部见肿块紫黑色,边界不甚清楚,将肿块分离切除,大部分为陈旧性血块,术后诊断为小脑蚓部自发性出血。血肿形成并梗阻脑积水,本侧临床及CT均误诊,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病史不可靠,1年来间歇性头痛和恶心不一定与此次发病有关。另外CT表现不典形、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强化难以解释,加强扫描数值不高,也不完全支持肿瘤。
作者:苏柏青;庞淑琴;蒋忠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减少伤残。方法:CT 检查92次,发现梗死灶46个,单纯非手术治疗18例,开颅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22例。结果:按GOS标准评定治疗结果:良好24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外伤后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均可引起脑梗死。另外,儿童基底节内囊区血管迂曲,血流缓慢,内弹性膜不健全易发生外伤后脑梗死。
作者:徐龙庆;王玉波;曹玉福;王善文;王瑞恒;单振宇;许成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先天畸形,手术治疗是矫治这一畸形的唯一手段,现已报道术式有300余种。我科采用Mustarde术式治疗尿道下裂14例,下面就该术式,谈谈治疗体会。
作者:董峰歧;张晓强;于泓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本文采用B超常规普通探头(3.5MHz)经体表加压,对4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图象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 本组43例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年龄在6~71岁,平均38.5岁,其中,以青壮年居多,全部病例经B超检查定位,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应用仪器为EUB240型,探头频率为3. 5MHz,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嘱其张口呼吸,尽可能使腹肌松弛,用探头加压法在右下腹阑尾区内施行横切、纵切,斜切和多切面交互扫查。
作者:邓金玲;李喜彬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例1:女,19个月。患儿因双足底部及手掌出现多个皮疹2周,经脱敏治疗无好转,於1999年底就医。查体:患儿发音良好,智力正常。双足底及手掌可见数个直径约0.5~0.8cm之暗红色,表面脱屑之有丘疹样梅毒疹。外阴及肛周无异常所见。梅毒血清学试验:RPR试验阳性1:16,TPPA试验阳性。诊断:Ⅱ期梅毒。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40万u肌注,1次/d,连续2周。追问接触史:患儿的父亲,母亲先后於数日前被诊断过“梅毒”,并已驱梅治疗。2000—02,患儿的外祖母因驱干部皮诊1周就医。查体:躯干部均可见散在的暗红色玫瑰疹,尤以腹部居多。外阴及肛周无异常所见。梅毒血清学试验:RPR试验阳性1:16,TPPA试验阳性。诊断:Ⅱ期梅毒。治疗: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肌注,连续3周。经系统驱梅治疗,患儿及其外祖母临床症状先后消失,RPR试验阴转。
作者:赵鸣;王蕊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老年非θ波与θ波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死亡率,有其不同特点。现分析老年心肌梗死患者981例,其中,非θ波心肌梗死322例,θ波心肌梗死659例,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作者:杨静;关国跃;尹宏雷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院自1990-02~2000-02共为587例食管贲门癌病人施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连续的心电监护。术后共发生心律失常128例,发生率21.8%,现将发病原因、围手术期预防和治疗总结如下。
作者:张雄;杜瑞兰;许晓航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女,49岁。患喘息型支气管炎15年,间断口服地塞米松2年。每年服药时间不少于半年,近1周因感冒咳喘加重于2000-04-06 10∶00。查体:血压16/11KPa,脉搏130次/min,呼吸36次/min,体温36.5℃,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呼吸困难,端坐体位,皮肤潮湿,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布满哮呜音,肺底可闻湿口罗音,心界不大,心率130/min,节律整,无杂音,肝大肋下2.0cm,双下肢轻度浮肿。血常规:WBC14.5×109/L,血钾4.1mmol/L,血钠128mmol/L,血氯104mmol/L,Bun 4.8mmol/L,CO2CP 23mmol/L。临床诊断:哮喘持续状态,肺心病,右心衰Ⅱ度。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一组硫酸镁1.0g,喘定0.5g,甲氰咪呱0.4g;一组硝普钠同时静点,续点安灭菌,静推西地兰,哮喘持续状态不见明显好转。给予5%糖500ml,氨茶碱0.5g,地塞米松20mg,15滴/min持续静点,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0mg1次/d。48h后患者呼吸困难、哮喘状态明显缓解,呼吸达24次/min。3d后停用地塞米松。停药后第2d患者突然出现精神障碍,狂燥不安,胡言乱语,乱搬乱动,夜不能寐,记忆障碍。经做脑CT,胸大片,肝胆B超检查均正常,经治疗后,记忆力完全恢复,语言流利,能正确回答问话。2000-04-25病情稳定出院。
作者:杨德;佟阿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多年来,我院始终抓病案质量管理,建立病案质控组织,并实行病案计算机化、科学化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运转,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病案计算机化管理的优点 我们采用Foxbast数据库对系统进行编号,在界面运行效率纠错方面功能上都尽可能覆盖全面,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了国际ICD-9-CM3的编码原则。采用良好的界面,使其编码成为一个小字典,随时随地可查阅。
作者:曹瑛;朱萍;曹红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病人对医院的服务内容和水平必然会产生新的需求,如需求优美的环境,整洁而舒适的病房,医务人员文明礼貌和周到热情的服务及先进的医疗设备、抢救设施和极方便的休养条件等〔1〕。由此可见,护理工作必须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迅速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以便和世界接轨。
作者:朱耀凤;孙志红;杨薇莉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