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隔10年儿童重度意外伤害社会因素变化分析

廖红群;罗开源;洪虹

关键词:儿童, 意外伤害, 社会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间隔10年儿童重度意外伤害的社会因素变化,探讨其预防方法的更新.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和2015年住院的儿童重度意外伤害病例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05年儿童重度意外伤害的前3位原因为溺水、中毒、坠落伤;2015年前3位原因为坠落伤、交通伤、溺水和中毒;住院构成比上升快的是交通伤,坠落伤也有所上升,住院构成比下降快的是溺水,中毒有较明显下降.结论:通过血的教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溺水和中毒引起的意外伤害有较明显的下降,说明社会各界对意外伤害所做的防范还是很有效果.但在新的形势下,儿童意外伤害的原因也在发生不断变化,需要社会各界重新调整防范策略,有重点地采取新的干预措施,更多的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化钼钨双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数字化钼钨双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X线征象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灶位于左乳,22例病灶位于右乳,发病低年龄31岁,高73岁,平均52.4岁;30例病灶位于外上象限,8例位于内上象限,6例位于乳头后方,6例位于其余部位;37例发现肿块或结节,4例乳腺局限性密度增高,4例乳腺结构紊乱,29例发现钙化,6例合并乳头凹陷,11例乳晕及(或)周围皮肤增厚,2例皮肤凹陷.结论: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摄影剂量低,适合各种类型乳腺摄影,有较高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对微小钙化及细微病变的显示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早期乳腺癌发现病灶和明确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谢财华;彭灵薇;冷桂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外伤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不同时期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变化,并分析其特点.方法:参与检测的人群共108例(216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组53例(53眼),对侧健眼组53例(53眼),健康对照组55例(110眼),对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患眼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在11~20 mmHg,在术后第2天,第10天,第1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视乳头旁12个钟点方位的RNFL厚度,采用t检验法分析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组患者RNFL厚度变化的规律.结果:所有参与检查人群RNFL均以上方(11点至1点方位)及下方(5点至7点方位)较厚,鼻侧及颞侧较薄,分布呈“双驼峰”型.术后第2天青光眼组(11点至1点方位)及(5点至7点方位)RNFL厚度明显增加较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青光眼组1~12点方位RNFL厚度无明显变化,较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月青光眼组1点至12点方位RNFL厚度明显减少,较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球钝挫伤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在术后第2天RNFL增厚,术后第10天RNFL厚度与正常组接近,在术后1月RNFL厚度明显变薄,萎缩.对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药物无法控制眼压时候,需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控制眼压,避免晚期出现视神经萎缩.

    作者:刘琳琳;蒋贻平;胡成全;吴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指背静脉筋膜蒂皮瓣术后鹅颈灯照射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手指外伤后末节皮肤组织缺损,采取指背静脉筋膜带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术后采取鹅颈灯辅助治疗时,鹅颈灯照射时间长短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对133例142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手指近节指背静脉筋膜带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缺损,术后采用鹅颈灯辅助照射治疗,根据照射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B、C、D、E组和对照组F组(不用鹅颈灯).对比分析各组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疗效满意度.结果:(1)除E组1例坏死,其他各组皮瓣全部成活,A、B、C、D组均无感染,C、D组平均住院天数短≤11天,两点辨别觉6~8mm,指功能恢复满意;A组以及对照组F组(不用鹅颈灯),共3指有水泡形成,通过刺破水泡或部份拆线后顺利成活,而且F组1例感染,经过换药后愈合好,住院天数11 ~ 14天,外观恢复较好;E组,共有指6水泡形成,通过刺破水泡或者部分拆线处理后,1例皮瓣干性坏死,1例感染,经换药处理后愈合,住院天数均>14天.133例病例中,有125例130指均获得2~15个月随访,C、D、E、F组各有1例皮瓣边缘疤痕增生,色素沉着,外观稍差,满意度稍差.(2)实验组、对照组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皮瓣水泡、感染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近节指背静脉筋膜带蒂岛状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组织缺损,术后辅助烤灯照射治疗3~5天,可能是比较合理的时间,能起到满意的消肿、保温、改善皮瓣血液循环的作用.

    作者:曾纪铠;莫建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SOD、GSH-PX、MDA及hs-CRP水平在大鼠急性肾损害中的意义

    目的:寻找有效、易检测的标志物并联合运用,为诊断急性肾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双侧肾蒂阻断血流45 min构建RIRI模型.再灌注24 h后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检测血清CRE、BUN、SOD、MDA、hs-CRP及GSH-PX水平评价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程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再灌注24 h后RIRI组血清肾功能指标CRE、BUN及肾脏病理损害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001),HE染色结果显示肾小管及间质出现明显病理改变;同时RIRI组中大鼠血清SOD及GSH-PX活性显著降低,而hs-CRP、MDA水平则明显升高.结论:联合检测SOD、GSH-PX、hs-CRP及MDA水平可帮助诊断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害.

    作者:丁小丽;夏宇;汪琪;许培华;甘钰;李涛;黄帝锡;胡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循环在小儿肾病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小儿肾病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管理模式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肾病患儿尿标本采集耗时久、标本不合格率较高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实施PDCA管理3个月,小儿尿标本收集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标本采集时间缩短.结论:本应用可以提高小儿尿标本采集合格率,提高医疗质量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根治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1例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房颤终止后可出现窦房结功能抑制,表现为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为快-慢综合征[1],常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植入起搏器.近年来,随着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技术的进步,许多研究者[2-4]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在射频消融术后窦房结功能可得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窦房结功能甚至恢复正常而不需要再安装起搏器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性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在射频消融术后窦房结功能恢复正常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捡娣;谢龙;宋丽娟;谢东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MIPPO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术后踝关节活动度Johner-Wruhs评分等情况.结果:经皮微创锁定钢板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Johner-Wruhs评分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P<0.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符合美学要求,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亚东;周娟;唐文;张飞;刘氜;魏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专项护理对肝炎后肝硬化治疗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专项护理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依从性、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的20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100)和观察组(n =100).对照组在中西药治疗基础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医专项护理.结果:两者依从性、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专项护理能有效提高服药依从性和患者对医护满意度,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刘兰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斑马鱼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多年来,啮齿动物已广泛应用于AD的研究,提高了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斑马鱼作为一种新型模式生物,在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弥补了啮齿动物的不足.本文就斑马鱼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章健;刘南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主要表现的脾结核1例报道

    血液病与结核病间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血行播散性结核或全身粟粒性结核可以继发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异常改变,但轻型结核病极少引起血液学明显变化[1].近些年结核病发病率逐渐上升,而无典型症状的结核患者也逐渐上升.这些隐性结核病患者无明确感染病灶及结核感染的症状,有些以血液病的表现来就诊,这些患者易被误诊或漏诊.其中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主要表现的结核病罕见.而结核杆菌可导致全身各个脏器受累,其中以肺结核尤为常见,单纯累及脾脏的结核病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突出表现的脾结核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结核病导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作者:钟雯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收集42例被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的病变位于第一跖趾关节.早期表现为受累关节周围见边缘清楚、偏侧性的软组织肿胀影;中期表现为骨皮质出现骨膜反应,呈硬化、波浪状、小花边状;关节面及骨内出现囊状骨密度减低区、穿凿状骨质缺损;晚期表现为软组织内见不规则钙化影,骨皮质缺损及穿凿状骨质缺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出现关节畸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比较复杂,多样化是其特征,易与其他骨关节病混淆,总结其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作者:吴海声;曾频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DHX9: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恶性肿瘤是世界大多数国家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总体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已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效果总体欠佳,治疗的靶向药物相对较局限,仍需进一步研究.DHX9(DEAH-box helicase 9)是一种NTP依赖的RNA/DNA解旋酶.作为一种多功能蛋白,DHX9能与多种分子伴侣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多个生物学过程,修复DNA损伤及维持基因的稳定.近研究表明DHX9对多种肿瘤起促进作用,抑制DHX9的表达可对肿瘤细胞造成致命性伤害,但不影响正常细胞功能,提示DHX9可能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本文对DHX9对不同肿瘤发生发展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吴源兵;吴新强;何良梅;王祥财;刘志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医治未病应用在体检中对亚健康人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了解中医治未病应用于亚健康人群体检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例参与常规体检的亚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西医体检后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对照组受检者给予一般健康指导,观察组受检者则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给予辩证干预,比较两组受检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干预前后的血脂指标、BMI指数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受检者干预前的血脂指标和BMI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干预后的观察组显著优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对照组,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0%、61.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对体检中亚健康的人群进行辨证干预,可以实现有效健康管理,防患疾病于未然,改善其身心健康.

    作者:袁萍;郭兰;兰晓玲;赖玉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利妥昔单抗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应用进展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是一种人鼠嵌合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能与B淋巴细胞表面CD20分子高亲和力结合而触发凋亡信号,导致被结合的B淋巴细胞清除,现已被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diopathic nephritic syndrome,INS)是儿科常见肾脏疾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对INS患儿的治疗以激素为主,必要时辅以免疫抑制剂,但其不良反应和复发率高.近几年有文献报道RTX逐渐应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的难治性肾病综合症,尤其是儿童激素依赖或频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成功延长了此病的缓解期.但近几年RTX应用于INS主要基于对散在病例的观察性研究,RTX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及前瞻性试验来证实.因此,我们将总结前面的研究,并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和治疗INS提供方向.

    作者:肖小妹;陈亚运;王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FOCUS超声刀与电刀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FOCUS超声刀与电刀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FOCUS超声刀行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156例,用传统电刀行甲状腺手术1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甲状腺切除过程中线结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超声刀组与电刀组比较,平均手术切口长度(5.21±1.03) cm vs(7.40±2.16)cm、手术时间(51.52 ±13.21) min vs(90.45±15.36)min、甲状腺切除过程中线结数(2.24±1.32)个vs (10.12±3.28)个、术中出血量(18.51±11.31) mL vs(45.89±15.75) mL、术后引流总量(60.31±21.35)mL vs(50.3±18.57) m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14例vs 11例和术后住院时间(2.5±1.32)天vs (2.7±1.2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超声刀行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较传统电刀能缩短手术切口,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甲状腺切除过程中线结数,减少术中出血量,但术后引流量较电刀组多,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差异.

    作者:向德雨;秦章禄;周兴舰;胡侃;郭朝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术前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降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假阳性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性健康教育对降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中假阳性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由专人评估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状况,患者对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了解程度,担心紧张焦虑的原因,并针对性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从而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使其能在术中紧密配合,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输卵管造影,对照组有86例,共153条输卵管阻塞,其中近端阻塞92条,对近端阻塞患者进行输卵管再通术,术中发现与第一次造影一致(阻塞)的有58条,不一致(通畅)的有34条;观察组有71例,共121条输卵管阻塞,其中近端阻塞78条,对近端阻塞患者进行输卵管再通术,术中发现与第一次造影一致(阻塞)的有63条,不一致(通畅)的有15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65,P<0.05).结论:对子宫输卵管造影患者进行术前系统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减少输卵管痉挛的发生及假阳性的出现,降低结果的假阳性率,提高满意度.

    作者:刘利兰;罗华坚;蓝怡;高天俊;张宏光;陈娟慧;周秀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PDCA循环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PDCA循环对于安装埋藏式起搏器患者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已安装埋藏式起搏器出院后回到医院进行复查维护患者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对到本心电室复查心电图的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PDCA循环方法进行护理跟踪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在护理之后均得到明显调节,但是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干预方式之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起搏器功能、自主心律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能够有效监测起搏器功能及心脏起搏功能,有效提高安装埋藏式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作者:谢凝华;贺金梅;刘环;宋米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鸡尾酒”疗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鸡尾酒”疗法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43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2例,术中行“鸡尾酒”混合剂(氨甲环酸、帕瑞昔布、曲安奈德、庆大霉素、肾上腺素)注射;对照组21例,术中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Harris评分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血量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2 h、24 h、48 h、3d、7d静息痛评分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 h、24 h、48 h、3d、7d活动痛评分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Harris评分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出血量,试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鸡尾酒”疗法,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和出血量,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安全有效.

    作者:刘辉亮;黄敏强;丁焕文;苗秋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示剂追踪法在腹部CT增强动脉期显示的临床应用

    目的:运用示剂追踪法行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动脉期触发扫描时间,为CT增强扫描准确把握动脉期影像给出合理建议.方法:收集224例临床疑诊腹部病变而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检查者,随机分为二组,A组112例使用浓度为300 mgI·mL-碘海醇注射液;B组112例使用浓度为350 mgI·mL-1碘海醇注射液.所有检查者均行常规腹部动态三期扫描,从肘正中静脉置入22 G留置针,以3mL·s-1速率注射对比剂,增强扫描采用示剂追踪法完成,设置腹主动脉膈肌层面为兴趣区,触发扫描HU值为150 HU,自动触发扫描.结果:A组触发扫描时间为13~46 s,平均(22.75 ±4.79)s;B组触发扫描时间为12~41 s,平均(21.8±5.1)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2);同时测量腹主动脉CT值,两种不同浓度对比剂在注射速率相同情况下,两组CT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6).结论: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注射速率3mL·s-1,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00 mgI·mL-与350 mgI·mL-1时进行腹部增强扫描,示剂追踪法动脉期扫描触发均值时间在21~22 s,实际扫描均值时间27~ 28 s,与相关教科书提出的25~ 30 s扫描动脉期时间一致.但示剂追踪法实际扫描短18 s,长52 s,更符合个性化扫描要求,因此建议在带有示剂追踪扫描软件的CT扫描设备进行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时,采用示剂追踪法能更准确的抓住动脉期.

    作者:吴颋;刘风;郭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MicroRNAs调控卵巢癌自噬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居高不下,为改善患者预后,有必要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自噬和microRNAs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自噬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靶向自噬途径可作为一种新的抗癌治疗手段,而microRNAs调控自噬相关过程,揭示自噬相关microRNAs的作用机制十分重要,尤其在卵巢癌的诊断和分子治疗方面.本文综述了microRNAs通过调控卵巢癌自噬水平对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和病程进展的潜在影响.

    作者:彭靓;叶萍;叶秀仙;谢晓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