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及MRI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应用比较

张恩和

关键词:CT, MRI,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摘要:目的:对CT及MRI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年间收治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70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成CT组和MRI组两组进行研究,患者比例设为1:1.CT组行CT成像检查,MRI组行MRI成像检查.对比组间在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效果.结果:CT组检出有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2例,经组织病例证实有23例,MRI组检出有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9例,经组织病例证实有25例.比较组间检出宫颈癌淋巴癌转移的敏感性,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检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在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时,CT诊断的敏感性与MRI相比较低,但特异性较MRI高,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效果.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云浮市云安区10146例育龄人群地贫筛查结果分析及干预成效

    目的:观察云浮市云安区10146例育龄人群地贫筛查结果及干预效果.方法: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参加孕前孕期优生健康检查的育龄人群共10146例,通过检测该人群外周血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分析云浮市云安区育龄人群地贫筛查结果.对于地贫筛查阳性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分析其干预效果.结果:10146例育龄人群中地贫初筛阳性人数共1791人,阳性率为17.65%.三年间夫妻双方均为阳性的有158对.其中,2013年地贫筛查阳性率为19.26%,2014年筛查阳性率为17.76%,2015年筛查阳性率为14.50%;2013年-2015年夫妻双方均为阳性的158对(316人)中,除5对未行地贫基因检查外,基因检测为同型地贫的有105对.基因检查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东南亚型α地贫(--SEA/αα)有165人,基因型为轻型β地贫的有64人,基因型为静止型α地贫有23人.基因检查无异常的有21人.终,同型地贫基因夫妇中有27例因产前诊断为重型地贫胎儿选择终止妊娠.通过干预,亦加强了群众对地中海贫血的认识,提高了地贫知识知晓率.结论:云浮市云安区育龄人群地贫发生率较高,加强地贫筛查并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能降低重型地贫儿的出生率.

    作者:唐海燕;杜明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BPV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误漏诊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误诊、漏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6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误漏诊的机率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有2例误漏诊,对照组有16例患者误漏诊.结论: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临床诊断以及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临床表现,仔细查体,并结合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等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降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误诊漏诊的发生率.

    作者:梁子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探究

    目的:总结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于我院救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共患儿共3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治疗组(n=16例,以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展开救治)和常规组(n=16例,以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展开救治),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氧暴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治疗中,施以氨溴索气管内灌洗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盛强;蓝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重症心肌炎治疗的应用效果体会

    目的:研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hrati,简称CVVH)在重症心肌炎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7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各项心肌损伤标识物进行仔细检查.此10例患者先进行常规的治疗,而后添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在治疗前,记录好患者的各项参数,在患者治疗结束后与其参数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重症心肌炎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降低,差异显著(P<0.05);同时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存活率为70%.结论:重症心肌炎患者运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进行治疗后,其各项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疗效确切,不仅能对预后进行改善,还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玉华;郑和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沙丁胺醇气雾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组42例则联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用力肺活量(FEV)、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肺功能指标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积分、IL-6、TNF-a等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FEV、FEV1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对CVA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肺功能及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吴正义;谢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经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2例,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将所选取患者分为两组(各51例),A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B组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效果:B组有效率为98.04%,A组为78.4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有利于促使病患的肺功能状态得以改善,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胃癌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的对比

    目的:对比老年胃癌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和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5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n=26)和开腹组(n=24),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两组治疗方法治疗,腹腔镜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腹腔镜治疗老年胃癌患者比开腹组治疗效果好,且效率高,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胡云辉;任统伟;杨银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娩球联合自由分娩体位在初产妇中应用对自然分娩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娩球联合自由分娩体位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6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分娩球联合自由分娩体位助产,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方式,观察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期间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及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然分娩率分别为97.5%、87.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期间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分娩体位能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产妇活跃期及产程时间,且能有效缓解产妇疼痛.

    作者:冯碧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外科手术全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地佐辛,观察组运用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结果:在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评分与术后躁动程度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地佐辛在术后镇痛效果上具有显著功效,麻醉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莫志仙;莫志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不进行系统化孕期干预,观察组进行系统化孕期干预,对两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产、巨大胎儿、胎儿生长受限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黄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对患者不良情绪和依从性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对患者不良情绪和依从性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住院收治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并评定两组患者依从性.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HAMA、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规律用药、规律饮食、规律锻炼、规律检查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作者:黄新丽;陈雪燕;陈秀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0月乳腺癌手术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常规服务组给予普通护理服务,全程优质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对乳腺癌手术护理的满意度;术后留院观察时间、所需住院费用;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指标、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全程优质组相较于常规服务组对乳腺癌手术护理的满意度更高,P<0.05;全程优质组相较于常规服务组术后留院观察时间更短,所需住院费用更少,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指标、生存质量相似,P>0.05;护理后全程优质组相较于常规服务组负性情绪指标、生存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住院负担,提升生存质量,护理服务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张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对比

    目的:对比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贲门癌患者120例,收取时间为2013年3月直至2016年5月期间,并将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近端胃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胃切除治疗,对比两组贲门癌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贲门癌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67%,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3178.22±39.54)×103/dl、白蛋白(4.55±0.22)g/dl、总蛋白(13.53±0.29)g/dl、血红蛋白(13.11±0.26)g/dl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贲门癌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5.00%(P<0.05).结论: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相对比,全胃切除治疗贲门癌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淋巴细胞、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增加患者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作者:温永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介入治疗在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4例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7例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27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57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有51例治愈,对照组27例患者有16例患者治愈,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出对照组(100%vs29.6%).介入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5.8%vs11.1%),但实验组3个月内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而对照组有13例患者出现再次出血.结论:对于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腹部造影检查后,根据血管造影的检查情况给予相应的上消化道介入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减轻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汤盛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沙利度胺、泼尼松联合十一酸睾酮胶丸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贫血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泼尼松联合十一酸睾酮胶丸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患者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骨髓贫血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沙利度胺、尼泼松联合十一酸睾酮胶丸治疗3月,比较治疗前后脾脏肿大、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骨髓病理检查分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脾脏肿大低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病理分级显著好转,0级患者显著多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便秘、头晕、恶心呕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次为下肢水肿、手指麻木、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及嗜睡.结论:沙利度胺、泼尼松联合十一酸睾酮胶丸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贫血患者中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针对性预防.

    作者:胡晓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和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取得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给患者免疫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这2年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SAP的40例患者,均在治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EN),按照给予EN的不同时间为患者分组:20例给予早期EN的患者归入研究组,20例给予延迟EN的患者归入对照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9/20),对照组则为75%(15/20),两组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上,研究组全部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SAP患者来说,尽早给予EN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作者:陈烈欢;黎燕玲;陈启生;梁雄;梁伟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含量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意义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S100β蛋白及IL-10含量变化对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迟发性脑水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诊治的2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7天、14天、21天及28天均对其进行头颅MRI检查,以对患者的脑出血情况及其周边水肿情况进行观察,并同时对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与IL-10的水平进行检测;其中将74例入院后14天中并发迟发性脑水肿的患者作为A组,将126例未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的患者作为B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相关检查显示,在入院第1天、7天、14天、21天及28天组间的脑出血量与其周边水肿量相比较,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且两组血清中的S100β蛋白与IL-10水平比较,A组也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对其血清中S100β蛋白与IL-10的含量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对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进行预测,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朝晖;郑永汉;张伟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纵隔引流管在诊治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纵隔引流管在防治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食管癌患者122例,术后同时放置纵隔引流管和胸腔引流管(试验组)64例,单纯放置胸腔引流管(对照组)5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其中,食管下段及食管胃交界部癌均行经左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下吻合术,食管中段癌均行经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结果:试验组发生吻合口瘘8例(12.50%,8/64),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7例(12.06%,7/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确诊吻合口瘘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热持续时间为(12.8±3.2)h,短于对照组的(41.0±12.5)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吻合口瘘后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5%(2/8)和71%(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患者带管时间(22.8±4.3)天,显著长于试验组(18.4±1.4)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术后住院天数为(22.6±2.5)天;对照组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天数为(41.7±6.8)天,明显长于试验组(P<0.05).结论:纵隔引流管的有无与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发生无明确关系,吻合口瘘的早期诊治,术中留置纵隔引流管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也具有明显减低作用,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张智光;任民;胡芸海;马骏;陈志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采用自酸蚀粘结剂对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采用自酸蚀粘结剂对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60例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自身双侧对照,对照组采用磷酸对牙面进行酸蚀后行窝沟封闭,观察组则采用自酸蚀粘结剂处理牙面后行窝沟封闭.比较两组窝沟封闭法封闭一颗牙所需时间,并于3、6、12个月复查比较两组封闭剂保留率及12个月后龋病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封闭一颗牙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复查,观察组窝沟封闭剂保存率为100%,对照窝沟封闭剂保存率为96.7%,两组封闭剂保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复查观察组窝沟封闭剂保存率为95.0%,对照组窝沟封闭剂保存率为88.3%,两组封闭剂保存率比较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复查,观察组窝沟封闭剂保存率为90.0%,对照组窝沟封闭剂保存率为73.3%,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自酸蚀粘结剂可提高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剂保存率,增强封闭效果,且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宇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在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上半年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术后3天接受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检测,按照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进行分组,比较发生深静脉血栓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差异.结果:12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共计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3%,分别对并发深静脉血栓和未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术后3天的Fib及D-D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可见其术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天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Fib和D-D都显著升高,与术前及术后未并发深静脉血栓组患者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能对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预测,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自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