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年龄段患者卒中后心理问题的临床研究

钟善全;黄樱;刘铮;黄旭华

关键词:年龄, 卒中后, 临床研究, 心理问题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卒中后心理问题的特点.方法:选择A(61 ~70岁)、B(51~60岁)、C(41 ~50岁)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卒中患者各120例,均在发病2~3周病情稳定后,进行汉密尔顿自评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同时用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结果:三个卒中组4种量表总分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且三个卒中年龄组中,年龄越小,总分越高.结论:中青年卒中后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临床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及心理康复治疗,以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鄱阳湖部分湖区微囊藻毒素和有机污染物检测与分析

    目的:探讨鄱阳湖水质现状及影响水质的可能因素,为保护鄱阳湖水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LC-MS/MS法、纳氏试剂光度法,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和酚二磺酸光度法分别对囊藻毒素(MC-LR,MC-RR和MC-YR)、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和化学需氧量(CODMn)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未检测到三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MC-YR);氨氮变化范围为0.285~1.420 mg·L-1,均值为0.785 mg·L-1;亚硝酸氮变化范围为0.08~0.078 mg·L-1,均值为0.034 mg·L-1;硝酸盐氮的变化范围0.025~0.120 mg·L-1,均值为0.060 mg·L-1,化学需氧量(CODMn)变化范围为1.84~4.48 mg·L-1,均值为2.95 mg·L-1;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介于Ⅱ类~Ⅳ类.结论:鄱阳湖的水环境质量总体情况尚可,但仍存在着一定的有机物污染.为了更好地保护鄱阳湖的自然资源,应加强对鄱阳湖湖区水质进行长期系统监测,以保证其水质符合标准.

    作者:刘艳红;林芬;吴清锋;邱伟;李舒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例原发性PICC导管异位调整的护理体会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下简称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腔静脉的导管[1].PICC是肿瘤患者静脉化疗的首选途径,可减少反复穿刺和化疗药物外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在穿刺送管以及日常维护过程中也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导管异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导管异位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异位;原发性异位是指置管过程中发生HCC头端位于腔静脉以外的异位[2].据文献报道导管异位发生率达10%~60%[3].若导管头端异位于其他血管,极易导致静脉炎、回血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以及输液不畅,导致非计划拔管.因此发生原发性异位后,应及时调整.本文介绍1例原发性PICC导管异位后在介入室通过手法复位成功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莲;邓伍秀;揭满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猕猴桃根中TUA对肺癌移植瘤增殖抑制作用及机制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猕猴桃根中分离得到的乌苏烷化合物TUA(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对肺癌裸鼠移植瘤增殖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NCI-H460细胞裸鼠移植成瘤,再把裸鼠传代2代以上的瘤块,使用解剖针接入裸鼠右肢皮下部位,建立人肺癌裸鼠异体移植瘤模型.接瘤后待移植瘤体积约50 mm3,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1)模型组;(2) 10 mg·kg-1顺铂给药组;(3)10 mg·kg-1 PDTC组;(4) TUA高剂量组(30mg·kg-1);(5) TUA中剂量组(12mg·kg-1);(6) TUA低剂量组(6 mg· kg-1),腹腔注射给药,连续14天,观察各组对移植瘤模型动物的体重、瘤体积和瘤重的影响,绘制肿瘤体积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和肿瘤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裸鼠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TUA对肿瘤组织中NF-κB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给药后裸鼠体内瘤组织变小;随着TUA剂量的不断增加,瘤组织也越来越小,尤其是在TUA高剂量(30 mg·kg-1)时,其肿瘤组织大小与NF-κB抑制剂PDTC(10 mg·kg-1)相当;HE染色观察结果证实TUA处理过的肿瘤组织肿瘤坏死程度和核分裂象明显降低;免疫组化结果表明TUA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p65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而IκBα表达增加;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也表明,与NF-κB相关的p6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此同时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与凋亡相关蛋白的Survivin蛋白表达受到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结论:TUA能显著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p65,Survivin表达和上调IκBα,Caspase-3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郭小华;胡海波;金奇;李洪亮;程齐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应用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ICU危重患者动脉采血后止血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ICU危重患者动脉采血后止血效果,缩短护士操作时间,减少皮下淤血、血肿的发生.方法:选我科2015年6~8月收治的17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动脉采血后止血,对照组应用传统的人工按压止血.比较两种不同止血方法的止血效果、护士用于采血后止血耗时长短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止血效果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采血后止血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粘弹力绷带+无菌棉球行ICU患者动脉采血后止血效果好,护士操作简便,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纳米碳在甲状腺癌手术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甲状腺与甲状旁腺、喉返神经及颈部淋巴结等组织之间解剖结构关系复杂.甲状腺癌手术的关键问题在于对甲状旁腺、喉返神经的保护和颈部淋巴结的处理.纳米碳混悬液(卡纳琳,以下简称纳米碳)作为一种有效的淋巴结示踪剂可以黑染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使之与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在肉眼下分辨,有效的解决了甲状腺癌手术的关键问题.

    作者:兰贤斌;彭韶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在眼睑再造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修复大面积眼睑全层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眼睑全层缺损大于眼睑全长1/2的患者,利用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替代眼睑后层和眼周带轮匝肌转移皮瓣替代眼睑前层行眼睑再造.结果:10例患者随访10 ~ 48个月,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片和转移皮瓣全部成活,重建的眼睑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利用异体鼻中隔软骨及自体结膜移植和眼周带轮匝肌转移皮瓣行眼睑再造,手术效果好,副损伤小.

    作者:王辉;袁思奇;廖志莹;曾祥云;唐爱东;刘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表明,多个lncRNA在胃癌中异常表达,通过影响p53、c-myc和pten等基因的功能进而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的调控.本文将参与胃癌发生的IncRNA进行综述.

    作者:罗芸;苏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化技能训练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性化技能训练,促进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在规范化治疗的巩固期进行个性化的技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技能训练,于出院前1天,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于研究前和研究后进行效果评定.结果:研究患者生活技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精神病表现、激惹、重返社会能力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研究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技能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能力,对患者回归社会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萍;陈龙梅;何金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50例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严密观察与护理.结果:1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及时发现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2例,股静脉血栓2例,足背动脉搏动消失3例,发现胃出血黑便1例,均配合医生及时处置,未造成不良后果.无褥疮病例.结论:微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与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精心护理,谨防并发症发生,才能有效提高微弹簧圈栓塞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小玉;温艳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动脉炎致脑梗死合并布氏杆菌病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1.1 病史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丧失10个月,发作性失语1天”于2015年10月26日收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1.2 现病史 患者于2014年12月反复出现发作性跌倒,伴意识丧失,无肢体抽搐、无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常在行走过程中或站立时出现,持续3~5s左右自行好转,醒后无明显不适.2015年4月出现头晕伴头重脚轻感,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成双,无耳鸣、听力下降,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持续5~6min.曾就诊于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心脏彩超无异常.颈部血管彩超:双侧颈动脉中膜广泛、不规则增厚.双上肢动脉彩超示:(1)右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减低;(2)双上肢静脉声像图未见异常.MRI:右侧大脑半球多发梗塞、头颈部多发动脉充盈缺损.

    作者:张晓宇;杨吉娟;周少岚;王冰;竺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的研究

    目的:探讨Th1/Th2/Th17/Treg免疫失衡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URSA患者30例为研究组,自愿终止妊娠的正常健康早孕妇女30例为对照组,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分别以IFN-γ、IL-4、IL-17为代表,应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IFN-γ、IL-4和IL-17的含量,应用RT-PCR方法检测蜕膜组织中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Treg细胞的频率.结果:(1) URSA组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血清中IL-4的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URSA组蜕膜组织中IFN-γ和IL-1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蜕膜组织中IL-4的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外周血中,URSA组Treg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CD4+T细胞中的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蜕膜组织中,URSA组Treg细胞在淋巴细胞中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CD4+T细胞中的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 URSA组蜕膜Treg/CD4+T与外周血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蜕膜Treg/CD4+T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结论:(1) URSA患者外周血及蜕膜中呈现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17细胞因子(IL-17)高表达,Th2细胞因子(IL4)和Treg细胞低表达,提示URSA患者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细胞的总体免疫失衡,可能是URSA发生的重要原因.(2)正常妊娠时母胎界面的蜕膜组织中存在Treg细胞积聚现象,URSA发生时母胎界面蜕膜中Treg细胞未表现明显积聚,提示Treg细胞可能是Th1/Th2/Th1 7/Treg平衡调控的关键点.

    作者:邱勇华;熊员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治疗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终身行抗凝治疗,出血与栓塞是术后抗凝治疗过程中凶险和常见的并发症,如何合理掌握抗凝强度,减少术后出血、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一直都是心脏外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低强度抗凝治疗策略以及当前的低强度抗凝治疗发展作一综述,以期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低强度抗凝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陈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染料木素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性疲劳模型组、溶剂对照组、低剂量染料木素组和高剂量染料木素组.强迫游泳法制备运动性疲劳模型,皮下注射方法给予不同剂量染料木素或溶剂处理,连续14 d.取静脉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占白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染料木素升高运动性疲劳大鼠全血中红细胞(P<0.05)、白细胞(P<0.05)、血小板(P<0.05)和淋巴细胞(P<0.01)计数,升高红细胞压积(P<0.05)、红细胞分布宽度(P<0.05)和血红蛋白浓度(P<0.05),对其他血细胞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染料木素提高血像中三系的生成及血红蛋白的合成,具有缓解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作者:蒙兰兰;吴丽珍;黄虎龙;黎晓;李良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SALL4、OCT4、C-kit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观察

    目的:观察SALL4、OCT4、C-kit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该瘤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8例精原细胞瘤和20例病理形态相似的非精原细胞性肿瘤的术后标本,应用常规病理学技术及免疫组化Polink-2HRP染色系统检测SALL4、OCT4、C-kit的表达,并观察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SALL4、OCT4、C-kit在68例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 (68/68)、91.2% (62/68)、95.5% (65/68);在20例非精原细胞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7/20)、20% (4/20)、25% (5/20);SALL4、OCT4、C-kit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精原细胞性肿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LL4在精原细胞瘤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协同OCT4、C-kit使用,对其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何珏;邓晓;张文书;王珍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的分析及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指标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比较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n=3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n=22)及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n=24)3组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肾活检术前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y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相关凝血、生化指标.选取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ET-1、vWF.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均高于正常(P均<0.05),其中MN组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明显高于FSGS组和MCD组(P<0.05);MN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明显高于FSGS组和MCD组(P<0.05).FSGS与MCD患者血浆ET-1浓度分别为(147.56±42.36) pg·mL-1、(138.56±38.02) pg· mL-1,均低于MN患者(192.1 ±49.16) pg·mL-1 (P<0.05).FSGS与MCD患者血浆vWF含量分别为(118.30 ±28.12)%、(124.38±34.22)%,均低于MN患者(146.64±31.46)% (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其血浆内皮素1水平和vWF(r =0.525,P<0.05)、C反应蛋白(r=0.465,P<0.05)、24小时尿蛋白定量(r=0.426,P<0.05)成正相关.和肌酐、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抗凝血酶Ⅲ无相关性.随访中1例ET-1浓度升高MN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ET-1、vWF浓度与病理类型有关.FSGS、MCD、MN凝血指标存在差异,可能与免疫反应、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因子从尿液丢失有关.

    作者:雷向宏;刘勋华;张凤霞;汤显湖;王润秀;邹芳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热敏灸结合仰头摇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仰头摇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67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热敏灸结合仰头摇正手法治疗,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及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并分别在治疗结束时、结束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跟踪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治愈显效率为88.24%,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治愈显效率为91.18%,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治愈显效率为94.12%,均优于对照组的61.29%、67.74%与70.9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于治疗结束时、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在改善颈性眩晕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热敏灸结合仰头摇正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在近期、远期疗效方面均优于药物治疗,其治疗操作安全,费用低且无药物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赖春柏;蔡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我院儿童口腔黏膜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儿童口腔粘膜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为儿童口腔粘膜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儿童口腔黏膜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口腔初诊儿童口腔粘膜病患者84例,84例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口腔黏膜药膜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7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12例,两组比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口腔黏膜病临床特征复杂多样,病情轻重不一,多数以感染类疾病居多,口腔黏膜发病年龄有一定规律,早期诊断和好的治疗方法对该病的防范和复发有重要作用.

    作者:舒娥;鄢梨;刘炳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段患者卒中后心理问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卒中后心理问题的特点.方法:选择A(61 ~70岁)、B(51~60岁)、C(41 ~50岁)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卒中患者各120例,均在发病2~3周病情稳定后,进行汉密尔顿自评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同时用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结果:三个卒中组4种量表总分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且三个卒中年龄组中,年龄越小,总分越高.结论:中青年卒中后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临床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及心理康复治疗,以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钟善全;黄樱;刘铮;黄旭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动脉灌注尼膜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目的:探讨经动脉内灌注尼膜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以减少此类患者的并发症、后遗症.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患者36例,血管内治疗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合并有脑血管痉挛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静脉及口服尼膜同治疗,实验组先予以动脉内灌注尼膜同后,再予以常规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即刻造影检查情况及患者症状体征、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评估2组疗效.结果:在患者头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障碍缺失及住院时间等方面,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治疗脑血管痉挛方面有明显疗效.结论:经动脉内灌注尼膜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具有良好的疗效,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传珍;杨少春;刘鹏;廖伟;凌峻;罗穆云;高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泡沫敷料联合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臀部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联合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臀部Ⅱ度烧伤创面疗效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60例臀部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涂擦于创面,再用康惠尔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喷剂喷于创面,将1%磺胺嘧啶银软膏涂于创面,后用无菌粘贴敷料覆盖.结果:治疗组在换药疼痛程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创面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创面早期渗液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随着时间增加,渗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泡沫敷料联合生长因子凝胶能减少臀部Ⅱ度烧伤创面的渗液量,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快创面的愈合.

    作者:曾群英;赖盛飞;陈小明;郭香兰;何桂花;于笑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