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正;蔡晓菲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方法:76例择期行外科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儿采取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采取静脉滴注氯胺酮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5 min、麻醉后5min、麻醉后15 min、麻醉后30 min RR、HR、SBP、SpO2变化,观察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RR、HR、SBP、SpO2无显著变化,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儿麻醉结束后氯胺酮使用总剂量为(118.16±22.53) 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26±26.77) 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临床疗效佳,对患儿生命体征无显著影响,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小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髋部骨折患者体位护理临床路径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60例通过内固定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联合针对性的体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髋部骨折患者的翻身依从性和压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完全翻身合作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压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髋部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体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翻身依从性,有效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杨千绮;叶兰凤;叶红燕;赖允梅;阳淑琴;肖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58例患者术后7例出现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6例患者术后发生血栓通过再次手术取栓成功,另有1例溶栓成功.结论:术后急性血栓形成选择再次手术取栓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润秀;洪波;刘勋华;汤显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32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颅内感染患者,先采用经验用药,如头孢曲松或加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并每天行1~2次腰穿;严重感染伴发热患者腰穿鞘内注入抗生素及腰大池持续引流;经过上述治疗措施一月无效后,停用所有抗生素,输注血浆等增加患者自身抵抗力.结果:32例患者均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其中8例阳性且耐药,通过常规的一个月抗生素静滴,腰穿鞘内注入抗生素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颅内感染未见明显好转,但之后停用所有抗生素,输注血浆等增加患者体内抵抗力,全部患者均获治愈.结论:颅内感染应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及合理的给药途径是治疗颅内感染的关键措施,但细菌培养结果对所有的抗生素均耐药时,停用所有的抗生素,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抵抗感染,能获得好的效果.
作者:娄建云;陈金明;罗军;丁观福;廖伟;欧阳龙强;程伟;邹连生;杨少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琥珀胆碱和瑞芬太尼微泵复合静脉麻醉与常规静吸麻醉的术后恢复情况.方法: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采用复合静脉麻醉与常规静吸麻醉,对比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泵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躁动、嗜睡、恶心呕吐、术中知晓等并发症出现情况,微泵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琥珀胆碱和瑞芬太尼微泵复合静脉麻醉效果优于常规静吸麻醉.
作者:刘金龙;钟钦文;单热爱;钟茂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D2(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及组织中PKD2的表达;免疫印迹观察PKD2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侵袭小室观察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的影响.结果:PKD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且晚期结直肠癌表达较早期结直肠癌表达增高(P<0.05);siRNA干扰PKD2的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EMT;siRNA干扰PKD2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结论:在结直肠癌中,抑制PKD2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PKD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郭蒸;黄莉;涂福平;叶建明;廖家华;王祥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析人工髓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松动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32例,分析其术后出现假体松动的原因,并针对假体松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2例患者均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2年7个月~19年6个月出现假体松动现象,38髋中骨水泥型18髋,非骨水泥型20髋;术后取出的假体多有不同程度的抛光现象和界膜,其中有9例小珠脱落重新置入髋臼和股骨头假体后效果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松动的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体质、假体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技术等密切关系,主要原因是假体表面出现抛光现象和形成界膜;出现假体松动后需将其取出并重新置入髋臼和股骨头假体,效果良好.
作者:吴金伟;邹伟民;王新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截瘫后坐骨结节压疮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20例坐骨结节处压疮患者,清创后均予实施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术后加强皮瓣的观察及护理,做好体位护理,促进皮瓣成活.结果:20例患者通过肌皮瓣转移术治疗坐骨结节部压疮全部存活,期间出现创面部分裂开的4例,经局部换药,终创口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血供充沛、抗感染力强,易于成活,组织量丰富,术后肌肉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结构粘连,可以有效修复坐骨结节处压疮.
作者:曾群英;艾芳;陈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核素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27例,手术前6小时进行核素前哨淋巴结显像,对显像阳性的前哨淋巴结进行体表定位,术中根据体表定位利用γ探测仪找出前哨淋巴结,对检出的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并对清扫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统计其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27例中显像阳性24例,检出率88.9%,共发现42枚前哨淋巴结,平均1.75枚;用核素前哨淋巴结显像检出的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95.8%,假阳性率为0%,特异性为100%,假阴性为4.2%.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对指导乳腺癌治疗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谋清;何春;张功亮;张水香;曾小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气囊宫颈插管配合人工破膜在孕晚期引产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2例引产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分为观察组(气囊宫颈插管配合人工破膜)及对照组(单用催产素),比较两组治疗12 h宫颈Bishop评分、人工破膜成功率、临产时间、羊水粪染率(≥Ⅱ°度)、临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治疗12 h宫颈Bishop评分、人工破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产时间、临产率、剖宫产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粪染率(≥Ⅱ°度)、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囊宫颈插管配合人工破膜在孕晚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黄慧娟;李其鹏;王天赟;朱群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4月8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鼠神经生长因子并加2%盐酸利多卡因1:2给予患处注射,对照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与2%盐酸利多卡因1:4给予患处注射,2组均1次/5日,4次一疗程.观察2组患者疼痛减轻及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疼痛减轻时间平均为(2.87±1.0)h显著小于对照组(5.06±1.1)h,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为(9±1.8)h明显少于对照组(12.5±2.3)h,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值得推广.
作者:曾衍胜;刘冰;黄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一次性SCC23脐带剪断器在基层医院产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方法:观察组使用一次性SCC23脐带剪断器进行断脐,对照组使用传统棉线结扎法断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断脐耗时、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带残端渗血、父母满意度、助产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脐带剪断器SCC23应用于新生儿断脐,缩短了断脐时间,减少了新生儿脐带残端渗血的发生率,提高了新生儿父母及助产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曾明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脂及房室结(AVN)形态结构变化,探讨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将WKY雄性大鼠和SHR鼠随机分为:①WKY组(对照组)10只;②SHR组(模型组)10只;③厄贝沙坦治疗组(治疗组)10只(厄贝沙坦0.6 mL·100 g-1·d-1灌胃).WKY组和SHR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持续喂养8周.测定血脂变化及光镜下观察房室结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1)血脂变化:与对照组比较,SHR组大鼠血清TC、TG、LDL均显著升高,而HDL显著降低(P<0.05);与SHR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TC、TG、LDL均显著降低,而HDL显著升高(P<0.05).(2)对照组大鼠房室结区域内细胞小而密,核正常,房室结结细胞无变性、坏死.SHR组房室结结细胞排列紊乱,断裂,胞核浓缩深染,可见少量的炎症细胞侵入.治疗组房室结结细胞排列趋于整齐,与SHR组比较明显减轻.结论:SHR大鼠房室结8周后出现间质胶原重塑;厄贝沙坦能降低SHR大鼠的血压,改善心功能,可不同程度下调房室结间质胶原的沉积.
作者:林乐迎;符信清;王庆志;张红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腹泻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儿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患儿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行优质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排便次数正常时间、粪便症状正常时间及粪便化验正常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显著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优质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患儿快速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阳凤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急性牙髓炎患者开展急诊治疗的护理方式与对策.方法:23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心理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92例,总有效率80.0%,干预组治疗有效106例,总有效率92.2%,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率68.7%,护理满意程度75.7%,干预组治疗依从率97.4%,护理满意程度98.3%,干预组患者明显较好(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因长期疼痛会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临床开展护理时保证适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程度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彭玉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直刺法与传统Y型接管在膀胱灌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膀胱灌注治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法,观察组50例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的化疗药液溢出率、成功率及尿路刺激征出现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灌注膀胱内成功率、化疗药液溢出率及尿路刺激征出现率为0%、90%、15%,对照组分别为80%、70%、10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直刺法膀胱灌注与传统Y型连接管相比,能减少感染、药液渗漏现象,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膀胱灌注疗效.
作者:曾芳;刘华之;侯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采用不同溶剂溶解盐酸雷尼替丁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含量.结果:盐酸雷尼替丁在0.039 8~0.398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70%,RSD =0.14%(n=6).结论:盐酸雷尼替丁胶囊在流动相溶解下,含量更准确、重复性好,能更有效地控制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赖佐发;钟国庆;廖宝源;吴晓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实时清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2例行超声引导清宫监视宫腔操作过程,观察子宫、盆腔情况和病灶位置、大小、血供,引导器械进入宫腔的方向和深度,指导宫腔操作,并评价清宫术的效果.结果:超声引导清宫术一次性成功357例(98.62%),所用时间2~ 15 main,平均时间(6.4±2.2) min,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清宫术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可靠,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建明;刘远飞;叶军;陈卫华;游宇光;卢环;葛贻珑;陈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诊断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且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B组交感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观察其疼痛评分(VAS)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住院天数及神经阻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7.30±0.62)及(7.27 ±0.89),治疗后1~4周VAS评分分别为:A组(4.40±0.90)、(4.13±0.40)、(3.20±0.21)、(2.86±0.52);B组(3.67±0.57)、(3.23±0.86)、(2.42±0.73)、(2.03±0.17),与治疗前比较,各时点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两组各时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B组住院天数有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只有轻度头晕、局部胀痛出现.结论:交感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协调作用,能快速起镇痛作用及缩短住院时间,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琼;王跃华;魏俊;杨俊;陈新荣;刘勇;温新院;付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科对2009~2013年进行高压氧治疗的330例患儿,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注意加强对治疗前中后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使用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研制的YLC0.5/1.2婴儿氧舱.2009~2013年共治疗患儿330例,患儿2天至三岁半.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作者:邱洁琪;钟江;伍国华;李金玉;杨滢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