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舱高压氧治疗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邱洁琪;钟江;伍国华;李金玉;杨滢

关键词:婴幼儿, 高压氧, 家长, 心理护理
摘要:我科对2009~2013年进行高压氧治疗的330例患儿,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注意加强对治疗前中后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使用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研制的YLC0.5/1.2婴儿氧舱.2009~2013年共治疗患儿330例,患儿2天至三岁半.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PC-3冻融抗原致敏DC诱导CTL杀伤PC-3细胞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PC-3冻融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PC-3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冻融法制备PC-3细胞裂解物抗原成分;联合应用rhGM-CSF、rhIL-4和rhTNF-α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化出成熟DC,并用PC-3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用LDH释放法检测,对比PC-3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组、未致敏的DC组、淋巴细胞组、K562冻融抗原致敏DC组分别激活CTL对PC-3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PBMC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和rhTNF-α的联合诱导下分化出成熟DC;在靶效比为10:1及20:1时,PC-3冻融抗原致敏的DC组体外诱导的CTL对PC-3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8.2±16.0)%、(92.1±23.3)%,均高于其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3冻融抗原致敏的DC在可诱导激活的CTL,在体外对PC-3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周海滨;付强;汪亮亮;唐青;廖鑫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以探讨BiPAP治疗的疗效及可能的机理.方法:选取确诊为OS的患者31例,分别于BiPAP治疗前及BiPAP治疗1月时行7h以上的夜间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并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HCY.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PO2)、HCY水平等指标,并对相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1月后AHI、HCY均显著降低(P<0.01),MiniSPO2、MeanSPO2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对OS患者合理进行BiPAP治疗可降低其血清HCY水平.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是一种治疗OS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敏;黎燕群;袁太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麻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血糖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血糖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36例糖尿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单纯组)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联合组)各68例.分别于诱导前5 min(T1)、插管后5 min (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30 min(T4)、手术完成时(T5)监测患者血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单纯组手术时间为(121.7±47.2) min,联合组为(116.5±40.6) min,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经比较,联合组与单纯组在不同时间点血糖、血压、心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在手术期间各时间点血糖、血压、心率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单纯组各时间点血糖、血压、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组在T1、T2、T3时间点血糖、血压、心率与联合组组无差异(P>0.05),但在T4、T5两个时间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有所升高,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较单纯全麻的方案更有助于维持糖尿病患者手术期间血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

    作者:揭仙容;曾英;肖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术用体表标记贴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体会

    目的:总结30例硬膜外血肿行微创穿刺引流术的病例诊治体会.方法:采用《手术用体表标记贴》术前定位,手术中其中18例使用YL-1型金属硬通道穿刺针置管引流,12例钻孔软管置管引流手术.结果:术后血肿缩小90%以上26例;缩小50%~90%3例,无变化1例.其中3例患者进行了其他方法处理,其中1例血肿较前增大症状加重行开颅手术;另1例血肿较前无变化改用钻孔软管引流治愈;1例血肿无变化术后半小时出现脑疝改开放手术治愈.结论:《手术用体表标记贴》具有定位准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为手术引流清除血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特别适合无导航设备的县乡级医院使用.

    作者:温茂清;涂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臀大肌皮瓣转移术治疗截瘫患者坐骨结节部Ⅲ~Ⅳ压疮的护理

    目的:总结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截瘫后坐骨结节压疮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20例坐骨结节处压疮患者,清创后均予实施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术后加强皮瓣的观察及护理,做好体位护理,促进皮瓣成活.结果:20例患者通过肌皮瓣转移术治疗坐骨结节部压疮全部存活,期间出现创面部分裂开的4例,经局部换药,终创口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血供充沛、抗感染力强,易于成活,组织量丰富,术后肌肉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结构粘连,可以有效修复坐骨结节处压疮.

    作者:曾群英;艾芳;陈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对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表现,术前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例均为单发肿块.实性2例,囊实性9例.7例为圆形或卵圆形,4例为分叶状,包膜完整,边界清楚.TlWI上为等低信号,T2WI上主要为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中重度强化.6例合并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厚,其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癌,3例合并子宫肌瘤,2例盆腔积液,2例乳房提前发育.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MRI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能对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苏子慧;王俊;卢绍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气囊宫颈插管配合人工破膜在孕晚期引产的应用

    目的:评估气囊宫颈插管配合人工破膜在孕晚期引产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2例引产分娩的单胎足月初产妇,分为观察组(气囊宫颈插管配合人工破膜)及对照组(单用催产素),比较两组治疗12 h宫颈Bishop评分、人工破膜成功率、临产时间、羊水粪染率(≥Ⅱ°度)、临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治疗12 h宫颈Bishop评分、人工破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产时间、临产率、剖宫产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粪染率(≥Ⅱ°度)、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囊宫颈插管配合人工破膜在孕晚期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黄慧娟;李其鹏;王天赟;朱群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盐酸哌罗匹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盐酸哌罗匹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哌罗匹隆组和奋乃静组观察12周.于人组时、治疗12周末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治疗12周末,哌罗匹隆组总有效率与奋乃静组相似,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12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ADL总分较入组时有明显下降(P<0.01).哌罗匹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奋乃静组低(P<0.05).结论:哌罗匹隆与奋乃静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但哌罗匹隆不良反应少,能更好地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谢光平;申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参附注射液对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0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较好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心功能.

    作者:刘心强;钟一鸣;王小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规格静脉留置针采用不同送管方法穿刺成功率的研究

    目的:探索开放式与密闭式两种不同规格的静脉留置针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穿刺送管方法的成功率.方法:将804例患者按随机分为两大组,每大组均分成两小组,分别采用两种不同规格静脉留置针和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穿刺送管,比较不同规格留置针分别采用不同送管方法穿刺的成功率,并比较各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结果:密闭式静脉留置针送管时采用先退后送法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先送后退法(P<0.01);开放式静脉留置针送管时采用先送后退法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先退后送法(P<0.01).结论:不同规格留置针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且可根据穿刺时的具体情况,送管方法的使用可相互转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作者:程蔓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治疗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对乳房进行热敷、按摩加通乳;观察组则在常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激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的临床治愈时间为(4.45 +0.53)天,对照组的临床治愈时间为(6.2+0.64)天;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哺乳期急性单纯性乳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激光治疗,疗效较好,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及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泽玲;叶莉;邓小凤;肖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A549肺癌细胞株干细胞表面标志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人肺癌干细胞的表面特征.方法:将肺癌细胞株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到96孔板,每孔只有一个细胞,观察每孔细胞的存活,增殖以及分裂情况,将接种后能够持续分裂增殖的肿瘤细胞(实验组)和常规培养的肿瘤细胞(对照组)分别进行CD133细胞免疫组化,比较两组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将两组细胞按不同浓度梯度接种裸鼠,分析两组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1)仅有4.11%的肿瘤细胞具有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的能力.(2)单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CD133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的肿瘤细胞.(3)体外能够持续分裂的细胞成瘤能力强于常规培养的肿瘤细胞.结论:CD133可能是人肺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作者:吴澄;钟丰文;罗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氟尿嘧啶化疗泵出现时间差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氟尿嘧啶化疗泵药物输注出现时间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使用ZZB-300型泵泵入氟尿嘧啶进行化疗的病例资料.结果:43例使用ZZB-300型泵的未能按预期时间完成化疗.结论:氟尿嘧啶化疗泵持续输注出现时间差与产品质量、护士因素、注射器因素、大输液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护理人员正确掌握使用方法,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尽量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等措施可减少化疗泵持续输注氟尿嘧啶时间差.

    作者:刘丽苹;朱娜佳;何菁;唐珍玲;邓俊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负压吸疱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负压吸疱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负压吸疱法治疗稳定期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白癜风.结果:40例患者共移植185个皮片,有效171个皮片,有效率92.43%,其中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有效率分别为85.94%、95.51%、96.88%,散发型与局限型、节段型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98,x2=4.966,P<0.05),节段型与局限型有效率差异无计学意义(x2=1.487,P=0.225).结论:负压吸疱法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安全有效.

    作者:杨素娟;曾招林;吴光宇;卢井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170例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PKP+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和PKP+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后凸角度改变情况、VAS评分、Oswestry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骨折愈合情况,促进椎体形态和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廖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siRNA干扰蛋白激酶D2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D2(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及组织中PKD2的表达;免疫印迹观察PKD2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侵袭小室观察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的影响.结果:PKD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且晚期结直肠癌表达较早期结直肠癌表达增高(P<0.05);siRNA干扰PKD2的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EMT;siRNA干扰PKD2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结论:在结直肠癌中,抑制PKD2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PKD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郭蒸;黄莉;涂福平;叶建明;廖家华;王祥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52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5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同时实施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为无妊娠并发症、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患者.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宫缩素使用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宫缩素使用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没有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了二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曾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眼底血管造影(FFA)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24例FFA检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在FFA前、FFA中、FFA后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在FFA时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5例(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11例(17.7%),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A的常规检查是安全的,而积极的优质护理能缓解焦虑状况,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张赣华;赖玲;卢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核素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核素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27例,手术前6小时进行核素前哨淋巴结显像,对显像阳性的前哨淋巴结进行体表定位,术中根据体表定位利用γ探测仪找出前哨淋巴结,对检出的前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患者均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并对清扫的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统计其检出率、准确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结果:27例中显像阳性24例,检出率88.9%,共发现42枚前哨淋巴结,平均1.75枚;用核素前哨淋巴结显像检出的前哨淋巴结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95.8%,假阳性率为0%,特异性为100%,假阴性为4.2%.结论: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显像对指导乳腺癌治疗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谋清;何春;张功亮;张水香;曾小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胃肠道出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8例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DSA诊断阳性率44.4%(8,18).阳性者介入手术成功7例,1例患者在栓塞治疗过程中突发大出血死亡,栓塞成功率100%,3例DSA阴性患者行预防性栓塞,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2例DSA阴性患者及1例术中无法行栓塞的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术后无出血,无胃肠道梗死,临床成功率100%;总成功率61.1% (11/18),治疗成功率100%(11/11).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无再出血、肠坏死、麻痹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DSA检查和介入治疗对非静脉曲张性胃肠道出血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作者:刘海荣;应勇;黄国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