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娟;李其鹏;王天赟;朱群英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D2(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细胞及组织中PKD2的表达;免疫印迹观察PKD2对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侵袭小室观察PKD2对结直肠癌细胞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的影响.结果:PKD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且晚期结直肠癌表达较早期结直肠癌表达增高(P<0.05);siRNA干扰PKD2的表达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EMT;siRNA干扰PKD2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成瘤、迁移及侵袭作用.结论:在结直肠癌中,抑制PKD2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PKD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郭蒸;黄莉;涂福平;叶建明;廖家华;王祥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诊断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且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B组交感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观察其疼痛评分(VAS)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住院天数及神经阻滞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7.30±0.62)及(7.27 ±0.89),治疗后1~4周VAS评分分别为:A组(4.40±0.90)、(4.13±0.40)、(3.20±0.21)、(2.86±0.52);B组(3.67±0.57)、(3.23±0.86)、(2.42±0.73)、(2.03±0.17),与治疗前比较,各时点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两组各时点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B组住院天数有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只有轻度头晕、局部胀痛出现.结论:交感神经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协调作用,能快速起镇痛作用及缩短住院时间,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琼;王跃华;魏俊;杨俊;陈新荣;刘勇;温新院;付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科对2009~2013年进行高压氧治疗的330例患儿,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注意加强对治疗前中后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使用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研制的YLC0.5/1.2婴儿氧舱.2009~2013年共治疗患儿330例,患儿2天至三岁半.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作者:邱洁琪;钟江;伍国华;李金玉;杨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截瘫后坐骨结节压疮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20例坐骨结节处压疮患者,清创后均予实施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术后加强皮瓣的观察及护理,做好体位护理,促进皮瓣成活.结果:20例患者通过肌皮瓣转移术治疗坐骨结节部压疮全部存活,期间出现创面部分裂开的4例,经局部换药,终创口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血供充沛、抗感染力强,易于成活,组织量丰富,术后肌肉起到良好的衬垫作用,减少皮肤与深部结构粘连,可以有效修复坐骨结节处压疮.
作者:曾群英;艾芳;陈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析人工髓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松动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患者32例,分析其术后出现假体松动的原因,并针对假体松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32例患者均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2年7个月~19年6个月出现假体松动现象,38髋中骨水泥型18髋,非骨水泥型20髋;术后取出的假体多有不同程度的抛光现象和界膜,其中有9例小珠脱落重新置入髋臼和股骨头假体后效果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松动的原因可能与患者自身体质、假体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技术等密切关系,主要原因是假体表面出现抛光现象和形成界膜;出现假体松动后需将其取出并重新置入髋臼和股骨头假体,效果良好.
作者:吴金伟;邹伟民;王新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基于淋巴结短长径比值法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经病理活检证实为N期胃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口服产气粉与水建立胃部低张充气状态,并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后应用图像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观察患者淋巴结强化程度、淋巴结长径及短长径比值.结果:不同的淋巴结短长径比值、淋巴结强化程度及淋巴结长径其转移性淋巴结CT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以淋巴结短长径比值0.7、淋巴结长径8 mm及淋巴结强化程度80 Hu时作为螺旋CT评价转移性淋巴结的判断标准,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强.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结合胃淋巴结短长径比值法可提高临床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能力,并可通过淋巴结短长径比值的变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胃癌的扩散及病变趋势,可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诊治依据,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龚礼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更适宜的麻醉方式.方法:将我院2004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12例老年腹股沟疝病例按随机分为局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手术方法均采用充填式或自主成形补片无张力疝修补,设定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伤口并发症、术后麻醉并发症、麻醉满意度及住院费用为观察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随访.结果:局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麻醉满意度方面两组均为总体满意.局麻组下地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麻醉并发症(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及住院全部费用均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大多数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均可在局麻下完成,局部麻醉可成为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常规麻醉方式,对有一些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合.
作者:郭攸琮;龙秋平;肖其锋;冯明亮;郑义福;魏群;吴杭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人肺癌干细胞的表面特征.方法:将肺癌细胞株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到96孔板,每孔只有一个细胞,观察每孔细胞的存活,增殖以及分裂情况,将接种后能够持续分裂增殖的肿瘤细胞(实验组)和常规培养的肿瘤细胞(对照组)分别进行CD133细胞免疫组化,比较两组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将两组细胞按不同浓度梯度接种裸鼠,分析两组细胞的成瘤能力.结果:(1)仅有4.11%的肿瘤细胞具有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的能力.(2)单细胞体外培养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CD133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培养的肿瘤细胞.(3)体外能够持续分裂的细胞成瘤能力强于常规培养的肿瘤细胞.结论:CD133可能是人肺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作者:吴澄;钟丰文;罗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4年4月8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鼠神经生长因子并加2%盐酸利多卡因1:2给予患处注射,对照组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与2%盐酸利多卡因1:4给予患处注射,2组均1次/5日,4次一疗程.观察2组患者疼痛减轻及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疼痛减轻时间平均为(2.87±1.0)h显著小于对照组(5.06±1.1)h,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平均为(9±1.8)h明显少于对照组(12.5±2.3)h,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优于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值得推广.
作者:曾衍胜;刘冰;黄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UCB)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FISH检测HER2在76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和3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膀胱癌的各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9.0%,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肿瘤大小、肿瘤级别及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HER2蛋白的过表达与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检测HER2的表达情况可能对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黎美仁;郑美蓉;周燕;路名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行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5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剖宫产术中同时实施肌瘤剔除术,对照组50例为无妊娠并发症、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患者.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宫缩素使用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宫缩素使用量、产后恶露干净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没有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了二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曾艳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梅州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病毒基因类型和耐药突变分布特征,以指导抗病毒治疗.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850例经核苷类似物治疗后的乙型肝炎患者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突变检测.结果:8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占87.8%,C型占9.3%,其中1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出耐药基因突变位点,以B基因型为主.对拉米夫定耐药的88例标本中B基因型耐药位点以rt204V突变为主,其突变频率为32.95%;对阿德福韦酯耐药29例标本中B基因型耐药位点以rt236T突变为主,其突变频率为44.83%.对拉米夫定耐药88例标本中C基因型耐药位点以rt204V突变为主,其突变频率为9.09%;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的29例标本中C基因型耐药位点以rt236T突变为主,其突变频率为10.34%.结论:梅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以B型为主,经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后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变异.因此,对HBV进行多位点耐药基因相关突变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和确认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能够更合理指导临床选用核苷类药物.
作者:吴艳丽;邹尚平;王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在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年龄26~58岁,体重指数(BMI)21.2~30.4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研究组,采用医用高分子体位垫固定体位;B组为对照组,术中采用海绵等常规材料做成的体位垫固定体位,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术后的皮肤情况(包括压痕、红肿、水泡及皮肤破溃的比例).结果:两组病例术中体位均满足手术操作要求,术后的皮肤压力性损伤A组低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用高分子体位垫能提高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肾切除手术体位安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舒适性,能够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刘芳;周爱华;陈敏;沈阳希;张娟;黄万珍;张骁;杨琼;李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孕产妇围生期规范化产前检查的方法,提高基层医院高危孕妇的救治水平,降低出生缺陷.方法:351例高危妊娠孕妇,将产前检查次数<5次的122例为观察组,产检次数≥5次的22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产期母婴结局.结果:胎儿宫内窘迫、手术产史、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孕≤36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孕≥42周,占前8位.对照组剖宫产及阴道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足月低体重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规范化产前检查能有效筛查出高危孕妇,使其尽早得到有效治疗,减少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健康素质.
作者:廖禄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32例神经外科重型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颅内感染患者,先采用经验用药,如头孢曲松或加用万古霉素静脉滴注,并每天行1~2次腰穿;严重感染伴发热患者腰穿鞘内注入抗生素及腰大池持续引流;经过上述治疗措施一月无效后,停用所有抗生素,输注血浆等增加患者自身抵抗力.结果:32例患者均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其中8例阳性且耐药,通过常规的一个月抗生素静滴,腰穿鞘内注入抗生素及腰大池持续引流,患者颅内感染未见明显好转,但之后停用所有抗生素,输注血浆等增加患者体内抵抗力,全部患者均获治愈.结论:颅内感染应做到早期诊断与治疗,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及合理的给药途径是治疗颅内感染的关键措施,但细菌培养结果对所有的抗生素均耐药时,停用所有的抗生素,防止多重耐药菌感染,增强患者的自身免疫能力抵抗感染,能获得好的效果.
作者:娄建云;陈金明;罗军;丁观福;廖伟;欧阳龙强;程伟;邹连生;杨少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氟尿嘧啶化疗泵药物输注出现时间差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使用ZZB-300型泵泵入氟尿嘧啶进行化疗的病例资料.结果:43例使用ZZB-300型泵的未能按预期时间完成化疗.结论:氟尿嘧啶化疗泵持续输注出现时间差与产品质量、护士因素、注射器因素、大输液因素、患者因素等有关.护理人员正确掌握使用方法,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尽量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等措施可减少化疗泵持续输注氟尿嘧啶时间差.
作者:刘丽苹;朱娜佳;何菁;唐珍玲;邓俊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170例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PKP+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和PKP+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后凸角度改变情况、VAS评分、Oswestry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骨折愈合情况,促进椎体形态和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廖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和p27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hTERC和p2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TERC基因在对照组、CIN Ⅰ、CINⅡ、CINⅢ及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 (1/20)、22.2% (4/18)、72.7%(8/11)、81.8%(9/11)和96.7%(29/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蛋白在对照组、CIN及宫颈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35%、2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病变中,hTERC和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975,P=0.005).结论:hTERC过度表达和p27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均可作为子宫颈癌变诊断及进展的预测指标.
作者:何海;刘浏;刘健玲;黄浩;李莉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移动掌上电脑访视对降低初次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透室2014年1~6月的初次透析患者80例为实施前组,2014年7~12月的初次透析患者80例为实施后组.将访视内容标准化、格式化、数据化、信息化,规范成一套具有科学量化标准的访视流程载入PDA,护士携带PDA到病房对初次透析患者进行访视.比较实施PDA访视前后初次透析患者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失衡综合征、管路凝血等急性并发症的例数.结果:2014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PDA访视可以降低血液透析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体现具有专科特色的血透室优质护理服务,对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促进作用.
作者:罗小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负压吸疱法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负压吸疱法治疗稳定期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白癜风.结果:40例患者共移植185个皮片,有效171个皮片,有效率92.43%,其中散发型、局限型、节段型有效率分别为85.94%、95.51%、96.88%,散发型与局限型、节段型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98,x2=4.966,P<0.05),节段型与局限型有效率差异无计学意义(x2=1.487,P=0.225).结论:负压吸疱法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安全有效.
作者:杨素娟;曾招林;吴光宇;卢井发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