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9例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的结果分析

彭绪云;刘建平;康剑;张杨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小儿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诊治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患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均在吸入七氟烷、丙泊酚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结果:139例患儿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镜下支气管内膜炎112例,喉气管支气管软化24例,右肺上叶开口异常8例,腺样体肥大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10例,气管支气管狭窄9例,喉蹼1例.支气管镜检查为术前待确诊或待查而明确诊断47例,纠正临床误诊或漏诊16例.112例支气管内膜炎经119次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时行局部肺泡灌洗,24小时后摄胸部正位X片,肺部阴影完全吸收76例,部分吸收38例,未吸收5例.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在外院取出,1例左支气管异物自行咳出.1例喉蹼、2例气管支气管狭窄、4例重度喉气管支气管软化患儿均转上级医院治疗.并发症发生率39.7%(58/146),除1例先心患儿术后高热并发心功能不全,1例麻醉不耐受未能检查外,其他均为术中一过性轻度缺氧发作、气管粘膜少量出血、术后发热.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对小儿呼吸道疾病的诊疗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漏诊和误诊.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MRI诊断

    目的:探讨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例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MRI表现,11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扫描.结果:21例输卵管卵巢脓肿表现为附件区囊性或囊实性包块,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囊状影9例,呈管状、腊肠样改变8例,呈串珠状改变4例.所有病例囊壁较厚,内壁光滑,大部分囊壁厚薄均匀.CT平扫病变呈低密度,囊内密度等于或稍高于尿液,MRI平扫T1 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部分病例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液不强化,囊壁及分隔持续强化,其中囊壁呈分层样强化.部分病变周围模糊,子宫骶前韧带增厚模糊5例,盆腔积液9例,网膜增厚4例,骶前软组织水肿5例.结论:CT、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输卵管卵巢脓肿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子慧;王俊;许红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免费医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免费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培养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疗卫生人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赣南医学院2012 ~2014级149名免费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选取该校2012~2014级145名非免费医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自编的《免费医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针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等维度,对免费医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进行凋查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年级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入学动机、班级学习风气和免费医学生身份标识等均对免费医学生学习倦怠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为促进免费医学生这一群体更好地实现国家的期望与个人的价值,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如弱化免费医学生的身份标识,增强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多层次的免费医学生社会支持体系等.

    作者:谢清平;段华庆;黄林邦;刘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39例小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诊治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患儿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均在吸入七氟烷、丙泊酚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结果:139例患儿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镜下支气管内膜炎112例,喉气管支气管软化24例,右肺上叶开口异常8例,腺样体肥大4例;气管支气管异物10例,气管支气管狭窄9例,喉蹼1例.支气管镜检查为术前待确诊或待查而明确诊断47例,纠正临床误诊或漏诊16例.112例支气管内膜炎经119次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同时行局部肺泡灌洗,24小时后摄胸部正位X片,肺部阴影完全吸收76例,部分吸收38例,未吸收5例.9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在外院取出,1例左支气管异物自行咳出.1例喉蹼、2例气管支气管狭窄、4例重度喉气管支气管软化患儿均转上级医院治疗.并发症发生率39.7%(58/146),除1例先心患儿术后高热并发心功能不全,1例麻醉不耐受未能检查外,其他均为术中一过性轻度缺氧发作、气管粘膜少量出血、术后发热.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对小儿呼吸道疾病的诊疗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漏诊和误诊.

    作者:彭绪云;刘建平;康剑;张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60例PICC患儿,根据护理干预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被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被给予PICC相关临床护理,统计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留置时间、感染率及异常拔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血管选择、管道维护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考虑临床的合理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肾积水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6例不同类型泌尿系统畸形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并进行B超追踪随访,观察超声检查对小儿肾积水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126例患儿超声诊断肾积水84例,其中单肾积水62例,双肾积水22例,根据不同程度的肾盂分离标准分类,轻度肾积水35例,中度肾积水30例,重度肾积水19例.84例肾积水病例经追踪随访,1例经IVU检查证实为重复肾,2例综合检查及术中证实为肾囊肿,其余81例经手术或保守治疗,证实为肾积水病例.超声诊断泌尿系统畸形患儿肾积水的正确率为96.4%.结论:超声检查是小儿泌尿系畸形的常规及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有效的诊断泌尿系的畸形,进行肾积水的分度,并大致判断肾脏功能,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恢复观察随诊有重要作用.

    作者:胡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TDP治疗仪在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TDP治疗仪在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2例使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避冷等预防方法,治疗组在常规预防的基础上,待奥沙利铂输注完毕后使用TDP治疗仪照射注射部位前端和双手,4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周围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14,P<0.05).结论:TDP治疗仪照射可以降低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华媚;邓伍秀;罗艳;左金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环孢素A联合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环孢素A联合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自血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50例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CAG方案治疗,研究组应用环孢素A联合CAG方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临床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但不良反应明显.结论:对于临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环孢素A联合CAG方案治疗,对部分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有一定疗效,但骨髓抑制重,患者耐受差.

    作者:严志民;陈小芸;赖文鸿;刘礼平;李海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骶韧带与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施行经阴道骶韧带与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的客观评价,分析其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方法:39例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患者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同时施行经阴道骶韧带与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并对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9例患者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及副损伤,顺利完成了骶韧带与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加骶棘韧带悬吊术,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出血120 mL,38例患者恢复良好,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1例70岁患者术后尿潴留,予对症治疗后排尿功能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 ~21月,主观满意率100%,客观治愈率100%.结论:通过采用骶韧带与耻骨阴道肌交叉缝合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加强盆底组织支持,而且利用自身组织,减少医疗费用,该手术安全有效.

    作者:赵银卿;陆坚;周秀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CP-AES测定龙南稀土矿区土壤中的稀土元素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龙南稀土矿区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探究稀土元素含量与离矿区距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NO3-HCl-HF-H2O2酸体系微波消解样品,ICP-AES测定龙南矿区表层土、心层土,底层土及距矿区1、3、5,50和80 km的土壤中各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本实验的测定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精密度为1.34% ~4.07%(RSD,n=5),回收率为96.5% ~ 104.0%.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活,结果可靠,适合于龙南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

    作者:刘霞;李伟;丁冶春;夏侯国论;李杰;张岭仙;范小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行根治性手术的全部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体(P =0.006)、组织类型(P=0.031)、分化程度(P =0.014)、浸润深度(P=0.000)、脉管内癌栓(P=0.000)及神经束膜受侵(P =0.000)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体、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大体、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其中脉管内癌栓是淋巴结转移发生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传渊;夏来阳;赖志华;方传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祛白糖浆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及疱液IL-18的检测

    目的:观察祛白糖浆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检测供皮区、受皮区疱液IL-18水平,探讨祛白糖浆治疗白癜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皮损区疱液中IL-18变化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祛白糖浆联合自体表皮移植组(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移植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皮损区IL-18含量均高于供皮区(P<0.05).联合组患者复色区IL-18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皮损区(P<0.05).联合组治疗后复色区IL-18含量与治疗前供皮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复色区IL-18含量比移植组复色区IL-18含量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祛白糖浆联合表皮移植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IL-18作为炎症因子在局部白斑皮损中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黑色素细胞的破坏过程.祛白糖浆联合自体表皮移植可能协同干预局部IL-18水平.

    作者:郑威;陈勇燕;罗新辉;叶小英;万春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赣南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加快推进我市油茶综合开发,系改善人民油脂消费结构与国际标准油脂营养接轨的唯一有效路径,联合国粮农组织率先将茶油作为我国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茶油品质优于橄榄油,为我国独有,长期食用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食用油脂消费结构单一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加强油茶综合开发对于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油脂消费结构科学合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市油茶产业现状,提出了现阶段制约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给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者:刘运华;刘宗亮;王烈峰;刘海;范小娜;韩立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级护理管理制度对降低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士长参与的三级护理管理制度对降低维持性透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60名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护士长亲自参与,实行三级监督管理制度;对照组按常规由责任护士给予系统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结果:两组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患者透析并发症明显降低,提高了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林方兰;罗小娟;杨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并配合高压氧治疗.使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95.24%远高于对照76.19% (P <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欧阳懿;杨云珠;刘家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三维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对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39例临床收治的可疑子宫畸形病例,对比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两种检查方法的特点,并将二者诊断结果与经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和(或)腹腔镜联合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9例可疑子宫畸形患者中,双子宫3例;纵膈子宫25例;双角子宫6例,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误诊2例;弓形子宫2例,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误诊2例;单角子宫3例,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误诊2例;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84.6%,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全部正确,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100.0%.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能从不同切面全方位的观察子宫的位置、形态及内部结构,更好的显示子宫肌层及内膜,既能克服宫腔镜的有创和不能观察子宫外观的缺点,又较二维超声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子宫畸形.

    作者:董蕾;胡莉琴;赖海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性髓系白血病基因型的地域分布

    目的:总结全国多省市多医疗中心数据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3种突变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地域分布,包括CEBPA(CCAAT enhancer-binding protein alpha)、NPM1 (Nucleophosmin)和FLT3-ITD(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s).方法:对来自全国25家医院的87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年患者的标本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针对上述3种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对所获得的数据按照中国北部、东部以及中西部等3个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在北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中,上述3个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8.9%、11.0%和13.1%,5.6%、7.7%和7.7%,9.0%、8.8%和13.2%.在上述地区发生FLT3-ITD突变的病例中,同时检测出NPM1或者CEBPA突变病例的比例分别为11.5%和20.0%、23.1%和0%,43.9%和25.0%.结论:本研究发现FLT3-ITD、NPM1和CEBPA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在中国三个地理间十分不同.东部地区AML患者中3个被检测的基因突变发生率都是低.并且在该人群中,未发现同时发生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的患者,与全国整体数据以及其他两个地区的结果有很大差异.

    作者:廖长风;赖文鸿;刘礼平;林传明;李海亮;陈懿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肝硬化合并抑郁的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抑郁的发生率及诊治.方法:选取本院住院及门诊肝硬化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12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zung氏评分,统计肝硬化合并抑郁的发生率,42例患者存在合并抑郁.并将其分成多塞平组和氟西汀组,多塞平组口服多塞平治疗,每日三次,每次25 mg.氟西汀组口服氟西汀,每日一次,每次20 mg,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20例肝硬化患者合并抑郁42例,发生率为35.0%.其中男32例,女10例,轻度28例,中度11例,重度3例.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2月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且服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多塞平治疗有效率71.4%,氟西汀治疗有效率81.0%.结论:肝硬化合并抑郁的发生率高,药物干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在临床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学异;许传勤;刘燕;黄春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袖状胃切除治疗大鼠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肥胖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ein,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袖状胃切除手术组(SG组),正常组(NG组)和假手术组(SS组).观察比较3组大鼠术后体重、摄食量、糖耐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及空腹Ghrelin,GLP-1浓度的变化.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形态学特点,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SG组大鼠术后体重连续3周持续下降,术后摄食量显著减少(P<0.05).术后8周手术组糖耐量显著改善.手术组术后血清Ghrelin下降,GLP-1升高,空腹胰岛素(FINS)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SG组与NG组相比较,其β细胞光密度值、β细胞面积比、胰岛素mRNA均显著降低,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胃袖状切除后术后摄食减少不是导致血糖改善的唯一原因.术后空腹胰岛素浓度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术后Ghrelin水平下降、GLP-1水平上升是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之一.

    作者:刘凤恩;刘志勇;段训洪;黄文祯;赖闺娥;易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急性深静脉血栓中改良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患肢远端浅静脉缓慢泵入小剂量尿激酶同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老年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改良方法的应用疗效.方法:连续选取我院36例老年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采用传统给药方法,经患肢外其它体表浅静脉静滴小剂量尿激酶(40万u·次-1,1次·d-1)溶栓、低分子肝素钙(100u·kg-1,ih,1次·12h-1)抗凝,首日起加用华法令2.5 mg·晚-1(根据INR调整用量,INR维持2~3)治疗14天;试验组18例采用改良给药法,经患肢远端浅静脉缓慢泵入小剂量尿激酶(10万u·次-1,2次·d-1)、低分子肝素钙(100 u·kg-1,ih,1次·12 h-1),首日起加用华法令2.5 mg·晚-1(根据INR调整用量,INR维持2~3)治疗14天.结果: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6例,无效7例,总有效9例;试验组治愈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15例.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3).结论:采用经患肢远端浅静脉缓慢泵入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改良方法在老年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疗效优于传统给药方法的疗效.

    作者:邱湖海;王小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区域性切除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区域性组(37例)和全腮腺组(25例),分别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和传统全腮腺切除术,比较两组面神经损伤情况、并发症,并对两组随访3年,比较复发率.结果:区域性组患者颧支、颊支及下颌缘支面神经分支损伤率均低于全腮腺组(2.70%比68.00%,2.70%比76.00%,5.41%比100.00%,P<0.05).区域性组患者皮下积液、Frey综合征、面瘫及面部畸形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腮腺全切组(2.70%比24.00%,8.11%比36.00%,5.41%比28.00%,5.41%比28.00%,P<0.05).两组患者术后1、3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比0.00%,5.41%比4.00%,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可减少对患者创伤,减少对面神经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治疗效果.

    作者:凌永昌;田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