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兰英;孙春汉;郑剑平;吴伟娇
目的:研究关节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与玻璃酸钠治疗伴有髋关节病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借助数字随机选择的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病变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将4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20例,B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的抗风湿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复方倍他米松进行1次肌肉注射治疗,B组则采取玻璃酸钠与复方倍他米松髋关节内注射联合治疗,比较A、B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BASDAI、BASFI、HHS评分以及TNF-α、IL-12变化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注射玻璃酸钠与复方倍他米松联合治疗髋关节病变AS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使得促炎因子的产生受到抑制,全面改善了患者病情活动及躯体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及使用。
作者:许国胜;欧阳永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但住院费用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33%,止痛药使用率仅为6.98%,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93%,止痛药使用率高达27.9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较传统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血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方;廖锦岐;方永平;段进东;游锦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是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促进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小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提高儿童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新方法从而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方法:分析在2010年至2015年间,我院收治大面积烧伤患儿47例,比较不同补液通路下(分3组观察:1组经周围静脉补液通路2组经中心静脉补液通路3组经骨髓腔内补液通路),其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入液高速度、并发症发生例数、操作总耗时等因素。结果: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1组50%2组70%3组95%,三组两两比较(P<0.05);入液高速度1组平均20 M l/kg·h 2组平均32 M l/kg·h 3组平均32M l/kg。h,三组两两比较(P<0.05)。操作总耗时1组5-30分钟2组1-70分钟3组0.5-5分钟三组两两比较(P<0.05),1组3例并发症出现,2组2例并发症,3组1例并发症。结论:经骨髓腔内补液通路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性高,操作总耗时少。经骨髓腔内补液在烧伤休克期抢救成功率高,方法简便,操作速度快。
作者:唐海安;冼爱华;钟展芳;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脑钠肽(BNP)血浆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对其血脂、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以及血压、年龄和性别等指标进行分析,并研究这些指标与其BNP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因素与BNP有相关性(P<0.05);性别、血压、体重指数及血脂等与BNP无相关性(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NP与Ccr负相关,而与年龄、HbAlc及UAER正相关。结论: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年龄的增长、血糖控制不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糖尿病患者BNP升高。
作者:关廷均;许俏娴;邓雪霞;刘碧碧;梁天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维生素K2(Menaguinone, MK)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萘醌基团的系列衍生物,共有14种同系物,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之一。MK主要由肠道细菌以及芽孢杆菌合成,同时存在于传统食品纳豆中。MK可以促进凝血酶原与磷酸脂质体结合而发生凝血过程,同时还可以直接参与骨骼代谢,因此在医药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MK在凝血与骨骼代谢方面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微生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对纳豆菌(芽孢杆菌)合成维生素K2进行了综述。
作者:范加金;彭延杰;严为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针对严重床上急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2015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施以异丙酚麻醉,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异丙酚联合亚剂量氯胺酮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期间,血压、心脏指数等没有出现明显的的变化,对照组患者麻醉期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创伤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异丙酚联合亚剂量氯胺酮麻醉效果较好,生命体征平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昌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高剂量地诺孕素进行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全部通过高剂量地诺孕素实施治疗,记录10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通过治疗之后,100例患者的性交痛、痛经、非经期下腹疼痛、盆腔疼痛、子宫活动受限等症状全部得到显著改善,和治疗之前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00例患者通过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尿常规检查之后没有出现异常。结论: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高剂量地诺孕素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叶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轻中度甲亢患者应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50例轻中度甲亢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中,对患者临床采取常规甲巯咪唑联合保肝药物治疗,对研究组中,临床中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丙硫氧嘧啶治疗,分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对于临床中两组患者,研究组中在应用丙硫氧嘧啶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肝功能指标改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预后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轻中度甲亢患者中,应用丙硫氧嘧啶治疗,相较于对照组甲巯咪唑治疗,可降低药物肝损伤风险,临床疗效好,对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发挥积极影响。
作者:吴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06例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多发生于以消化系统居多,变态反应次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所致ADR的规律与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旋;陈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适目标血压。方法:①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组2、组3)。②给予液体复苏分别使患者平均动脉压稳定在70-80mmHg、50-60mmHg,40-49mmHg。③统计患者补液量、PT、APTT、血红蛋白、碱剩余、乳酸、体温、MODS发病率、病死率。结果:①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②三组患者补液量及输注红细胞有差异(P<0.05),组1显著多于组2、组3(P<0.05),组2多于组3(P<0.05)。③三组间PT、APTT及血红蛋白(HGB)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比较组1与组3PT、APTT显著长于组2,组1长于组3(P<0.05);组1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组2、组3,组2、组3间无显著差异。④三组间BE及乳酸有显著差异,(P<0.05),两两比较组1组、3乳酸及BE显著高于组2,组3高于组1。组1体温显著低于组2及组3,组2及组3无显著差异。⑤三组患者MODS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组3高,组1次之,组2低(P<0.05),两两比较仅组2和组3在MODS和死亡情况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均动脉压50-60mmHg是较理想的复苏目标值。血压过低会导致预后更差。
作者:李孟秦;王飞;崔燕;曹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肠道是人体内的微生态系统,经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中药代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的药物代谢研究方法和模型的角度出发,对近年中药成分在肠道菌群作用下的代谢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作者:赖睿智;赵益铭;李怡宏;杨异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含量的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Aglient Exten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硫酸氢四丁基铵溶液(28:67:5),检测波长为302nm。结果:奥美拉唑对照品在10.24~102.40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71%。结论:本法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倩;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本课题应用从林茜草根中纯化提取的林茜草总黄酮,以小鼠肿瘤S-180为实验主体,研究其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采用黄酮类物质对小鼠体内肿瘤细胞诱导凋亡实验,证实林茜草黄酮对S-180癌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诱导细胞凋亡和抗免疫逃避机制,为临床中西联合用药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探索肿瘤综合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表明,TG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干预肿瘤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识别和表达,从而增强对应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应答响应功能,依此途径制约肿瘤细胞在体内转移和定殖。
作者:刘德财;王雪;李晶;韩月新;于菁妮;张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比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耗时、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另外,实验组与常规组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与20.00%,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值得推荐。
作者:阮才政;许传金;杨诚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依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护理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肢体机能和肢体疼痛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在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满足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残疾率,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其早日重返社会。
作者:郭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作用效果的变化。方法:我院自2015年1月起在全院范围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随机抽取300名患者的病历表为干预组。同时随机抽取2015年1月前未实施综合干预的300名患者病历表为未干预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有181例(60.3%)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月份的66.7%下降到6月份的59.3%。未干预组有208例(69.3%)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月份的64.7%上升到6月份的72.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药剂科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的规范化。
作者:苟桂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造瘘+顺行输尿管软镜检查治疗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行全膀胱切除术后出现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的患者5例,2例先行经皮肾造瘘术,二期行顺行输尿管软镜检查,余3例患者一期行患侧经皮肾造瘘+顺行输尿管软镜检查。结果:5例(9侧)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6月-18月,1例因肿瘤全身多处转移死亡,其余四例定期更换双J管,肾功能保护良好。结论:经皮肾造瘘+顺行输尿管软镜检查是治疗全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丁国栋;吴国忠;蔡浩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碳酸钠中有机溶剂甲醇、丙酮、二氯甲烷的残留量。方法:采用内标法顶空[1]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甲醇103.5%—104.6%;;丙酮103.4%—105.1%二氯甲烷96.7%—97.3%变异系数,甲醇2.6%,丙酮2.6%,二氯甲烷2.8%。
作者:尹大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小肠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原发性小肠B细胞淋巴瘤2例,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一例为小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另一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性小肠B细胞淋巴瘤的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和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等,确诊需要依靠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治疗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措施。
作者:杜心;方晓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