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容
目的:探讨经皮肾造瘘+顺行输尿管软镜检查治疗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行全膀胱切除术后出现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的患者5例,2例先行经皮肾造瘘术,二期行顺行输尿管软镜检查,余3例患者一期行患侧经皮肾造瘘+顺行输尿管软镜检查。结果:5例(9侧)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6月-18月,1例因肿瘤全身多处转移死亡,其余四例定期更换双J管,肾功能保护良好。结论:经皮肾造瘘+顺行输尿管软镜检查是治疗全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丁国栋;吴国忠;蔡浩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脑钠肽(BNP)血浆水平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对其血脂、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以及血压、年龄和性别等指标进行分析,并研究这些指标与其BNP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尿白蛋白排泄率等因素与BNP有相关性(P<0.05);性别、血压、体重指数及血脂等与BNP无相关性(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NP与Ccr负相关,而与年龄、HbAlc及UAER正相关。结论: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年龄的增长、血糖控制不佳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升高,糖尿病患者BNP升高。
作者:关廷均;许俏娴;邓雪霞;刘碧碧;梁天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聚氨基葡萄糖羧酸钠医用生物胶体液(术优康)的止血作用,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测定家兔体外血液凝固时间;建立家兔耳动脉出血模型及家兔体表创面出血模型,分别测定出血时间。结果:术优康可显著缩短体外血液凝固时间(P<0.01)、家兔耳动脉出血时间(P<0.01)及家兔体表创面出血时间(P<0.05)。结论:术优康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作者:张晴;胡颖;叶兰;黄昌平;郑茂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含量的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Aglient Extend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硫酸氢四丁基铵溶液(28:67:5),检测波长为302nm。结果:奥美拉唑对照品在10.24~102.40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为0.71%。结论:本法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倩;张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发生率与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对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与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院内感染部位、相关危险因素和感染病原菌的特点。结果:251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粒细胞减少为436例,占17.3%;其中出现院内感染为182例,占41.7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不明部位和消化道为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与患者ECOG评分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呈正相关。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第一位,其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其次是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患者化疗出现粒细胞缺乏后易继发院内感染,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时间及合理预防应用抗生素,可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顾卫军;胡海波;朱伟;葛晋源;张鲁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胎膜早破残余羊水指数与妊娠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胎膜早破产妇为观察对象,根据残余羊水指数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羊水正常,5≤AFI≤18cm)63例和观察组(羊水过少,AFI<5cm)57例。对比分析两组生产前羊水含量及其生产时羊水的性状、颜色等。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羊水污染程度及其胎儿窘迫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引起的羊水流失过多将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应对胎膜早破引起的羊水过度流失进行及早的治疗,减少对母婴健康的影响,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翠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本课题应用从林茜草根中纯化提取的林茜草总黄酮,以小鼠肿瘤S-180为实验主体,研究其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采用黄酮类物质对小鼠体内肿瘤细胞诱导凋亡实验,证实林茜草黄酮对S-180癌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诱导细胞凋亡和抗免疫逃避机制,为临床中西联合用药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探索肿瘤综合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表明,TG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干预肿瘤细胞表面免疫分子的识别和表达,从而增强对应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应答响应功能,依此途径制约肿瘤细胞在体内转移和定殖。
作者:刘德财;王雪;李晶;韩月新;于菁妮;张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对MRL/lpr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了解还原性谷胱甘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转化生子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C57BL/6雌性小鼠及狼疮小鼠模型MRL/1pr雌性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给予第3代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药物干预,培养5天后检测细胞内TGF-β1的表达。结果:狼疮小鼠模型MRL/1pr雌性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TGF-β1表达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经还原性谷胱甘肽处理的MRL/1pr雌性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1明显低于未处理组(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可有效减少MRL/1pr雌性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1。
作者:张北平;刘树锋;王海;谭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配合输卵管通水诊疗仪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接受子宫输卵管检查患者300例,经传统手工推注与现代输卵管通水诊疗仪改良数字化处理后所得结果,分析改良后造影术的应用优势。结果:(1)传统造影术两侧输卵管通而不畅72例,改良造影术标准压下通畅40例;(2)传统造影术两侧输卵管不通的112例,改良造影术加安全压下,再通70例;(3)传统造影术一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一侧不通83例,改良造影术加安全压下,一侧通畅,一侧再通50例;(4)子宫输卵管均正常29例;(5)因子宫畸形或体质因素引起静脉回流造影未成功4例。结论:改良输卵管通水诊疗仪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减轻患者紧张及负面情绪,减少所导致假阳性的发生,及数字化胃肠机后处理功能可以观察到阻塞点及阻塞的再通动态情况、可以观察输卵管的情况,以及疾病的发生部位,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
作者:韦利娥;黎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并进行手术根治的148例,其中7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患者出血量较开腹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较开腹组患者的27.78%显著降低,腹腔镜组宫颈癌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较开腹组的39.47%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疗效确切,降低出血量,减少对患者的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真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2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45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观察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2例进行单纯囊肿剥除,其余3例进行了输卵管-卵巢合并切除;患者手术时间34~146min,平均79.3min;均未发生大出血、气体栓塞、皮下气肿、脏器损伤及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均在3~5d内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术方式,且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酚妥拉明、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云南省怒江边防支队福贡大队卫生所确诊的86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静脉滴注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4.4%),治疗组咯血停止时间(1.49±0.51)d短于对照组(3.14±0.67)d,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也低于对照组(30.2%),且各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法治疗肺结核咯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栾利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硬化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有观察组72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72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狭窄程度和侧枝循环,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闭塞25.00%低于对照组52.77%;狭窄程度大于90%的患者51.39%显著多于对照组22.22%,并且侧枝循环40.28%明显多于对照组2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发性肺水肿、再次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tnT、CK-MB心肌损伤标志物, LVEF(左室射血分数)与LVFS(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LVESd(左室收缩末其内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硬化特点相对复杂,有较多的严重狭窄病变和多支,并且有着较多的侧枝循环,充分诊断出这些病变的特点,有利于临床的研究。
作者:黄莹;郭媛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碘治疗后的体外辐射水平,以期确保周围人群辐射卫生,为规范开展分化型甲癌患者131碘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口服放射性131碘溶液治疗,分别于口服放射性131碘溶液即刻、服药后1d、后3d、后5d、后7d测量距离患者5cm、50cm、100cm和200cm的辐射剂量当量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时相点随着测量距离的延长辐射剂量当量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距离处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辐射剂量当量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癌患者131碘治疗后体外辐射水平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和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服药7d后距离200cm处体外辐射水平基本达到无需特别防护的要求。
作者:杨福洲;李车琼;李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静脉治疗小组对医院不同层次护士静脉输液规范的作用。方法:于2013年1月~12月未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前,对我院不同层级的2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其静脉输液规范的认知情况;于2014年1月开始,在我院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将参与调查的200名护理人员均纳入研究,于静脉治疗小组建立1年后的2015年1月~12月,对这200名护理人员再次开展静脉输液规范认知情况的调查,并比较静脉治疗小组建立前后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规范认知得分。结果:与静脉治疗小组建立前相比,静脉治疗小组建立后,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其静脉输液规范认知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不同护龄的护理人员其静脉输液规范认知得分也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科室内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可提高医院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静脉输液规范认知程度,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的提高。
作者:洪晓丹;朱秋梅;曾丹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电切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先行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再行TURP。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清石率为100%,手术时间在72~120min之间,术中无1例出现膀胱穿孔,膀胱出血或电切综合征。术后随访4~18个月,患者排尿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未发现1例结石复发,也无1例尿道狭窄。对比IPSS、Qmax、QOL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TURP联合电切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效果显著,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振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碳酸钠中有机溶剂甲醇、丙酮、二氯甲烷的残留量。方法:采用内标法顶空[1]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甲醇103.5%—104.6%;;丙酮103.4%—105.1%二氯甲烷96.7%—97.3%变异系数,甲醇2.6%,丙酮2.6%,二氯甲烷2.8%。
作者:尹大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无创呼吸机在基层医院心力衰竭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2小时无创通气,比较常规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并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后的PaCO2平均数值、Pa O2平均值、SaO2指标、呼吸频率、心率、C反应蛋白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应用无创通气辅助治疗心力衰竭比常规治疗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郑锦源;樊小婷;罗炜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单纯性阑尾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手术方法,观察组使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应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所需手术时间短、对患者身体影响小,且患者恢复速度快,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太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疾病诊疗的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60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钢板内固定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比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耗时、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另外,实验组与常规组骨折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与20.00%,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钢板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可值得推荐。
作者:阮才政;许传金;杨诚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