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牵正止痛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李映辰;程齐来;贺新民

关键词:牵正止痛汤,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瘀血阻络证, 中医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牵正止痛汤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组口服牵正止痛汤。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三叉神经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84.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两组临床疗效相当;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治疗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牵正止痛汤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以求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与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肝火亢盛型的血清β2-MG则不具相关性。②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大,可以将血清β2-MG作为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作者:尹宝;陈涛;韩立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型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对预防CRBSI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5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运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及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1.9%,较对照组11.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和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护理方法比较,改良型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聂亮;谢艳梅;幸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甘露醇对急性颅内高压危重患儿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急性颅内高压征危重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25例急性颅内高压征危重患儿,使用甘露醇前、后大脑中动脉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变化。结果:23例急性颅内高压患儿注射甘露醇0.5 h后收缩期峰流速( Vp)、舒张期末血流速度( Vd)、平均血流速度( Vm)均增加,搏动指数(PI)降低(P﹤0.05),20例TCD频谱改变呈高阻力型,2例注射甘露醇前后均无脑血流信号。结论:急性颅内高压患儿使用甘露醇治疗可改善脑血流灌注,但对于TCD频谱变化明显异常、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向血流的患儿甘露醇疗效不佳,预后差。

    作者:罗开源;王华彬;钟小明;罗娟娟;王长浦;廖红群;赖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感染后咳嗽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联合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分别于治疗第5、14 d进行随访,根据咳嗽症状积分表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评分的改善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评分(2.25±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76±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9,P﹤0.01);第14天,观察组评分(1.67±0.32)分虽较对照组(1.81±0.41)分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治疗前后2组症状改善率(67.95±11.23)%、(64.30±10.67)%接近。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孟鲁司特在改善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症状方面有明显疗效。

    作者:曾令礼;陈良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胱硫醚-γ-裂解酶在过敏性休克死亡小鼠心肌组织中的死后变化

    目的:探讨胱硫醚-γ-裂解酶( cystathionine-γ-lyase,CSE)在过敏性休克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通过注射卵蛋白( OVA)制作小鼠过敏性休克模型。将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PBS对照组、OVA模型组、OVA模型﹢炔丙基甘氨酸( PPG)组、OVA模型﹢硫氢化钠( NahS)组。各组小鼠致敏第3周诱发过敏性休克致死,未死亡小鼠1 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分别于死亡后即时(T1)、死亡后冷冻2 d(T2)和冷冻7 d(T3)三个时间点取心肌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组织CSE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SE呈弱阳性表达,OVA诱导的过敏性休克模型心肌组织中CSE呈阳性表达。给予外源性NahS后CSE在心肌组织中表达增强,而给予h2 S抑制剂PPG后,CSE在心肌组织中表达减弱较为明显。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在T1、T2、T3三个时间点CSE的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过敏性休克小鼠心肌细胞中CSE的表达增强,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心肌组织中CSE的表达可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形态学参考指标。

    作者:肖海;刘瑞珍;赵真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hTERT基因转染对人神经元活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对Aβ诱导的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后,以 h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神经元,用Aβ25-35诱导神经元的凋亡,72 h后用MTT检测各组细胞数量和活力,并计算其保护率。结果:h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后72 h进行Aβ干预,此时hTERT对神经元的保护力为29.8%,活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活力(0.310±0.033)明显高于非转染组(0.237±0.08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β干预后的神经元,其活力明显下降,而h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可以促进神经元存活,对Aβ干预的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灵芝;李水彬;程刚卫;汪华侨;孔令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河源地区围产期出生缺陷现状调查与防治策略

    目的:分析河源地区围产期出生缺陷的临床现状。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2年孕满28周至生后一周所有的出生缺陷情况,分析其发病现状并寻找合适的防治策略。结果:本地区2010~2012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11.11‰,发生率居前5位的为水肿胎2.22‰、先心0.88‰、多指0.82‰、脑积水0.80‰、唇腭裂0.75‰。结论:目前本市出生缺陷仍然偏高,干预措施不足,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任务重,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余凤;钟玉旋;杨心琼;欧四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防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复发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巩固治疗的疗效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给予GnRh-a巩固治疗4个月,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缓解率、受孕率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更高,复发率更低,受孕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术后给予GnRh-a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缓解率、提高受孕率、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林晓桃;陈建英;陈建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马铃薯联合田七粉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马铃薯联合田七粉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发生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72例,均分为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试验组采用切片马铃薯贴覆联合田七粉外敷。对比两组疗效、血肿消退、局部硬结及血流量情况。结果:试验组(1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6.11%)。试验组血肿消退快速,未出现局部硬结,血流量多在200~300 mL·min-1内。两组疗效及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结论:马铃薯联合田七粉外敷后血肿消散部位效果好,有利于保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使血液透析够正常进行;内瘘血肿吸收快,疼痛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吴细英;沈朝莲;黄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妊高征产妇剖宫产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需行剖宫产术的妊高征患者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CSEA)和硬膜外麻醉( EA),术中分别记录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注射局麻药至胎儿娩出时间( ID-D)、使用麻黄碱人数、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起效时间与注射局麻药至胎儿娩出时间( ID-D)明显短于EA组,麻醉效果也优于EA组,使用麻黄碱人数多于EA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母婴健康影响小,用于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柯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自体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6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术前采血400 mL,在术中或术后回输,对采血前后及输血后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选择贮存式自体输血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在采血时仅有1例出现轻度头昏,休息片刻即缓解。在血液回输时,无寒战、发热、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各项指标采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科学安全有效,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输血方法之一。

    作者:刘小华;刘文俊;张子晖;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观察组)101例,奥美拉唑治疗组(对照组)9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的缓解和消失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消失时间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56)。治疗第一天观察组腹痛消失为17.17%,对照组为14.43%,无统计学意义(χ2=0.276,P=0.599)。两组治疗后24 h腹痛缓解和白天腹痛缓解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而夜间腹痛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腹胀、反酸和嗳气症状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雷贝拉唑治疗的短期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谢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儿科护理巡视记录单设计与应用

    目的:为了更好配合示范病区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儿科病区的护理质量。方法:根据儿科患者病情观察的项目、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制成儿科护理巡视记录单,挂置患者床头,全面及时地记录各项护理,保证了护理巡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结果:护理满意度从设施前的87.5%升至93.4%,护理质量考核分由实施前的90.30分升至98.3分。结论:儿科护理巡视单的使用细化了护理工作、方便了病情观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段美华;王香香;刘红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腔镜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B超、造影或宫腔镜检查诊断为黏膜下肌瘤,而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术后放置曼月乐42例,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是否有肌瘤复发、剩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应用宫腔镜手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度为95.24%,其中0型、Ⅰ型术后满意度100%,Ⅱ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度66.67%。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有效、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礼华;唐丽霞;郭壮志;邹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NSE及脑电图在脑损伤综合征中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脑电图( EEG)在小儿脑损伤综合征( B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67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35例非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NSE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损伤综合征患儿NSE升高明显,脑电图异常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NSE、EEG对脑损伤综合征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可用作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刘耀宗;邱建武;蒋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血清MMP-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1( MMP-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0例甲状腺良性肿物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其MMP-11抗体浓度。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血清MMP-11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MMP-11表达水平较良性病变和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因此,血清MMP-11检测可用于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存在实际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金日群;黄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益母草联合缩宫素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血压影响的疗效。方法: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胎儿娩出断脐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实验组:胎儿娩出断脐后子宫切口上缘注射缩宫素20 U,子宫切口下缘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12 h后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2 mL。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无升高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明显升高血压且有恶心呕吐腹泻及寒战高热不良反应。两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好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特别适合基层医院。

    作者:蓝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与CT增强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对照性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同例病例诊断的各种优劣势。为临床选择检查项目时提供佐证。方法:我院72例肝肿瘤病例,对其超声造影检查,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造影剂SonoVue(声诺维)2.4 mL,观察记录病灶大小、形状、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特征后,再进行CT增强扫描,各自做出诊断后与病理检查结果核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86.1%,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7.5%,超声造影与CT增强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及CT增强扫描对肝肿瘤病变的显示都有特异性的表现,但二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检查项目的选择,超声造影优于CT增强。

    作者:李志海;李燕霞;陈燕娜;杨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肌红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急剧的血流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的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心肌发生坏死。临床常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的疼痛、发热等不适,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及心电图出现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典型的胸痛超过30分钟,硝酸甘油无法缓解;典型的心电图变化,持续异常的Q 波或两个以上的导联出现 QS 波,持续24 h以上;血清学变化酶测定值或心肌蛋白标志物持续异常或先升高后降低[1]。如何在发病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对降低急性期死亡率有重要价值。我们对97例AMI患者采血检测肌红蛋白( MYO)及高敏肌钙蛋白( hs-TNT )含量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华;林鹏;方先松;陈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模式实时三维成像技术诊断胎儿脊柱畸形的研究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二维模式结合实时三维成像的表面模式以及骨骼模式诊断胎儿脊柱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0例中孕期受检并诊断为脊柱畸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0例中孕期受检胎儿中共检出脊柱畸形胎儿19例,经引产后病理解剖或者X线摄片等方式证实,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产前超声二维模式结合实时三维模式的表面成像以及骨骼成像对于准确、全面诊断胎儿脊柱畸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庆新;任苓;叶军;程玲;游宇光;陈卫华;吴牡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