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MMP-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金日群;黄明

关键词: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1, 甲状腺乳头状癌,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1( MMP-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0例甲状腺良性肿物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其MMP-11抗体浓度。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血清MMP-11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MMP-11表达水平较良性病变和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因此,血清MMP-11检测可用于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存在实际的临床参考价值。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效果的比较

    目的:研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56例行气管切开患者,其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PDT)组30例,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 OT)组26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皮下气肿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PDT组比OT组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术后出血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气肿的发生率PDT组较OT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且轻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性、简易度和效价比优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的微创气管切开术。

    作者:徐小强;罗琼湘;李焕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益母草联合缩宫素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血压影响的疗效。方法: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胎儿娩出断脐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实验组:胎儿娩出断脐后子宫切口上缘注射缩宫素20 U,子宫切口下缘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12 h后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2 mL。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无升高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明显升高血压且有恶心呕吐腹泻及寒战高热不良反应。两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好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特别适合基层医院。

    作者:蓝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阳性强化方式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衰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护理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衰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阳性强化方式进行护理,整个过程中强调个人与集体训练相结合,同时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了3个月的阳性强化护理后,患者在责任心、技能、计划性以及参加社会活动方面有着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利用阳性强化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患者的社会生存能力,提高生活的质量。

    作者:杨柳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甘露醇对急性颅内高压危重患儿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急性颅内高压征危重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25例急性颅内高压征危重患儿,使用甘露醇前、后大脑中动脉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变化。结果:23例急性颅内高压患儿注射甘露醇0.5 h后收缩期峰流速( Vp)、舒张期末血流速度( Vd)、平均血流速度( Vm)均增加,搏动指数(PI)降低(P﹤0.05),20例TCD频谱改变呈高阻力型,2例注射甘露醇前后均无脑血流信号。结论:急性颅内高压患儿使用甘露醇治疗可改善脑血流灌注,但对于TCD频谱变化明显异常、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向血流的患儿甘露醇疗效不佳,预后差。

    作者:罗开源;王华彬;钟小明;罗娟娟;王长浦;廖红群;赖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皮椎体成型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体会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型术( PVP)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46例老年患者,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采用PVP技术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PVP穿刺注射成功率100%,患者术后24~48 h腰痛明显缓解即可下床活动,无因骨水泥椎体外泄露造成神经压迫症状。随访3~15个月,平均7.5个月,40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疼痛无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应用PVP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能缓解腰背痛迅速,可提早离床活动,提高患者受伤后的生活质量,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压缩椎体的厚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小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炉甘石用于水疱大疱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炉甘石用于水疱大疱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水疱大疱性皮肤病用炉甘石治疗与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4.76%,治疗时间一般10~12天。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治疗时间一般4~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炉甘石用于水疱大疱性皮肤病治疗效果明显,经济方便,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安全,疗效短,愈合后不留疤痕,保护了皮肤的完整性,发挥了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了皮肤破烂的发生,有效的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叶水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灌肠及盆腔理疗治疗不孕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中药灌肠及盆腔理疗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盆腔粘连分离,输卵管伞端成形或输卵管伞端造口术,疏通输卵管,恢复盆腔正常解剖术后,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中药灌肠及体外短波治疗仪理疗,观察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术后一年内,观察组妊娠率43.75%,对照组妊娠率21.88%。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离、恢复盆腔正常手术后,联合中药灌肠及盆腔理疗法,可提高不孕患者的妊娠率。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带蒂肌骨瓣植入术治疗髋部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和缝匠肌半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带股方肌骨瓣和缝匠肌半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2例,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10例骨不连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未发生股骨头坏死;2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17例术后效果明显,复查X片示股骨头坏死塌陷停止,患者患髋功能接近健侧,无明显疼痛不适及活动受限。余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或加重而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结论:此项技术较为经济,手术创伤小,且保留了自体股骨头,为日后髋关节置换保留了较多自体骨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杨福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隆胸术后乳腺的结构变化与预后评估

    目的:分析隆胸术( breast implants,BI)后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分析乳腺的结构变化与预后评估。方法:运用PhILIPS-IU22,PhILIPS-hD15等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曾行隆乳术的女性乳腺37例,其中,奥美拉定注射隆胸术20例,硅胶植入12例,自体脂肪移植隆胸5例,呈放射状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乳腺与腋下,采集多帧图像,询问相关手术史、临床不适症状与体征,综合分析评估,并追踪观察数年。结果:不同的假体材料和植入方式声像图特点迥异。(1)奥美定注射隆胸术:假体呈液态,弥散于皮下脂肪层、腺体内、腺体后、肌层,甚至乳腺外缘及腋下,分布不规则,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回声浑浊,边界尚清,部分内部见丰富的血流。双乳变形,疼痛,1例合并尿毒症,19例均行手术清除,术后随访,乳腺内及肌层仍有部分异物残留,病理显示:大量变性的异物、吞噬细胞和肉芽组织。(2)硅胶植入术:假体位于腺体后方或胸大肌后方,有包膜,内部回声透亮。双乳坚挺,层次清晰,腺体与皮下脂肪结构完整。随访数年,假体形态位置无明显改变。(3)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皮下及腺体后脂肪较厚,腺体较薄,脂肪内散在3~4个直径约5~8 mm的类圆形高回声团,未见明显血流。随访数年,硬结(高回声团)形态大小改变不明显。结论:无论何种隆乳术均为异物植入,对机体都有一定的侵害,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分辨力高,图像清晰,操作灵活,无辐射,可以多切面多角度大范围地探查方式,对假体植入后的乳腺结构的变化与病理改变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估,为假体的清除与保留提供依据。

    作者:段临涛;杨志杰;王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帝视内窥镜用于高血压患者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的观察

    目的:帝视内窥镜用于高血压患者气管内插管时的观察与比较。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40例,年龄40~72岁,ASAⅡ~Ⅲ级,其中原发性高血压38例,继发性高血压2例。高血压程度介于109.5/180~100/120 mmhg,平均170/105 mmhg。随机分为帝视内窥镜组(Ⅰ组)和普通喉镜组(Ⅱ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成功(T3)及插管后1 min(T4)的hR、MAP、BP,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结果:Ⅰ组诱导后的BP与诱导前比明显下降,hR轻度上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插管即刻的BP、hR轻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Ⅱ组于诱导后的BP及hR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于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的BP及hR均高于Ⅰ组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帝视内窥镜、普通喉镜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均有影响,帝视内窥镜在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较轻,不会引起血压、心率的剧烈波动。

    作者:袁磊;温小平;王成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运动平板试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期行运动平板试验的安全性,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对确定冠脉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对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抗栓治疗后,2~4周后行运动平板试验,初步判断罪犯血管及狭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术,评价血管病变,并与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行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室速发作,2例患者检查后出现反复胸痛发作,其余患者均安全完成检查。阳性者78例,阴性者12例。阳性患者中,出现ST 段抬高者6例,ST段压低者72例,其中Ⅱ、Ⅲ、avF导联压低者28例,Ⅱ、Ⅲ、avF、V5、V6导联压低者18例,Ⅱ、Ⅲ、avF、V4、V5、V6压低者6例,V1~V4导联压低者12例,V1~V5导联压低者3例,V1~V6导联压低者5例。行冠脉造影术对比,12例阴性患者中仅2例造影阳性。78例运动试验阳性患者,有51例患者造影阳性。其中21例阴性者均为Ⅱ、Ⅲ、avF导联或合并V5,V6导联压低者。前壁导联ST段改变多为前降支病变,而下壁导联改变多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病变。高侧壁导联ST段改变者多为回旋支病变。avR导联ST段抬高者多为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行运动平板试验是安全可行的。通过运动平板试验可以初步判断罪犯血管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作者:廖祥中;陈朝晖;谢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型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对预防CRBSI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5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运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及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1.9%,较对照组11.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和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护理方法比较,改良型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聂亮;谢艳梅;幸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阳江市育龄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本市健康育龄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7~12月参加本市“免费两癌筛查”妇女共7852人次,对人群中农村户口、城镇户口、外来人口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筛查妇女总人数7852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434人次(阳性率5.5%),其中农村户口4324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261人次(阳性率6.0%);城镇户口3009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137人次(阳性率4.6%);外来人口519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36人次(阳性率6.9%)。结论:三组人群高危型hPV阳性人数,外来人口、农村户籍的比城镇户籍更高,应加强外来人口及农村户籍人口的宫颈防癌力度。在人群中以高危型hPV-DNA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适用于大规模的筛查及细胞学技术人才缺乏地区。

    作者:艾红云;罗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31例散发婴幼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临床分析及耐药监测

    目的:了解婴幼儿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监测。方法:对31例散发性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例中,2例因家属要求转院,2例好转自动出院,其余均治愈;药敏试验显示,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对泰能、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磷霉素敏感性较高。并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17株,耐泰能株3例。结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多见小于2岁的非母乳喂养儿,主要表现为解粘液便或血便,伴有发热等。目前,鼠伤寒沙门菌耐药严重,对常见的头孢三代抗生素耐药率高,选用抗生素时应参考药敏试验。

    作者:黄应希;周飞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造影与CT增强在肝肿瘤诊断中的对照性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同例病例诊断的各种优劣势。为临床选择检查项目时提供佐证。方法:我院72例肝肿瘤病例,对其超声造影检查,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造影剂SonoVue(声诺维)2.4 mL,观察记录病灶大小、形状、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特征后,再进行CT增强扫描,各自做出诊断后与病理检查结果核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86.1%,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7.5%,超声造影与CT增强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及CT增强扫描对肝肿瘤病变的显示都有特异性的表现,但二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检查项目的选择,超声造影优于CT增强。

    作者:李志海;李燕霞;陈燕娜;杨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马铃薯联合田七粉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马铃薯联合田七粉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发生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72例,均分为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试验组采用切片马铃薯贴覆联合田七粉外敷。对比两组疗效、血肿消退、局部硬结及血流量情况。结果:试验组(1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6.11%)。试验组血肿消退快速,未出现局部硬结,血流量多在200~300 mL·min-1内。两组疗效及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结论:马铃薯联合田七粉外敷后血肿消散部位效果好,有利于保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使血液透析够正常进行;内瘘血肿吸收快,疼痛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吴细英;沈朝莲;黄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毫针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临床探索

    目的:探讨针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临床收治的17例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为研究对象,取其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太冲等穴位配伍行针刺治疗4周,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及SCL-90量表评价疗效,对治疗前后心理测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IAT量表得分治疗后(54.76±6.71)低于治疗前(64.12±3.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899,P﹤0.001)。治疗前,研究组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时,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其他等5个因子得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抑郁、焦虑等2个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结论:针刺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有良好效果。

    作者:陈伟;罗江洪;王井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电图改变对左侧气胸的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左侧气胸患者心电图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X线胸片证实为左侧气胸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窦性心动过速15例(34.9%),V5、V6导联QRS波群低电压35例(81.4%),顺时针转位34例(79.1%)。结论:左侧气胸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对气胸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黄丽嫦;谢再汉;舒予静;李飞;贺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在混合痔剥扎术术后镇痛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混合痔术后切口注射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方法的混合痔患者,术后于切口及痔结扎线处注射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注射深度2 mm,每次约0.5 mL。观察1周内术后镇痛效果并记录。结果:除2例患者肌注颅痛定外,其余78例患者术后1周内均未用镇痛药物。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与布比卡因及亚甲蓝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镇痛方法简单,药物便宜、用量小、安全,且镇痛疗效显著,作用时间长,可用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李家发;何玉峰;王洪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儿科护理巡视记录单设计与应用

    目的:为了更好配合示范病区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儿科病区的护理质量。方法:根据儿科患者病情观察的项目、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制成儿科护理巡视记录单,挂置患者床头,全面及时地记录各项护理,保证了护理巡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结果:护理满意度从设施前的87.5%升至93.4%,护理质量考核分由实施前的90.30分升至98.3分。结论:儿科护理巡视单的使用细化了护理工作、方便了病情观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段美华;王香香;刘红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