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雪珍;何珏;孙文树
目的:评价高血压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单纯进行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调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26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5.56%(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血脂改善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药比单纯降压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蓝希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鸡胆、鱼胆混合中毒引起的暴发性肝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罕有报道。近我科收治并成功抢救了1例进食鸡胆、鱼胆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家庭主妇,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11天,精神异常2天”于2013年8月25日13:00急诊入院。
作者:万丽春;孟新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鸡蛋蛋黄的特殊口感和良好的乳化性使它成为许多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蛋黄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功能正在进一步完善,低胆固醇蛋黄制品正在开发。同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来自鸡蛋卵黄的蛋黄油发挥着清热解毒消肿、滋阴养血润燥、敛疮生肌长肉之功效。
作者:熊丝丝;龚千锋;宁希鲜;李于益;刘健;应亚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同例病例诊断的各种优劣势。为临床选择检查项目时提供佐证。方法:我院72例肝肿瘤病例,对其超声造影检查,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造影剂SonoVue(声诺维)2.4 mL,观察记录病灶大小、形状、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特征后,再进行CT增强扫描,各自做出诊断后与病理检查结果核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86.1%,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7.5%,超声造影与CT增强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及CT增强扫描对肝肿瘤病变的显示都有特异性的表现,但二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检查项目的选择,超声造影优于CT增强。
作者:李志海;李燕霞;陈燕娜;杨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5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运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及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1.9%,较对照组11.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和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护理方法比较,改良型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聂亮;谢艳梅;幸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巩固治疗的疗效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给予GnRh-a巩固治疗4个月,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缓解率、受孕率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更高,复发率更低,受孕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术后给予GnRh-a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缓解率、提高受孕率、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林晓桃;陈建英;陈建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APC)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 B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镜下APC治疗,术后予埃索美拉唑维持12个月,分别于3、6、12个月各进行一次内镜随访,对其疗程、疗效、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30例均完成治疗,其中26例仅需1次APC治疗。随访12个月发现29例(96.67%)Barrett食管成功消除,1例复发。未出现出血、穿孔及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E安全有效。
作者:黄海辉;张小敏;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AD)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的趋势,并有年轻化发展趋势,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目前冠心病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心肌声学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磁共振检查,冠状动脉多层 CT 血管造影等,其中常规超声心动图以操作简便、无放射性、价格低廉、可重复性高等优势应用为广泛,其中 M型超声心动图的 Teichholz 法及二维超声双平面Simspon’法在形态正常的左心室的容积及射血分数的评估中非常普遍,但是当左心室发生形变、扩大、甚至室壁瘤(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时),左心室失去原有的椭圆体时,这两种方法评价左心室的容积及射血分数的价值明显下降[2]。由于M型超声心动图的Teichholz法及二维超声双平面Simspon ’法是基于左心室的形态假设前提下制定[3],即假设左心室为标准长椭圆体,其长轴:短轴等于2:1。因此冠心病左心室功能信息的评估迫切需要寻找其它无损伤性、准确的方法。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近年来在超声领域中研究心肌运动与心室功能的新技术,本文对RT-3 DE及2 D-STI的成像原理、评价冠心病的心功能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盛燕玲;叶军;游宇光;陈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混合痔术后切口注射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方法的混合痔患者,术后于切口及痔结扎线处注射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注射深度2 mm,每次约0.5 mL。观察1周内术后镇痛效果并记录。结果:除2例患者肌注颅痛定外,其余78例患者术后1周内均未用镇痛药物。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与布比卡因及亚甲蓝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镇痛方法简单,药物便宜、用量小、安全,且镇痛疗效显著,作用时间长,可用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李家发;何玉峰;王洪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左侧气胸患者心电图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X线胸片证实为左侧气胸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窦性心动过速15例(34.9%),V5、V6导联QRS波群低电压35例(81.4%),顺时针转位34例(79.1%)。结论:左侧气胸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对气胸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黄丽嫦;谢再汉;舒予静;李飞;贺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婴幼儿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监测。方法:对31例散发性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例中,2例因家属要求转院,2例好转自动出院,其余均治愈;药敏试验显示,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对泰能、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磷霉素敏感性较高。并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17株,耐泰能株3例。结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多见小于2岁的非母乳喂养儿,主要表现为解粘液便或血便,伴有发热等。目前,鼠伤寒沙门菌耐药严重,对常见的头孢三代抗生素耐药率高,选用抗生素时应参考药敏试验。
作者:黄应希;周飞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脑电图( EEG)在小儿脑损伤综合征( B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67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35例非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NSE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损伤综合征患儿NSE升高明显,脑电图异常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NSE、EEG对脑损伤综合征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可用作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刘耀宗;邱建武;蒋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更好配合示范病区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儿科病区的护理质量。方法:根据儿科患者病情观察的项目、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制成儿科护理巡视记录单,挂置患者床头,全面及时地记录各项护理,保证了护理巡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结果:护理满意度从设施前的87.5%升至93.4%,护理质量考核分由实施前的90.30分升至98.3分。结论:儿科护理巡视单的使用细化了护理工作、方便了病情观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段美华;王香香;刘红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有效降低跟骨牵引患者足部压疮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特设计制作了一款用于跟骨牵引患者足部,集保暖和防压疮作用于一体美观、穿脱方便的足套,达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方便护理人员护理目的。
作者:钟惠琴;宋志美;罗金莲;钟义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本市健康育龄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7~12月参加本市“免费两癌筛查”妇女共7852人次,对人群中农村户口、城镇户口、外来人口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筛查妇女总人数7852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434人次(阳性率5.5%),其中农村户口4324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261人次(阳性率6.0%);城镇户口3009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137人次(阳性率4.6%);外来人口519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36人次(阳性率6.9%)。结论:三组人群高危型hPV阳性人数,外来人口、农村户籍的比城镇户籍更高,应加强外来人口及农村户籍人口的宫颈防癌力度。在人群中以高危型hPV-DNA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适用于大规模的筛查及细胞学技术人才缺乏地区。
作者:艾红云;罗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S100β及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酮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治疗指南方法进行规范治疗。丹参酮组为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黄疸和新生儿肺炎患儿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经治疗后的第1、4、7天取患儿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S100β及NSE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2组患儿S100β及NSE的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丹参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患儿S100β及NSE水平均降低。治疗第1天(即开始用药第1天抽血查血清S100β及NSE含量)丹参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治疗第4、7天血清S100β及NSE含量,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可做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刘光慧;龚俊飞;陈祥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观察组)101例,奥美拉唑治疗组(对照组)9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的缓解和消失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消失时间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56)。治疗第一天观察组腹痛消失为17.17%,对照组为14.43%,无统计学意义(χ2=0.276,P=0.599)。两组治疗后24 h腹痛缓解和白天腹痛缓解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而夜间腹痛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腹胀、反酸和嗳气症状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雷贝拉唑治疗的短期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谢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对Aβ诱导的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后,以 h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神经元,用Aβ25-35诱导神经元的凋亡,72 h后用MTT检测各组细胞数量和活力,并计算其保护率。结果:h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后72 h进行Aβ干预,此时hTERT对神经元的保护力为29.8%,活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活力(0.310±0.033)明显高于非转染组(0.237±0.08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β干预后的神经元,其活力明显下降,而h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可以促进神经元存活,对Aβ干预的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灵芝;李水彬;程刚卫;汪华侨;孔令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同时调查主治医师对患者抑郁情绪的觉察率。方法:对291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自编问卷进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①肿瘤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52.9%,主治医生对患者抑郁情绪的觉察率为18.2%;②与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密切相关的因素分别为: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既往化疗史和住院次数;③以是否抑郁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4个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既往化疗史3个自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应提高肿瘤患者对癌症的认识,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从而降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
作者:钟云辉;赵娟;胡明双;唐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需行剖宫产术的妊高征患者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CSEA)和硬膜外麻醉( EA),术中分别记录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注射局麻药至胎儿娩出时间( ID-D)、使用麻黄碱人数、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起效时间与注射局麻药至胎儿娩出时间( ID-D)明显短于EA组,麻醉效果也优于EA组,使用麻黄碱人数多于EA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母婴健康影响小,用于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柯劭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