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阳;谢丹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常规变化趋势以及血常规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从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中选取5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与54例健康儿童,对两组儿童进行静脉血抽检,观测血常规变化情况。结果:感染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比例均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上升,两组三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淋巴细胞比例出现了下降,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常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故通过血常规检测指标可作为该病诊断的参考依据,在提高诊断准确性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引发膀胱痉挛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02例,均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随时监测患者病情,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术后膀胱痉挛的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1.96%)明显低于对照组(47.05%),患者术后恢复快(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缓解和减少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利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黄雪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哪种类型鼓室图对药物敏感,哪种类型鼓室图需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从而进一步确立该病的治疗方案,更好的抓住手术时机,使该病向更好的方向转归。方法:选取我科自2014年1月-2014年9月对临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并排除因鼻咽部新生物引起的机械性阻塞后进行声导抗检查,根据鼓室图表现取平坦型(B型)和高负压型(C型)各50耳,在此基础上再分为咽鼓管吹张通畅和咽鼓管吹张不通畅两组。对全部入选的病例先给予药物保守治疗4周并观察疗效,无效再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不同鼓室图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年龄分布有直接影响,采用针对不同鼓室图形的治疗方法,各组均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不同鼓室图形对中耳炎存在直接影响。
作者:姚秀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遵医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评价表,对10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进行调查,评价。结果: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知识缺乏,遵医行为不良,77%的患者有漏服药物、忘服药物和自行停服药物史。结论:要重视和加强高血压病患者对药物治疗知识的教育,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周涛;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痤疮搽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薄膜过滤法对痤疮搽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试验。结果:供试品5种试验菌回收率均>70%,控制菌能正常检出。结论:应采用薄膜过滤法对细菌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控制菌进行检查;采用常规法对霉菌和酵母菌数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控制菌进行检查。
作者:毛腾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切除手术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因消化道肿瘤需切除手术治疗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分别予以腹腔镜切除术(观察组)和开腹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5.51±2.21cm、术中出血量130.75±52.51ml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2.14±0.13d、下床时间1.76±0.41d、住院时间7.65±1.3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率13.6%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效果较开腹切除术更好,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陈文斌;周建树;周江川;赖和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摘除患者40例为研究的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40例作为参考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曲伏前列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平均住院时间、前房深度和术后眼内压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此曲伏前列素治疗急性闭角青光眼疗效更加确切,且安全可靠。短时间内的日间眼压下降前者比后者更明显,替换用药后结膜充血发生率二者均较低。
作者:许丹;姚丽莉;唐小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回收药渣中残留的乙醇,提高乙醇回收率,降低产品成本;方法:药材提取完成药液打入药液储罐后,通过提取罐底部向罐内通入饱和蒸汽,把药渣中残留的乙醇蒸发变成气态,在通过提取罐上的冷凝器降温成液体回收;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回收药渣中残留乙醇,使得乙醇回收率增加20%多,整体回收率达到95%以上;结论:上述方法是利用乙醇和水的沸点差异来分离的,这种方法即节省能源,提高乙醇回收率,操作又简单,降低产品成本,这种方法可以在中药提取行业广泛推广。
作者:黄振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其游离β亚单位(fβ-HCG)含量变化,结合孕酮(P)值在不良妊娠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妊娠情况选择先兆流产组(65例)、难免流产组(43例)及异位妊娠组(62例),同时以60例正常妊娠孕妇同一指标作为对照,运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上述各组的血清β-HCG、游离β-HCG含量、孕酮值;测定各组β-HCG及其游离亚单位(fβ-HCG)之含量,观测其48小时倍增率,并对上述各组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先兆流产组、难免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及fβ-HCG之含量、孕酮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流产组β-HCG及其48小时倍增率、孕酮值含量与难免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难免流产组与宫外孕组之间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组fβ-HCG较难免流产组、异位妊娠组平均低30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β-HCG数据递减则保胎治疗有效。结论:β-HCG检测结果及其48小时倍增率结合孕酮值,是不良妊娠的重要诊断工具;随着孕期进展fβ-HCG数据递减预示临床治疗效果好。
作者:陆扬光;梁国华;郑明江;黄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首次住院并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访2年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内,除去失访4例,分为尚未复发组(186例)和复发组(70例)。复发组吸烟、糖尿病者比非复发组多(P<0.01), Hey、hsCRP、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非复发组高(P<0.05),两组高血压、Hcy、总胆固醇(T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复发。做好相应因素的预防,可直接降低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率。
作者:石瑛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对腹部B超监护下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进行无痛人流的100例患者,患者均伴有高危因素,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患者在腹部B超监护下进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等,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天数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较对照组短,且先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月经,此外,观察组中没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无痛高危人工流产术的过程中,采用腹部B超监护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经期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彦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丹桂热淋丸中主要药味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以提高制剂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丹桂热淋丸中金银花、桂枝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蛇床子素的含量,选用:Kromasil ODS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22nm。结果:TLC法可鉴别出金银花、桂枝的特征斑点,且专属性强,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蛇床子素在0.0382~0.229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0.9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丹桂热淋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付玮辰;韩德强;刘彦;王朝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11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复发率显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手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肝脏血管瘤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肿瘤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
作者:丛喜达;关天明;王立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对糖尿病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6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成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药控制血糖、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同时,大剂量组患者给予300 mg/d厄贝沙坦;低剂量组患者给予150 mg/d厄贝沙坦。口服,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h蛋白尿、血肌酐及血压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即可达到良好的降压疗效及肾脏保护作用,这样有利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增加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建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mAlb/UCr)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组)分别检测HbA1c,UmAlb,UmAlb/UCr,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将观察组根据HhAI c的水平分为4组:A组(HbA1c4.8%±1.0%)B组(HhAlc6.5%±0.6%)C组(HbA1c8.1%±1.0%)D组(HhAlc10.1%±1.3%)。结果:糖尿病患者观察组HbA1c,UmAlb,UmAlb/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随着HbA1c的升高糖尿病患者UmAlb,UmAlb/UCr升高更明显,且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经治疗后HbA1c,UmAlb,UmAlb/UCr结果显著降低(P<0.05)。结论:HbA1c,UmAlb,UmAlb/UCr联合检测提高了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性,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磊;安园;李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均以常规的抗感染、止咳平喘、退热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氨溴索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108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足背动脉管腔狭窄率,分为狭窄率≥50%;狭窄率<50%;动脉内膜无变化组。检测各组血压、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25-(OH)D3等指标,分析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探讨25-(OH)D3与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足背动脉中狭窄率≥50%组患者年龄大于狭窄率<50%组和动脉内膜无变化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14.28±5.46)nmol/L,显著低于狭窄率<50%组的(24.14±7.61)nmol/L和动脉内膜无变化组的(30.54±7.13)nmol/L(t=4.67、3.41,均P<0.01)。动脉内膜无变化组血清25-(OH)D3浓度低于动脉内膜无变化组(t=2.51,P<0.05)。相关分析显示足背动脉狭窄与年龄、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LDL-C呈正相关(r=0.45、0.38、0.53、0.74,均P<0.05),与25-(OH)D3浓度呈负相关(r=-0.62,P<0.05);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LDL-C及25-(OH)D3水平是足背动脉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的危险因素为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LDL-C及25-(OH)D3,血清25-(OH)D3浓度可能是足背动脉的预测指标,降糖同时补充25-(OH)D3可延缓足背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发生。
作者:刘梦雪;马琳娜;贾树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开具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门诊开具的1800张中药处方单进行处方点评,由资深医师及药师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筛查出不合格处方,统计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合格率,分析中药饮片处方中毒性中药饮片使用合理性、用药味数合理性及剂量合理性情况。结果: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合格的主要问题有临床诊断不规范(临床诊断缺失1.67%、诊断病名不规范1.33%、诊断无证型2.06%、诊断与用药明显不符1.56%)、使用方法错误(煎法错误3.50%、服法错误2.17%、配伍禁忌0%)、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17.78%、修改处无医师签名4.83%、处方脚注21.83%)。②中药饮片使用不合理性主要有用药味数偏多、剂量偏大、毒性中药饮片使用掌握不严等方面,用药10味以上占44.5%,用药剂量超出常量占8.67%,使用含毒饮片比例占24.39%,且超正常剂量使用毒性饮片占9.28%。结论:我院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处方开具规范性及饮片用药合理性,在我院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药师应主动肩负起认真审查核对处方的职责,为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应有的价值。
作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讨论研究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患者麻醉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需择期进行手术小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氯胺酮、丙泊酚进行麻醉;B组患者使用异在A组基础上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使用后麻醉情况,麻醉后不良反应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B组患者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其手术期间各项指标较A组患者指标更加平稳(P<0.05)。B组患者使用丙泊酚、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其手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指标均显著优于使用丙泊酚、氯胺酮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应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小儿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并可稳定循环,呼吸影响较小,术后苏醒速度快,副作用小,能提高麻醉安全性。
作者:刘海军;粟玉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本文探讨了中药房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加强中药房的综合管理水平,应用现代化手段对中药房进行信息化管理,引入风险管理理念进行各环节质量控制,确保中药质量,降低潜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对中药房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敏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