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碧;庄小星;张晓丽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四腔心多切面超声筛查及其意义。方法:分析总结5282例胎儿心脏多切面超声筛查方法。结果:四腔心结构异常48例,其中室间隔缺损6例,心内垫缺损7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5例,主动脉狭窄3例,法洛四联症9例等。结论:对胎儿四腔心多切面多角度筛查有利于提高心脏发育异常检出率。
作者:陈剑敏;蓝霓;余桂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AN)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以124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不显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6%,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6.5%)发生并发症,对照组17例(27.4%)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几率低。
作者:闫飞;陈亚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渗透树脂结合纳米树脂修复轻中度前牙酸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患者22例共102颗酸蚀症患牙,按照Rijikom改良标准将牙酸蚀症分级,Ⅱ、Ⅲ、Ⅳ级酸蚀症患牙纳入研究范围。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1颗牙。对照组采用Z350纳米树脂充填,实验组牙釉质脱矿部位用渗透树脂进行处理,牙釉质缺损部位应用Z350纳米树脂进行充填。随访观察1年后修复体情况,评价渗透树脂结合纳米树脂修复轻中度前牙酸蚀症的临床效果。结果:随访1年后临床疗效评价试验组49颗患牙治疗成功,2颗患牙治疗失败;对照组44颗患牙治疗成功,7颗患牙治疗失败,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充填结束时美观满意度评价试验组50颗患牙满意,1颗患牙不满意;对照组47颗患牙满意,4颗患牙不满意,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随访1年后临床疗效评级试验组49颗患牙满意,2颗患牙不满意;对照组43颗患牙满意,8颗患牙不满意,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渗透树脂结合纳米树脂能有效修复酸蚀症患牙,且明显改善脱矿部位牙齿美观。
作者:田宗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为降低静脉输液药物的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审核记录中2014年2月-2015年2月数据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共审核医嘱150017组,干预不合理医嘱248组,占1.65‰。主要表现在药品用量不适宜、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用量不适宜、存在相互作用、给药频次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嘱进行审核,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
作者:史崇智;王国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寻一种高效省时,且便捷舒适的改良垫牵引装置,以解除个别前牙反(牙合)对颌骨正常发育及面容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期个别前牙反(牙合)病例10例(共13颗反(牙合)牙),使用自研压膜式(牙合)垫牵引器进行矫治,医嘱1周更换牵引加力橡皮筋一次,复诊周期1个月。正畸治疗前后分别取制全口牙颌模型,并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临床观察并记录病例的治疗完成时间和复诊次数;头影测量治疗前后相关项目的变化,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压膜式垫牵引器可有效的治疗替牙期个别前牙反,是一种高效省时、便捷舒适的临床可行性应用装置。
作者:关玲;王世兴;周黎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正畸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一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磨牙位移明显减少、上中切牙倾角以及凸距的减少量明显增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具有创伤小、易操作、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葶苈大枣泻肺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ARDS患者36例,给予其葶苈大枣泻肺汤鼻饲给药与综合护理,观测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功能变化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48h,患者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为(265.03±30.68)h,转出ICU时间为(14.29±5.25)d,28d后11例死亡。结论:葶苈大枣泻肺汤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确切,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更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丽;马盛琴;王宏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阑尾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治疗的88例阑尾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划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各44例),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同时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复发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阑尾脓肿时应该优先考虑手术治疗方式,其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迟涛;王锐;郭亚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至6月儿科门诊处方1800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7%,青霉素类使用率高(38.6%),其次为头孢菌素类(37.4%)和大环内酯类(19.4%)。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陈冰;成明建;钟天文;潘伟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对患者胃肌电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两组,即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5)。给予研究组患者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莫沙必利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餐前和餐后胃电慢波百分比及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餐后胃电慢波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87.3%(48/55)显著高于对照组61.8%(34/5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5%(3/55)显著低于对照组18.2%(10/55)(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胃动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肌电及临床症状,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迟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髋及下肢骨科手术中联合应用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为临床骨科手术中的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髋及下肢骨科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患者采取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麻药用量(8.2±1.8)mg显著少于对照组(94.5±20.4)mg,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38.4±11.2)s、阻滞完善时间(10.2±2.4)min、痛觉恢复时间(99.8±16.3)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71.4±52.6)s、阻滞完善时间(25.8±3.9)min、痛觉恢复时间(129.4±23.8)min,P<0.05,两组患者感觉阻滞高平面、大组织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9%)显著低于对照组(29.9%),P<0.05。结论:髋及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局麻用药剂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黄亚峰;李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妊高征是影响孕妇与胎儿健康及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妊娠合并症,及时、准确地发现和掌握妊高征的发展进程,并采取妥善、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孕产妇及胎儿或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保障母儿生命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收治的重度妊高征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后,实施了个体化治疗与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其表明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从而在救治重度妊高征患者生命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虹;闫晓晨;黄译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通过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全面质量管理进行临床检验的监控。探讨影响因素,尽可能的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作者:由继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对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在医院随即将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得到测试数据;给予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得到测试数据。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心率和血压与入院时比较,可见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入院时和干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为94.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00%(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李馨;李宛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50例妇科门诊确诊的首次早期妊娠的妇女,按血清孕酮浓度的不同分为3组,①组孕酮值>78 nmol/L,②组孕酮值31.8~78 nmol/L,③组孕酮值<31.8 nmol/L,分别进行血清孕酮的检查,随访跟踪,对其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0例中,血清孕酮>78 nmol/ml 110例,其中正常妊娠102例,占92.73%,流产7例,占6.36%,异位妊娠1例,占0.91%;血清孕酮值31.8~78 nmol/ml 85例,其中正常妊娠68例,占80%,流产13例,占15.29%,异位妊娠4例,占4.71%;血清孕酮<31.8 nmol/ml 55例,其中正常妊娠32例,占49.23%,流产15例,占23.08%,异位妊娠8例,占12.13%。三组正常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①组正常妊娠率高于②组和③组,②组正常妊娠率高于③组,即血清孕酮浓度水平逐步降低,正常妊娠率随之下降,异常妊娠(包括流产和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随之上升。结论:首次早期妊娠妇女血清孕酮浓度与妊娠结果密切相关,血清孕酮浓度越低,妊娠妇女越容易流产或异位妊娠。因此在妊娠期间不定时进行血清孕酮的检测有利于动态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作者:梁瑞;苏国生;黄志官;潘莲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以甘露醇含量作为评价指标,探索檀香叶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分别建立檀香叶中甘露醇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两种含量测定方法的各项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含量测定操作要求,并且两种含量测定方法所测得的檀香叶中甘露醇含量基本一致。结论:两种含量测定方法均准确、稳定、可靠,可作为檀香叶的质量控制方法,其中以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法优。
作者:倪金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态心电(DCG)结合动态血压监测(ABPM)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可疑OSAS患者50例,同步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DCG及ABPM检查,以PSG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DCG、ABPM及两者结合筛查OSAS的价值。结果:经PSG确诊OSAS29例,非OSAS21例。DCG组OSAS阳性33例,阴性17例,ABPM组OSAS阳性34例,阴性16例,DCG结合ABPM组OSAS阳性25例,阴性25例,三组方法灵敏度为86.2%、82.8%vs79.3%(P=0.785),特异度为61.9%、52.4%vs90.5%(P<0.05),Youden指数分别为48.1%、35.2%和69.8%,与PSG金标准相比,三组方法的Kappa值分别为0.494(P<0.001)、0.363(P=0.009)和0.680(P<0.001)。结论:DCG结合ABPM筛查OSAS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OSAS的辅助方法。
作者:苗晓东;潘蕊;朱东放;孟娜;侯丽云;高广生;肖玉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为了培养中药创新人才,我们在中药专业(实验班)的《医药高等数学》课程中引入了“讨论式”教学法,其中,针对典型定义我们还特别的采用了“五步式”讨论的方法。本文阐述了“五步式”讨论法的意义和步骤,并给出了第八章多元函数积分中关于二重积分的定义,学生上课讨论的全过程。
作者:古立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者1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7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多次性根管充填治疗,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比较术后两组患者1d、1周、一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术后1d观察组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术后1周和一个月的疼痛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远期疗效等同于多次根管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作者:徐海峰;迟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万全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万密斋医学全书》,其中系统而详细地论述了种子之道、胎养胎教及小儿养护的方法,全面反映了其优生优育的学术思想。为了继承和弘扬万氏优生优育的学术思想,以其著作中《万氏女科》、《广嗣纪要》和《育婴家秘》为依据进行研究,探析其优生优育的学术思想,对当今中医妇儿科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艳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