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负荷量氯吡格雷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影响

严章林;古红梅;阳贻红;钟一鸣;廖永玲;谢东明;周爱琴;刘心强;廖伟

关键词:氯吡格雷, 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拟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服用超负荷量氯吡格雷(600 mg)与常规负荷量(300 mg)预处理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负荷量组( 300 mg,n =30)和超负荷量组(600 mg,n =30),入院后两组立即分别服用氯吡格雷300 mg和600 mg.观察术后28天内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和出血事件.结果:氯吡格雷600 mg组28天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300 mg组显著减少(3.3%vs 20.0%,P<0.05),而两组28天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20.0% vs13.3%,P>0.05).结论:超负荷量氯吡格雷(600 mg)预治疗与常规负荷量(300 mg)相比,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的近期疗效,且安全性相似.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超声评价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进展

    胎儿生长受限(FGR)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由于FGR可短期或长期影响胎儿发育及幼儿生长,甚至影响到成人阶段.所以FGR是重要的产科临床问题,同时也是产前超声诊断与监测的挑战.本文由病因着手,重点就多年来国内外产前超声对FGR评价手段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邱日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完全闭合腹股沟管”和无张力疝修补术80例体会

    目的:探讨“完全闭合腹股沟管”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成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完全闭合腹股沟管”和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全部治愈,全部病例4~5天出院,2例切口感染,无阴囊及术区皮下血肿.出院后随访2~3年,无1例疝复发.结论:此术符合生理解剖.应用传统“完全闭合腹股沟管”和现代无张力疝修补术相结合,使腹股沟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并发症减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明显降低.

    作者:肖国庚;漆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经肛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患儿行经肛门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周痊愈出院.4例术后1天发热,38.5 ℃左右,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未出现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瘘、感染、硬肿等病例.结论:耐心、细心、全面的护理是保证经肛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陈德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后路固定非融合术治疗胸腰段及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其对矢状位力线改变及运动节段保留的影响.方法:25例40岁以下胸腰段和腰椎骨折患者,以两种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2组:第一组(非融合组)12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非融合治疗;第二组(融合组)13例,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治疗.所有25例患者均在骨折内固定术后约第12个月拆除内固定,后随访患者6个月余,然后通过术前、术后、内固定拆除前、内固定拆除后及后随访的影像学评估两组患者固定节段矢状位序列、骨折椎体的高度及非融合组患者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左右侧屈的范围,另外临床方面,患者主观感受也被评估.结果:在后的随访中,两组患者骨折椎体的高度能很好的保持,但融合组骨折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好于非融合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47).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手术矫正的角度分别为13.5.和16.5.,两者在矫正角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 =0.195).18个月内非融合组和融合组后凸丢失分别为6.9.和5.9.,两组在后凸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 =0.392).后随访时平均节段运动矢状面上为14.2,冠状面上为13.1,大多数患者对其外观和功能结果满意.结论:非融合的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矢状位排列并可以保留固定节段的运动,此研究表面这种非融合的固定方式是一种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但更适用于年轻的患者.

    作者:陈坚;温干军;李义凯;张史飞;任邵东;周植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通过调查评估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疼痛情况,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与护理干预对策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28例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采用肿瘤疼痛情况调查表、护理干预对策问卷对患者的疼痛情况、护理干预对策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患者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而以中、重度疼痛居多;在护理干预对策中,采用消极、祈祷的干预对策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如果采用积极、勇敢的护理干预对策则与疼痛程度互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多伴有中、重度疼痛,积极的护理干预对策对癌性疼痛的有效缓解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林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ICC管在超低出生体重儿导尿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对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采用PICC管进行导尿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1.9F型号PICC管导尿,按照正规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防止导尿管滑脱.结果:8例病人均一次导尿成功,无尿道损伤,出现尿液渗漏现象5例,脱管2例,无尿路感染.结论:采用PICC管应用于超低出生体重儿导尿,能基本保证临床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廖红群;欧阳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梗死体积的变化

    目的:在局灶缺血模型中,研究再灌注后0h、6h、24 h、48 h、72 h对大鼠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监测下进行手术,术后有3分症状的入主,然后随机分为0h组、6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大鼠,行TIC染色,然后计算梗死体积.结果:再灌注24 h之前,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梗死体积逐渐增大,0~24h,梗死体积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但再灌注24 h之后,梗死体积不再发生实质性的增加,24 ~ 72 h,梗死体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研究局灶脑缺血梗死体积的实验中,24 h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

    作者:王祎媛;方莹莹;周小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断指再植术小切口放血疗法的护理

    我国断指再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国际上都是领先水平.对于断指再植要求是离断动静脉均需吻合,重建动静血液循环.但对于静脉损毁严重,无条件吻合的,或术中吻合了静脉术后出现栓塞及严重的末节指离断,因静脉细小、壁薄、管腔压力低,找不到适宜吻合的静脉的患者如不采取及时处理,患指容易坏死.我科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对36例断指术中未行静脉吻合或术后静脉栓塞行小切口放血疗法,适量间断滴入低分子肝素,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疗效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方敏;张志英;丁美兰;吴琼;赖玲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天然产物5,7-二甲氧基木犀草素的合成

    5,7-二甲氧基木犀草素是中药枳椇中一种黄酮类主要化合物之一.本文以芦丁为原料,经水解还原得到木犀草素,再经羟基保护、醚化及脱保护基等反应合成了5,7-二甲氧基木犀草素,总收率为7.9%.其结构经1HNMR和13C NMR表征.

    作者:吴龙火;张剑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分析应用负压吸引减压术治疗的21例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病例,测量术前、后囊腔容积和曲面断层片病变面积.结果:通过曲面断层片中观察发现囊肿腔内骨密度增高,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囊腔体积明显变小.结论:开窗负压吸引减压术是治疗下颌骨大型囊性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吴坚;陈林林;曾昭源;谭伟兵;梁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床前纤维支气管镜在ICU危重患者的应用

    目的:研究床前纤维支气管镜在ICU危重患者的应用.方法:对62例ICU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肺泡灌洗,并对其痰标本的阳性率、吸痰量的改变、胸片复查变化以及血气分析和血细胞分析指标的变化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经纤维支气管镜取痰标本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痰培养标本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后,24h复查血气分析和血细胞分析,其中pH、PaO2、PaCO2、SaO2、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各项指标有明显好转,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床前纤维支气管镜在ICU危重患者的应用是有效的、安全的,可大大改善危重患者的各项指标,有利于患者健康的快速恢复.

    作者:朱宏泉;许庆林;刘晓峰;何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辛夷正己烷萃取物的GC-MS分析

    目的:分析辛夷正己烷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正己烷超声萃取法从辛夷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经气相色谱从辛夷正己烷萃取物中分别鉴定出了40种化合物.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成分快速分析.

    作者:罗会俊;程庚金生;彭金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3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点,息肉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对398例B超诊断PLG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结果,手术方式,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与PLG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临床上无特异症状;胆固醇性息肉表现为多发,平均直径<5mm,而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及息肉型早期胆囊癌患者息肉平均直径>10mm,单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显著高于胆固醇性息肉.结论:直径>10 mm,单发,有明显临床症状,合并结石,短期增长明显增快应行外科手术治疗;直径5~10 mm有明显临床症状者首先经正规的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直径<5 mm无临床症状者可定期B超随访,注意调节和控制胆固醇代谢.

    作者:易建中;费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产时疗效观察分析

    目的:研究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lamaze分娩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两组的产程、疼痛程度、分娩并发症、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产妇的产程、疼痛程度、分娩并发症、药物使用情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拉玛泽分娩法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缩短一、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镇痛药物和催产素的使用.

    作者:谢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32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男:女=2.5∶1:平均年龄(7.66±2.76)岁;过敏性紫癜发病至出现尿常规异常平均时间(15.59±12.78)天;孤立性血尿4例占12.50%,孤立性蛋白尿5例占15.63%,血尿和蛋白尿8例占25%,肾病综合征型15例占46.87%,经低分子肝素钙、双嘧达莫和雷公藤等治疗全部病例恢复正常.结论:紫癜性肾炎以男孩发病率高,多为学龄儿童,主要发生在过敏性紫癜1月内,临床类型以肾病综合征型多见,经恰当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陈牡蓉;曹宁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DHS钉治疗粗隆间骨折术中钉道定位方法的应用

    DHS钉内固定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粗隆间骨折[1-2]一种有效方法,如果术中钉道和钉长在股骨颈中的位置不好,或者打出股骨颈外,穿入髋臼等极易造成内固定的失败.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在无术中C臂X光机的情况下采用改进钉道定位方法进行DSH内固定手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40例血性心包积液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目的:探讨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0例血性心包积液标本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确诊为恶性肿瘤29例,占72.50%;结核性心包炎9例,占22.50%;其它2例,占5.0%.结论:细胞遗传学检查,对明确心包积液的性质尤其是恶性积液的性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雅琼;吕军华;刘四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普通胃镜中的应用

    电子胃镜是消化内科重要的诊疗手段之一,但胃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易引起患者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尤其是普通胃镜通过咽喉部时,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不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和内镜下治疗[1].为了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躯体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充分的诊疗,我们对进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志燕;江萌;郭珍;刘苇婧;李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女性尿道旁腺囊肿32例诊疗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旁腺囊肿的病因、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尿道旁腺囊肿,其中17例行尿道旁腺囊肿切除术,15例行囊肿开窗术,对诊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患者都获得随访,时间1个月~2年.全部单次手术治愈,均恢复正常排尿,性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未发现囊肿复发、尿道狭窄、尿失禁或尿道阴道瘘等并发症.结论:触诊是诊断女性尿道旁腺囊肿的基本手段,彩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可靠的诊断方法.囊肿切除术是治疗女性尿道旁腺囊肿的首选方法,囊肿开窗术具有治愈率高、创伤性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庄东阳;黄建忠;刘连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Z”形钛板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Z”形钛板内固定技术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颈椎病患者常规行后正中人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门后使用“Z”形钛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1~23个月,平均14.8个月.随访时根据患者颈部疼痛、僵硬感和活动受限等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轻度7例,中度3例,重度1例.未见螺钉和钛板松动和“再关门”现象.结论:“Z”形钛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术后患者颈部轴性症状轻,维持“开门”满意.

    作者:叶勇军;高辉;刘午阳;赖光松;吴东保;何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