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涛;苏海文;于红岩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100例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分析我院随机抽取的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100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其中实验组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照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总的有效率为94.0%,3例无效,其中有1例病发多功能衰竭死亡;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78.0%,其中有4例抢救无效,3例病发严重的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死亡.两组的总效率差异显著,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实际的临床运用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选用合理的通气方式.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中,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稳定生命体征、改善血气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陆毅雯;杨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32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常规检查等准备,术后给予妇科专科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结果:术后无一例手术并发症,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重视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许梅芳;施敏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皮肤护理网络管理组织的建立与运行后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全院皮肤护理网络管理架构,确立三级管理运行模式,完善各级人员职责,建立难免压疮的申报制度,定期组织网络成员和病区护士进行皮肤护理知识培训,制定质量考核标准,规范上报流程,比较皮肤护理网络管理组织成立前后全院压疮高危、新发、带入压疮上报及压疮好转、愈合的情况.结果:网络组织建立后护理人员对皮肤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及压疮高危、新发压疮、带入压疮的上报情况和压疮好转、愈合比较,P<0.05,有较显著的差异.结论:皮肤护理网络管理组织的建立与运行显著提升了护理人员处理和预防压疮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陈贤;徐红;朱月蓉;龚玲;陶素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云南白药应用于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牟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0例接受闭合复位固定术的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手术后,研究组给予云南白药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结果:患者骨折后第六周时,选择尼莫地平法计算患者的骨折愈合程度,研究组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骨折患者,给予云南白药治疗,其治疗效果比安慰剂明显要好,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1例,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多巴胺组(D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和有效液体积极复苏治疗后,DA组给予多巴胺治疗,NE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6h内复苏成功率和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乳酸水平变化.结果:DA组6h复苏17例,复苏率为56.67%;NE组6h复苏25例,复苏率为80.65%;两组复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9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水平均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T1、T2时间点,NE组患者乳酸水平显著低于DA组(P<0.05).结论:与多巴胺相比,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更能提高6h复苏成功率,降低乳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孙先越;赵九军;怀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90.0%.结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叶锦;周本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肺切除术后肺不张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报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n=26)给予敏感抗生素,祛痰剂,体位引流加等对症处理,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n=26)加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前协助病史询问、心理疏导,术中医护熟练配合,严密监护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术后加强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1.53%.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切除术后加强纤维支气管镜术前、术中、及术后医护配合,有助于肺不张恢复.
作者:周跃年;孔祥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原学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进行记录,统计常见多药耐药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18.06%,其中呼吸道感染率高,为12.26%;112例ICU多药耐药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多药耐药菌5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01株,占86.68%,以产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检出82株、63株和41株,占14.19%、10.90%、7.09%.三种常见病原菌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常见病原菌对临床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产生的关键.
作者:张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0例导管感染患者中360例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护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单腔导管留置感染率为15.87%,低于双腔导管留置的41.67%.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的感染率分别为61.18%、27.06%和11.76%.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护士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愈后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腹股沟疝和腹壁切口疝患者120例,依照患者入院顺序单双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体位、排尿、切口、感染、饮食护理、出院指导,将两组的护理结果展开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复发率等方面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的疼痛、体位、排尿、切口、感染、饮食护理、出院指导,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率、并减少疾病复发率,减少了患者痛苦,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给予高质量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淑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片、依巴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依巴斯汀片和玉屏风胶囊,对照组患者仅口服依巴斯汀片,两组患者均治疗28d后观察疗效,停药后6周随访,比较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6周,治疗组复发率为21.9%,低于对照组的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片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肯定、安全,且能降低复发率.
作者:蒋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并分娩的产妇11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认知、分娩及睡眠等方面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产后出血率为1.7%,显著低于对照组12.1%,且干预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5个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分娩过程的各阶段进行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可提高睡眠质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黎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前,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我国城市居民的死因中,癌症占各类疾病死亡率的25%.化学治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治疗肿瘤过程中常见和棘手的问题,导致化学治疗失败.90%以上接受化学治疗的癌症患者的死亡由耐药导致[1].自Biedler[2]等人首次发现肿瘤多药耐药现象以来,已经进行了许多探索肿瘤多药耐药现象产生的机制研究,研究人员在寻找选择性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没有有效的肿瘤多药耐药逆转剂上市,因此研究和开发活性好、毒副作用小的MDR逆转剂仍是国内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也是医学和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3,4].
作者:石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减轻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改善患者满意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级及4级疼痛发生率为18.8%,对照组为41.7%,观察组3级及4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8%,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临床探讨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治疗中运用中西医疗法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文研究对象均选自于笔者所在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48例确诊为CHF的临床病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比例分为联合组与西医组,对照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经1个疗效治疗后,联合组病例中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心功能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由明显改善,但是联合组治疗后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经笔者长期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疗法在CHF疾病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功能分级以及临床症状,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夏志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抽取门诊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患者GLU(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以及HbAlc(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GLU、2hPG、HbA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lc与GLU与2hPG相关系数分别为r=0.38、r=0.79,可见HbAlc与GLU、2hPG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随着血糖的升高而升高,对确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封心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分析综合ICU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及感染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结果:ICU患者多为病情较重、免疫力低下、接受的侵入性操作较多,医务人员感控意识不足,导致患者易被多重耐药菌所侵袭.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较大的经济负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强化培训与学习,加强耐药菌的监测与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琳;吴晓琴;徐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1 脊柱外科手术的历史四十多年来,腰椎(背部)外科手术对脊柱结构是破坏性的,而同时试图纠正脊柱的疾病[1].为了能进入脊椎,排除神经压力和消除椎间盘突出,骨刺,韧带增厚和压缩神经的囊肿,肌肉被广泛地剥离椎骨.这有时广泛地造成了对筋的破裂和对肌肉的损伤和疤痕.此外,一起支持椎骨的韧带不得不被移除,削弱了脊柱.除去了椎骨的相当大的部分,包括关节部分,以获得进入脊柱.这会削弱脊柱和使疤痕组织露出神经,能导致进一步刺激和压迫神经.为了在必要时稳定脊柱,这些颠覆性的技术也被利用.
作者:陈德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12例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1.2%,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疗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