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吴畏

关键词:早期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输卵管妊娠破裂, 临床症状, 子宫残角, 自然消退, 生命体征,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 临床表现, 连续测定, 国内, 腹腔, 子宫颈, 适应症, 卵着床, 急腹症, 活动性, 观察期, 宫外孕
摘要:异位妊娠俗称为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着床发育在子宫体腔外。发生的部位有输卵管、卵巢、子宫颈、子宫残角和腹腔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约占95%以上,而输卵管妊娠破裂又是妇产科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报告异位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国内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167-322上升到1980年的1:56-93[1]。1临床资料:临床观察已证明有些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可以通过输卵管妊娠的流产或溶解、吸收,自然消退,无腹腔活动性出血,无明显体征和临床症状。适应症:(1)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2)包块<3cm或未探及;(3)β-HCG<1000mIu/ml并持续下降;(4)随诊可靠;观察期间,密切观察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并连续测定血β-HCG,B超检查,若连续2次β-HCG不降或上升,不宜再等待,个别病例血β-HCG较低时仍有可能破裂,应提高警惕。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PFNA与DH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为PFNA组),另一组应用滑动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DHS组)。术后患者均随访8-24个月,比较两种术式的Harris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3%,DHS组为80.0%,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DHS组,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等优点,Harris评分优良率优于DHS组。 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优于DHS,尤其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器械。

    作者:汤重喜;周景福;赵华;刘鹏;刘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康复新治疗肿瘤放化疗口腔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溶液治疗放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于放化疗开始1-14d发生口腔溃疡患者,治疗组用康复新溶液15ml口含,对照组用锡类散局部喷洒溃疡面,两组均每日使用4次,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溶液治疗放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疗程短,疗效好。

    作者:李娟;顾平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对5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恢复、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侯静淑;单守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3年1月267例难治性鼻出血行鼻内窥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进行双极电凝治疗。结果267例均明确出血部位,下鼻道穹隆部、嗅裂区、鼻中隔中后段、中鼻道常见,分别有125、51、59例和32例。所有病例经1-3次双极电凝止血后均彻底止血。结论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汪峻峰;钟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阿托品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阿托品是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药物之一,合理应用阿托品与用药速度是救治关键。因此,用药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陈伟;刘启华;董玉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使得CT增强扫描顺利进行,诊断准确度尽量提高。方法注射CT增强药物之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扫描中加强配合,密切留意患者用药后的生命体征。结果85例增强扫描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6人,发生率仅7.06%,有效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提高扫描及诊断质量。结论谨慎有序的全面护理,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及处理患者突发状况的能力, CT增强扫描中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预防,可确保患者安全、结果有效令人满意。

    作者:余敬;王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胶囊内镜检查前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清洁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清洁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经过专科医生确诊并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清洁,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33%硫酸镁进行肠道清洁,分析每例患者内镜下消化道内的气泡量、消化液清洁度以及整体观察效果。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前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清洁肠道能明显改善肠腔内的清洁度、减少气泡量,改善胶囊内镜对肠腔的整体观察效果。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清洁,能明显提高胶囊内镜检查的图像质量。

    作者:张爱芳;杨志杰;缪学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献血人数、献血量的影响方法改善献血环境,加强优质服务,提高专业技能,同期献血人数、献血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献血人数增长率为46.06%,献血量增长率为38.49%结论舒适护理在无偿献血中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蔡桂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查我院2013年4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1.85%。结论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规定,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许银燕;黄新艳;谢娟;傅菁;陈燕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0例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加强皮牵引、心理护理及相关训练,术后安置合适体位、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并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指导,做好出院指导。结果30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出院后随访8-12个月,按Harris进行功能评分,优18例,良11例,优良率达到96.7%。结论对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明显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符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职制药专业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研究

    本研究是通过对我院及兄弟院校制药类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现有模式的调查,在分析了制药类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整理并提出了实训教学新方法、新思路,力求对制药类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有所帮助。

    作者:张小年;赵立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原因分析及防治护理措施

    宫颈癌是我国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我国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率排在卵巢癌之后,居第二位。对Ⅰb期、Ⅱa期病人,主要采取根治性子宫切除手术和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治疗[1]。由于女性盆腔解剖较复杂,且该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切除范围大、脏器暴露时问长、操作难度大,因此,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术后尿潴留是宫颈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国外达3.8%-21%;国内7.5%-44.9%[2]。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的逼尿肌损伤,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可延长住院日,增加病人费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宫颈癌术后尿潴留预防及护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妇科76例Ⅰb期、Ⅱa期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尿潴留的原因,探讨了术后尿潴留的综合防护措施。

    作者:胡莹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及制剂检查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并考察其含量均匀度。测得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为0.023%,占标示量的百分含量为90.89%,根据药典规定,该样品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符合要求(占标示量的90.0%~110.0%)[1]。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6%醋酸溶液40ml与1ml三乙胺稀释至1000ml),流速为lm/min,检测波长为260nm,进样量为5μl。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峰面积Y对进样量X(μg)的回归曲线为:Y=534.14X+41.358;R2=0.9953,线性范围为14~140μg/ml。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卓艺;付俊美;奚俊杰;刘雪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手足口病340例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常见病毒为柯萨奇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两种[2],该病早于1957年在新西兰被报到[3]。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且在每年夏秋季节较为多见,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临床上主要表现是发热、手、足、口腔以及肛周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部分患儿有咳嗽、恶心和呕吐,个别患儿有严重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和神经性肺水肿等[2]。我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间共收治了340例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之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金绍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析道地药材与地理标志保护

    目的:将道地药材纳入地理标志保护,对于保证中药材质量有重要意义。方法:从道地药材市场的混淆入手,分析了道地药材与地理标志的特性。结果与结论:对道地药材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性。

    作者:张杨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检测对宫颈癌治疗和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癌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2月我院妇科86例宫颈鳞癌患者为治疗组,宫颈良性病变84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SCCAg的浓度,比较评价SCCAg检测值其在疗效评估方面的价值。结果:血清SCCAg浓度宫颈鳞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治疗后SCCA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清scc-Ag是宫颈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对宫颈癌具有诊断价值,对疗效监测及预后判断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雪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反式白藜芦醇(TR)对痴呆大鼠海马旁回iNOS、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观察反式白藜芦醇(TR)对痴呆大鼠海马旁回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在大鼠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5天,采用TUNEL法检测5组大鼠海马细胞及周围皮质凋亡情况,采用real time RT-PCR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及皮质iNOS、caspase-3表达。结果:对大鼠海马以及周边区域的iNOS、caspase-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给药组的iNOS、caspase-3表达水平下调2.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对损伤的大鼠海马周围皮层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下调iNOS、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王顺旺;许文勇;苏宗权;张丽;徐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扁桃体术后大出血17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我科扁桃体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7例扁桃体切除术后大出血的患者,护理中通过多种措施可及早发现术后出血并协助医师处理术后出血情况,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果:17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止血,救治成功。结论: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心理恐惧,术后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术后大出血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任务,可以减少扁桃体术后大出血的发生,为促进手术伤口的顺利愈合提供保障。

    作者:张希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6%,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9.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施行精心的康复护理对策明显的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利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实施循证护理的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与之前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循证护理组在临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可提升护士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明显降低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