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配合腰痛方治疗单纯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报告

陈守相;罗芳芳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 腰痛方, 腰痛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腰痛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以电针治疗;治疗组在电针基础上配合腰痛方治疗。治疗后两个疗程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具有良好疗效。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情志护理、指压按摩、腹式呼吸锻炼、服药护理及食养疗法等。结果干预组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潘传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3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4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环境、心理、呼吸、饮食和运动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更好的生活。

    作者:刘后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退缩人综合征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退缩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血液透析合并退缩人综合征患者4例,透析龄均在7年以上,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身高变化、生化指标、骨密度、活性维生素D3冲击量及时间、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4例患者身高缩短均>12 cm;且都伴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骨关节疼痛、骨畸形;4例患者均有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高钙血症、骨质疏松,且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均明显升高>1800 pg/ml,经活性维生素D3冲击治疗无效。其中1例患者行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结论退缩人综合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难治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防止继发性甲旁亢的发生,进行早期监测,早期治疗,合理用药,是防止退缩人综合征发生的关键。

    作者:陈蕊;毕光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与手术处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与手术处理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对手术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妇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1)合并浆膜下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多发性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均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阴道分娩时间均较剖宫产手术长(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不大(t=1.241,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t=4.514,P<0.01);合并多发性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t=5.247,P<0.01)。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产后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4.3%;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产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3.3%;合并多发性肌瘤组产后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0.0%。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2.361,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7.264, P<0.01),合并多发性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6.372,P<0.01)。(3)三种分娩方式中以剖宫产复发率高(54.7%),其次为剖宫产(53.8%),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率低(4.3%)。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大(x2=1.268,P>0.05),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16.754,P<0.01;x2=15.274, P<0.01)。结论:根据不同子宫肌瘤类型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康复及子宫肌瘤治愈。

    作者:张美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1年2月-2012年12月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定期产前检查与护理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试验组,50例未进行产前检查及护理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适时终止妊娠,均母婴平安,产妇恢复良好;试验组子痫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高症对孕妇健康有直接影响,而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作者:陈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在不同的控制状态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5月瑞金医院糖尿病足治疗中心的糖尿病足病患者58例(Wagner分级≥2级),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同值为切点,分为A、B两组,A组≥切点值,B组<切点值,统计分析两组中BNP/EF的关系。结果当HBA1C的切点值为8%、9%、10%时,A、B两组比较,患者性别、年龄、wagner分级、HDL、BNP、E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足病患者中,HBA1C的控制水平在于改善心脏等大血管病变上意义不大。

    作者:王勃;周冬梅;汤正义;周云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炎琥宁针治疗5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炎琥宁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来我院治疗的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Ⅰ组)52例和对照组(Ⅱ组)52例。两组患儿都进行常规的治疗,但Ⅰ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针进行治疗;Ⅱ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板兰根颗粒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进行治疗。结果:Ⅰ组总有效率达到98.08%,Ⅱ组总有效率是84.6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也显著短于Ⅱ组。结论:炎琥宁针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好,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沈思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注射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探析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注射剂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总结问题并提出建议,促进我国中药注射剂产业健康发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法,溯源中药注射药剂历史,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中药注射剂的发展趋势。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开发过程中,应审慎立项,建立中药注射剂产学研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基础研究工作,确保上市前有充分的基础研究资料,以保障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焕;戴临风;曹永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6%,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9.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施行精心的康复护理对策明显的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利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56例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究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需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并在患者的围手术期给予相应的护理与指导。结果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56例高龄患者的手术进展较为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优良率高达百分之百。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对高龄患者实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等效果明显,我们应积极完善并加以推行。

    作者:闻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析道地药材与地理标志保护

    目的:将道地药材纳入地理标志保护,对于保证中药材质量有重要意义。方法:从道地药材市场的混淆入手,分析了道地药材与地理标志的特性。结果与结论:对道地药材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要性。

    作者:张杨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金草热淋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40例临床观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常见的、多发的男性老年病之一,是尿道周围前列腺腺体进行性增生肿大,引起前列腺尿道狭窄。普通症状包括尿流细、排尿时憋尿、尿频、尿急、尿失禁等,可并发泌尿系感染甚至肾盂积水和尿毒症[1]。金草热淋丸是由本院男科孙一鸣教授在积累多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研制而成,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理想药物。

    作者:樊金卿;赵兵;李岳;孙一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剖胸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剖胸过程实质是“人工气胸”。剖胸后将引起“剖胸侧肺萎陷、反常呼吸、纵隔摆动、心输出量降低”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而且手术中侧卧位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较大,影响通气/血流比值。因此,剖胸手术往往需要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正压通气给氧的方法来克服人工气胸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1]。剖胸手术后胸腔负压如何重建是施行剖胸手术首先应妥善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应用广泛的急救和护理技术,它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2]。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对剖胸手术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150例剖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胸科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经验。

    作者:刘巨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药品安全风险与对策研究

    本文分析了药品安全风险产生的多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风险的相应解决对策。

    作者:高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异位妊娠俗称为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着床发育在子宫体腔外。发生的部位有输卵管、卵巢、子宫颈、子宫残角和腹腔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约占95%以上,而输卵管妊娠破裂又是妇产科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报告异位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国内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167-322上升到1980年的1:56-93[1]。1临床资料:临床观察已证明有些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可以通过输卵管妊娠的流产或溶解、吸收,自然消退,无腹腔活动性出血,无明显体征和临床症状。适应症:(1)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2)包块<3cm或未探及;(3)β-HCG<1000mIu/ml并持续下降;(4)随诊可靠;观察期间,密切观察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并连续测定血β-HCG,B超检查,若连续2次β-HCG不降或上升,不宜再等待,个别病例血β-HCG较低时仍有可能破裂,应提高警惕。

    作者:吴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

    目的:探索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桥小脑角肿瘤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再用神经内镜进行探查,切除残余肿瘤。结果12例听神经瘤11例全切并保留面神经,1例因与周围血管、神经粘连紧密,行次全切除;8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作者:张旭;丁志君;李祥;于如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提取工艺对黄芪精口服液中成分的影响

    目的:采用水醇法和离心法工艺分别提取黄芪,用其提取液制备黄芪精口服液,对两种工艺制得的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进行比较,离心法工艺制得的口服液中黄芪多糖含量优于水醇法。方法:运用水醇法和离心法对黄芪进行有效成分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含量。结果:离心法中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含量均高于水醇法。结论:离心法有效成分损失少,值得大力推广,适宜工业生产。

    作者:张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针配合腰痛方治疗单纯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报告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腰痛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以电针治疗;治疗组在电针基础上配合腰痛方治疗。治疗后两个疗程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腰痛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陈守相;罗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及制剂检查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并考察其含量均匀度。测得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为0.023%,占标示量的百分含量为90.89%,根据药典规定,该样品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符合要求(占标示量的90.0%~110.0%)[1]。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6%醋酸溶液40ml与1ml三乙胺稀释至1000ml),流速为lm/min,检测波长为260nm,进样量为5μl。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峰面积Y对进样量X(μg)的回归曲线为:Y=534.14X+41.358;R2=0.9953,线性范围为14~140μg/ml。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卓艺;付俊美;奚俊杰;刘雪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急性草甘膦中毒32例分析

    草甘膦(glyphosate)是目前世界上产量大的除草剂,农业上使用广泛,中毒病例近年报道有所增加[1-8]。现对我院自2007年10月以来收治的32例口服草甘膦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于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