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肿瘤

张旭;丁志君;李祥;于如同

关键词:神经内镜, 桥小脑角, 听神经瘤, 胆脂瘤
摘要:目的:探索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桥小脑角肿瘤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再用神经内镜进行探查,切除残余肿瘤。结果12例听神经瘤11例全切并保留面神经,1例因与周围血管、神经粘连紧密,行次全切除;8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鹿鞭回春胶囊对性机能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鹿鞭回春胶囊对小鼠性机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用乙醚麻醉,切开阴囊皮肤,拉出睾丸连同副睾一并切除,然后缝合皮肤。待五个星期后,其副性器官充分萎缩后,以鹿鞭回春胶囊按不同剂量连续给药15d,以水及甲基睾丸酮组为对照组,计算各组对小鼠性机能的治疗作用。结果:鹿鞭回春胶囊对未成年雄性小鼠具有增加前列腺-贮精囊、提肛肌-海绵球肌、包皮腺及睾丸重量的作用,其对成年雄性去势小鼠可使萎缩了的上述副性器官重量增加的作用,具有性激素样作用。结论:鹿鞭回春胶囊具有明显的性激素样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刺激代谢和强壮作用,对阳痿、早泄等继发和原发性男性性机能低下症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无毒性。

    作者:张文丽;李军兰;李姝红;姜法科;张耀东;薛云;刘跃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阶段复杂病变的杂交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节段复杂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获治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ABI)复查由0.27上升至0.63(正常值0.53~0.91),术后于1年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畅率100%。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通畅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间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51例, CT 扫描结果参照Schatzker标准[1]分型,51例中:Ⅰ型11例;Ⅱ型12例;Ⅲ型8例;Ⅳ型11例;Ⅴ型6例;Ⅵ型3例。骨科医生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复位及内固定。结果:51例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14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按Merchant评分标准[2]评定:其中优:38例,占77%;良:10例,占20%;可:3例,占6%。结论: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的应用可对胫骨平台骨折准确分型,从而正确指导临床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和内固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葛勤;王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异位妊娠俗称为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着床发育在子宫体腔外。发生的部位有输卵管、卵巢、子宫颈、子宫残角和腹腔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约占95%以上,而输卵管妊娠破裂又是妇产科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报告异位妊娠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国内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由1970年的1:167-322上升到1980年的1:56-93[1]。1临床资料:临床观察已证明有些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可以通过输卵管妊娠的流产或溶解、吸收,自然消退,无腹腔活动性出血,无明显体征和临床症状。适应症:(1)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2)包块<3cm或未探及;(3)β-HCG<1000mIu/ml并持续下降;(4)随诊可靠;观察期间,密切观察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并连续测定血β-HCG,B超检查,若连续2次β-HCG不降或上升,不宜再等待,个别病例血β-HCG较低时仍有可能破裂,应提高警惕。

    作者:吴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实验性口腔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6和NF-κB的表达分析

    目的:分析动物模型口腔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6、NF-κB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5只成年杂种犬,每只犬全麻下拔除下颌前磨牙,即刻植入种植体,植入3个月确定骨结合后,丝线栓结法建立实验性动物口腔种植体周围炎模型, ELISA方法测量出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建立前后IL-6、NF-κB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建立后骨缺损呈楔形吸收;健康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检测到极少量IL-6及少量NF-κB;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检测到较多IL-6和NF-κB含量。结论:丝线栓结法可成功建立与临床实际近似的种植体周围炎模型。 IL-6、NF-κB参与实验性动物口腔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发展。

    作者:李岩;鲍莉;毕庆伟;崔丽华;赵玉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PFNA与DHS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为PFNA组),另一组应用滑动压髋螺钉内固定系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DHS组)。术后患者均随访8-24个月,比较两种术式的Harris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3.3%,DHS组为80.0%,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DHS组,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等优点,Harris评分优良率优于DHS组。 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优于DHS,尤其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器械。

    作者:汤重喜;周景福;赵华;刘鹏;刘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妇访视工作的实践和体会

    产后访视工作是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自2007年从事社区产后妇婴访视工作至今,将多年产妇访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做如下总结。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ICC置管术后发生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PICC置管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我院40例PICC置管的患者的并发症原因并研究其护理对策,将护理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适当处理后49例患者均成功延长带管时间至治疗结束。结论PICC置管术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但经过积极的护理可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并发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崔春丽;张美丽;董晓辉;吕希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有抗风湿活性的中草药及其部位的研究

    目的: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的炎症与疼痛是风湿病学中常见的表现,因此抗炎与镇痛是风湿病治疗学中主要的内容之一[1]。很多中草药中含有抗炎抗风湿镇痛的活性成分,本文就具有抗风湿活性的中草药及其部位做出了综述。

    作者:付俊美;刘雪筠;王卓艺;奚俊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磁共振颅表定位网用于颅内小病灶术前定位2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对颅内小病灶进行术前定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定位技术,对26例颅内小占位病灶进行术前定位,然后进行小骨瓣开颅手术,将颅内小病灶显微镜下全切。结果:26例患者经过定位网定位后,准确而微创地切除了病灶,而且诊治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具有定位准确、安全等优点,是重要的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

    作者:韦有佩;刘希光;李芳;樊拥军;蔡亮;李波;邵世珂;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提取工艺对黄芪精口服液中成分的影响

    目的:采用水醇法和离心法工艺分别提取黄芪,用其提取液制备黄芪精口服液,对两种工艺制得的口服液中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的含量进行比较,离心法工艺制得的口服液中黄芪多糖含量优于水醇法。方法:运用水醇法和离心法对黄芪进行有效成分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含量。结果:离心法中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含量均高于水醇法。结论:离心法有效成分损失少,值得大力推广,适宜工业生产。

    作者:张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疝气术后护理体会

    小儿疝气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1]发生疝气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先天发育缺陷,一种是后天原因引起[2]。主要临床表现为婴幼儿在哭闹剧烈活动后,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1-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生率是女性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去,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而通常情况下,疝气在外科是比较安全、可靠、创伤不大的手术。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手术的彻底治疗。

    作者:陈伟;董玉珍;刘启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5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中88例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伴发其他慢性疾病、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等因素有关。结论及时去除或治疗诱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对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极为重要。

    作者:邵慧;石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优势与展望

    本文论述了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优势,并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刘雪筠;奚俊杰;付俊美;王卓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食管癌外科手术围术期护理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被列为全球第九大恶性疾病。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占食管肿瘤的90%以上,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中居第2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据统计[1],我国每年大约有15万人死于食管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64-6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男性和女性比例约1.3-2.7:1,男性多于女性。食管癌可能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疾病,已经提出的病因与吸烟和饮酒、亚硝胺和霉素、慢性刺激、炎症、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饮食中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不良饮食习惯等有关,但确切病因尚不清楚。食管癌的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治疗首选的方法。对全身情况良好,有较好的心肺功能储备;I、II 和部分 III 期(T3N1M0和T4N1M0);放疗后复发无远处转移者都可以手术治疗。对较长的鳞癌估计切除可能性不大而病人全身情况良好者,可以先采用术前放化疗,待瘤体缩小后再外科手术[2]。围术期护理是保证食管癌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胸心外科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黄玉梅;权丽丽;李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本院目前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设想及应对措施,为以后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作者:李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使得CT增强扫描顺利进行,诊断准确度尽量提高。方法注射CT增强药物之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扫描中加强配合,密切留意患者用药后的生命体征。结果85例增强扫描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6人,发生率仅7.06%,有效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提高扫描及诊断质量。结论谨慎有序的全面护理,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及时观察、准确判断及处理患者突发状况的能力, CT增强扫描中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预防,可确保患者安全、结果有效令人满意。

    作者:余敬;王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粹吸术后护理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抢救生命,其次是尽可能减少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致残率、致死率。通过对我院脑外科2008~2012年收治的100例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分析,提高了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利红;徐增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与手术处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合并妊娠分娩方式与手术处理的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子宫肌瘤类型对手术情况、产后出血量、产妇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1)合并浆膜下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多发性肌瘤组阴道分娩方式均较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多(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阴道分娩时间均较剖宫产手术长(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不大(t=1.241,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t=4.514,P<0.01);合并多发性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显著(t=5.247,P<0.01)。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产后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4.3%;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产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13.3%;合并多发性肌瘤组产后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0.0%。合并浆膜下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2.361,P>0.05),合并肌壁间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7.264, P<0.01),合并多发性肌瘤组两种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x2=6.372,P<0.01)。(3)三种分娩方式中以剖宫产复发率高(54.7%),其次为剖宫产(53.8%),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复发率低(4.3%)。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大(x2=1.268,P>0.05),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16.754,P<0.01;x2=15.274, P<0.01)。结论:根据不同子宫肌瘤类型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可降低手术创伤、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康复及子宫肌瘤治愈。

    作者:张美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炎琥宁针治疗52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炎琥宁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来我院治疗的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Ⅰ组)52例和对照组(Ⅱ组)52例。两组患儿都进行常规的治疗,但Ⅰ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针进行治疗;Ⅱ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板兰根颗粒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进行治疗。结果:Ⅰ组总有效率达到98.08%,Ⅱ组总有效率是84.61%,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咽部充血消失时间也显著短于Ⅱ组。结论:炎琥宁针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好,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沈思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