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英
目的:探讨无应激实验(NST)及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联合应用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2例 NST异常孕妇分为2组即妊娠并发症组(高危妊娠组)和正常妊娠组,进行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脐动脉阻力指标S/D).结果:妊娠并发症组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距后1次检测时间2 d内分娩的孕妇围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3~7 d分娩的孕妇(P<0.05).结论:NST异常,常需联合应用多普勒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为临床及时纠正宫内缺氧提供可靠依据.NST和脐血流图指标均异常者,宜尽早终止妊娠.
作者:张慧弘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院自2004年来应用子宫动脉栓塞(UAE)共治疗25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过3年的随访,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中23例为已婚患者,2例未婚,经临床病史、妇检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年龄大47岁,小21岁,平均37.3岁,其中肌瘤单发者19例,多发者6例.肌瘤小4.0 cm×3.8 cm×2.8 cm,大13.8 cm×11.0 cm×9 cm,肌壁间20例,粘膜下5例.所有患者均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继发贫血和痛经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尿频压迫症状.
作者:谢可平;陈友佳;谢士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在胸外科领域中是微创外科的代表,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符合美容要求等特点.2008年3月至2009年1月我科成功地施行了VATS手术5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三章第二十六条规定,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清洁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作者:周瑞芬;曾琳;蔡永红;江萌;陈慧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9 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39例患者脊髓MRI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确诊,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显示瘘口全部消失.29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脊髓MR复查,显示脊髓周围的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T2 像髓内高信号影消失或明显减少.3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37例症状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复发.结论:脊髓MRI和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确诊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显微手术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黄锦庆;张鸿祺;支兴龙;李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科从2004年3月~2009年10月采用YL-1型血肿粉碎针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42例,效果好,且操作简单、安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45~74岁,其中55岁以上29例.其中32例有头外伤史,且多为轻微外伤,外伤时间长短不一.
作者:魏标松;刘仰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甲基强的松龙2 mg/(kg·次),静脉滴注,每日2 次,连用3天.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0.3~0.5 mg/(kg·次),每日2次,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在喘憋、肺部哮鸣音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甲基强的松龙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具有临床起效快,局部抗炎强等优点,在改善肺功能、修复气道、缩短哮鸣音持续时间上更有效,可缩短病程,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郁波;李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自1964年Marshall首次运用输尿管软镜观察到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软镜及相关辅助设备的制造技术有了快速的进展,镜体从F13发展为至今的F7.5,尤其是光纤技术的发展、主动弯曲技能的设计和工作通道的出现,提高了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疾病诊治中的使用价值,常用于输尿管硬镜不能到达的上尿路,而输尿管近段和肾内集合系统更适合输尿管软镜的使用[1].
作者:龙大治;徐辉;邹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剖宫产作为产科常用手术,在解决高危妊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全国各地剖宫产率普遍上升,有些大城市剖宫产率甚至高达50%[1].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剖宫产术的指征分析,来探讨剖宫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作者:吴淑芳;李美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中, 多以双重套扎子宫峡部后处理子宫,切除子宫体后再行套扎1次,此术式易在粉碎旋切子宫时引起套扎线松动,增加术后出血的风险和延长手术时间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为此,我们在手术中选择用超声刀电切子宫动脉上行支,再进行子宫峡部套扎1次, 使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出血减少,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国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婴幼儿手足口病时心肌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6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cTnI和CK-MB及肌红蛋白(Mb),并同时选择3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FMD患儿血清cTnI显著增高(P<0.01); CK-MB明显增高(P<0.05);Mb大多数正常,少部分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D患儿易合并心肌损害,血清cTnI有助于早期诊断HFMD患儿的心肌损害,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杨小燕;肖久长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63例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四黄水密局部冷敷并口服扶他林治疗,对照组以秋水仙碱口服,进行为期一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黄水密冷敷联合扶他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温煦;陈庆真;许少健;高辉;姬广林;刘金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结肠单腔造口术(腹壁永久性人工肛门)是肛肠外科常用手术,是Miles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一直采用腹膜内结肠造口术存在较多不足之处,2000年来我院采用瓣术结肠腹膜外造口术治疗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荣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可致残致死.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因此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战[1].
作者:李建华;刘俊岚;陈四萍;易学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69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使用 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设为治疗组;同期住院的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或不愿使用呼吸机患者5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AECOPD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连续机械通气直至症状缓解,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患者神志转清,气促减轻;对照组加用呼吸兴奋剂.结果: 治疗组69例,神志转清54例,有效率78.26%;对照组59例,神志转清23例,有效率38.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具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吴永泉;梁荣章;翁端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41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均采取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分析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时间以及术后成功率.结果:41例中38例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为92.7%;其中28例在术后3天内视网膜下液基本吸收;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结论:环扎加压不放液手术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张斌;王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患者,男,70岁,既往有心肌梗塞病史,本次因突发胸痛、气紧而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室扩大,左房增大.心尖部室壁变薄,见一大小约28mm×22mm的囊腔向外凸出,局部心肌呈矛盾运动.室间隔运动明显减弱,近心尖部室间隔可探及两处回声中断,缺损口分别为7mm、6mm.CDFI:近心尖部室间隔回声中断处可见两束花色穿隔血流束,PW测得大穿隔血流速分别为3.78m/s、2.4 m/s.超声提示:心肌梗塞并室壁瘤、室间隔两处穿孔.
作者:郭文秀;凌雪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些年来,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我们从2007年11月~2009年3月,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6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红梅;邓文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先使用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获得极大成功.90年代中期砷剂治疗APL的报道逐渐增多.既往报道, 传统剂量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率高达63.6%~93.0%[1],但治疗中,往往伴有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作者:陈隆天;余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3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以多西他赛注射剂70 mg/m2 加入葡萄糖液500 mL静滴3 h,第1天,表阿霉素6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21 d为 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31例患者中,治疗后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有效率为 64.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结论:多西紫杉醇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使用.
作者:吴婷婷;刘晓平;蒋宇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