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痰瘀阻肺的辨证治疗体会

叶广才;温敬东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从痰瘀论治, 辨证, 通气功能障碍, 发作性疾病, 阻力增加, 有害气体, 炎症反应, 气流受限, 病例报道, 治疗, 特征, 气道, 肺部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气流受限,阻力增加,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可呈进行性发展,多与肺部对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本人从痰瘀论治治疗哮证,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监视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刮除术20例体会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腺样体刮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视监视经口鼻内镜下实施腺样体切除术20例,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腺样体刮除干净,出血少,无咽鼓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鼻内镜电视监视下施行腺样体切除术能彻底切除腺样体,减少手术并发症,疗效满意.

    作者:易维;曾崇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CA、CD3、UCHL1、CD20、CD79a、CD56,TIA-1、Granzyme B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ER在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例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病理学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形性,中等大小至大细胞弥漫浸润,其中2例有大片坏死,LCA、CD3、CD56、TIA-1、Granzyme B免疫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表达率100%.结论:淋巴结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根据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特点及EBER原位杂交阳性能准确诊断.

    作者:梅开勇;杨庆春;黄世章;林汉良;苏祖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趋化性细胞因子ENA-78、IL-8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ENA-7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EM患者及20例非EM患者(对照组)腹腔液中ENA-78和IL-8水平.结果:EM组患者腹腔液ENA-78、IL-8的水平 (326.25±231.35pg/ml、3.58±1.98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23.85±61.42pg/ml、1.25±0.78ng/ml)(P<0.05);EM组Ⅲ~Ⅳ期患者腹腔液中ENA-78、IL-8水平(504.65±256.14pg/ml、4.87±1.59ng/ml)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腹腔液ENA-78、IL-8水平(210.12±102.23pg/ml、2.06±1.55 ng/ml,P<0.05);EM组及对照组增生期和分泌期腹腔液中ENA-78、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液中ENA-78、IL-8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EM患者腹腔液中ENA-78、IL-8水平增高,与期别相关,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姚赛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HP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0天;治疗组前5天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天予奥美拉唑、替硝唑、克拉霉素治疗,疗程结束1月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疗程结束1月后,治疗组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呈阴性者38例,阳性者2例,阴转率为95%;对照组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呈阴性者33例、阳性者7例,阴转率为82.5%.结论:10天序贯疗法治疗幽门杆菌感染的根治率较传统三联疗法高,具有显著性差异 .

    作者:文静;陈义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并发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TLS)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方法:对12例化疗后发生ATLS与未发生ATLS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并对发生ATLS的患者化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生ATLS的高危因素可能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生化中乳酸脱氢酶、血尿酸有关;ATLS均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及肾功能损害,并且预后差,死亡率高.4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6例及时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结论:针对可能出现ATLS的患者进行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林素霞;蒋俊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内镜下治疗肝外胆管结石61例分析

    肝外胆管结石是常见的胆道疾病,以往经外科手术治疗,虽比较彻底,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较多等缺点.而内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弥补了外科手术的不足,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非手术的佳方法.现报告61例,分析如下.

    作者:谢宁生;纪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临床婴儿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法探讨

    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指出生后到满周岁前[1].该期患儿全身皮肤红润娇嫩,因此临床做过敏试验行皮内注射时容易造成假阳性.我科自2004~2007年为患儿做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时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提高了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32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静脉连续胰岛素输注(CVII)在糖尿病酮症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66例糖尿病酮症患者分为两组,CSII组32例和CVII组34例,观察两组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明显下降,尿酮体均能恢复正常, CSII组在平均胰岛素用量、静脉补液量、血糖、血酮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均低于CVII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CSII 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谢宝强;刘启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38例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汤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女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补肾调经汤及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仅用克罗米芬治疗,连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妊娠率为82%,对照组妊娠率为51.8%.两组妊娠率统计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肾调经汤与克罗米芬合同治疗女性不孕症疗效优于单纯用克罗米芬,能明显提高妊娠率.

    作者:邓筠君;罗晓红;罗来培;周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变化,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缺陷儿的出生.方法:按卫生部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我院6年内出生的11 804例围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 804例围产儿中缺陷儿167例,发生率14.15‰.以神经管畸形居首,出生缺陷与孕早期感染及用药、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结论:为降低缺陷儿出生,必须有针对性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认真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严格把握好婚前、孕前保健,提高环保意识.控制孕期感染、注意孕期用药等.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用清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魏标松;娄元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与子宫颈癌筛查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如能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可以完全控制其进一步发展直至完全治愈.许多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检测及其快速检测技术已成为子宫颈癌筛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除HPV疫苗外,筛查仍然是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和切断其发展的主要手段.

    作者:张飞凤;杨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头位梗阻性难产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头位梗阻性难产的特点、原因及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26例中发生头位梗阻性难产20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产程情况,分娩方式.结果:头位梗阻性难产多见于胎方位异常和继发性宫缩乏力,持续性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儿头下降是早期发现头位梗阻性难产的重要手段,是减少母儿并发症,提高围生儿质量的保证.

    作者:尹琳;罗琼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减桃红四物汤治疗急性荨麻疹

    杨某某,女,28岁,2004年5月3日初诊.患者全身出现风团皮疹4天,时起时消,瘙痒,自认无特殊饮食,饮食尚可,大小便通,唯恶风、风吹即起,蔓延全身.

    作者:胡德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药物支架时代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例无保护左主干病人,开口病变2例,体部病变3例,远段病变4例(均累及前降支,回近支开口),近中段病变1例,左主干整程病变1例.狭窄均≥50%,按标准方法行PCI.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心绞痛全部缓解,2例心功能不全病人射血分数提高了10%以上.随访无死亡病例.结论:药物支架置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疗效显著、安全.正确的病例选择、策略选择及操作技巧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谢东明;刘海荣;严章林;谢东阳;钟一鸣;廖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不同瘤距对切缘状态及美容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乳腺癌保乳手术不同瘤距对切缘状态及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对48例符合保乳指针并有保乳意愿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术,术中根据测量大体标本切缘距瘤缘,分瘤距为1~2cm组和瘤距为2~3cm组,行术中全周切缘冰冻病理检查,术后12月依照美容评定标准评价患侧乳房美观满意度,术后行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瘤距1~2cm组26例,切缘阳性率11.5%(3/26);瘤距2~3cm组22例,切缘阳性率4.5%(1/22),两组比较在乳腺癌切缘阳性率方面1~2cm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予以扩大切除后2例切缘阴性,归于2~3cm组,2例仍切缘阳性而放弃保乳手术.两组术后12个月美容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距1~2cm组优于2~3cm组.随访1年两组均未见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保证切缘阴性,切缘距肿瘤缘1~2cm是保乳手术的合理肿瘤切除范围,可获得良好美容效果.

    作者:王永霞;张爱玲;陈彩芹;张蓉;钟慕仪;袁领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去甲万古霉素临床使用分析

    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是化学结构相近的糖肽类抗生素,作用相似,属快效杀菌剂,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MIC大多为0.06~5mg/L.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及肠球菌对本品非常敏感,体内和体外细菌对本品不易产生耐药.然而,近年来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在临床已出现,并有增高的趋势,应引起重视,不要随便滥用.由于(去甲)万古霉素的适应症较严格,毒性突出,肾毒性显著,并且价格较高,所以临床一般不作为首选药.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去甲万古霉素应用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足森;徐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管端位置与肺顺应性环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用肺顺应性环的变化评估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需要行单肺通气的患者20例,麻醉诱导完成双腔管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管插管位置进行调整:将双腔管管端分别调整至正确位置(T1)、过深位置(T2管端位于左下支气管内)、过浅位置(T3管端位于左支气管开口处).每个阶段行IPPV通气15min,并观察及记录吸气峰压(Ppeak)、SpO2、MAP、容量-阻力曲线(P-V环).结果:T2与T1相比Ppeak值及SpO2值有显著差异(P<0.01).以管端位置正确时(T1)P-V环为参照,T3时P-V环的特征无明显变化.T2时P-V环环体显著变形延长,曲线斜率明显右偏移位.结论:正确应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位置并进行调整.

    作者:叶军明;谢海玉;刘宇明;曾琳;钟茂林;单热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罕见氟乙酰胺中毒致中毒性心肌炎一例

    氟乙酰胺是抗凝血杀鼠剂的一种,属高毒类.在体内能抑制能量的生成,可引起循环、消化、呼吸、神经系统等一系列中毒症状,主要损害心脏及中枢神经.中毒后表现头痛,头昏,视物模糊,乏力,肌颤,四肢发麻,痉挛,抽搐,烦躁不安,谵妄,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作者:罗小娟;王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肾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终末期肾病病人生活质量低下,需终年透析才能维持生命,肾移植术为终末期肾病病人带来了希望和转机,而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移植后易发的并发症更是给病人予以沉痛打击,为大程度地减轻移植术后病人的痛苦和不适,减轻病人的精神障碍,促进病人的全面康复,我科于2002年6月~2004年2月对22例同种异体肾移植病人术后进行了舒适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正华;肖芳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